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苏轼为什么会被卷入乌台诗案中
...作为儿子,需要为母亲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很快守孝期满,父亲苏洵带着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再次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皆都考中,苏轼被朝廷任命为大理...……更多
...。但是没过多久,现实就狠狠扇了秦观一个巴掌——秦观科举落榜了。其实科举落榜这种事情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秦观却直接自闭了,还写了篇文章来吐槽自己,苏轼看不下去,苦口婆心地劝他,不仅如此,还给秦观找了另外...……更多
为何说母亲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
...豪一直被后人称赞。父子三人真的是太厉害了。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苏轼,苏辙双双高中,苏洵文章名扬天下。人们无不佩服这父子三人的厉害,其实,更厉害的,是他们背后的那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她实在了不起,成就了三个...……更多
清朝一考生殿试时写了八个字,获得皇帝钦点状元
...而并非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人,故而这次殿试考的是时政策论。这个题目可是难倒了很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很多人都没有丝毫头绪。但骆成骧仅是闭目思索了一会儿,心中便有了答案,提笔洋洋洒洒的写下了自己的想法...……更多
...篇大文章,也就是八股文,还要写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诏、诰、表、判、经史时务策等等,有的都要连写好多篇。你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只考语文中的作文部分,题目虽然来自语文课本,但我们要写出例如记叙文、议论...……更多
欧阳修自己的仕途坎坷,却还向朝廷举荐他人,其原因有三点
...朝廷举荐人才的机会。欧阳修50岁时,担任了礼部的主持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欧阳修因此就有了向朝廷推荐人才的资格。当欧阳修见到苏轼兄弟和曾巩时,毫不犹豫地推荐了他们。2、改革文风 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很多,能够录...……更多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革新埋下了基础。又七年,学有所成的欧阳修参加第一次科举考试,所作的文章很好被争相传诵,只是不符合既定官韵而遗憾落第。又三年,20岁的欧阳修第二次参加科考,秋闱过了但次年春闱又再次落第。连续两次名落孙山,...……更多
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位女皇帝,其中最特别的是这位婴儿女皇帝
...于世。第四位是西辽朝的一位女皇帝,她就是西辽第四位执政者承天皇帝。北宋朝一直受辽国的威胁,最后辽国被北宋与金国夹击灭亡。而辽国的一位皇族耶律大石奋发图强,在西域、漠北、中亚等地区打下了一片疆土,威震欧...……更多
苏轼深爱王弗,王弗死后,他又娶了发妻的堂妹
...蜜,情深意重,恩爱有加。后来苏轼和父亲、弟弟都考上科举考试,当上了官,王弗从此成了苏轼的内贤助,为苏轼的交友把关。在苏轼接待朋友时,王弗总躲在屏风后面听他们的谈话,然后告诉苏轼,此人如何,该不该交往。...……更多
合纵连横战略那么厉害,清朝为何不运用它来分化列强?
...要分裂列强,以清朝的实力,还是很难做到的。加上满清执政者,也不在乎与列强的结盟。作为富裕又落后的国家,自然成为列强入侵的对象。事实上,清朝也承担列强之间的调和剂。他们一言不合就会入侵清朝,从而消除紧张...……更多
宋仁宗一朝的文坛到底有多兴盛
...仁宗时期,文坛最鼎盛的时期应该是嘉佑二年,这一年的科举可谓是千年以来最鼎盛的一次,千古无二。嘉佑二年,文坛巨擎欧阳修主考,各科录取899人,进士录取最多,达388人。这一年,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主考,苏轼、苏辙...……更多
视频+组图 | 苏轼主题文物展2月1日在海南展出 记者提前探馆→
...枝纹银带板、北宋錾刻龙纹金簪、北宋的水晶项链、三苏策论、明代画家钱穀所绘《后赤壁图》扇页、清代赤壁泛舟玉山子、东坡游赤壁橄榄核雕、《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碑》拓片、刘墉行书录罗池庙碑记文扇面等332件珍贵...……更多
苏轼与章惇:从挚友到政敌的转变
...此为耻,居然丢掉诏书回到家中。1059年,章惇再次参加科举,高中一甲第五名,被任命为商洛令。两年后,章惇遇到了一位才俊,两人一见如故,那人就是苏轼。1061年,苏轼在制科考试拔得头筹,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更多
...诗赋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科举更加重视策论等内容,诗赋的比例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因此诗赋在文人中的心里地位就下降了。其次,诗赋失去了官方市场之后,在民间也开始被辞赋冲击,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更多
前有飞将李广,后有匈奴克星霍去病,为何西汉名将都在武帝时期?
