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仁宗庙号极为难得,中国历史上四百多帝王才七位
...但也做出了一定功绩。和夏仁宗一样,元仁宗也实行以儒治国的方略。曾大量裁减兵源、整顿朝纲,清查田亩增加国家赋税。后世对他有“仁心仁闻,恭俭慈厚,有汉文帝之风”的评价。但是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元仁宗...……更多
被遗忘的东汉支柱耿弇的军事才能与家族的荣耀
...将军。从那以后,耿弇便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耿弇追随刘秀之后,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耿弇平定了河北、山东,并且征讨陇右,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据统计,耿弇为...……更多
太监秦翰比武将还能打,战功赫赫堪称一代军神
...了一个宦官中“异类”的人物,他戎马半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就是秦翰,说到秦翰,虽然是个宦官,但可真的比武将还武将。秦翰在对西北和西夏的战争中,也屡有建树,公元994年,李继捧(又叫赵保忠),先降后叛,与自...……更多
...成效,使秦军大获全胜,这一切均有赖于秦始皇的“以法治国”思想。文化上,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中国后,基本上继承并沿用了商鞅用于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制度,因此也采用商鞅在秦国所实行的统一的度量衡,以便巩固并发展...……更多
老道给乞丐文身,预言:飞雀吃到谷子,便是你飞黄腾达之时
...员,并公开表示要尊崇圣人,以儒教治天下,这为周王朝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郭威废止了后晋和后汉时期的一些非常残忍的刑法,在农业生产上,郭威将无人看管的天地蚡给数十万中原的幽州饥民,并对其放免差税,极大地提...……更多
李自成与清朝对抗失败的深入解析
...互制衡的局面。但问题在于不论宦官还是东林党,其实在治国方面都没啥能耐,只能说看谁更加恶劣。崇祯皇帝一即位就处理了宦官头子魏忠贤,魏忠贤虽然无恶不作,但至少在治国的大格局方面是要比当时的东林党有魄力的。...……更多
出身与才能:海兰察仕途受限的背后原因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出身平凡却战功显赫的满洲名将,他就是海兰察。在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时代,海兰察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精神,赢得了同僚的尊敬和敌人的畏惧。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尽管他立下...……更多
卢祖尚之死:唐太宗的权谋与魏征的智慧
...,决意刷新政风,与封德彝、房玄龄、杜淹、魏征等讨论治国理政,言而有信、行有必果,广开言路,嘉纳雅言,一代明君的人设呼之欲出。然而,突然就交州刺史任命一事,画风突变,竟然对一位文武全才、廉洁正直的良材动...……更多
康熙帝与四阿哥胤禛:清朝盛世的共同创造者
...承者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康熙帝的看重下,展现出出色的治国才能和军事谋略。他通过苦读和积累才干,为修身齐家、平天下打下了基础。胤禛的谦逊和真诚也使他受到朝中官员的尊敬。康熙帝的智勇和胤禛的才干使得清廷国泰...……更多
西汉大将战功赫赫,却无辜被杀,今天河北衡水还有他的墓地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西汉时期大将周亚夫的故事。何晟铭版周亚夫周亚夫出身将门,父亲周勃是跟着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老兄弟。后来汉高祖去世后,汉惠帝继位,之后曾有过一段时期的“吕后乱政”。等到吕后去世后...……更多
周勃:刘邦的托孤重臣与汉朝的守护者
...。公元前209年他随刘邦起义,在一路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因为战功卓著,刘邦封他为将军。在汉中进取关中历次战役中,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刘邦驾崩前,说了一句话就足以证明他心中真正信任的人是周...……更多
李斯助秦始皇灭六国,为何不肯让扶苏继位
...能李斯也愿意扶他上位,但是扶苏很明显有自己的想法和治国的规划,这让李斯感到不能容忍。第二点就是扶苏的出身了,在秦始皇嬴政还没有继位或者说还没有亲政的时候,秦国的朝堂一度是由楚国的贵族把持着,因为秦国的...……更多
家奴出身的年羹尧,为何能屡立战功成了皇帝的恩人
...尔图署理四川巡抚。第三,年羹尧手下拥有军队而且屡立战功。公元1709年,三十岁的年羹尧开始担任四川巡抚。年羹尧担任四川巡抚以后,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本来与这...……更多
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儿子犯了什么罪,竟被皇帝一剑劈死?
