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中国古代科学之最
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其中,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学是中国古代四大自然科学。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科学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一、造纸术。105年,东汉蔡...……更多
珍贵天文底片和古典星图在南京展览
...贵的观测资料。本次展览首次展出的珍贵底片就包括了如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张钰哲先生于1954年使用60厘米望远镜拍摄的仙女座大星系 M31。托勒密博物馆收藏有大量中外天文主题文物,本次展览展出了珍贵的四大西方古典...……更多
52.3亿公里外,哈雷彗星已停下38年的远航脚步,踏上归程来看你了
...,可以探究太阳系的早期情况以及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变等科学谜题。哈雷彗星还给地球送来了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11月份,辐射点在猎户座、双子座以及金牛座天区之间出现的流星基本都属于这场流星雨。 哈雷彗...……更多
暑期探秘天文拓印传统星图,亲子公益科普走进紫金山天文台
...源:扬子晚报给太阳黑子画像、了解如何鉴别陨石、拓印中国古代传统星图……为进一步丰富青少年暑期精神文化生活,探索紫金山天文台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7月29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江苏省文化馆、中山陵...……更多
每76年回归一次,神秘的哈雷彗星,是怎么被发现的?
...文明记录下来,最早的记录可能来自于公元前240年左右的中国史料,在随后的几个世纪,哈雷彗星的出现被全球多地的文明所记录,包括欧洲、中东和亚洲。 然而哈雷彗星作为一个周期性返回的天体,其科学意义上的“发现”...……更多
...然佘山天文台上的主要研究者是外籍传教士,但也有不少中国人受聘参与辅助工作或在台内学习。20世纪上半叶,从佘山天文台走出了一批中国天文学家。例如,1912年自费上佘山天文台进修的高平子,后参与筹建中国人自己建立...……更多
解码闪耀太空的“中国星”(序与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星耀中国:我们的量子科学卫星》——解码闪耀太空的“中国星”(序与跋)梁  直《人民日报》(2025年01月24日第 20 版)《星耀中国:我们的量子科学卫星》:印娟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秋...……更多
...系的归途。对于很多人来说,哈雷彗星的名字如雷贯耳。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赖迪辉介绍,早在公元前613年,哈雷彗星就被中国古代的《春秋》一书所记载,“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星孛即指哈雷彗星...……更多
把求索寰宇的理想“种”在校园里
...学角度看,地球能否流浪到其他比邻星系?”……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建生返回母校福州格致中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讲座后,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一场关于“仰望苍穹与逐梦星空”的对答,“种”下...……更多
东西问丨赵晓星:《敦煌星图》与西方的宇宙观有何不同?
...何诞生?都有哪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天文学发现?赵晓星:中国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能够预示人间的吉凶,帝王们也非常注重“夜观天象”得出的预言。如汉宣帝督促老将赵充国率军平定羌人之乱时,就用了“今五星出东方,中国...……更多
上海天文博物馆20岁了!“镇馆之宝”曾拍摄中国最早月球和日食照片
...特气质。这里是建于1900年的佘山天文台原址,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近现代天文学史上诸多有意义的“第一次”发生在这里。某种意义上,本月迎来开馆20周年的上海天文博物馆,承载的是百余年春秋的“天文记...……更多
76年等一回!哈雷彗星开启“归程”,38年后肉眼可见,一生最多见2次
...解成彗头和彗尾,状如扫帚,届时人们将会一睹其风采。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赖迪辉介绍,哈雷彗星不仅是人类发现并记录的首颗周期彗星,它还是目前已知的短周期彗星中唯一一颗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彗星...……更多
哈雷彗星抵达远日点后启程返回太阳系
...,哈雷彗星于12月9日抵达远日点,距离太阳约53亿公里。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赖迪辉在受访时表示,哈雷彗星早在公元前613年就被中国古代《春秋》记载:“秋七月,有星孛(即指哈雷彗星)入于北斗”,这...……更多
碑林墨舞 星图流辉 探寻南宋石经与天文瑰宝的诗意交响