...使命,因而是该时期国家政局稳定的寄托。 国家的最高执政者对他们寄于巨大的期望,普通民众会把他们视为国家安全的保障,他们可能成为受到万众追捧的英雄。在军事成功的同时,他们个人的荣誉、地位和实际利益也极易...……更多
...艺术天分。他扑下身子励精图治,用实践和经验印证嘉佑科举成名的《刑赏忠厚论》中仁政天下的行政管理体系。一年之后,“吏民渐相信,盗贼狱讼颇衰”,成功让苏轼如此快乐,不惑之年,白发反黑,丰神俊雅。苏轼有闲,...……更多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他们是什么关系?
...守,并因此写下《醉翁亭记》千古闻名,欧阳修也是苏轼科举中进士当年的座师,也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文坛盟主,同时他也修史,修著了《新唐书》与《新五代史》。王安石与司马光几乎是同时代的人物,二人也于同一年去世,...……更多
从举孝廉到公平考试:东汉察举制的演变与争议
...之治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就都曾经组织过全国范围的策论考试。简单来说,就是各地推荐有名望的学者,来京城参加考试。考试期间,汉文帝会亲自出题和监考,让这帮人写一些策论。这种策论,有点类似于现代公务员考试...……更多
苏轼:才子佳人的传奇与风雨人生
...与坎坷。他生于仁宗时期,少年时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科举中屡次获胜,声名鹊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苏轼的政治生涯却如同一场跌宕起伏的戏剧。他因直言不讳而遭到权臣的忌惮,屡次被贬,先后流亡于黄州、惠州、儋...……更多
同起于金榜,究竟有一种怎样的魔力
...喜悦,步入新的人生。然而,即便是星光璀璨的嘉祐二年科举,多的是像邵迎这样的人物,处于下位,默默无闻。邵迎呈上自己这些年来的数百篇诗词,苏轼看后十分感慨。他在《邵茂诚诗集叙》中写道:“予读之,弥月不厌,...……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是年四月,在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中,以一篇策论闻名。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并以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的身份,成为了翰林院修撰中的一员。这一年,黄观虚岁二十八岁,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更多
考官卖考题被判死罪,说了何事免去死罪
...这张纸条上,写满了各科考试的范围,既有进士科考什么策论,策论需要参考何种典籍,也表明了明经科主要考查的儒家经典中的章节。董思恭在这两张纸条上,可以说把考试范围写的清清楚楚,就差直接给出答案了。这意味着...……更多
宋英宗看中苏轼的文才想提拔他,为何韩琦要阻挠?
...目的对韩琦也是很不利的。苏轼是嘉祐二年的进士,这届科举是中国古代科举史上的两届龙虎榜之一。其中产生的进士,可以说是集宋朝文人精粹之大成。除了苏轼兄弟俩外,还有曾巩、程颢、程颐、林希、王韶、曾布、张璪、...……更多
明朝有个牛人号称“六首状元”,为何在历史上籍籍无名?
