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国,涌现五位栋梁之才
...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有大才,可担任国相治理国家,请大王启用他。如果大王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了他,别让他投奔别国,成为魏国的祸患。”魏惠王没有采纳意见。公叔痤想过味来了,又让...……更多
公孙鞅改革:秦国崛起的关键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秦国的崛起与公孙鞅的改革紧密相连。这一系列深入骨髓的改革,使得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一跃成为统一天下的强大力量。公元前350年,秦国在咸阳修建了新的宫殿,并将国都迁至此处。这一决策的背...……更多
周朝的衰落与春秋五霸的崛起
...下场,说明时代已经彻底变了。与他作战的是楚国,是被中原诸侯看成是蛮夷的地方,所以春秋五霸中有个人特别突兀,那就是楚庄王。中原诸侯不带楚国玩儿,那楚国说我自己玩儿,我要和周天子平起平坐,于是他也称王,其...……更多
秦孝公与商鞅:战国时期的改革双雄
...《尚书》为代表的儒家典籍,标示着秦国放弃传统的仁孝治国思想,以严峻的刑法治理国家,与秦始皇时焚书坑儒有异曲同工之处。秦国世族 由上面可以看到,秦法不仅限制了世族的权利,还约束了普通百姓的自由,将人们牢...……更多
春秋时期的晋国是怎样进行邦交的?
...极的外交策略,从偏安一隅的小国成长为数次联合诸侯的中原霸主。从从“拜戎不暇”到与戎狄通婚,从“秦晋之好”到“吕相绝秦”,从“退避三舍”到“楚材晋用”,直至晋楚弭兵的达成等等,晋国在对外邦交中上演了一出...……更多
公孙衍:从秦国大良造到六国叛徒的传奇人生
...秦朝,亦亡于秦朝皇帝。然而,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秦国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沉寂。从“春秋五霸”秦穆公开始,秦国奋发图治,谋划布局,广纳贤才。到了秦惠文王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然而,在秦惠文王执政期间,发生...……更多
为何说义渠国是秦国的心腹大患
...降了秦国。不过,即使表面上投降了,义渠国国君依然在中原混战中给秦国制造了麻烦。公元前318年,义渠国趁机背叛秦国,向魏国进贡。魏公孙衍联合赵、韩、燕、楚、魏伐秦。此战,义渠戎取得积极成果,大败秦军,对秦国...……更多
春秋末期的女性命运与权力博弈
...再到晋悼公再铸晋国辉煌,挟天子以令诸侯。晋国有两次称霸的历史,只不过晋襄公之子和晋悼公之子都是无能之辈。 一个宠幸奸臣喜好声色,荒淫无道,一个大兴土木不务正事,导致大权旁落六卿手中,最后致使晋国被韩赵...……更多
陆贾为什么没有被封为侯爵呢?刘邦封侯的标志是什么
...并留住陆贾,以美酒佳肉款待陆贾。3、陆贾提出无为而治国理念众所周知,刘邦手下的大臣大多学历不高。比如樊哙以前是屠狗的,周勃是织布的,关颖是小商贩,没有文化。刘邦即位后,陆贾经常在刘邦耳边喋喋不休,滔滔...……更多
聊聊秦统一六国的策略演变
...,这位年轻的君主下达了求贤令,意欲重振秦国国力,与中原诸侯一争高下,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在求贤令的感召下,一代变法奇才商鞅赶赴秦国。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大梁造,主持变法活动。商鞅内立法度,务耕织,外劝战...……更多
从分晋立国到战国纷争:魏国历史的波澜壮阔
魏国,地处中原腹地,人才辈出,第一个施行变法改革,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却被秦、齐、赵等国迎头赶上,沦落成二流国家。到底是为什么呢?一、分晋立国毕公高,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武王姬...……更多
春秋时齐国国君的一次风流间接导致齐国后来称霸诸侯
春秋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姜小白是第一个称霸的君主。虽然历史上对于春秋五霸(春秋时期的五个诸侯之长)的五个霸主有多种版本,但是对于齐桓公和晋文公是毫无疑问没有争议的。齐桓公姜小白能称霸诸侯,除了自己本身所...……更多
百里奚与蹇叔:秦国的智囊团,帮大秦帝国改变历史进程
...蹇叔也请到秦国来当官。蹇叔到了秦国,秦穆公向他请教治国图霸的良计。蹇叔告诉秦穆公:“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这三点用现在的语言来解释就是:不要贪图小利;不要因一时气愤而蛮干;不要急于求成...……更多
诸侯朝拜天子,为何请求册封三晋为诸侯
...已经是战国时期,经过春秋时期数百年的混战之后,当时中原内部,已经不剩几个国家了。所以,当时有名有姓的国家里面,除了西边的秦国、北边的燕国、南边的楚国,以及东南的越国之外,其他所有中原诸侯国,这次几乎都...……更多
楚庄王与孙叔敖:君臣合璧,治国有方
