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01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继位。
齐桓公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就向属下征询意见,结果他原本的智囊团自认为无法很好的辅佐他,于是就向他推荐了一个叫管仲的人。
齐桓公对管仲并不陌生,因为他曾是自己王位继承对手的谋士,所以他就接受了手下智囊团的举荐,并在和管仲进行了面谈之后,他决定让后者当自己的谋主,并尊称后者为“仲父”。
管仲后来也没辜负齐桓公的信任,最终把齐桓公辅佐成了一代霸主。
管仲当年为了让齐国富国强兵,提出了很多影响至今的政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食盐的专卖制度。
食盐这种东西,在任何地区和任何时代,都足以称的上是绝对的必需品,古人对食盐的评价为:“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
因此食盐专卖制度一经确立,就成为了古代王朝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轻易不许民间染指。
02
不过食盐一旦被国家垄断经营,自然就很难在价格上亲民,因此它的利润空间就会驱使胆肥的人去搞“走私”。
不过因为这种行为是分朝廷的利,所以历朝历代对这种贩卖私盐的行为处罚的力度都很大,因此民间贩卖食盐的规模都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条政策也不断发生着改变。
唐朝末年,朝廷因为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减弱,所以食盐的贩卖,慢慢走向民间,朝廷一般只管行政审批,等到广大的商人尝到了贩卖食盐的甜头之后,就不断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朝廷给贩卖食盐松绑。
等到宋朝的一些时候,商人只要花钱购买了经销食盐的资质,就能拿到一纸盐引,然后就能在朝廷的规定范围内贩卖食盐。
03
明朝时,因为朝廷需要派遣大量的兵力镇守边关,所以需要大量的从内地向边关运送物资,但是朝廷这种国家机构,在进行商业行为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行为的拖沓低效,从而加重运送物资的成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就提出了让做事高效的商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是朝廷给商人经销食盐的资质,而商人需要高效的帮朝廷运送粮食。
因为这是一种有利于双方的形式,所以这项制度一经推出,就彻底改变了食盐专卖的原有制度。
当年边军主要驻扎在北方,因此熟悉北方的晋商先从中拿到了第一杯羹,后来内地的盐商也慢慢随之崛起。
这些崛起的盐商虽然崛起的原因也有差异,崛起的地方也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赚钱赚到了手软。
04
明清时期的盐商有多么有钱呢?现在的一般人,估计想都想不到。
据清朝的笔记集《扬州画舫录》等书记载,清朝的时期,一位扬州的盐商,因为听到有人说“一掷千金”这个词,就十分想亲身感受一下这个词。
为了达偿所愿,他花了数万两的白银,购买了价值千金的金箔,然后迎风洒下,供人随便捡拾,而他花了这么多钱,一点都不觉得心疼。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些史料给出的答案是:
扬州盐商豪侈甲天下,百万以下者,谓之小商。
也就是说,扬州的盐商特别有钱,你如果家资能达到百万级别,也不过就是个“小商”,那么“大商”又多有钱呢?
乾隆皇帝,是古代最富有的皇帝之一,也是最奢侈的皇帝之一,但是他下江南见识了江南的盐商之后,也不得不说:“扬州盐商之财力伟哉!”
05
那么当时的盐商为什么会那么有钱,只是因为经销食盐的利润高吗?
如果只是因为经销食盐的利润高,且国家又允许私人经销食盐,为什么没有全民皆富呢?
答案就藏在了盐商经销食盐的过程中。
在一般情况之下,盐商想要经销食盐,需要先拿到一张经销盐引的一次性凭证——盐引。
盐引怎么才能获得呢?
你需要先运送一定的物资到边关,边关负责管理这块的人,在核验完物资之后,会给你一份“收货证明”,然后商人需要拿着这份证明,去负责管理食盐经销的内地管理机构,去兑换相应的盐引,然后商人再拿着盐引,前去生产食盐的地方兑换食盐。
06
等到兑换完食盐以后,商人需要把食盐运送到一个负责检验食盐重量的机构,进行重量审核。
这个审核并不是随去就能随验,往往需要等到待检的食盐到达一定数量之后,这个机构才会开验,等到核验完成之后,商人需要先把这些食盐的税款给交完,然后才能把盐拉到码头,然后按照朝廷的要求,送往制定区域进行销售。
当然,到了谁的地盘,还要迎接当地机构的各种审验,然后才能真正进行销售,那么这个流程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呢?
正常情况下是两年,根据相关记录,五六年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经销食盐,首先需要自己支付往边关运送物资的一笔钱,然后自己搭上食宿费、运输费等费用,才能有可能在至少两年以上的时间,见到贩卖食盐的回头钱。
至于各级官员的盘剥,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各种不利因素,那就更是多不胜数。
因此古代的食盐经销,看似非常赚钱,但那也绝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而能玩的起食盐经销的人,底子一般都不会太薄,而且不光要有巨额资本,还需要有良好的上层关系,清朝为什么红顶商人多?
而真正具备各种条件的人,其实少之又少,不过这一小撮人,却掌握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口的食盐用度,因此他们的财富才会让乾隆爷都惊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