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文脉华章|国宝里的“芒种”,生生不息的华夏密码
6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和大自然的相处中,中国人极其智慧地把节气和生存、生活联系在一起,以节气把握时间规律、指导农耕生产。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更多
“穿越山西 晋看华夏”盛情邀约齐鲁学子打卡最IN山西
...年时光岁月中探寻文明密码,在巡礼国宝古建中共赏土木华章,开启一场“表里山河”“身临其晋”之旅。 此次推介活动聚焦山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及产品线路,以“主题推介+直播互动”等内容丰富活动现场体验环节。高校...……更多
文脉华章丨沿着总书记的“文化足迹”赏秋色
8月7日迎来秋天第一个节气——立秋,遍布华夏大地的文化古迹将再次披上秋装。“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这是习近平同志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一段深...……更多
文脉华章丨文明中国说·和合共生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文明中国说》系列视频,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展现其之于中国、之于世...……更多
承古拓今 锚定未来
...何以非凡创造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生,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 ……更多
...北京中轴线、孙悟空“取经路”,学唱传统戏剧……千年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深厚的文化之基、自...……更多
文脉华章丨从“保下来”到“活起来” 与总书记一起守护中华文脉
人民网 以文铸魂,中华历史文脉如何赓续?以文弘业,文化传承怎样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去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更多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潍坊印记
...又有多少丹青为之皴擦点染,厚儒崇文、尚真彰美的潍坊文脉得以在翰墨中、金石上、古籍里、琴声中千载传承。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伴随着时代大潮,那些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依然在散发光芒,像晏子公冶长的传说、李成张...……更多
文脉华章丨品味端午 与时偕行
又是一年端午,千家万户粽子飘香,大江大河龙舟竞渡。端午节源自上古时代的原始信仰和祭祀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流传沿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符号,也是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华民族...……更多
一杯浓香,洞见文化活态传承的密码
...词汇往往和“大国崛起”“民族自豪感”“匠心传承”“华夏文明”等主流话题息息相关。人们在看到文物的同时,总是能够联想到它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情感。而怀着这样的情感,年轻人也正在透过流行文化、网络传播,赋予文...……更多
苏剧电影《国鼎魂》北京首映顺利举行
...过程中融入了许多独属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争取将守护文脉的精神和苏剧的艺术灵韵传递给更多的观众。钱书记还对戏曲电影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国鼎魂》的出现说明传统艺术、传统文化有了更为创新的表达方式,也有益于...……更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荆楚大地上有这样一座古城,他文化底蕴醇厚,有着三国IP、侠义IP、影视IP,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新时代文艺青年,让千年文化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更多
解锁文物密码,贵医学子探寻屯堡文化
...热烈青春须续写华章。贵州医科大学青年学子将传承千年文脉,守护非遗之光,让从时光深处走来的厚重文化,洋溢着浓厚的青春气息,点亮贵黔文化星河。来源 贵州医科大学编辑 汪盈平二审 杨鸣丹三审 徐忠田 杨国军 ……更多
微视频|文脉华章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从传统到现代,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奔涌向前。 ……更多
文脉华章丨名画里的端午龙舟竞渡
又是一年端阳到,龙舟竞渡粽叶飘。和Z视介文化达人体验一场运河上的龙舟赛。在这场龙舟竞渡中,名画中的古老运动穿越时空,跃然眼前。龙舟运动体现的“龙舟精神”,穿越时空,滋养着一代代人,也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更多
微视频|文脉千年 物载华章
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总书记多次前往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遗产地调研,强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沿着总书记的文化足...……更多
文脉华章丨端午佳节 从总书记的论述里学习文化传承之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粽叶飘香传万里,端午佳节又来临,跟着总书记一起学习文化传承之道。 ……更多
【文脉华章】温故丨引诗句 忆屈原 总书记这样诠释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沧桑而屹立不倒、生生不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家国情怀。爱国诗人屈原身上凝结了中国人数千年来对家国情怀最深沉的寄托,其诗作中的爱民、忧民之思,时隔千年,依然能够引...……更多
文脉华章|盛世修文,习近平心系中华典籍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的重要课题,而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更是他心目中的“瑰宝”。他亲自批准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寄望...……更多
文脉华章丨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 总书记特别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高度重视,进行了一系列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大象新闻为您梳理,邀您一起学习、领悟、践行。 【编辑:刘欢】 ……更多
文脉华章|守根护脉
新华社讯 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得知林觉民故居面临部分拆除,立即叫停拆迁,一场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在林觉民故居召开……由此展开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为福州凝固了上千年的时光。 ……更多
文脉华章|实事求是
2020年9月,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习近平总书记仰望“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他说,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本集编导:武笛、陈凯茵编导组:张侨、张嘉琪、应曲川、陈露缘记者:吴飞座、王...……更多