...术之美,更能从中学习到汉字的演变历程,感受杭州乃至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脉络与变迁。”金霄航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文化传承的期许:“希望观众有机会都能来现场看看,我们也会尽己所能把这个展览解读得更深。”据悉,展...……更多
“2061年哈雷彗星回归,记得替我问声好”
...的‘X老师’应为宣焕灿老师,感谢宣老师为南大天文与中国天文教育事业挥洒的汗水与播撒的种子,祝宣老师幸福康健。因萧耐园老师也是天文系老教师,首字母缩写也为‘X’,且有类似的动人故事,在未联系到作者的情况下...……更多
仰望浩瀚星空 探索宇宙奥秘(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摄你知道“宇宙灯塔”是什么吗?太阳的一生有多长?“中国天眼”(FAST)是如何观测宇宙的?走进北京天文馆,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北京天文馆于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馆内丰富多彩的展览项目...……更多
太阳离我们那么远,科学家是怎么给太阳称重的?这下搞明白了
...的疑问呢?天上的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够不着也摸不着,科学家是怎么知道它的质量的呢?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想知道太阳有多重,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我们只要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就会立刻知道答案。太阳的质量是2×10^30千...……更多
临沂八中举办2024年校园科技节活动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图强、努力奋斗。(通讯员 吴同 王金花)责任编辑:王军 ……更多
静待哈雷彗星的“礼物”,宝瓶座η流星雨6日极大
...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彗星,每隔约76.1年就会回归一次。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通常来说,地球每年会在5月及10月运行至哈雷彗星轨道附近,从而形成5月的宝瓶座η流星雨及10月的猎户座流星雨。宝瓶座η...……更多
中新社南京10月1日电 (记者 徐珊珊)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0月1日消息,进入十月,金星伴月、月掩土星、年度最大满月、月掩昴星团、猎户座流星雨极大等天象将接连登场,扮靓十月苍穹。在行星伴月的天象中,金星伴月...……更多
地球可能是空心的,里边住着更高级的人类,科技也更发达!
...里边还生存着一群比人类还要高级的灵长类生物,他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手段或许比人类还要发达,而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存在着进入他们世界的入口,这些入口非常巨大且隐蔽。第一个说地球是中空的是人,是英国大名鼎鼎的天...……更多
城市大小飞向地球的“魔鬼彗星”将再次大喷发,长出“犄角”
...鬼彗星”正飞速驶向地球,今年已经喷发了数十次,这让科学家们发现了它喷发的规律——每隔15天就会喷发一次。上一次喷发发生在12月14日,下一次喷发将在12月30日前后。彗星12P/Pons-Brooks上一次喷发发生在12月14日。据报道,...……更多
假如太阳有足球大小,太阳系有多大?有没有一个足球场大?
...失联的行星探测器就是一个坏消息。结语但即使是这样,科学家们也并没有放弃探索火星,而是继续在这个领域进行研究,人类在探索火星方面的科研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科学家们也逐渐找到了一种新的轨道飞行的技术。人...……更多
...图。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这位皇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热爱科学的帝王,与西方传教士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但为什么在他的统治下,中国并没有成为一个科技强国?这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故事...……更多
太原理工大学10月11日发布消息,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携手,凭借“AI赋能天文‘探索’与‘教育’融合的数字化服务项目”,在今年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决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二等奖,此项目针对...……更多
星空有约|2号小行星智神星19日冲日
...万颗,大多数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中。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智神星是德国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奥伯斯在1802年发现的,是小行星带中体积较大的一颗。由于它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更多
一千多年前的杭州人仰望星空,看见了什么?
