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金涌院士:按“处方”科学施肥 让农作物吃上“订制餐”
...转自:中国新闻网当前正值春耕施肥关键时期,肥料作为农作物的“粮食”,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4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在北京举办的山东济阳农产品推介活动上表示,从测土配方施肥到因...……更多
谢华安院士的大田情怀
...”的特种水稻,打造大田特色水稻品牌,并持续展示示范农作物优质绿色新品种,加速粮食“五新”技术的推广,切实推进粮食产能区项目建设,以确保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章赞德表示:“谢院士对农业的感情深...……更多
农作物育种的“加速器”
本文转自:三亚日报院士专家点赞三亚:农作物育种的“加速器”本报讯(记者 张慧膑)南繁是种业的热土、“中国种子”的摇篮。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得丰富的育种资源在南繁集聚,越来越多名特优新农产品诞生...……更多
“西子3号”成为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的低镉水稻品种 【“西子3号”成为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的低镉水稻品种】财联社11月22日电,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消息,近日,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种并提出申请的“西子3号...……更多
土地“减肥”,农作物长势更旺
...报选肥料先“问诊”,为土壤开“处方”土地“减肥”,农作物长势更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集体采写“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今年,我市春耕共需要肥料约18070吨,农资店和用肥大户储备充足,小农户随买随用...……更多
张新友院士辞任秋乐种业董事长及董事:20余年带领实现河南种业第一股
...经营玉米、小麦、花生、棉花、大豆、油菜、芝麻等主要农作物种子。其中玉米杂交种子是公司的主营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份。在甘肃、新疆、海南、河南等地建有制种基地,建有郑州、张掖、新乡3个加工中心。202...……更多
“种子选手”养成记
...本文转自:长沙晚报“种子选手”养成记记者走进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探秘农业“芯片”的保存和利用唐潇博士在短期库里查看种质资源的保存情况。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敏 摄扫码看视频拍摄/剪辑 刘晓敏 长沙晚报全...……更多
陵水广陵南繁科研育种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揭牌
...专利技术41项,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并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作物品种24个。基地建有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3个,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颜龙安院士”团队等约30多名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共同组建了广陵南繁公共服...……更多
“花生院士”开讲春播第一课
...作物。”张新友说,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打通后,大批的农作物才逐渐引入了中国,才有了种类多样的食材。为了让外来农作物适应我国生态环境,我们勤劳智慧的先辈及一批批农业科学家进行了持之以恒的驯化改良。河南省是...……更多
从“会育种”到“慧育种”:数字化赋能中国培育农作物良种
...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上,一系列智慧育种新设备和农作物新品种一同亮相,数字化育种新成果不断发布。正值育种季,海南以其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吸引越来越多先进育种技术落地。在位于三亚崖州区的中国国家南繁作物...……更多
果然有种·非凡南繁 | 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开幕
...批批优良种子。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近3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70%以上经历了南繁加代和选育,覆盖物种达40多种。南繁不仅托起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还在精神高地上立起丰碑。为展现一代代南繁人薪火相传,持续接力...……更多
农业领域首个国之重器!“神农设施”武汉开建
...术、自动化信息采集与分析技术等,解析重要作物(主要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等)基因型与表型的复杂关系,建立植物表型决定的现代遗传理论体系,实现优良作物等新品种的分子设计与高效选育。项目总工程师陈凡表...……更多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省农业农村部门支招——呵护农作物“过冬”科学应对低温天气本报海口1月18日讯 (记者傅人意)近期海南遭遇长时间低温天气,省农业农村厅近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农作物防寒抗寒工作的通知》,要求...……更多
腾讯发布“数字种质库”助力农业发展
...国家级种质库,在几代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保存各类农作物种子46万余份。此次发布的“数字种质库”还将展示太空水稻“小薇”等10种作物从萌发到结实的全程动态三维影像,让公众不受时空限制,观察种子生长全生命周...……更多
