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朝末年,十三太保的英勇传奇与后世影响
说起“十三太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更多
历史上早逝的十大名将及其英勇传奇
...孝。李存孝,唐朝末年的名将,超级猛将,李克用麾下“十三太保”之一。李存孝武艺高强,跟随李克用东征西讨,常常冲锋陷阵,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存孝功劳太大,遭到李存信的嫉妒。李存信诬陷李存孝,后来李存孝被李克...……更多
隋唐第一猛将,究竟死在谁手里
...宕。李存孝原名安敬思,是唐朝末年李克用的义子,人称“十三太保”。他与李元霸一样,也是一位勇猛无匹的武将。相传李存孝十几岁时,曾与一只袭击羊群的老虎搏斗,以肉搏的方式将其打死。这一场面被路过的李克用看见,对这个...……更多
李克用与李存孝:沙陀父子的传奇与悲剧
李克用是唐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十三太保的父亲或义父。李克用出生于沙陀部,是沙陀部首领李国昌的儿子。他从小就勇敢善战,擅长骑射,深受父亲的器重。唐僖宗乾符二年(876年),李克用跟随父亲起兵反抗...……更多
朱温最怕的并不是李克用,而是这个“戏子”
...。他的位置传给了他儿子李存勖。李存勖是他亲儿子,是十三太保中的二太保,朱温最怕的就是这个二太保。有一次作战,李存勖亲自上阵,杀的朱温连连败退,一次又一次的攻城让朱温狼狈不堪。自从李存勖现世之后,朱温就...……更多
五代名将周德威:勇猛智勇的传奇人生
...臣武将,其中不乏一些在历史上名气甚大的人物,诸如:十三太保李存孝,铁枪王彦章,一步百计刘鄩等等。他们这些人或在五代历史上功绩显赫,或在后世英名流传。而在这些五代英雄豪杰之中,也有一些不太为人所熟知的英...……更多
中国正史上公认的六位武力值爆表的猛将
...用的得力骁将,李存孝在众多义子中排行十三,故又有“十三太保”之称。李存孝一生中最著名的三件事迹包括:幼年时期,他曾独身一人徒手打虎,展现出非凡的勇力。后来,他的英勇表现深得晋王李克用的赏识,被收为义子...……更多
古代高手集团喜欢称“十三太保”,十三太保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提起“十三太保”这个词汇,想必人人皆知。在单田芳先生的评书《隋唐演义》中靠山王老杨林手下就有十三太保;京剧《珠帘寨》中节度使李克用手下也有十三太保,其中以李存孝最为勇猛;西北军冯玉祥手下有十三太保;...……更多
李存孝:唐末五代第一猛将,以一己之力改变战局
...南征北战,凭着天生神力打遍天下无敌手,成为了李克用十三太保当中最猛的一个。李存孝曾以十八骑杀败黄巢八万大军,夺取了长安,追得黄巢上天无路下地无门,被迫自刎。当时号称武功天下第二的铁枪王彦章和排第一的李...……更多
石敬瑭:从忠诚将领到争议皇帝的转变
...战。根据史料记载,李嗣源是晋王李克用的义子,位列“十三太保”之一,也是李存勖的义兄弟。李家子弟全都是骁勇善战的将军,而当时,篡了大唐政权后建立后梁的朱温想要一统中原,却始终被李氏一门牵绊,最终到死都没...……更多
聊聊忠心护佑唐朝的最后一位节度使
...。带兵常常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大名鼎鼎的十三太保李存孝就是他的干儿子。他就是后唐太祖李克用。李克用生于今山西雁门关北部。骁勇善骑射,15岁即从军。先是率领沙陀军南下镇压黄巢起义。后在中和二年再...……更多
李存礼:五代十国时期的薛王与后唐命运
...通文馆晋王李克用义子,十字门排行第六,礼字门门主,十三太保排行第六。巧合的是,陆林轩一招惊鸿刺入李存礼的身体,但在结局的时候,李存礼不见了,地上只有一把剑和一顶帽子,也是不知所踪。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更多
唐末第一猛将李存孝,死后被葬在什么地方
...猛将,因他在李克用十三义子中,排名第十三,故又称“十三太保”。有句话说,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这个“霸”是指西楚霸王项羽,而“李”就是指李存孝。能和项羽齐名,可见李存孝得厉害。李存孝原名安敬思,沙陀人,...……更多
后梁第一猛将王彦章七战后唐大军,六胜一平
...彦章的实力,在老艺人的眼中,是五代残唐时期,仅次于十三太保李存孝的天下第二高手,但是因为这个系列的小说,并没有标准的武评排序,所以争议一直也比较大,但王彦章的神威的确非一般人可比。因为李存孝跟书中所有...……更多
黄巢被革武状元愤而反大唐称帝,却被李存孝逼死
...后,得晋王李克用收为义子。在破巢之路上,身为先锋的十三太保李存孝智夺石岭关,生擒孟绝海,捉拿邓天王,勇破一字长蛇阵,十八骑闯长安,搅得大齐一片混乱。灭巢山黄巢自刎李存孝十八骑闯长安后,李克用在霸陵川摆...……更多
李克用与李存孝:沙陀家族的恩怨情仇
...立。想必他的内心是很悲戚的。作为自己义子中的翘楚,十三太保的名头,又是何其响亮。他又何尝想杀,但却不能不杀。史臣曰:昔武皇之起并、汾也,会鹿走于中原,期龙战于大泽,蓄骁果之士,以备鹰犬之用。故自存信而...……更多
揭秘古代最著名的6位驸马:从裴巽到石敬瑭的传奇