...代皇帝之间的交接,应该会很顺利。可是,因为父子之间治国理念的差别,朱标压力巨大,壮年之时就病逝了。朱元璋原本还可以从诸儿子中选择一位继承皇位,他却固执地按照嫡长制,在有皇长孙时,应该优先立皇长孙为原则...……更多
袁崇焕与吴三桂:勤王命运大不同
...完成了最后一棒的权力交接。本来吧不出意外,以崇祯的治国秉性,虽未必出现中兴盛世,但是作为一个守成之主也并非完全不可,但是他却接手了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但是尽管如此,崇祯治下的大明王朝却在风雨飘摇...……更多
曹参无为而治开创太平盛世,而明神宗却将明朝推入衰亡
...虚设。l不讲:即不参加经筵讲席,不学习经史,不探讨治国良策,国家岌岌可危呀。更为甚者的是明神宗的不作为导致了官员空缺严重,而且官僚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发生东林党争和国本之争,这样败坏朝纲的事情也就不足...……更多
南北朝的冯太后毒杀亲生儿子,为何武则天却对她称赞连连?
...比较安定富足。北魏文成帝拓跋溶少是一个英明的皇帝,治国奇才。但是20几岁就驾崩了,其儿子拓跋弘继位,但是因为年纪太小,朝政便归冯太后掌管。冯太后是一个很霸气的女人,被誉为也是最风流,最有作为的千古第一后...……更多
古代的开国功臣为何都不得善终呢
...政财物等各方面的差异,整体而言,刘备最先要做的就是治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治国能手的诸葛亮自然是刘备的首要选择,由于诸葛亮自跟随刘备起,就为刘备稳定后方,足食足兵,是刘备的肱股之臣,因此刘备绝不会杀...……更多
说说年羹尧为啥不得善终的故事
...了个爵位世袭,但就算是这样还是不行,年羹尧继续立下战功,这下雍正就为难了。总不能把皇帝的位置给他吧?自古功高盖主的官员们都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可惜年羹尧不自知,还处处作死。年羹尧变得更加狂妄,更加...……更多
揭秘中国历史上九朝第一开国功臣的命运轨迹
...,他到成吉思汗手下后,大力推动文治,逐步构建“以儒治国”的方略。耶律楚材辅佐成吉思汗父子30年,他的施政方略影响了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八、明朝:徐达徐达是朱元璋手下的头号名将。徐达,...……更多
武则天与李显:母子之间的权力游戏
...宗李显在位时期的情况,可以说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治国成绩,唯一一件较为出名的应该就是中宗将自己的养女金城公主送予吐蕃与其首领尺带珠丹赞普联姻,这一段联姻不仅彰显了大唐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唐蕃之间的文化...……更多
他是中国历史中最完美的皇帝,一生毫无黑点可言
...不无理由的,康熙几乎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爱好科学,治国能手,开疆拓土,击败沙俄,压三藩、郑明、准格尔等,上述这些功绩,无论哪个都是非常伟大的,甚至可以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是康熙才是真正统一中国的皇...……更多
皇甫嵩与董卓的恩怨纠葛,揭开东汉末年乱世的序幕
...有功,权利、地位不断提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烽烟、群雄并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着这个机会假借妖言惑众掀起聚众叛乱。这在后世的历史研究当中,被称为黄巾军起义。在黄巾军实力达到巅峰的时候,周围的地...……更多
出将入相:明朝文臣武将的典范
古人的理想,大体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人想着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帝王;武人想着封狼居胥,保家卫国。但有些人,他们上得了朝堂,也上得了战场,即能为相,也能为将。明朝的王越,就是一...……更多
从落魄甚至被害,到最后当上皇帝,他走了怎样的路
...好的政策,与邻国通好,共同抵御外敌入侵。这一系列的治国方略使得北燕国力日益强盛,奠定了北燕作为北方霸主的基础。 冯跋的有远大雄图壮志。他意识到,要想使北燕长治久安,必须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与合作。...……更多
朱元璋是否可以独立批阅奏章,他的文学造诣又有多高
...脱离不了四书五经,书中的孔孟之道自然影响了他日后的治国理念。后来在打拼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又将这些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开创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治国之路。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虽然看不起满嘴之乎者也的文化人,但...……更多
秦始皇、唐太宗、嘉靖帝和雍正帝求仙问药的悲喜剧
...康熙末年的吏治腐败情况,让大清逐渐走向繁荣。繁杂的治国压力也耗尽了雍正的精神和体力,面对长期的孤独压抑,他也选择相信丹药。雍正累计下令向圆明园运送的炼丹所需物资达到了157此,其中包括了黑煤192吨、木炭42吨...……更多
