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郭子仪:一位忠诚与智慧并存的名将,堪他如何破解功高震主危机
...守己也罢,都是一刀斩了的结局。然而唐朝中后期名将郭子仪,郭老令公,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大功臣之一,经历了武则天到唐德宗时期的七朝元老,不仅享尽荣华富贵、位极人臣善始善终、寿终正寝,而且死后子孙也安然无恙。...……更多
为何说“打金枝”是郭子仪与唐代宗的暗中角力
...典型。 她的老公郭暧其实也不是什么泛泛之辈。他爹郭子仪可是大唐帝国当世无敌的军神,一生两次拯救了李唐王朝。身为父亲的最爱儿子,郭暧从小就是被宠坏了。所以,一对年轻小夫妻结合在一起,双方势力相当,口无遮拦是可...……更多
郭子仪立功后向皇帝要6名美女,其中大有智慧
公元763年,年近70岁的郭子仪收复被吐蕃占领的长安,唐代宗准备重赏他,郭子仪却色眯眯地说:“老臣高官厚禄都不要,只想陛下身边的6位美人!”代宗听后虽然不舍,奈何金口玉言,便将6位美人送到了郭子仪府上。从那之...……更多
郭子仪的为人处世之道:善终的关键
郭子仪儿子郭暖在与升平公主吵架时,言语中有篡位的嫌疑,按罪可以被灭九族。但谁叫他有个功高盖主又聪明绝顶的爹呢。自古以来,便有“功高震主”的说法,历代皇帝对此深感忌惮。然而,郭子仪却成功地做到了“功高...……更多
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的智慧与胸怀
...,还引诱吐蕃、回纥、党项入侵唐朝,然后唐代宗就命郭子仪前去御敌。郭子仪率军出征,大败叛军和吐蕃军队,然后唐代宗在高兴之余,准备进封郭子仪为尚书令。尚书令在唐朝,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官职。尚书令从魏晋以后...……更多
古代名将的智慧:王翦、卫青、郭子仪如何在功成名就后保全自身
...。卫青并不骄傲,这让汉武帝非常放心。最后一位就是郭子仪,唐朝中期的名将。说起这个人,熟悉唐朝历史的人一定很熟悉。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实力大为削弱。唐朝从此走下坡路。然而,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出现,为唐朝力...……更多
他是功高盖主的7朝元老,但父亲墓被盗后却不敢出声
...,但皇帝却对他不猜疑,得以善终,他就是唐代名将–郭子仪。郭子仪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起始于武则天时期的武举第一名。于是郭子仪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后,国家几...……更多
郭子仪是怎么一步步成为一代名将的
郭子仪是唐朝一代名将,安史之乱就是由郭子仪平定,并且顺利收复长安、洛阳两京。郭子仪是以武状元身份入仕,但早年并没有得到重用,毕竟当时的大唐还没有爆发很严重的危机。直到安史之乱发生后,唐军一度兵败如山...……更多
2022-12-21 11:36子仪,名将,一代
经历四代皇帝得以善终的大唐名将是谁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倘若没有以郭子仪为首的众多栋梁,李氏的江山应该是保不住的。郭子仪是个十分难得的将领,此人不但有高超的军事素养,在政治选择与做人方面也让人挑不出毛病。郭子仪历经四代皇帝...……更多
...甚至可以说埋下了亡国的种子。平定安史之乱三大功臣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郭子仪被中途解职,李光弼在尾声阶段退出主战场,只有仆固怀恩坚持到了最后,并指挥了消灭史朝义的收官战。仆固怀恩出身铁勒九姓之一的...……更多
功臣的生存之道:从王翦、郭子仪到徐达的智慧与策略
...政一再挽留,但他仍然拒绝,最后隐退而终。第二位:郭子仪郭子仪是中唐时期的名将的,历经七朝,无论是平定安史之乱,还是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他有勇有谋,功绩突出,为振兴中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即使受到不公平的...……更多
郭子仪功高盖主而不被皇帝猜疑,除了实力还有头脑
...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句话很好的形容了一代名将郭子仪的生平事迹,郭子仪作为唐代的中兴名将,自安史之乱爆发后,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太尉兼中书令,后被唐德宗追封为“尚父”。郭子仪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更多
“打金枝”没那么温馨,它是郭子仪与唐代宗的暗中角力,充满杀机
...枝指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李豫把千金嫁于汾阳郡王郭子仪的第六子郭暧,但却结下了梁子。汾阳郡王寿诞之日,大家都去给寿星公拜寿。而升平公主却以唐代礼仪为由、不去给家公祝寿。于是在席中,驸马爷觉得落了面子。...……更多
郭子仪:一代权臣的忠诚与担当,历史中的典范
...在各个朝代都屡见不鲜,而这其中,有一位杰出的权臣郭子仪,却展现了与众不同的忠诚和担当。郭子仪,作为天底下离皇权最近的权臣之一,面对世间最尊贵的权柄,并没有堕入豺狼虎豹的陷阱。相反,他在权谋之间保持清明...……更多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英雄与唐朝的守护者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授朔方节度使,率军...……更多
古代名将众多,为何郭子仪被称为千古第一?