...星,刻了一个牛宿的星图图案。北斗七星图案,因为我们中国人对北斗七星有信仰,北斗七星可能会代表财富、权利或者其他的象征。这个牛宿的图案就很特别了,它代表了钱镠统治的这个地方。在我们的星宿的分野上代表了越...……更多
星空有约|71年后,这颗彗星重回地球视野
...大多数彗星比较暗弱,明亮到能用肉眼看到的比较罕见。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12P彗星是一颗短周期彗星,每隔约71年就回归一次,它的回归周期与每隔约76.1年就回归一次的哈雷彗星相差不多,因此也被...……更多
追随群星之光,太空之旅远航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雄姿。 (图源:FAST工程办公室)《追星传奇:从大地形状到“中国天眼”》卞毓麟 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汪品先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科普盛世”。在...……更多
《落凡尘》:传统天文与亲情元素的融合
...约。它不但把牛郎织女后代的故事搬上大银幕,也首度将中国传统天文文化元素搬上大银幕。《落凡尘》“星宿列阵”版定档海报今年6月,制作方曾经发布了《落凡尘》“星宿列阵”版定档海报。在海报中,牛郎、织女的儿子...……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揭秘秦始皇陵兵马俑:工匠超千人,仅胡须样式就有24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文璇编者按:“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至今已逾百年,几代考古人以坚韧的毅力和对历史的敬畏
2025-02-20 11:16:00
长春人民艺术剧场:一座老剧场的曲折身世
长春是一座文艺的城市,许多历史悠久的影院与剧场点缀于街头巷尾之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些影院与剧场之中,有一处建筑显得格外特殊
2025-02-20 11:43:00
追忆殷墟考古:甲骨破损最严重的碎成200片,拼合就花了快两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文璇编者按:“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至今已逾百年,几代考古人以坚韧的毅力和对历史的敬畏
2025-02-20 12:21:00
书讯 | 《古埃及文明》:知名学者金寿福带你走进更真实的古埃及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如此形容古埃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2025-02-20 12:33:00
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无用么?“秘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雍正登基后创建了秘密立储制度,即皇帝确定储君人选后并不公布,而是将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由皇帝随身携带,一份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2025-02-20 08:51:00
在世界文明坐标系中走进中国历史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世界文明坐标系中走进中国历史——读《大历史小故事——让孩子站在世界看中国》周雁翎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演进的大坐标中
2025-02-20 04:06:00
二〇二四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二〇二四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武王墩一号墓等六个项目入选图①: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一阶段出土的石制品(资料照片)
2025-02-20 06:44:00
万尺高空完美劫机!他究竟去哪了?FBI苦苦搜寻45年后:不找了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许多风谲云诡的案件至今是人类的未解之谜。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角色,扑朔迷离的剧情,犹如毒蛇般嘶嘶地向你吐着蛇信子
2025-02-19 19:58:00
山东老人因一句诺言,为无名英雄守墓70余年,晚年终盼来奇迹发生
引言诺言是什么?为了遵守诺言,大家又曾经做过什么呢?在有些人眼中,诺言只是随口应承的言语而已,所以他们并不会维持做出努力
2025-02-19 20:06:00
希特勒望眼欲穿的温克第十二集团军最终为何没能解救柏林之围?
电影《帝国的毁灭》中,困在柏林地堡里的希特勒曾不停地念叨“温克将军即将发动反攻”,温克几乎成为希特勒最后几天的精神支柱
2025-02-19 20:08: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姚峰 史金敏)在武当山核心地带,有一条连接五龙宫与南岩宫的隐秘通道,因其上有三座古岩庙鳞次而立
2025-02-19 20:26:00
东汉“大太监”蔡伦:不仅会造纸,还会造孽
如今,随着5G和各种通信渠道的发展,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简单,不但速度快,而且效率高,相比较古代的鸿雁传书、竹简传书,要快捷
2025-02-19 20:27:00
《大秦赋》嬴政拔刀杀人,吕不韦不寒而栗,赵姬私生两子
《大秦赋》第二十二集至第二十四集,嬴政再次拔刀杀人,吕不韦不寒而栗,李斯升任长史开始参议国政,赵姬与嫪毐私生两子带回宫中抚养
2025-02-19 20:41:00
宇航员升空前,为啥要将指甲拔掉?专家:后果十分严重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的话,太空也已经成为了人类所主要探索的方向,虽说是在地球上边,但是对于海洋人类,却只探索了探索了不到百分之五
2025-02-19 20:45:00
绘红楼梦 游大观园——大河学校四年级一班开展“绘红楼”手抄报活动
鲁网2月19日讯在这个色彩斑斓的春日里,大河学校四年级一班携手步入文学殿堂,共同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绘红楼梦”手抄报创作之旅
2025-02-19 1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