西梁的历史与三位皇帝的故事
...世,萧琮继位,隋文帝勉励萧琮,对百姓多施恩惠,以礼治国安邦。587年,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封爵莒国公。607年,因民谣说西梁将要兴盛,隋炀帝废黜萧琮为庶民,不久萧琮去世。 ……更多
岳钟琪:战功赫赫却遭陷害,一代名将的传奇与悲歌
...不过过去了三年而已,可见在朝中行事,什么人脉、什么战功,只要你打了一场败仗,所有的一切都灰飞烟灭了。对于岳钟琪本人来讲,自己的这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国家,最后就是因为一次指挥的失误,从而葬送了整个职业...……更多
...兰察本人以索伦兵的身份,跟随清军一起统一新疆。因为战功被授予了额尔克巴图鲁的称号。海兰察随后,海兰察又在清军进攻缅甸和平定大小金川的作战行动中屡立战功,尤其是清军进攻缅甸的作战,海兰察率领清军连续冲击...……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同时也把首都定在了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
2024-06-30 21:00:00
与元末明初朱升等诸多名仕一样,由于元朝官场过于腐败黑暗,汉官难以掌权,升迁基本无望,1346年刘伯温辞官隐居。但透过刘伯温的经历来看
2024-06-30 21:01:00
1360年,刘伯温来到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以下是实打实的三件功劳。1,针对当时形势,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
2024-06-30 21:01:00
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刘伯温发挥了顶级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刘伯温功劳来看,足以封公爵
2024-06-30 21:02:00
韩信本为平民,虽“志与众异”,但却没有谋生手段,因而家境贫困,常常靠他人接济度日,日久便为乡邻所恶,“一饭之恩”、“胯下之辱”等均发生在这一时期
2024-06-30 21:03:00
从仗剑投项到转投刘邦,韩信始终没能受到重用,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然而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却对其如此看重,甚至不惜冒着被刘邦猜忌的风险
2024-06-30 21:03:00
父亲曾担任锦衣卫百户。1568年,明神宗在民间大范围选美,王氏没能进入前三名,但因为自身条件较为出色,便留在了宫中,成为了慈宁宫的一名宫女
2024-06-30 21:06:00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上下的舆论越来越激烈,李太后不得不出手干预。在太后的质问下,明神宗说出不肯册立朱常洛为皇子的原因,因为他是宫女生的
2024-06-30 21:07:00
王恭妃死后,明神宗只是草草埋葬了她,陪葬品少的可怜,即没有派人守坟,也没有下拨守坟的费用。儿子朱常洛继位后,连追念母亲的仪式都还没形成
2024-06-30 21:07:00
聊聊大唐名将薛仁贵的传奇故事
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一生身上出现了许多传奇故事:大丈夫弃耕从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勇猛作战惊动天子;生擒敌将神射手
2024-06-30 21:08:00
聊聊隋朝名臣——赵绰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手下,人才济济。其中,魏征直言进谏
2024-06-30 21:10:00
聊聊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陈寅恪先生,对于唐朝,有一个精彩的论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
2024-06-30 21:10:00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了贡献巨大,那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文成公主的远去的身影消散在了茫茫大漠之中,她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却永载史册,书写了民族间友好往来的篇章
2024-06-30 21:11:00
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
2024-06-30 21:12:00
白毦(ěr)兵,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由永安都督陈到统领。“白毦”顾名思义,该部队的装束是以白色的鸟羽兽毛作为标志。文献资料见于诸葛亮在公元226年写给李严的书信中
2024-06-30 2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