...道,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名将如云,但这么多名将,郭子仪却被称为“千古第一”,那么郭子仪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郭子仪临危受命,五十八岁出山,平定安史之乱,扭转李唐根基,单骑退回回纥三十万大...……更多
功高震主且惹过宦官,郭子仪是如何做到善终的
...而最终却意外地安享晚年,这究竟是怎样的传奇故事?郭子仪是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宦海中立下不朽的功勋,并且安然度过晚年的呢?武举得官,一路高升为唐朝重要武将公元690年,当时的武则天为招揽人才成就大业,下旨创立了...……更多
功成不居:王翦、卫青、郭子仪的智慧与低调人生
...调、谨慎行事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三、郭子仪:圆融处世的楷模郭子仪,唐朝时期的杰出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以善于用兵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著称。在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力挽狂澜、稳定了唐朝的局势。他收复...……更多
...去世,年七十六。谥号“贞武”,陪葬昭陵。第六个是郭子仪。中唐名将,郭子仪说第一,无人敢说第二,号称“再造大唐”。中国历史上既是名将,又是政治家的,郭子仪绝对排前三。此人特别懂政治。公元757年,郭子仪收复...……更多
服侍七代帝王的郭子仪,晚年为何被告谋反
...得善终,不过这个人的名字许多人却都不知道,他就是郭子仪。在古代,功高震主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能成为皇帝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善茬,不是如刘邦、朱元璋那样在乱世中杀出血路夺得皇位,便是如朱棣那般自相残杀获得...……更多
醉打金枝是何种权谋交错?是谁在谁背后操控着局势
...控着局势?如何在波谲云诡中分辨真假?一、风云人物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最为重要的功臣之一。他在安史之乱中,两次挺身而出,扭转了大唐的败局,挽救了这个帝国。可以说,没有了郭子仪,这个盛世王朝很难挺过那场天...……更多
大唐名将75岁功高受封,为何不要尚书令要美人?
...75岁绝对是高寿,在唐朝75岁还能上阵带兵或许也只有郭子仪了吧!他被誉为是救唐朝于危难之中,清廉之风于腰间垂挂之人!在历史上,郭子仪的寿命足足八十有五,在古代这是无可厚非的高寿。郭子仪几次救唐朝于危难之中...……更多
...他功高震主,历经四朝而不倒,在中国历史实属罕见。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郭...……更多
“唐朝柱石”郭子仪功高盖主,他为何能善终
郭子仪是唐朝的一代名臣,后代史学家往往把郭子仪捧得很高,他们大多评价郭子仪是挽救唐朝的不二功臣。在正史上,郭子仪也确实在多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挽救了唐王朝。但在历史上,功臣往往没有很好的下场。因为当...……更多
唐朝名将风采:薛仁贵、徐世绩、李靖与郭子仪
...,因此与李靖并列第二,这里不再过多介绍。第一位:郭子仪郭子仪是武举人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出息的武举人。郭子仪与武则天在位期间入仕。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得以崭露头角。当时同时负责平定叛乱的还有李光...……更多
武状元郭子仪:唐朝的中兴名将与七朝元老
...佐了七代皇帝,爵封汾阳王,被赐号“尚父”。他就是郭子仪,唐代中兴名将,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康熙帝赞郭子仪曰:自汉唐以来之勋臣,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仪为首称。非其得于天者独厚也,良由笃棐谦冲,不...……更多
郭子仪和李光弼谁在战绩和谋略上更胜一筹
说起中唐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是当之无愧的前两位,但两者相比谁又更强一些呢?今天我们从八个方面对比一下:一、名气地位二人虽然都是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十七史百将传中的名将,但若论名气地位,郭子仪无疑更胜一...……更多
郭子仪的传奇人生与不朽功勋
