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艺术迎新春:甲辰吉语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07:14:00 来源: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吉祥,即指美好的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对于“吉祥”的理解,实际上就是人们对于美和善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吉祥观念在汉字文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说文》中记载:“吉,善也”;“祥,福也”。 吉祥可以理解为称心如意,多用来表达美满之意。自古以来,人们都渴望生活幸福。古代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韩非子·解老》云:“全寿富贵之谓福。”《尚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

与吉祥观念有关的中国传统装饰创作题材异常丰富,在这些丰富题材的背后,蕴涵着人们世世代代协调个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间关系所采取的独特文化思维方式。在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借助文字表达情感、传播思想,这种吉祥观念也转移到文字的装饰功能上。在历代的文字中都有依附吉祥观念的吉祥语,“吉上加吉”,“喜上加喜”就是人们吉祥观念的直观体现。

中国古代吉语的运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吉语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变化。在秦汉时期,吉语主要出现在铜镜、瓦当以及印玺等器物上,这些器物上的吉语铭文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对家族兴旺的祈愿。

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吉语印是一种把吉祥语刻成印章的艺术形式,在汉代达到高峰。吉语印的主要内容在各朝代也有其特色,如战国时多在三个字以内,如“昌”“正行”“得志”“行吉”“有千金”等;秦代常见“和众”“富昌”“敬事”“千金”“思言敬事”等;汉代一般为“日利”“今日利行”“日入千万”“永寿康宁”“日利长年”等。有的吉语印中,还饰有龙、虎、双鲤等吉祥图案,印面活泼多姿。

在唐宋时期,吉语的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还出现了以诗歌、对联等形式表现的吉祥语。宋代的吉语印章,多以成语、吉祥语、图案等为主要表现内容。这些印章不仅具有装饰性,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例如,有的吉语印章刻有“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长命百岁”等,表达了人们对幸福、长寿、吉祥的追求和祈愿。此外,宋代的吉语印章还常常配有图案,如龙、凤、鹤等,这些图案也都有着吉祥的寓意。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吉语印章还出现了“押印”这一新的形式。这种印章通常是两方或多方合成一对,上面刻有汉字和图案,用来表示吉祥、避邪、祈福等意义。押印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吉语印章的形式,同时也使得印章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得到了更好的结合。

明代文人阶层的兴起对吉语印章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的文人吉语印章,风格清新雅致,内容寓意深邃。如明代文人篆刻鼻祖文彭所刻“日日是好日”“宁静致远”“以恬养性,以漠处神”等吉语印章。这些印章不仅表达了明代文人的志向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2024甲辰龙年到来之际,西泠印社特别邀请吴莹、沈颖丽、林如、李砚等9位女社员参与镌刻“甲辰吉语印”活动,她们分别以“金石声中岁月长”“龙劲冲天”“凤翥龙翔”“岁岁平安”“龙”“鱼化龙”“万福”“甲辰大吉”“龙腾之海”等为主题,吸收提炼秦汉古玺、明清流派印风,通过刻刀的回转、推拉、斜切等刀法技艺,在方寸之间“见功力”“抒性情”,展现西泠印社社员的艺术风采,表达对龙年的祝福。

“做事认真是我的原则,对艺术作品负责,对西泠印社负责,是我作为印社一员的责任,也是我从事艺术创作多年来的深刻体会。接到这个创作任务时首先想到的是以篆刻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带着这种想法,创作也就得心应手。以两条生动活泼的龙肖形作为辅助,以‘万福’为主题,表达对龙年的祝愿,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西泠印社社员吴莹说。

西泠印社社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颖丽认为,创作吉语印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一方面需要从传统中吸收营养,另一方面又需要兼顾大众的审美取向。这次创作,以她的老师蒋北耿先生诗句“金石声中岁月长”为主题,既是传达印学人的精神,也是借助金石篆刻传递艺术之美、艺术之意的举措,希望通过金石篆刻给社会各界提供一个认识美、享受美的特殊视角。

以多样的形式变化,在方寸之间寄托情思。西泠印社社员芦海娇以“鱼化龙”为主题,借鉴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融合传统观念与现代审美,传递美好生活的希望。社员林如以金文“龙”为形式,表达对龙年的祝福。

在西泠印社社员李砚看来,“平平安安”是中国人最基本、最深沉的愿望。此次以“岁岁平安”为主题进行篆刻创作,希望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添文化内涵。

以刀为魂,以字载情。在9方不同形式的吉语印中,领略作者的独特匠心,沉浸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象,领悟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既满足了个性化需要,又独具赏玩价值。20世纪40年代,西泠印社社员来楚生先生以生肖、佛像、花卉、草虫等为主要题材,镌刻了大量肖形印,如《十二生肖印》《阖家生肖印》等组印。在他
2024-01-07 07:15:00
...”迎新年系列文化活动,在滨江持续上演。杭州日报携手西泠印社名家,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如名家送福、传统拓印、篆刻讲座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01-26 07:30:00
...助吟怀”“冬雪藏宝送玉兔,春风化雨迎神龙”……走进西泠印社孤山遁庵展厅,一副副红色春联涵盖篆、隶、行、楷等书体,风格多样,变幻万千,散发出芬芳四溢的墨香,藏在红纸黑字里的浓浓
2024-01-30 05:03:00
...期许与追求代代相传。近年来,每逢农历春节来临之际,西泠印社都会组织社员与工作人员走进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为大众送春联和“福”字。这些书法名家的作品,通过笔墨艺术这一特别
2024-01-21 06:52:00
东营市“金龙降瑞 回家过年”2024迎新春艺术展开幕
...艺术家书写的楹联作品。二是祥龙博语·梁文博书法小品吉语展,展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山东省美协中国画人物画艺委会主任、山东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政协常委、
2024-01-27 16:48:00
...欢声笑语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此次活动的亮点之一,便是西泠印社名家现场送“福”环节。新春将至之际,两位西泠印社的艺术家现场挥毫泼墨,笔走龙蛇间,一个个满载祝福与吉祥的“福”字和春
2024-12-22 05:52:00
杭州日报讯 西泠印社,作为杭州的文化瑰宝和“金名片”,引领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巧妙融合,绽放出绚丽光彩。近年来,西泠印社积极推广金石篆刻艺术,成功
2024-09-22 06:56:00
同心同乐 《西泠·巳时年礼》上线乐数通
...上一份特别的巳时年礼。《西泠·巳时年礼》数字文创将西泠印社与白蛇传说两大杭州历史文化瑰宝相结合,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江南文人讲东方故事”。印面“同心”特邀西泠印社理事、国家一
2025-01-11 09:47:00
2月2日,中山公园“龙游四海·吉语贺年——新春书画作品展”在南七间房展厅亮相,由此拉开了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的序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中山公园将在唐花坞景区举办传统花卉
2024-02-05 10: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