文脉华章|趁暑假快来,这些文博场馆等你打卡
暑假中,各地文博游火爆,快叫上小伙伴,到文博场馆来一次文化之旅吧!为了拉近红色教育和中小学生之间的距离,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举办了“红色读书会”“博物馆里画文物”“巧手捏彩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在...……更多
文脉华章|声声不息
新华社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努日带着徒弟们向总书记展示了一段英雄史诗《玛纳斯》。习近平总书记说:“《江格尔》《格萨尔王》《玛纳斯》,这都是我们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更多
文脉华章|古韵悠悠
四川省眉山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三苏家风,让世人景仰千年。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苏祠。他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更多
文脉华章|指尖芳华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精美的苗族传统服饰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他赞赏道:“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近年来,落实总书记对苗绣“既是文化又是产业”的要求...……更多
文脉华章|又见长安
新华社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西安考察调研,和群众一起游览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十三朝古都韵味盎然。文化长安深深融入新时代的西安。 ……更多
文脉华章丨中秋夜游 以月寄情
联播+一轮中秋月,千载悠悠情。中秋节,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睦的美好追求,也蕴含着浓浓的故乡情、家国情。习近平总书记说:“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在家和万事兴的理念下,传承中秋赏月、赏桂、...……更多
文脉华章|中秋佳节,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
明月寄相思,家国总关情。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秋节不但寄托着海内外华人对阖家团圆的美好期许,还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深刻阐述个人、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多
文脉华章丨“越”满中秋
中秋月圆夜,正当赏“越”时。每年中秋节,作为越剧之乡的嵊州东王村,都会在古戏台上准备一场艺术盛宴。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东王村调研,了解古戏台的重建情况,观看村民们的越剧表演。他说道:“嵊...……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东窗事发,十字坡孙二娘宰的那个和尚瞒不住了,武松被生擒
三年前,头陀和尚广惠辞别了方丈师兄,离开平凤岭少林寺,下山募化十方,普渡众生,一去不复返。广惠头戴月芽金箍,脖项挂着一百单八颗人骨的念珠
2025-02-22 15:48:00
《三生三世》离怨为何如此痛恨离镜,原来他们之间还有这等恩怨
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擎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魔君,一直想打败天族取而代之,掌管四海八荒。因此他向天族发动了战争,导致天族损失惨重
2025-02-22 15:57:00
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为何诸葛亮却说:九锡算啥,十锡都不是个事
一、两难全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早已成为了彪炳史册的三国事件。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此事件之所以能彪炳史册,是因诸葛亮做得太完美
2025-02-22 16:02:00
万年县政府办公楼:奢华背后的深思与政坛娘子军团的崛起
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其独特的历史使命与时代印记。万年县政府办公楼,这座矗立于城市中心的宏伟建筑,近期因其奢华的装饰风格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2025-02-22 16:14:00
明朝朱棣靖难之役后,为什么史学家还是叫明朝而不是改名叫北明?
大明王朝的名字在朱棣靖难之役中没有改,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大明王朝还是朱家王朝朱棣本来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是大明王朝的燕王
2025-02-22 16:28:00
浙江有个皇帝墓,1000年来都有专人在守墓,2008年专家才查出墓主人
在浙江温州地区有一个叫做南山头的小山村,这个小山村非常的普通,之所以被人提及是因为这里出现了一个“皇帝墓”,而且这个墓地已有专人守护了一千多年了
2025-02-22 16:34:00
日本天才罪犯:用3分钟抢3亿日元,留下120件证物,至今仍未破案
昭和43年(1968年)12月10日,在日本东京都的府中市发生了一起现金抢劫案,银行的运钞车被犯罪人员光明正大地开走了
2025-02-22 16:36:00
日本永不松动螺母是“意外”产物,图纸公开后,也没人能仿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高铁通行、火箭飞天、轮船远渡……这些堪比神话般伟大工程的诞生,其实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小小的物件——螺母
2025-02-22 16:40:00
朱安:曾卑微讨好情敌,为让丈夫不厌恶,小脚的她请教小叔学识字
朱安朱安,鲁迅先生的原配妻子,晚年时常想念鲁迅的爱人许广平,和他的独子周海婴。她一生没有选项,临终前曾流泪倾诉一个心愿
2025-02-22 15:24:00
杜牧一生不羁,老了睡不着时写此诗,充满禅意,最后10字发人深省
唐代有两个“杜”,一个杜甫,一个杜牧。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是一代诗圣。而对于杜牧,长期以来,很多人心中却很难形成一个鲜明的形象
2025-02-22 15:35:00
书画雅趣丨墨染簪雪,笔绘瓮春
“世事总归簪上雪,人生聊寄瓮头春。”岁月如画,光阴似墨,簪雪与瓮春交织成诗,书画艺术恰似这岁月的记录者,将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深情凝于笔端
2025-02-22 10:32:00
借助AIGC技术,我们让七位贵州历史名人跨越百年与今人重逢。张之洞的深邃目光、丁宝桢的凛然正气、奢香夫人的睿智风华,在算法精准还原下面容纤毫毕现
2025-02-22 01:2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孙现富水泊梁山,我的老家。每当别人问起家乡,我都这样自豪地回答。“迤俪梁山,荦确延岱宗脊脉;浩淼水泊
2025-02-22 04:23:00
首次!吉林省档案馆公布杨靖宇信件一封,系东北抗联与日伪军警战斗时被劫掠内容!
2月21日,杨靖宇信件档案媒体见面会在吉林省档案馆举行,首次公布杨靖宇信件一封。这封日文版的信件对杨靖宇同志事迹研究,乃至东北抗联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5-02-21 18:26:00
山村老汉挖出简陋古墓,出土18件宫廷宝物,墓主身份令专家不齿
北京丰台区右安门外彭庄,如今可能是一个相对繁华的地方,但是在60多年前,它只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小山村。1957年,有一个长期在当地居住的山村老农
2025-02-21 1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