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历史上最勤奋的4位皇帝,雍正垫底,第一无可争议
...达到了鼎盛,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中国历史上勤奋的皇帝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挑选其中的五位来说一说。第一位:明太祖明太祖这一辈子都没有闲下来,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的出身比刘邦可要低得多了,真的是中国历史...……更多
刘义符之死,托孤失败与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古代的皇帝在临终之前,如果继承人还没有成年的话,通常会采取托孤的方式来确保皇位能够顺利传承。历史上皇帝托孤的例子有很多,可是结局大多数都不太好,能够像明朝的万历、清朝的康熙这样顺利成长起来的皇帝是很...……更多
朱祁镇:明朝最丢人的皇帝,一生只做对一件事
明朝历史上一共有十六位皇帝,这其中有励精图治的,也有昏庸享乐的,但是这十六位皇帝中谁是最给老朱家丢人的呢?这个人既不是被叔叔造反赶下帝位最终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也不是被权臣压一头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更多
明朝哪些赫赫战功之人都得以善终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备受争议的皇帝被认为是最凶残的统治者,那就是刘邦和朱元璋。然而,关于朱元璋是否真的是一个善于杀戮功臣的暴君,史料记载并不一致。虽然有很多记载描述朱元璋的残暴行为,包括对有铁票免死...……更多
宋朝至明清时期皇帝巩固皇权的策略
...始终的两组矛盾,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都是皇帝在权力体系中寻找相互制约的办法,以期望达到合理牵制相权或地方,让皇权独尊、中央掌权的目的。不过即便如此,宋朝以前权臣篡位的案例屡见不鲜,但宋及以后...……更多
明宣宗朱瞻基早逝背后的三大疑团
在明朝的辉煌历史中,有一位皇帝的命运充满了迷雾与争议,他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帝,他的离世不仅令当时的朝廷和百姓感到震惊,也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猜测与疑问。他的早逝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更多
唐朝的皇帝,有两个是死于宦官之手
...朝的东厂,可是以明朝的制度,太监即使权利再大,只要皇帝一句话照样可以弄死他,例如明武宗时的刘谨,权利大到被人称为“站皇帝”,明武宗想收拾他,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可有这么一个朝代,与明朝对比却是相反,他们...……更多
明末乱世枭雄左良玉对历史的影响
...。因此崇祯朝廷没了,南京六部则需要考虑赶快拥立新的皇帝来抵御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而新皇帝的拥立,往往意味着有的人会因为有从龙之功成为新朝权贵,而有的人则会因为站错队而遭到打压,永世不见天日。因此关...……更多
这位皇帝修仙时间最长,还喜欢在陵墓里宴请大臣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除此之外,这还是一位修仙时间最长的皇帝,...……更多
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其实一点都不低,达到了“惊人”的41.25岁,超过了皇帝们的平均水平39岁,更是遥遥领先于东汉的26.7岁。不过,其中大多数的明朝皇帝是“被高寿”的,因为有四位长寿皇帝拉高了他们的均值,除掉这四位...……更多
聊聊明英宗朱祁镇跌宕起伏的一生
...十年(1435年)明宣宗驾崩,年仅八岁的太子朱祁镇登上皇帝位,次年改元正统,尊皇太后张氏为太皇太后,皇后孙氏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生前任用贤臣,打击奸邪,国运上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三杨和太...……更多
明穆宗英年早逝是偶然还是必然
...大家眼中的明君隆庆6年,被誉为一代明君的明穆宗隆庆皇帝驾鹤西去,结束了他那短暂迷离的一生。对于这位皇帝,似乎在民间、学界都有较好的评价。例如《明史·穆宗本纪》称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更多
...了灭亡。“穷”途末路的大明公元1611年,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检登基,如同过去无数皇帝一样,他享受着属于皇帝的幸福生活,毫无建树地管理着传承了百年的江山。此时的大明王朝,不仅没有变得越来越强盛,反而越来越...……更多
费宏:从少年状元到明朝内阁首辅的辉煌人生
...6岁中江西乡试“解元”,20岁中殿试“状元”,深受宪宗皇帝朱见深的赏识,把费宏留京任职。此后,官职屡迁,曾三次入阁。正德6年,武宗封授费宏为文渊阁大学士,第二年加封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生干明朝中叶的费...……更多
王振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朱祁镇为何给他建忠祠?
