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春秋末期的女性命运与权力博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6 12:17:00 来源:戏说三国

春秋末期的女性命运与权力博弈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被屠岸贾灭门,后被程婴救走,以自己的孩子代替赵氏孤儿,李代桃僵之后才保存了赵氏的血脉。是事实上,历史中类似的故事并不少,只不过和程婴一样大义凛然者却很少。

比如在春秋时期,齐国公主出嫁,结果负责送嫁的大臣,却偷偷在半路上把公主换成了自己的女儿。让自己的女儿代替公主嫁给了晋国国君为夫人,而真正的公主则另外嫁给了他国当妾室。晋国的大臣得知后,不仅不揭发他,还帮助他隐瞒,这是为何?

春秋末期的女性命运与权力博弈

纵观晋国之历史,从晋文公重耳开创霸业,到晋襄公继承父亲之志,将晋国霸权推向高潮,再到晋悼公再铸晋国辉煌,挟天子以令诸侯。晋国有两次称霸的历史,只不过晋襄公之子和晋悼公之子都是无能之辈。

一个宠幸奸臣喜好声色,荒淫无道,一个大兴土木不务正事,导致大权旁落六卿手中,最后致使晋国被韩赵魏瓜分。而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晋悼公之子,晋平公在位时期。

春秋末期的女性命运与权力博弈

公元前558年,震慑齐国、威慑秦国、疲废楚国的晋悼公去世,公子彪继位,是为晋平公。在即位后的第二年,晋平公就火急火燎的向齐国发动战争。此时的晋国国力强盛,因此齐军大败,不仅都城邯郸被围困,还一直被攻打到了胶水和沂水。

齐景公最后只能够向晋国求和,晋平公是个好色之徒,他要求齐景公将自己的小女儿送来双方联姻。齐景公无奈,只能将自己最小的女儿少姜送到晋国。少姜不过是个10岁的少女,到了晋国之后虽然得到了晋平公的宠爱,但是命薄,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春秋末期的女性命运与权力博弈

齐国为了继续拉拢晋国,于是想再送一个公主,晋平公当然愿意,于是欣然接受,还派了自己宠臣韩宣子去迎接。齐国派去送嫁的是执政卿公孙虿,他知道少姜在晋国备受宠爱,于是眼红耳热,想到了一个荒唐的点子,那就是吧自己的女儿换成公主,送去晋国。

这件事无疑是在欺骗齐晋两国的君主,按理来说无论是齐国大臣还是晋国大臣都不允许这样的是发生。可韩宣子在得知后,不仅没有向晋平公回报,反而默许这一切。于是这一出另类的“狸猫换太子”就这样上演了。

春秋末期的女性命运与权力博弈

实际上韩宣子并不是不在乎这件事,恰恰相反他非常在意,而他之所以帮助公孙虿隐瞒,是因为他心中还存在着巨大的野心。韩宣子名起,晋国六卿之一,他虽然为人低调,但是却充满野心和物欲,在他执政期间不断为韩氏一族谋取利益,壮大韩氏的根基。

百年之后的“三家分晋”,韩氏能够谋取一杯羹,有韩宣子的巨大功劳。而他之所以不揭发公孙虿,也是为了拉拢公孙虿。反正要送一个“公主”给晋平公,至于是不是真的公主,没有人去在乎,只要韩宣子和公孙虿说是公主,那么就是。

这段故事在《左传》中被记载了下来“人谓宣子:‘子尾欺晋,晋胡受之?’宣子曰:‘我欲得齐而远其宠,宠将来乎?”

春秋末期的女性命运与权力博弈

可怜的是公孙虿的女儿和齐国的公主,一个就这样被送到了帝王家,一个则被嫁到了一个小国当妾室。而公孙虿和韩宣子这两个野心家,心中只有荣华富贵和家族利益,丝毫不将两个女性的未来放在眼里。

或许这才是春秋末期女性的真实写照,春秋初期中国处于母系替代父系的交替时期,而在春秋末期,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男性的社会地位不断加强。女性慢慢成为了附庸,男尊女卑思想开始明显的出现,并且成为主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公主出嫁,送亲大臣偷偷将自己女儿换成公主,把公主远嫁他国当妾
...史,我们发现她曾两次称霸中原,一度势力强盛,但也在权力斗争和统治者的荒淫无道中逐渐走向衰落。尤其是晋平公治下,他的好色之徒形象令人唏嘘,他为了一己私欲,不惜让齐国少女送命,这
2025-02-10 17:12:00
鲁国三桓的崛起:从东门襄仲到公孙归父的权力斗争
...往齐国避难。4.结尾三桓从此崛起,掌握了鲁国的大部分权力,凌驾于国君之上。在三桓和鲁宣公、东门家族之间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胜利者和失败者。鲁宣公失败的结果就是鲁国国政从此掌握在
2024-03-08 00:42:00
和亲公主的命运:齐国皇帝与晋平公的交易
和亲公主的命运自古以来都是悲催的,她们处于政治漩涡中俨然成了两国交易的附属品,远离自己的故乡踏上陌生的路程。而齐国的一个皇帝为了能够与晋国结盟不惜两度把女儿嫁去他国和亲。而更为奇
2023-09-21 19:55:00
国君的女儿出嫁,大臣竟然将公主换成自己的女儿嫁了出去
...,晋国就派大臣韩宣子来齐接美人归国。此时齐国国君的权力已经被大臣架空,齐景公的权臣公孙趸与公孙灶分别把持国政,公孙趸看到先前的少姜得到晋平公的宠爱,就想让自己的女儿来代替这次
2022-12-19 13:18:00
探讨公孙无知为何要铤而走险,以及他的最终命运
...期齐国的历史便记载了一位名叫公孙无知的贵族,他因对权力的渴望而走上了弑君篡位的不归路。本篇文章将探讨公孙无知为何要铤而走险,以及他的最终命运。根据史料记载,公孙无知是齐景公的
2024-10-23 21:03:00
魏国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纵横家
...等等,但是很少人知道,在战国时期扰乱时局,决定他国命运的纵横家,其发源地却是魏国。纵横家,他们或者善于辞令,或者长于计谋,或者善于为主服务,他们的策略很多,他们揣摩人心,纵横
2023-04-28 11:27:00
下宫之难:赵氏家族的悲剧与复兴
...随后的晋献公为避免其他公族日益壮大、可能成为对自己权力的威胁,借机发兵,剿杀了大多数公族子弟,导致晋国内部没有了公族存在。后来,通过“骊姬之乱”,被迫流亡海外的晋文公重耳继位
2024-03-30 06:51:00
“南子之乱”:揭秘春秋卫国父子夺位闹剧
...一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南子干政,和太子蒯聵有了权力冲突,导致两人矛盾很深。很快太子蒯聵对自己的一个心腹武士戏阳速说:你跟我一起朝见南子,只要我一回头,你就杀了她。太子蒯聵
2024-04-17 18:48:00
揭秘百里奚如何改写命运,成为秦国的栋梁之材
对于老年得志的人物,最为我们熟知的要属姜子牙了。但是我们今天所要谈到的并不是姜子牙,而是百里奚。1.青春年华求仕不得百里奚是虞国人,饱读诗书,颇有才华,但是家境贫困,说明其不是贵
2024-03-17 01: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