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她只活到19岁却影响了中国千年,无数人羡慕她
古往今来一直都有很多美名远扬的才女,不但是外貌出众还饱读诗书,美貌与智慧并存,也有很多是才华横溢但名声不怎么样的,古代人的传统思想,名声大于一切,没有名声的就像没有没有穿衣服的人走在街上,要承受世人...……更多
探访西泠印社:品读方寸之间的艺术魅力
...亚运会上印有“心心相融@未来”的篆刻印章,吸引了无数人慕名打卡。篆刻,也叫刻印艺术,俗称之为“治印”,是中国所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最初以实用为功能,作为交流的凭证和权力的象征。中国的篆刻艺术从三千多年...……更多
...西泠印社有着割不断的渊源,江苏的西泠印社社员,从十数人发展至62人(含已故),他们既是西泠印社中人,也是江苏篆刻的缩影。此次展览是江苏籍社员的首次集中展示,共展出了100余件作品,展品涵盖篆刻、书法、中国画...……更多
近百万人次观看!第十九届临沂书圣文化节展销交易成果丰硕
...邮”小见大,方寸间见证了临沂书法文化发展千年历史;中国书协牵手临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举办全国书法临帖作品展览暨“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有助于进一步擦亮临沂书法名城的金字招牌、推动...……更多
“众芳芬苾金石永年”吴式芬金石文化当代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无棣举行
...州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兴盛,助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总编辑陈振濂专门题字:众芳芬苾金石永年。开幕式上,与会人员观看了无棣宣传片;无棣县委书记郑振亮致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更多
跨越800余年!杨皇后重“回”德寿宫
...韵文化典型代表人物,被誉为“宋代杰出的女书法家”“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位女性”。 800余年前,她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在德寿宫服侍太后,邂逅宋宁宗,由此母仪天下,并在琴棋书画上造诣颇深,对南宋的政治、...……更多
第十九届临沂书圣文化节于10月7日落下帷幕
...群众性文化活动、5项展销交易、8项艺术展览。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日报等中央、省、市级20多家媒体进行了关注报道,策划刊播了500多篇重点稿件。组织大众网、临沂日报报业集...……更多
...文化底蕴,突出杭州地域的人文艺术氛围,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领略篆刻艺术 绽放甲辰光彩西泠印社,人因印集,社以地名。一枚枚印章之于印社,是荣耀亦是见证。吴昌硕周甲之年,曾以名贵田黄石刻...……更多
...久的文化历史之中。追溯春节“送福”的由来,其起源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和祈福文化息息相关,始于明代的贴福字习俗,便是春节“送福”礼仪的重要一环。不仅如此,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互赠祝福也是传承千年的礼俗,这种...……更多
白居易、李贺、张岱笔下的苏小小:美丽与才华的象征
...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苏小小墓苏小小墓,位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苏小小,六朝南齐时歌妓,家住钱塘,貌绝青楼,才技超群,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后人于...……更多
...办。对谈活动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社长朱艳萍主持,邀请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黎毓馨,中国嘉德古籍善本部总经理宋皓,展开一场关于千年雷峰塔历史、文献、考古、文学、建...……更多
西泠印社:回望百廿风华 薪火永续延绵
...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鉴往以知来,循道以致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泠印社...……更多
二十周年庆!西泠拍卖4月21日至22日济南公开征集藏品
...作,邀各界藏家及艺术爱好者送拍交流。公司常年征集:中国书画、中外名人信札手稿、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名家篆刻及印石、珍品田黄、历代名砚、古董珍玩、文房杂件、历代瓷器、明清家具、紫砂及茶道具、造像艺术、中...……更多
中国印学博物馆“印之爱”篆刻艺术宣教走进山财东方学院!
...,让篆刻艺术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4月16日至5月7日,中国印学博物馆“印之爱”篆刻艺术宣教系列活动走进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此次活动涵盖展览、讲座、书法篆刻教学互动、图书捐赠等多项内容,可以进一步让全校师...……更多
...力,巧妙融合世界各地文化元素与古典“金石气”,以“中国式表达”凸显篆刻艺术的时代生命力,为公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2023年于宁波首展的“一带一路”图形印艺术创作展览,其内核坚守印学的“中国特...……更多
...报讯 6月7日,“荆楚风——西泠印社湖北社员作品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孤山遁庵开展。此次展览由西泠印社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是西泠印社首次举办湖北省全体社员作品的展览。展览充分展示了已故和当代湖北社员...……更多
突发讣告,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去世!