...众太监当中,资历并不深。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作为新皇帝的心腹太监,越过先帝身边的一干老资历,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这是宦官中最大的职位,负责替皇帝在最终的决策部分审核盖章,有“内相”之称。那时候的王振...……更多
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童年:贫困、苦难与不屈的奋斗
...强加给你。曾有人在网上发起过一个投票,选出明朝哪个皇帝的童年是最不幸的,明太祖朱元璋以71%的超高人气稳居榜首。对于朱元璋其人,大多数人的印象只怕还停留在他那标志性的“鞋拔子脸”上,至于其他的生平往事,知...……更多
揭秘孙传庭:明末名将的传奇人生与未解之谜
...明末救命稻草”的英雄,在他为国捐躯后,却遭到了崇祯皇帝的怨恨,未曾得到应有的追封与荣耀。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之谜?孙传庭,字伯雅,号白谷,山西代县人,自幼聪颖过人,二十七岁便中进士,开始了他的...……更多
从明朝永淳公主看封建时代女性权益的缺失
...喜气洋洋的婚礼,却因为一纸诏书而夭折。这一年,嘉靖皇帝最宠爱的女儿永淳公主终于到了出嫁的年龄。永淳公主生得十分标致,有一头及腰的秀发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上去温柔可人。她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成天与宫...……更多
朱棣的勤政与文治:从武功到文治的转变
...怎么样治理天下。我们知道,朱元璋是历史上最为勤奋的皇帝之一,堪称是劳模。朝中大小事务都要事必亲躬。早朝、午朝、晚朝,每天办公,身上写满了这些要做的事情的纸条子,贴好了,半夜里想起什么事来,还要把这个事...……更多
明神宗朱翊钧的沉浮:从勤勉明君到沉湎酒色的皇帝
在明朝末年,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提起朱翊钧似乎没有什么知名度,但是说起张居正,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更多
明朝最无能的内阁尚书,被讥讽内阁是“纸糊三阁老”
...都被称为是“纸老虎”,做事畏首畏尾,这不是因为害怕皇帝,居然是惧怕太监导致的。不但当时的内阁是这个样子的,连六部大臣也是如此,所以,当时人们讥讽内阁是“纸糊三阁老”,六部是“泥塑六尚书”。在明宪宗成化...……更多
明武宗朱厚照护北方三十年太平,却被史书黑得体无完肤
...说过,明史是清朝顺治年间才开始编撰的,为了收集明朝皇帝的资料,放大明朝皇帝的缺点,清朝的史官们费尽心思,花了90多年才把明史给写完。愣是把明朝的皇帝都写成了奇葩,导致后世一提到明朝的第一印象就是没几个正...……更多
一起来回顾下这个伟大的女人明朝第一位皇太后
...也不长寿,38就过世了,张氏扶持9岁的朱祁镇上位,因为皇帝年龄太小,所以朝廷上大大小小的事情还是张氏说了算。张氏毕竟是妇道人家,所以她把治理国家的权力交给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杨都是贤明的人,所以国家治...……更多
曹参无为而治开创太平盛世,而明神宗却将明朝推入衰亡
...曹参相比之下,明朝后期,在张居正去世后,明神宗万历皇帝开始无为而治,二十八年不上朝而沉湎于酒色,最终将明朝推入了衰败。明神宗万历皇帝表面上看二者都是无为而治,但实质上却是有天壤之别。曹参的无为而治,并...……更多
嘉靖聪明绝顶,为何被严嵩牵着鼻子走
...元气。然而,就嘉靖本身来说,他并不是一个愚昧昏庸的皇帝。首先,嘉靖在心智和手段方面异于常人,有着对权力得天独厚的敏锐嗅觉,以及高超的把控人心的手段,并且在上任之初,就杀掉了上一任皇帝朱厚照身边的佞臣钱...……更多
他是明朝最敬业的皇帝,操劳18年一生勤政爱民
前言大明最敬业的皇帝,竟然操劳了整整18年不敢放松,一生奋斗不息。他的敬业程度何等之高?直到临死之际,他才舍得品尝口猪肘子。这位皇帝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刻下一段不平凡的传奇?他的敬业精神和为何如此异常,这...……更多
他是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王爷,一场大阅兵震慑了周边二十几个国家
...史上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王爷,当然了,也是雄才大略的皇帝。朱棣的功劳其实还是很大的,一般的开国第二位皇帝的庙号都是太宗,比如宋太宗,唐太宗,但是,朱棣的庙号后来却成了明成祖,是他的后代认为功劳可以比得上...……更多
...在明朝的最高官职是中书右丞相兼太子少傅,这个职位是皇帝的核心辅佐官员之一,是“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朝政事务。包括起草政令、诏书等文件,监督各级官员的工作,处理朝廷内部的各种事务等,相当于总统制国家...……更多
明朝这位宫女竟敢刺杀皇帝,历史上绝无仅有
朱厚熜(嘉靖)是个很难评价的皇帝,往事如烟,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岁月里,他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励精图治,当皇帝的前半生,表现非常不错,一方面,严格治理管理手底下这帮官员,另一方面,宽厚仁政的对待当时的大...……更多
朱元璋后代多才多艺,明朝皇室藏龙卧虎
在历代开国皇帝里面,朱元璋是出身最低的,人家刘邦好歹还是个亭长,朱元璋直接就是个要饭的。但在开国皇帝里面,朱元璋的能力也是数得着的,雄才大略没几个人能比得上,要不然也不会从要饭的干到皇帝。不过,朱元...……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史料记载:“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2024-06-28 20:30:00
另一方面,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2024-06-28 20:32:00
曹操当初能够削平诸侯,一统北方地区,除了手里的军队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有皇帝汉献帝。由于将汉献帝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曹操打着汉室的旗号征伐异己
2024-06-28 2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