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夯实资源基础(深阅读)
...农村部核心阅读2021年至2023年,农业农村部开展了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记者日前获悉:在这次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中,新收集种质资源53万多份,全面摸清种质资源家底,抢救性保...……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茆智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持10多项国内及国际合作灌溉节水重大科研项目,提出了农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实时预报方法,水稻节水、高产、降污的灌排与水肥综合调控模式,以及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和非充分灌溉的系统成果,在灌溉节水方面做出了重大成就...……更多
...,我们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容易受冻害影响的农作物开展防寒保暖技术指导,对低洼地和设施农业进行覆膜和大棚加固,在必要情况下采取适当的升温措施。”大田县农技站站长李华丽介绍。为全力防范寒潮天气,大...……更多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 科学家聚三亚共商南繁未来发展
...种材料的抗病性、耐湿性及光照反应等,现今中国约70%的农作物新品种经过了南繁选育。50年前,袁隆平院士团队在海南三亚南红农场发现花粉败育型“野败”野生稻,使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为可能,南繁北育在短短三...……更多
长沙市农作物“保驾护航”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一线
认真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的王闯(前)。扎根田间地头,与病虫害打交道,将农作物护于臂膀之下,王闯在“灭虫保粮”的战线上已战斗了37年。王闯谈吐儒雅,博闻广记,知识分子气息浓郁。很难想象,这样一位看似单薄的人...……更多
创新技术  智慧育种(春耕进行时)
...南繁育种、制种。26.8万亩的土地,繁育出全国70%以上的农作物新品种。海南的南繁季,是很多省份春耕的先声。走进崖州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试验田里连片的大豆正发芽出苗。“这已经是南繁今年种下的第二季大豆了。...……更多
“桂字号”良种育出大产业
...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李丹婷研究员告诉记者。为摸清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广西开展了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考察收集行动,抢救性收集了水稻、玉米、甘蔗、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等涵盖26个科、60个属、100个种的...……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海南搭建平台 推动种业科技创新
...地利人和的优势。“海南独特的位置和光热条件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加代繁殖,大幅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每年有大量的育种科学家来到海南进行科研育种。随着研发平台逐渐完善,产生了汇集效应,促进了不同的种业企...……更多
为农作物防寒保暖 贡献农技力量
...2月18日《台州日报》)寒冬时节,持续的低温天气对一些农作物带来不小的影响。我市农技专家深入一线了解防寒保暖情况,为农户解忧送“良方”保证农业生产稳定,这是暖心的为民之举。研究表明,一旦天气发生剧烈变化,...……更多
...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水稻、玉米、蔬菜、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中九成都是经南繁鉴定和加代的品种,‘十三五’期间四川育成的1184个农作物新品种超过七成出自南繁,‘十二五’以来通过南繁育成的品种平均年推广粮食等作...……更多
...能技术,声称用了他们的机器,不仅能实现增产增收,连农作物的口感都会有明显改善。媒体近日调查发现,所谓的量子赋能技术只是商家夸大宣传的噱头,其实质是伪科学和营销骗术。量子赋能农作物的宣传听起来颇具科技感...……更多
调查主要农作物病虫害越冬基数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尉氏县农业农村局调查主要农作物病虫害越冬基数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朱朝星 通讯员雷竣博 符聚成报道 为全面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越冬基数,做好今冬明春病虫害发生预测和科学防治工作,11月22日...……更多
朝阳小学生探索行星移民获院士点赞
...会定期传送给卫星,再远距离传送到空间站,观测和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看罢孩子们的展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激动不已。他说,呼家楼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考虑到了真实的卫星需求,提出了进一步...……更多
一粒种子如何获得“身份证”?如何成为“国家队”的一员?记者探访“种子银行”
...业种质资源家底全面摸清。这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农作物、畜禽是第三次,水产尚属首次。覆盖了全国2323个农业县、62.5万个行政村、92万余家水产养殖场户,通过全方位摸排、拉网式普查,新收集农业种质资源53万余份,...……更多
