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是艺术与生活的美好交融
杭州日报讯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盛大且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新一年吉祥如意、平安喜乐的深深祈愿。在这不同寻常的日子里,“送福”这一习俗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与春节紧密相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之中。
追溯春节“送福”的由来,其起源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和祈福文化息息相关,始于明代的贴福字习俗,便是春节“送福”礼仪的重要一环。不仅如此,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互赠祝福也是传承千年的礼俗,这种形式除了赠送写有“福”字的春联、窗花或年画等实物,还体现在口头祝福、新年表情包等非物质层面,表达着对彼此生活美满、吉祥如意的诚挚祝愿。
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送福的形式日益丰富多样,但其核心价值始终未变——那就是通过各种仪式化的行为,凝聚亲情、友情与邻里之情,弘扬团结和睦的社会风尚,并借由“送福”这一活动,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与追求代代相传。
近年来,每逢农历春节来临之际,西泠印社都会组织社员与工作人员走进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为大众送春联和“福”字。这些书法名家的作品,通过笔墨艺术这一特别的方式,传递出印社对社会各界的新春祝福。“送福”活动不仅为社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成为西泠印社践行社会责任、传播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
今年的“新春送福”活动,西泠印社依旧遵循着多年来的传统,以热烈、有序的方式展开。在拱墅区朝晖街道黎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西泠印社社委会的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布置着“送福”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刚把“福”字摆放在展台上,就有社区的居民上前询问,“你们是哪里的?”“这个‘福’字可以送给我两张吗?”“这个活动蛮好”……工作人员一边忙碌地将寓意吉祥的“福”字和对联打包,一边向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耐心解答各类问题。他们不仅详细地介绍着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还热心地教授社区居民如何张贴和保存,以确保新年福气得以长久存留。
“这字写得真好,感觉年味更浓了!”居民孙阿姨说:“现在网络发达了,在网上买几副春联虽然也过得去,但是时间久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西泠印社给我们送的不仅仅是春联,更是对我们社区居民的一份关怀。”
黎园社区党委书记张洁表示:“西泠印社是黎园社区结对帮扶活动的中坚力量,印社每年在社区开展暑期少儿金石拓印体验、‘新春送福’等文化惠民活动,不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拉近了文化单位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黎园社区工作服务站站长冯嬿认为,西泠印社是杭州文化的金字招牌,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印社多年来为黎园社区的标识与形象等注入了文化力量,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朝晖街道河东社区,西泠印社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热情,将这一富有文化底蕴的“新春送福”活动延伸至此。河东社区党委书记叶佳表示:“西泠印社在杭州人的心目中,不仅是一张承载着深厚历史积淀和艺术传统的文化名片,更是一种独特的精神象征。西泠印社携手河东社区共同打造的文化惠民活动,是一场艺术与生活的美好交融。随着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送福’活动的覆盖面也在逐年扩大,西泠印社送出的对联、‘福’字得到了社区范围内居民、商铺、企业等的追捧。可以说,‘送福’活动既温暖了人心,又滋养了精神。”
西泠印社社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多年来,西泠印社与学校、社区、基层单位等合作共建,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能够为社区居民送祝福,为居民们的生活环境增添艺术气息,让居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是印社同仁最大的心愿。
此外,记者还从西泠印社社委会了解到,此次“新春送福”活动还将在萧山区义桥街道渔浦社区等地相继展开。届时,更多的社区居民将有机会感受到新春的祝福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1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