...有余地应对种种变故。那么,古代著名的五福临门完人郭子仪,又是如何用他卓绝的智慧和超强的情商,屡屡化险为夷,终成就一身之业的呢?正文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安史之乱爆发,吐蕃趁机占领河西走廊,燕然领军直指长安。此...……更多
俞大猷: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与诗人
...宏瀷尚幼。大臣阮敬想拥立他的女婿莫敬典,另一大臣范子仪想拥立其党羽莫正中,二人相互仇杀。莫正中兵败,带百余人投靠明朝,范子仪收集残卒逃往海东。因为当时越南是明朝的藩属国,新君王继位必须得到明廷的册封才...……更多
聊聊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7月9日[82]),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出身太原郭氏。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任朔方节...……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自成进攻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代是亡在满清铁骑手中。但事实上,明代是亡于内忧,而并非外患。如果不是李自成推翻明代的统治,满清也无法捡个大便宜
2024-06-24 20:37:00
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大概是因为自己根基不深,或是为了报答拥立之恩,所以一直在权相史弥远的挟制之下,他对政务完全不过问,只顾自身尊崇理学
2024-06-24 20:37:00
刘伯温死前吃一口烧饼,这是为何
刘伯温,似乎与烧饼很有缘,先是有预测未来的《烧饼歌》,后又在临死前吃了一口烧饼破了大明王朝的寿命,这烧饼在刘伯温手里,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2024-06-24 20:37:00
宋理宗执政后期,蜕变成厌倦朝政、追逐声色的昏君,他先是听任丁大全、马天骥、董宋臣等乱政,后来又把朝政交给奸臣贾似道。他完全没有了端平更化时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
2024-06-24 20:37:00
宋理宗后期祸国殃民的行径,引起了朝廷内外的民怨与反抗。如针对奸臣当道祸乱朝纲的乱象,有人就在朝门上大书八字:“阎马丁当
2024-06-24 20:37:00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单挑,是笔糊涂账。最典型的就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张飞一个人几乎就能抵挡住吕布,按理说加上关羽和刘备
2024-06-24 20:38:00
庞德本来是马超手下,随着马超兵败曹操,他也跟着马超逃到了汉中。哪料马超却又投降了刘备,把庞德扔给了张鲁。曹操在平定汉中时
2024-06-24 20:38:00
朱元璋为什么对他外甥李文忠两次改姓
由李文忠到朱文忠稍通明史的人都知道,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他的父亲是李贞,子随父姓,他姓李实属正常。李文忠十二岁的时候
2024-06-24 20:38:00
当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主角身上时,便会忽略“导演”的存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曹操才是这一幕的导演。出征前曹操突然脑子犯抽
2024-06-24 20:39:00
这些猛将各个勇武过人,虽然性格各有不同,但毫无疑问在当时都是各方的英雄。不过有个地方非常得值得思考,那就是战败后武将底下的士兵
2024-06-24 20:39:00
就这样庞德抬棺大战关羽而来。打了两次,百余回合,竟然被庞德一箭射中左臂。这是为什么?其一:英雄迟暮站在关羽角度来言,你再不喜欢他
2024-06-24 20:39:00
甲申之变是如何发生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北京,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随后清军入关,这一事件发生在明末甲申年,后世称之为“甲申之变”
2024-06-24 20:40:00
皇帝和普通人吃的真的不一样吗
很多皇帝吃的东西,百姓很有可能吃不到,甚至如果吃到也不会吃饱,皇帝作为一个国家之主,想吃什么,都会为他送到,下面的人,也会尽心竭力的巴结皇帝
2024-06-24 20:40:00
简介明朝工部尚书曾鉴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11:00
简介明初将领郭英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