发挥资源优势助推生物育种产业化
...独特的位置和光热条件,可以缩短品种的育种周期,实现农作物的加代繁殖,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明显提速。”李家洋说,通过南繁硅谷,进一步应用生物育种技术,培育更多的高产、优质、抗逆、高效的种子。中国工程院...……更多
...种阶段发展。”赵春江说,目前,他们已在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上实现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农机、农艺的融合。大数据时代下,智能化育种的前提是标准化大数据体系,但目前农业数据采之不易且不统一。“未来的智能育种,...……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长安区医院眼科与介入血管科成功开展首例眼卒中介入手术
本文转自:阳光报阳光讯(记者 张华)近日,西安市长安区医院眼科与介入血管科联合,成功为一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实施了眼动脉溶栓术
2024-06-26 02:10:00
东疆为百姓“吃全球”搭建好平台
本文转自:今晚报进口凤梨海关通关放行1.5小时后在超市上架东疆为百姓“吃全球”搭建好平台本报讯(记者岳珊)记者从东疆综保区获悉
2024-06-26 02:38:00
副中心飘起浓浓咖啡香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从一店难寻到四处开花副中心飘起浓浓咖啡香本报记者 孙云柯潮流时尚的都市,总少不了咖啡的味道。过去,在通州
2024-06-26 03:36:00
山坳里养出生态肉鸡
本文转自:西海都市报西海全媒体记者 吕锦武 通讯员 石延寿仲夏时节,地处脑山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孙家庄村,麦浪翻滚
2024-06-26 03:35:00
新型芯片可快速监测健康情况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利用血液发电并测量电导率新型芯片可快速监测健康情况【总编辑圈点】科技日报北京6月25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近日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上的论文
2024-06-26 03:56:00
水田显新绿 第六埠村插秧忙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水田显新绿 第六埠村插秧忙特色农产品时隔一年将重回餐桌本报记者 王音从昨天起,西青区第六埠村的300亩水稻开始了为期3天的插秧作业
2024-06-26 05:16:00
荔枝好吃别贪嘴,当心吃出“荔枝病”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读者来问:什么是“荔枝病”?荔枝季来临,怎样正确吃荔枝?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健康的疑问,请与我们联系。热线电话
2024-06-26 05:16:00
“暴力梅”催生“梅雨病”,谨防身心都“发霉”
本文转自:文汇报入梅后,申城医院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等就诊量均有上升“暴力梅”催生“梅雨病”,谨防身心都“发霉” ■本报记者 李晨琰上海已入梅一段时间
2024-06-26 05:17:00
将“菜园子”与“菜篮子”温暖连接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赵 慧蔬菜刚从地里摘下来,“转身”便坐上公交车进了城。在隆德县,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近年来,当地共开通29条城乡公交班线
2024-06-26 05:35:00
刘爱国:葡萄酒就是我一生的事业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本报记者 陈 郁刘爱国,酩悦轩尼诗夏桐酒庄首席酿酒师,也是国家一级品酒师、一级酿酒师。今年5月,刘爱国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2024-06-26 05:35:00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本文转自:文汇报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用数字化“书写”一粒米的成长故事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
2024-06-26 05:16:00
作品讲究“与众不同”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创意咖啡赛用咖啡“讲故事”作品讲究“与众不同”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崔曜 实习生 张铭麟6月25日,在咖啡制作比赛中
2024-06-26 05:35:00
所谓养生直播不能成了“坑老陷阱”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养气血、健脾胃,教你一招解决身上老毛病……看到这类短视频的推送,不少老年人都会忍不住点进去一看究竟,结果点开“报名”就会弹出一个二维码
2024-06-26 05:36:00
种植花棒绿富同兴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阿拉善左旗种植花棒绿富同兴 □本报记者 刘宏章 实习生 曾令飞走进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日图霍勒嘎查百万亩花棒基地
2024-06-26 05:35:00
蔬菜育苗鼓起村民腰包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临河区蔬菜育苗鼓起村民腰包 □本报记者 薄金凤 临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子欢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
2024-06-26 05: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