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与交通电动化国际论坛:稳定的绿氢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报记者 刘 垠“‘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我认为绿电替代+绿氢替代就是能源转型的终极目标。”10月31日,在新能源科学与...……更多
...二氧化碳“变废为宝”,海水电解制氢……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愈加凸显。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更多
...制氢工厂,有望成为深远海可再生电力大规模开发的破局关键,加速推进形成多能互补的中国原创“海洋绿氢”全球新兴战略产业。 ……更多
...产生的废热作为海水低温制淡水的热源,建立了废热回收系统,并与海水低温淡化技术进行集成耦合,研发出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新技术。相比传统淡水电解水制氢,该技术省去了废热移除所必需的换热器单元,以及与之配套的冷...……更多
...低碳、安全可靠的特点,经济性得到初步验证,“双碳”目标下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当前核电布局,利用北方地区已投运核电项目进行供暖,具备实现1.6亿平方米核能供暖能力;随着在建核电机组的建成投产,预计2030年...……更多
...水产生的废热作为海水低温制淡水的热源,将碱性电解水系统与海水低温淡化技术进行耦合集成,创建废热回收系统,实现了热量的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基于铠甲催化剂的25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中试装置。2023年12...……更多
科学家用活字印刷法合成单原子催化剂,已实现均一性公斤级合成
...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不仅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具体路径,也是建设制造强国、搭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2023 年,中国产氢量突破 4000 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氢气基本来自...……更多
提高用水效率或成氢能发展关键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能言善道工作室李丽旻近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联合行业研究机构未澜咨询(Bluerisk)发布《全球制氢用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目前主流制氢方式耗水量普遍较大,随着全球...……更多
【原创】谢和平院士团队与东方电气联盟合作,共谋海水原位直接制氢的全球新兴战略产业
...直接电解制氢原创技术,有望打破现有电解水制氢必须向系统供给纯水的固有思维,可形成‘海上风电再生资源-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一体化工业模式的全链条式零碳氢能发展路径!” 谢和平院士的一席话,正式拉开了“海水资...……更多
海水制氢:成本降至0.3元/立方米,惊人突破!
...明显的环保优势。在这种新方法中,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是关键。光伏电池板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这种电能可以直接用来进行海水电解制氢。与传统的使用化石燃料发电站供电的方法相比,利用太阳能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更多
新春走基层 | 海南大学科研人员攻坚海水制氢,助力绿色能源未来
...源,未来在我国能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对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在海南实现电解海水制氢,是团队共同的动力。几乎每天,封苏阳八点二十到达实验室。穿上实验服,戴上口罩和手套,取试剂、称量...……更多
...最具应用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作为实现全球化“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开发高效的氢能转换技术已成为全球性的研究热点。研发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电催化剂是当前氢能转换器件商业化的关键挑战。田新龙基于腐...……更多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新技术可降低制氢成本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纳)日前,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其中“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和“二氧化碳...……更多
科研成果加快迈出“实验室”跃向“生产线”
...水制氢路径,成为国内外相关企业和科研团队共同追求的目标。“在电解水制氢企业调研时,我们发现制氢成本高主要体现在催化材料和电能消耗方面,企业希望我们能够在提高制氢效率、寿命和降低成本上有所突破,实现降本...……更多
...轻的新市区,聚焦打造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斗目标,围绕构建“6+6+2”产业布局,把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2022年,该区引进高质量项目74个,签约额425...……更多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海水制氢技术“牵手”我国最大油气田每年300多万吨废水可转化为33万吨氢气本报讯(记者 林榕昇)每年300多万吨工业废水可以转化为多少氢气?答案是33万吨,占2022-2030年间中国新增氢气需求量的16.5%。19...……更多
许继电气布局制氢电源氢电耦合等领域
...智能运维、电力物联网等新兴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环节。2023年7月25日,许继电气中标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海水制氢产业一体化示范项目,是该公司继湖北广水县域级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科技示范...……更多
...脂肪酸”和深圳大学的“新技术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两项重要成果入选,凸显深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此项年度评选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更多
未来产业向未来!氢能,距离商业化还有多远?