...,经虞丘子推荐,受到楚庄王的重用。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治国理政,楚国的政治生态为之焕然一新。太史公赞曰:“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更多
盘点春秋时期,谥号为“景”的君主
...,后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丘据等人。齐景公既通治国之道,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更多
天下咽喉地缘关键|版图小无战略纵深,灭国之战秦国先拿韩国开刀
...国疲秦事件只是一个引子,统一早晚会来,以山东六国的治国标准和国家发展实力早晚会被消灭,这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要。不过话说回来,在战国中期,韩国实施的其实是与秦国类似的法治变法,但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两个...……更多
商鞅变法开辟秦国光辉道路,辉煌与阴影同存
...程。立法方面,商鞅继承法家思想,主张立法分明,以法治国,法律成为判断功过是非和行使赏罚的标准。商鞅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当君主意志和法律间出现矛盾时,君主也必须依法行事。这种法治政策,大大的打击了...……更多
春秋战国顶级军事家大比拼:孙武、白起、吴起、孙膑谁更胜一筹?
...家,在楚国主持了吴起变法。而且,吴起还有丞相之才,治国有方,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同样的,吴起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吴起曾在鲁、魏、楚三国供职,先后学习过儒术、兵法,还精于法学,可谓是一个集大成之人。吴起...……更多
春秋战国:文武双全的士文化与秦国称霸之路
...这多年的土地兼并战争中笑到了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秦国称霸的根本原因,在多年边疆的建设中,默默的走上强国之路,直到国力十分强盛之时才与其他六雄争霸,应该说秦国相当有心机啊。而最后奠定秦国称霸的一场战争就是...……更多
百里奚的传奇一生:从流浪到秦国宰相
...名就,雄心勃勃地四处搜寻人才,希望能找来贤良助自己治国。秦穆公派出使者,来来往往,只要听闻有异人,就设法请来相见。一次,有虞国的故臣向秦穆公举荐百里奚。他称赞当年百里奚出谋划策,若不是虞君不听从,虞国...……更多
...被其大败,并气愤病死。孙武及伍子胥帮助闔閭之子夫差治国练兵,并助夫差成功大败勾践,报仇雪恨。而其后夫差北上称霸,于黄池大会诸侯,亦是因为孙武令士兵訓练有素的成果。公元前503年,因夫差在称霸后变得日益专横...……更多
揭秘公子卬、公孙衍与秦魏的雕阴之战
...,在九年前被商鞅设计诱骗降秦,也有人说这个公子卬是秦国的公子,还有人说后一种说法正确,犀首就是公孙衍,他当时正在秦军效力。 那么,上面几种说法哪个正确呢?我们再来看看魏公子卬如何被商鞅诱骗到秦国,后面...……更多
春秋霸主的思想对治国的启示
...多符合自己国情的意见,才能够取长补短,去实行更好地治国政策。其实这三位君主在人才这一方面做的都是比较好的,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了管仲,而晋文公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计前嫌,也重用了之前的旧臣。而秦穆公在较少...……更多
春秋战国:礼仪之邦到战国纷争的演变
...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这也折射出春秋时期,诸侯国治国理政还是比较重视礼义的。孔子本人也游走各国,想拜相辅佐君主推行仁政。但屡屡碰壁。一方面,当时战乱频仍,君主们更看重军事人才;另一方面,孔子提倡的“...……更多
统一融合的中央集权到魏晋时期的大分裂
...。齐桓公还曾与楚结盟,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楚国北侵中原的野心。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死后,齐国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晋。晋文公率诸侯大败楚军于城濮,同时,晋得强大还抑制了秦的东护,秦只好在西戎中称霸。楚在昭王时...……更多
战国争霸:魏国如何错失机遇,从强盛走向衰败
...”,实行“善用土地”的政策,鼓励百姓开荒实行“依法治国”,颁布了《法经》。改革军事体制,创建“军人制度”。在军事上,魏文侯任命吴起训练士兵,使魏国士兵“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维新变法后,魏国实力大大增...……更多
哪个朝代皇帝的权利最大
...上演百家争鸣的盛景,各路流派均为诸侯们提供了自己的治国理念。百家争鸣、诸侯争霸,在一系列角逐之中,法家学派逐渐得到了大多数诸侯的青睐。相较于其他诸子学派,法家明确提出要想富国强兵就的变法革新的主张,并...……更多