大皖新闻讯 6月10日,中国美术学院官微发布消息,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9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刘江先生,原名佛庵,号湖岸、知非,19...……更多
...180周年诞辰,同期举行学术报告会令人耳目一新。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提出学术研究“四新”概念:创立新观点、开拓新主题、提示新细节、整理新材料。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陈振濂表示,“...……更多
...西泠印社孤山社址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西泠印社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展览立足于弘扬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集中展示了李苦李先生创作的82方自用印章,以及一批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和信...……更多
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之一 “吴隐和他的时代”特展亮相
...虽然是立社的根本,但从本质上说,这是一个文人社团。中国的文人概念,讲究的是综合修养,所以有了“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除了篆刻之外,还涵盖了书画、古文字研究、鉴赏、诗词等众多领域。创始人...……更多
寻访百年西泠印社,《金石中国心》特别活动感悟印章里的东方美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西湖是杭州的生态名片,而坐落在西湖湖山最胜之地的西泠印社,是文物胜迹荟萃之所。11月12日,浙江卫视“中国心”系列文化美育节目《金...……更多
历史上这个女人,只活了19年,却影响后人千年之久
在现代,很多人都是颜控,喜欢看帅哥美女,这是人喜欢美好事物的本能。在古代也是如此,虽然古代人比较含蓄,但他们看到美女,同样会心生欢喜,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要靠近。我今天要说的这位美女,虽然比不上历史上的...……更多
...体部副部长孙兆敏,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双博士生导师陈振濂,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西泠印社副社长、社委会主任龚志南等嘉宾出席...……更多
西泠印社举行建社120年庆祝大会
...社始终与民族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进步,推动中国篆刻艺术不断走向社会、走进大众、走向国际,成就了“天下第一名社”的盛誉。特别是通过亚运这个窗口充分展示了人类非遗杰作的博大精深,生动诠释了“精诚所...……更多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于昨晚(2024年6月9日21时57分)仙逝,享年99岁。刘江,原名佛奄,号湖岸、知非。1926年7月生,四川万县人。幼承家学,酷爱书画。1945年中等师范毕业后,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更多
4月展讯|西子湖畔艺术上新,春游式看展,不要太惬意
...西湖之间,或许是最惬意之事。赏花之余,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西湖沿线各类美术馆、博物馆展览上新,也给大家的“西湖之行”提供了新的游玩路径。“城市互联”中法当代建筑展及中法青...……更多
杭州日报讯 吉祥,即指美好的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对于“吉祥”的理解,实际上就是人们对于美和善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吉祥观念在汉字文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说文》中记载:“吉,善也”;“祥,福...……更多
...贤达成共识:绝不许在社长人选上勉强迁就。这种做法在中国所有学术社团中绝无仅有。2005年,第六任社长启功去世。6年之后,2011年,95岁的国学泰斗饶宗颐出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8年2月,饶宗颐去世,社长之位再一次...……更多
...会学术指导的中日文化交流“金石善缘展”,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内容丰富,既有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的历史,中国慈善家丁丙的杰出贡献,也有西泠印社早期日本社员、成立100年的三圭社、成立50年的中国书...……更多
西泠印社迎来建社120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11月11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雨彤)今天,“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迎来120年华诞。400余名西泠印社社员齐聚一堂,海内外80余家印学社团代表和嘉宾参加此次大会。11月11日,“天下第一名社”西泠...……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起欣赏宋朝最经典10首诗
提到宋朝的文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词,然后再是散文。的确,宋朝的词冠绝古今,堪称“一代之文学”;而宋朝的散文也可以位居历代之冠
2024-06-12 16:17:00
三大神探,狄仁杰、包拯和宋慈,谁断案能力最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众多的断案高手,有名有姓的就多达几十位,而后来在各种戏剧、小说、影视作品当中描写最多的恐怕就要数狄仁杰
2024-06-12 16:14:00
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什么意思
在那个人均年龄不足五十岁的时代,王婆口中的“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未免有些太过于玄乎,如果真按九十三岁来论潘金莲当时年龄的话
2024-06-12 16:18:00
同是皇太孙,都被“清君侧”,朱瞻基为何能碾压堂叔朱允炆
大明王朝大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建国,到明宣宗朱瞻基,就像是一个轮回。因为不停的有相似的事情发生,仿佛是在上天特殊的安排,也像是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和儿子朱棣之间没完没了的斗争
2024-06-12 16:16:00
聊聊明朝的奇葩皇帝之——朱元璋
明朝作为中原的最后一个王朝,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开国皇帝朱元璋则是中国历史上草根皇帝之一,朱元璋笼络人心,凭借高筑墙,广积粮
2024-06-12 16:35:00
聊聊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关于章献皇后刘娥的影视剧太多太多,前几年的《少年包青天》《新包青天》《开封府传奇》《大宋惊世传奇》等
2024-06-12 16:23:00
蔡京和岳飞同一天被宋孝宗平 反,为何仍然遭到人们的唾骂
岳飞雕塑上篇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了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刚刚被册立的太子赵昚
2024-06-12 16:24:00
李自成广纳人才,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相继投奔李自成
李自成到了河南之后,一路攻城略地,兵力大增。因为他一面要部署军事战略,一面又要整肃军纪,十分繁忙,真希望能再多一些得力的帮手
2024-06-12 16:33:00
宋朝在战争有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前言:条约的签订与战争的走向有着很大的关系,通常是战争中的劣势方付出较大的代价换来和平或政治的稳定。但是在宋朝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2024-06-12 16:35:00
为什么朱元璋会杀戮功臣,赵匡胤未杀一个功臣呢
纵观历史,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会有大肆杀戮功臣的现象。而并非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如东汉光武帝刘秀
2024-06-12 16:27:00
宋高宗和宋太宗何其相似
今天,我给大家聊两个人,两个特别能忍的人,忍到你都想抽他,他们就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说这二人特别能忍呢?先看看他们的“战绩”
2024-06-12 16:25:00
建文帝为何会在明英宗时期出现
朱棣称帝后,史称明成祖,永乐皇帝。《明史》记载: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永乐帝派遣郑和下西洋远航,表面上是宣扬大明威德
2024-06-12 16:18:00
若朱标没死,由他削藩,朱棣会造反吗
最溺爱的儿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给自己的江山立继承人时,可谓是费劲了心思。嫡长子朱标,在他为吴王的时候就被立为世子,请了最好的老师教授他知识
2024-06-12 16:42:00
马皇后如果能够活着能够为孙子朱允炆抵挡住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吗
历史虽然没有如果,但是可以根据历史中的碎片知识,知道就算是马皇后活着,朱棣还是该造反造反,不会改变朱棣成功地登上皇位的
2024-06-12 16:37:00
盘点历史上废物之辈——南宋赵构
舞罢庭前月,歌尽扇底风!北宋被灭后,南宋建都杭州,史称临安。临安,临安,临时安定之所。金人肆虐北疆,开封成为猎场。故国三千里江山不复存在
2024-06-12 1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