...坎坷经历吧。所以这项制度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但黄观的策论能得到朱元璋的高度赏识,当然有其独到之处。黄观在中状元后,被授翰林院修撰,并在五年后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要知道,当时黄观才32岁啊!在建文帝朱...……更多
欧洲现在不谈保护乌克兰,只谈与俄打决战,普京一针见血道出真相
...国内矛盾丛生,民众中反战的呼声越来越大,这将会影响执政者的选票,因此欧洲执政者只能靠不断转移内部矛盾,来维持民意,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大民众对俄罗斯的恐惧,让民众认为政府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普京的话,一...……更多
...殿试为例,考生只需答三道题,即一首诗、一篇赋、一段策论,其中诗题为“天德清明诗”,赋题为“王者通天地赋”,策论为“水几于道论”。 虽说考题数量少,但是殿试时防止作弊的制度设计仍然很严密。宋朝发明了“糊...……更多
...政,军政经济等重要议题。骆成骧深知国家的危局,他在策论的开头写下了八个大字:“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八个字,虽然简短,却充满了深意。他言辞间指出,如果国家出现问题,是皇帝的责任,而臣子应为皇帝分忧,...……更多
...学,博览群书。于是为了家族,更是为了生存,他走上了科举之路。然而这条路也并非坦途,他两次名落孙山。熙宁十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秦观听说,前往拜谒,并写诗《别子瞻学士》,诗中说“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更多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得第一,成为会元。次月,朱元璋亲自主持殿试,黄观在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深得朱元璋赞赏,被钦定为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黄观深受朱元璋重用,入仕...……更多
宋朝政治家的风采:苏轼、文天祥的直言与忠诚
...防止他们滥用职权。此外,赵匡胤还注重选拔人才,推行科举制度,确保官员的素质和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为宋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王安石的改革之路】王安石是宋朝时...……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杭州日报讯 近现代以来,藏书家、实业家、金融家中都不乏善书者,陶湘便是其中一位。陶湘(1871-1940),字兰泉,号涉园
2024-09-29 06:40: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片羽吉光——蓝银坤金石博古书画展”于宁波童衍方大师工作室、玉成窑非遗馆举办。蓝银坤,畲族,1970年生于杭州建德
2024-09-29 07:10:00
钟鼓合鸣,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的正大门缓缓打开。28日上午8时10分,孔子诞辰2575年祭祀典礼正式开启。衢州祭孔大典(南孔祭典)是国家级非遗
2024-09-29 07:41:00
司马懿对郭嘉心存畏惧,这究竟是为何呢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司马懿和郭嘉都是杰出的谋士,他们各自为魏国和曹魏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同僚的司马懿却对郭嘉心存畏惧
2024-09-28 21:27:00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司马徽选择不出山呢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司马徽的名字或许并不如诸葛亮、司马懿等人物那样响亮,但他却是当时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隐士。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2024-09-28 21:28:00
诸葛亮、诸葛均和诸葛诞为何分别效力于不同的主公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家族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忠诚的品质而著称。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诸葛三兄弟——诸葛亮、诸葛均和诸葛诞却分别效力于不同的主公
2024-09-28 21:30:00
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外交行动张骞出使西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外交行动。这次出使不仅开辟了中国与西域诸国的交流通道,还为中国引进了诸多重要的文化
2024-09-28 21:31:00
聊聊著名的“乾隆出旗为民”的政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八旗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2024-09-28 21:32:00
聊聊古代官绅一体纳粮政策
在中国古代税收体系中,官绅阶层往往享有一定的免税特权。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这种特权逐渐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矛盾
2024-09-28 21:33:00
清代税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摊丁入亩
在中国古代税收体系中,人头税和丁税一直是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一种重要剥削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传统的税收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
2024-09-28 21:34:00
解析人头税与丁税的区别
在中国古代税收体系中,人头税和丁税是两种不同的税收形式。它们在征收对象、计税依据和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依据真实资料
2024-09-28 21:35:00
探究清朝经济落后的原因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经济发展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然而,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相比,清朝的经济显然处于落后状态
2024-09-28 21:36:00
探究丁宝桢与林则徐的姻亲关系
丁宝桢是晚清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关于他与林则徐的关系
2024-09-28 21:37:00
古时的漕运究竟归哪个部门管理呢
在中国古代,漕运是一种重要的物资运输方式,尤其对于维护京城和边疆地区的粮食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古时的漕运究竟归哪个部门管理呢
2024-09-28 21:38:00
聊聊北京火器营的历史与功能
在北京的西郊,有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地方--北京火器营。这个古老的军事基地见证了中国几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它曾经是明清时期重要的火药制造和储存地
2024-09-28 21: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