...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袁帅打通氢能应用链,以碳中和为目标,以整体性的视角规划中国新的能源体系,在适宜布局氢能的区域、产业进行相应的投资。供图/受访者氢能产业是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2023年以来,在政策与市...……更多
...海中萦绕。能源小分子的转化和利用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意义重大,然而,能源小分子转化多在高温、高压等苛刻的反应条件下进行,亟须在催化材料、催化过程和催化概念上取得重大创新。邓德会聚焦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更多
“绿色引擎”撬动“蓝色动能”——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观察
...造“美丽蓝海”。海洋是世界最大的生态系统,“双碳”目标的实现与之密不可分。在“绿色引擎”推动下,一系列海洋科技新成果正迸发出持久的“蓝色动能”,助力海洋经济朝着清洁、健康、多产的方向发展。 ……更多
推动氢能入海 助力双碳战略
...况,醇氨耦合工况以及储能、海水淡化、安全方案、辅助系统配置方案等多种工况和方案的可行性。该套设备方案在2024中国国际氢能展上,已由中国船级社(CCS)颁发原则性认可证书(AIP)。“海洋绿氢合成氨醇一体化成套设备及解...……更多
风电企业开始养鱼、造船、研究新材料了|焦点分析
...机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越发受到关注,风机回收也成为关键课题。经过数十年运行,我国大批风电机组开始步入“暮年”,我国即将迎来退役风电机组叶片回收处理的首个高峰期。在中国中车的展位,几包再生纤维材料、板材...……更多
我省探索打造氢能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引擎的战略选择,也是积极稳妥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争创“双碳优等生”的关键举措。与此同时,海南拥有全国最大的海域面积,随着海上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制氢逐步成型,绿氢发展潜力较大。根据《规划》,我...……更多
江苏“氢”启未来,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
...沿海风电资源集聚优势,突破海水制氢等可再生能源制氢关键技术。同时,推动液氢制储运关键技术研发,加强氢燃料电池汽车、氢冶金等场景示范应用,实现多能互补。突破行业“天花板”,氢能发展前景广阔氢能是未来国家...……更多
...,将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攻关核心技术 创新研发引领产业发展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氢能产业已逐步进入技术攻坚关键阶段,绿氢制取、氢燃料电池、大流量加氢站控制系统等技术...……更多
...能在这一领域潜得更深、行得更远?王文波认为:“破题关键就在技术创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捷方新能源亲密的产学研“伙伴”。清华大学承担基础理论研究,为实现“从0到1”的前端技术突破提供保障。“学院...……更多
...协议,他们将携手合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此前,陶华冰团队研发出的高性能百千瓦级PEM制氢电解槽,在厦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专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中获得专家认可:整体水平处...……更多
双良JSDJ S1系列碱性水电解槽发布
...了双良大国重器、中国智造的企业实力。作为对“双碳”目标的有力响应,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利用,双良快速推进氢能产业布局落地,积极开展绿电智能制氢系统的研发与生产。2022年,双良首套自主研发的绿电智能制氢...……更多
国氢科技发布“氢涌智氢岛”一体化解决方案
...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实现深度脱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派出所所长身中15刀牺牲!鲜血浸透警服,女儿送别痛哭:我要爸爸
近日,一位来自武汉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汉兴派出所的刑侦副所长邱建军,就在执行抓捕任务时不幸牺牲,他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引发了社会对民警安全保障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讨论
2024-06-04 14:32:00
史上增长最快的黑洞,几百万年内,就从恒星级成了超大质量黑洞
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黑洞存在的时候,他自己其实是不太相信的,因为黑洞实在是太具有颠覆性了,引力强大到连光都飞不出去
2024-06-04 14:31:00
人类文明会被取代吗?科学家认为:AI更适合去探索宇宙
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6%,但黑猩猩无法理解人类的科学和科技,跟人类完全就是两个物种。基于这种情况,科学家认为外星生物并不需要比人类先进多少
2024-06-04 14:36:00
一秒跨越一光年,利用爱因斯坦虫洞,人类未来能遨游宇宙吗?
物理学家们一直在发现宇宙规律并尝试将宇宙规律为人类所用,但科学并不是万能的,目前仍有许多宇宙规律处于无法为我所用的状态
2024-06-04 14:39:00
根据熵增定律,宇宙中所有恒星都会熄灭,连黑洞也会全部蒸发
当哈勃望远镜看到百亿光年外的星系,当韦伯望远镜看到百亿光年外的恒星,天文学家会庆幸他们看到的宇宙的婴儿时期。但万事万物都有终点
2024-06-04 14:38:00
人类文明最大的威胁,640光年外的参宿四,随时可能爆发?
正如地球在太阳系有金星和火星作伴一样,太阳在银河系也也有很多邻居,最近的是4.22光年外的比邻星,它是一颗很稳定的红矮星
2024-06-04 14:40:00
人类太狭隘了,外星生命也许并不需要水和氧气,而是硅基生命?
长期以来,在寻找地外生命方面我们用的都是地球标准,即判断目标星球是否位于恒星宜居带,如果不在就没有生命。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2024-06-04 14:35:00
研究发现:太阳系正被一团星云包裹,直径大约1000光年
提到星云,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漆黑太空背景上的绚烂云雾状结构,虽然哈勃和韦伯望远镜的原始图像都是黑白的,但经过调色后星云的绚丽色彩依然震撼人心
2024-06-04 14:37:00
外星生命近在咫尺,只是因为灯下黑,所以我们没意识到?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有了更先进的望远镜,可以深入探索宇宙,研究太阳系之外的生命可能性
2024-06-04 14:33:00
风速每秒2000公里,海王星云层一夜之间,为何全部消失?
在冥王星被开除出行星行列后,海王星就成了太阳系最边缘的一颗行星。由于它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所以发现它后的上百年里,我们都没见过海王星的真实高清图像
2024-06-04 14:34:00
寻寻觅觅寻不到,地外生命的痕迹,人类在宇宙中真是唯一的吗?
外星生命是个很宽泛的话题,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找到它们,但天文学家认为外星生命并不遥远,在太阳系其他星球上可能就有。最典型的就是火星因为目前的种种迹象都表明火星在遥远的过去是一颗拥有海洋和大气层的星球
2024-06-04 14:35:00
129亿光年外的恒星,亮度是太阳的100万倍,颠覆了现有的认知
夜晚的星空虽然璀璨,但它们都是银河系内的恒星,最远距离地球也不过几千光年,远远谈不上是整个宇宙。更进一步来看,直径18万光年拥有4000亿颗恒星的银河系
2024-06-04 14:47:00
距离地球仅150光年,新发现的黑洞,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从爱因斯坦提出黑洞的存在,到天文学家们发现真正的黑洞并给它拍照,这中间隔了几十年时间。然而直到现在,我们对黑洞知道的其实也不多
2024-06-04 14:48:00
科学家发现宇宙气泡,直径10亿光年,牧夫座空洞也在其中
我们的宇宙中有很多超级结构,它们的范围往往能达到十几亿甚至是几十亿光年,比如宇宙中的超级空洞。但最近一个巨型星系气泡的发现
2024-06-04 14:48:00
核聚变在二级文明眼里,就像个打火机,戴森球才是终极能源
人类虽然有上万年的文明史,但真正的科技史只有几百年,因此很多人都相信,只要一个外星文明比人类文明早诞生几万年或者几千年
2024-06-04 1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