...悍不畏死,且有勇有谋。之后便受到了受到了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之一的李嗣源赏识。此后,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李嗣源还将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永宁公主嫁给了石敬瑭后来,李嗣源夺得帝位,石敬瑭因为有拥立之...……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四位猛将,单挑没人打的过
...时代的威名,也为他赢得无数赞誉。结语这一经历虽然在后世小说中被渲染为七进七出的耸人听闻情节,但关键的救主之举确有其事。这个传奇故事也成为后世文艺作品中必备的桥段。这充分说明了赵云作为猛将的勇武本色。每...……更多
...!沙陀人李克用是晚唐最活跃的军阀,战斗力非凡,帐下十三太保纵横天下。只是李克用肌肉比大脑发达,做事向来由肾上腺激素决定,他曾经拯救过大唐,也多次跟大唐翻脸,曾经逼得“国足”踏上流亡之路。 大顺元年,李...……更多
...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靠哭(十三太保)五代十国时期,正是后唐皇帝李嗣源在位,与他的义父李克用类似,李嗣源也非常喜欢收养义子(不管是影视剧还是小说中李克用的养子们都非常有名,他们就是著...……更多
你看过如此简单的五代史吗
...是李克用的养子,俗称大太保,骁勇善战。在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中,除了李存孝这个“非人”的存在外,就数他的武艺最高了。李克用死后,亲生儿子李存勖继位,打败了自称“梁太祖”的朱温一家。既然后梁已灭,李存勖...……更多
残唐时期铁枪将王彦章,力斗铁锤将挑杀金刀将,枪挑三十六员唐将
...李克用,除了舍身救他的史敬思与遇害的李存孝,他们是十三太保中首次阵前亡故的两位,就这样李克用集结了二十七路节度使与百员战将,唐军与梁军在鸡宝山列阵相遇,铁枪将王彦章手提铁篙枪叫阵。大将郑绩挥动着七十斤...……更多
历史上能北伐击败游牧民族的人物,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功地击败了北方游牧民族,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智慧策略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对其中几位重要人物的简要介绍和分析,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深远,对于保护中华文明和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关键作用。一、秦始皇——统一...……更多
古代中国五位战神传奇
...为古代中国最不败的战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历史上那些英勇无敌的战神。首先,薛仁贵,他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战功卓著。薛仁贵以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故事闻名于世。从应征入伍到崭露...……更多
...忠武八都”中的数位将领;雄踞河东的李克用,麾下有“十三太保”,灭掉唐朝的朱温也是如此。朱温的一位养子被封为王,然而他却先后两度背叛,投靠了后梁的死敌李存勖。那么,此人为何两度叛变,他最终又是什么结局呢...……更多
兰陵王戴面具的原因:因长相太美而影响战场的传奇故事
...一首《兰陵王入阵曲》来讴歌他的英勇事迹!后来,经过后世的戏曲演义,兰陵王戴着面具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后世想到兰陵王就是他戴着面具的形象,殊不知他却是嫌自己长得太帅才戴上面具的,这在历史上估计也是独一个...……更多
三国时期的英勇蜀将:从傅肜到关羽的传奇故事
...智勇双全、忠义无双,死后逐渐被神化,与孔子齐名,被后世尊为武圣。总而言之,以上七位大将对蜀国影响深远,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例如庞统,如果不死的话,蜀国北伐可以多一员军事统帅,能有效地弥补诸葛亮军事能力不...……更多
宋朝两大女将:刘金定与梁红玉的英勇传奇
...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并被赐爵禄,由此开创了后世功臣妻给俸制度。梁氏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但因金军最终还是脱逃,梁氏...……更多
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的英勇将领与后唐明宗的崛起
在五代十国期间,李嗣源帮助李存瑁建立了后唐。李嗣源本命叫做邈佶烈,他没有姓氏。13岁这一年,李克用将他收养,赐他李姓。之后,在源驿中李嗣源冒死将李克用救了出来,慢慢的才得到李克用的重用。李嗣源在打败梁军...……更多
中国历史上4大单挑之王,吕布排第四位,那前三位分别是谁?
...过李”,项指的项羽,而李说的则是李存孝。作为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一,李存孝是五代十国最强武将。李存孝的强,不同于吕布,他超越了五代第二猛将太多。能够无敌于五代十国的铁枪王彦章,在他手下撑不过10回合。如果用...……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