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10个文物故事里读懂天津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如果用文物做笔,画出一道关于天津历史的时间轴,如何史海拾贝,在物华天宝的津沽大地上寻找最具代表性的珍宝,就成了关键。天津博物馆人一面秉承严谨的学术风范,一面大开脑洞,在丰富的馆藏中...……更多
最近,一场“最天津”文物网选引发关注。天津博物馆联合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推出“十件文物中的天津”网络投票活动,先期遴选出十件天津文物,再由网友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三件。自从city walk热潮兴起,天津就是“城市探寻...……更多
百年北疆续写精彩华章:用活文物资源 弘扬科学精神 扫码阅读手机版
... 致敬科学——北疆博物院复原陈列”。本报记者 刘茵 摄天津北方网讯:它,从历史深处走来,载百年记忆。红砖绿门诉说着过往岁月,丰富藏品记载着时代变迁。它,位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内,浸润高校文化,阅历百年沧桑...……更多
企业一线观察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天津北方网讯:时值暑期,天津博物馆又迎来参观热潮。在“耀世奇珍”展厅,“00后”杨欣颖站在西周克鼎前,一边望着展柜里穿越千年的文明象征,一边通过手中的大屏幕导览设备仔细欣赏文...……更多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天津北方网讯:炎炎夏日,天津博物馆“青年周末学堂”准时开课。“书画装裱”“古琴赏析”等专业课程让广大青年在实践中感知历史文化。“青年周末学堂”是天津博物馆宣传教育部党支部策划的...……更多
走进博物馆 过个文化年 年味满满“津”彩不断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近年来,“博物馆里过大年”渐渐成为人民群众欢度新春的活动之一。过年逛博物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和魅力,也正成为一种新年俗。今年春节期间,津城各大博物馆、文化场馆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更多
天津北方网讯:为深入挖掘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博资源,持续释放文博文化活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善作善成,近日,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24年度天津市文博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正...……更多
龍飞凤舞文化年 | 来博物馆 过文化年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24贺新春小学生体验陶器修复。 本报记者 张帆 摄天津北方网讯:“1998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大直沽天妃宫大殿遗址进行科学发掘,发现一批元明清时期的遗迹、遗物,并在此遗址上兴建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更多
天津北方网讯:观文博、看美展,正成为越来越多津城市民的假日休闲方式。随着天气转寒,天津不少户外游览项目陆续进入“休整期”。此时,正适合走进文博场馆,邂逅一场“艺术暖冬”,享受诗意的文化生活。“智慧之...……更多
12月这些文化艺术展不容错过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为了丰富市民休闲假期生活,增添浓厚的艺术氛围,12月份有超多精彩文化艺术展,内容丰富,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市民感受到冬日的喜悦与温暖。翰墨书思念 ...……更多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国际博物馆日来大学感受历史文物魅力姜凝本报讯(记者 姜凝)在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师生走进文物的世界、“流动博物馆”等,...……更多
好吃好玩好看“三门抱” 自在逍遥乐陶陶——这个中秋小长假,我在天津等你!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作为甲辰龙年的倒数第二个假期,2024中秋小长假马上到了,“去那儿玩”已经被很多人提上了日程。小长假里找一个好吃又好玩、还能乐乐呵呵待几天的地方才是王道。天津,是您的最佳选择。美食篇民以食为...……更多
在山间追寻苏轼和他的朋友们——创新模式下的文旅大展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苏轼与他的朋友们——山居宋潮人生活》展览在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的场馆隆重开幕,展览自6月1日持续到11月10日。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对苏轼及宋代文人墨客们丰富生活世界的深入挖掘,...……更多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天津北方网讯:国庆期间,“黄金武士与富饶草原——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藏哈萨克斯坦历史文物展”将在天津博物馆展出,向公众免费开放。本次展览是天津博物馆近年来首次引进的外国展览,也是...……更多
传承与守望:天津千像寺造像文物保护二十年纪实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2024年10月28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像寺造像保护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在蓟州区举行,标志着凝聚几代天津考古人持续付出的我国北方现存超大体量辽代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完美收官。10月1日,由天津市文化...……更多
天津北方网讯:沉寂13年的和平区五大道“花园老街”,经过整体谋划,引入社会资本修缮焕新,导入茶歇、酒吧等优质业态,成为五大道又一热门景点。近日,殷墟博物馆的文创餐饮品牌“子飨(xiǎng)鬯(chàng)咖”走出河...……更多
本文转自:北方网天津市2022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5月16日发布,对2022年主题展览、社教活动、文创产品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据悉,截至2022年底,正式在市文物局备案的博物馆有76家,涉及历史、民俗、自然、中共党史及...……更多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本报记者 刘茵近日,我市文博工作者兼任学校思政教师工作已全面启动,授课教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场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大思政课”,不仅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也让青少年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更多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1月9日,天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研究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天津市文物保护条例》《天津市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更多
...——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藏哈萨克斯坦历史文物展”在天津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来自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的185件(套)精品文物亮相天津,其中,包括哈国博镇馆之宝“黄金武士”...……更多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龚相娟记者从天津市文旅局官网获悉,为持续推进天津市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全市博物馆布局,近日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更多