公孙衍为何能成为张仪最大的对手
...断。公孙衍力主改弦易辙,联齐抗秦。他洞察先机,认为秦国东进气焰正盛,魏国实力难敌,唯有联合齐国这强大同盟,方可一战。于是他设法与齐国名将田盼联络,兴兵伐赵,获得齐国信任。很快,他就以出色的军事谋略和外...……更多
揭秘秦国的五位赫赫有名军事将领
...现在或许很多人对大良造一次很陌生,其实这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个官职(爵名),意思是大上造之良者,出现于秦孝公时期,当时乃是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但是在秦惠文王进行调整后,成了一种爵名,在二十等...……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曹操的一生为了统一的梦想南征北战,起兵后先后剿灭了实力强劲的袁绍,钱粮富庶的袁术,还有骁勇的吕布等各大诸侯。通过几年努力统一了中原北方
2024-06-01 17:55:00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我国历史当中,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而因为战争导致了无数的王朝兴衰。“将军族贵兵且强
2024-06-01 17:56:00
在《大秦赋》最新的剧集中,秦灭六国之战终于开始了。对于《大秦赋》来说,中间有很大部分剧集,是围绕着嫪毐、赵姬太后、吕不韦展开的
2024-06-01 17:56:00
三国时期,曹操雄才大略,人格魅力十足,吸引了很多文臣武将的投奔及归降。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宗亲八虎骑,张辽、张郃
2024-06-01 17:59:00
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迸发的时代,其性质和春秋战国时代差的不多。南北朝的陶弘景就写出了《答谢中书书》这首好词
2024-06-01 18:15:00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经历了汉中之战前期的失利后,他接受了法正的建议,直接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并在定军山扎营。当时曹军将领夏侯渊得知此事后
2024-06-01 18:17:00
塞上曲送元美》中写道“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将战争的残酷表现出来,所以就有人想,如果时光倒流多好,就像不少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人认为:如果孙策不死
2024-06-01 18:20:00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也是很多人认为红颜误国的道理,但在历史上,就算没有红颜,还是有很多国家灭亡了
2024-06-01 18:22:00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向朝廷上表,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他的名义夺取了荆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郡)。同年
2024-06-01 18:27:00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在明军的刀锋威胁之下,率领宗室宫眷逃离大都(今北京),宣告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就此结束
2024-06-01 18:27:00
历史上有很多的谋臣,他们用兵如神,有雄韬伟略,可以说一个皇帝的成功,离不开一位谋臣军师,为皇帝出谋划策,说到谋臣,很多人都想到了诸葛孔明
2024-06-01 08:51:00
当阳市前往玉泉寺的途中,从已公岭右拐上一条山道,有一个地方叫“碾子湾”。山岗上松林满布,山谷里粳稻盈畴,这个冲又叫“学田冲”
2024-06-01 08:59:00
公元219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为了抵挡关羽的进攻,曹操一面派徐晃增援樊城,一边与孙权通信,曹操称能够把江南封给孙权
2024-06-01 09:05:00
丞相制度沿袭到明朝时,就被朱元璋所废除了,并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都不许再设立宰相。而胡惟庸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
2024-06-01 09:25:00
望着城外沂泗之水,听着四面震天的鼓声和叫骂声,飞将吕布不住的摇头叹息,天要亡我吕奉先!曹孟德(曹操),我非败于你之手,而是败给了这个乱世
2024-06-01 0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