...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格局》《太原晋祠博物馆“联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双方开启市校合作》为题,报道晋祠博物馆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签约市校合作,称本次合作不仅为晋祠所蕴含丰富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新机遇,...……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入选全国十大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天津美术馆“美的旅程”以文育人本报讯(记者高丽)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公布了2023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入选名单,其中天津美术馆自主策划的“‘美的旅程’...……更多
天津北方网讯:9月18日至20日,京津冀三地人大在天津开展《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此次协同监督检查是京津冀人大协同监督机制建立以来的首个项目。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更多
天津文博场馆成热门打卡地:畅享文博盛宴 欢度“文化长假”
天津北方网讯:走进博物馆,品赏文物瑰宝;打卡红色场馆,汲取前行力量;夜游名人故居,感受别样体验……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我市各文博场馆成为热门打卡地。这里有历史、风景和精彩的展览、有趣的活动,陪伴市...……更多
“约会”博物馆!津城文博展览12月上新 一起来看看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冬日的津城,不仅有美景,更有暖心有趣的文博体验等你来探寻。天津不少博物馆12月展览上新,快来和博物馆来一场“冬日约会”吧!指尖艺术,掌中奇缘——《指掌春秋——闽台木偶艺术》12月6日,由天津自...……更多
中新社天津12月22日电 题:一所百年博物院,如何架起中法人文交流之桥?——专访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前馆长张彩欣中新社记者 周亚强 王君妍1914年,法国动物学博士、昆虫学家、博物家桑志华(Paul Emile Licent)在天津创...……更多
...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名单时报讯(记者 果琳)近日,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文物局组织开展的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程评选推介活动结束。滨海新区文保旅游服务中心积极参与评选活动,最终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更多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飞阅13个省区市,他们为万里长城“造像”
...野车、操作无人机……这些看似与科研不着边的内容却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李哲的日常。作为学院长城研究团队成员,今年45岁的李哲常年奔波在长城沿线。为了将长城文物资源转化为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数据资...……更多
文化中国行 | 一条活力河,奏响时代之歌—— “千年运河·魅力天津”系列报道之二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文化中国行古文化街外景。 本报记者 潘立峰 摄天津北方网讯:大运河,风景古今辉映,文化历久弥新,活力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东一民族受战争困扰,声称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如今要求回归祖国
如今盛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都说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不仅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国外发展,更是因为在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人开始自称是中国人的后裔
2025-02-11 21:35:00
金庸笔下4大神兽师父,都只是兽类,却都把徒弟教成天下第一高手
身处武侠的故事中,能够拜入名师门下,基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主角也都有拜高人为师的经历,比如《天龙八部》中
2025-02-11 21:47:00
钱学森回国后为啥再没去过美国?美国曾多次邀请钱学森,都被拒绝
钱学森是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为中国初期的国防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生前留下的诸多理念,时至今日都还让咱们的科研人员受用无穷
2025-02-11 20:27:00
萧何为何月下追韩信,萧何和韩信之间的故事
韩信原是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还受过胯下之辱
2025-02-11 21:02:00
细说特权,苏联特权阶层的“特供”生活,可以奢侈到什么程度?
在苏联,尽管宣称实行平等的社会主义,却存在着由苏共党政军等重要职位的人员构成的特权阶层。他们享受着超越一般公民的待遇和特权
2025-02-11 21:04:00
张飞告诉你:得救之道,就在读书中
刘备:为图大事,我漂流半生,苦苦寻找志同道合之人,直到今日,淘尽狂沙始见真金天可怜见,将二位英雄赐予刘备,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
2025-02-11 21:26:00
世界强国放言:二十万人拿下中国,见完中国军队:翻十倍都拿不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朝代更替,纷争不断。但也正是这些纷争造就了更为强大的帝国,使世界能更快地向前发展、不断进步。如果说在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
2025-02-11 21:31:00
四川造动画片《哪吒》,在这个冬天带着全民向前狂飚。我感兴趣的不是它在中国遥遥领先的票房,而是自它上市不到半月就直抵世界电影顶峰的汉语艺术的光辉成就
2025-02-11 16:41:00
2月10日上午7时45分,著名书法家李文采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85岁。李文采出生在浙江缙云,自小就表现出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2025-02-11 17:19:00
原创他杀人后潜逃16年,被抓时已是寺庙主持,拍照从不敢露正脸
导语:他杀人后潜逃16年,被抓时已是寺庙主持,拍照从不敢露正脸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是以“人治”为主;到了近现代
2025-02-11 13:51:00
原创太平天国势力过于强大,清朝政府无奈之中刨了他的祖坟
太平天国势力过于强大,清朝政府无奈之中刨了他的祖坟受中国封建制度的影响,古代无论是搬迁、盖房还是修建陵墓,特别看重风水一说
2025-02-11 13:57:00
原创史上最牛的高铁,每天营业收入1个亿,印钞机也望尘莫及
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正式高速铁路系统,于是日本的三大城市圈(东京、名古屋、大阪)被沟通起来,促进了日本各方面的高速发展
2025-02-11 14:14:00
原创儿子更改国籍后获诺贝尔奖,其父是我国数学博士,至死都没有原谅
作为一名中国人,杨振宁在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国人都是非常开心的,但是同时国人也感到非常遗憾,因为杨振宁虽然是中国人,但是在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是美国国籍的身份
2025-02-11 14:17:00
贵州“美女书记”落马回顾:美国房产20多套,靠山倒台后主动投案
“关注”一下,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内容。在国家高压反腐之下,大批身居要职的官员先后落马,在这些官员中“女老虎”的民愤是最大的
2025-02-11 14:17:00
原创国舅爷杀人未遂被捕,出狱后归隐山林,被后人当成神仙供奉
在民间神话传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朝有一位皇帝,娶了一位家族显赫的千金为皇后。这皇后有一个弟弟。这个弟弟因为犯了错误,被铁面无私的包拯给抓了起来
2025-02-11 14: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