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我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进展,我们国家有望成为第一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表示。4月24日下午,在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吴伟仁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重点任务和国际...……更多
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阔步前进(国际论道)
...站组合体舱外作业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摄近来,中国太空探索进程持续吸引外媒关注:7月3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6月25日,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更多
...功返回地球,历时53天、38万公里的太空往返之旅,创造中国航天新的世界纪录。探测器稳稳落月的“轻盈”身姿,于月背竖起的五星红旗,“挖土”后在月面留下的“中”字……这场持续53天的“追月大片”,一幕幕场景令人记...……更多
38万公里外月壤即将到家,嫦娥六号重返地球时间确定,难度多大?
...“期待与世界合作,共享”。而美国也是其中的一个,对中国嫦娥六号祝贺,希望合作发展,并且在此前美国听证会上,就表达了希望中国分享嫦娥六号样品,所以,美国期待分享。但是对于美国的问题,这一次回应相对于嫦娥...……更多
嫦娥六号月壤样本首批研究成果发布 揭示月背火山活动历史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11月15日,中国科学家采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做出的首批两项独立研究成果,同时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与《科学》杂志。两项研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更多
嫦娥六号中法氡气测量仪完成探测任务 已成月球背面“永久居民”
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7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地球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与法国同行共同组成的嫦娥六号任务中法氡气(Radon,Rn)测量仪合作团队,已顺利完成中法氡气测量仪的探测任务...……更多
接嫦娥六号回家!仰望U8登月保障车队已赶往着陆点
...队上的车身贴纸可以看出,其上张贴有“登月”的字样,中国顶级豪华车,为中国航天重大任务承担保障工作,这一波也是排面拉满。据悉,嫦娥六号本次飞行任务历时53天,预计今天13:41至14:11返回地球,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更多
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台和载荷工作正常,功能和性能满足任务要求,可为探月工程四期及后续国内外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4年3月20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卫星支架相机拍摄成像。鹊桥二号中继星与运载火箭成功分...……更多
...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等一系列深空探测关键技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介绍,深空探索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技术支持。一个探测计划的成功可以全面提高对太阳系的科学认知和航天技术水平,由此带来的技...……更多
航天2023:进一步叩问苍穹|2023年终盘点
中国人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得从“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故事说起。几千年过去,人们探索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歇——2023年,神舟十六号、十七号接续奔赴天宫,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际上,SpaceX“星舰”两度...……更多
“天都”双星上半年发射 将验证探月新技术
...照计划,“天都一号”“天都二号”将于2月7日前后抵达中国文昌发射场,与探月工程四期中继星(鹊桥二号卫星)一起在今年上半年发射。“鹊桥二号”将建立对地中继通信链路,实现月面探测器和地面站之间的通信,为嫦娥...……更多
创新技术助力月背“挖宝”
...为后续取样与返回任务提供了完美的平台姿态,再次证明中国具备在月面实现着陆器精确避障能力。 软着陆月背前,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经受了“最后一落”的冲击。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量身定制的“纤纤美腿...……更多
嫦娥六号着陆区的地下,隐藏着一个巨大金属物,重达2180万亿吨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也因此备受我们人类的关注,由于月球早已被地球“潮汐锁定”,这导致了月球一直会以相同的一面朝向地球,因此地球上的人类,也就始终无法看到月球的背...……更多
中国要去月球挖矿?
...,但它们在地球上都不稀罕,可以说到处都是。2020年,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带回了1731克样品,科学家对样品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它与此前美苏月球样本并无本质不同。月球岩石那么,月球上的氦-3总应该有开采价值吧...……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6月2日电 题:“嫦娥六姑娘”如何平稳飞进“广寒宫”?记者 郭超凯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嫦娥六姑娘”这稳稳的...……更多
中国载人航天新计划:1年2艘载人飞船,未来要登月球出太阳系
文/君剑中国航天事业目前正在加速发展,据15日媒体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信息,今年我们的载人航天任务继续进行,并首次面向社会征集标识。按计划,去年“天宫”空间站已经完成建造工作,今年开始,我们...……更多
月球的新发现引发全球猜测,嫦娥石意味着什么?
...地质演化历史之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嫦娥石是指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并采集的岩石样品。这些岩石样本被带回地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最终揭示了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嫦娥石的研究结...……更多
月亮之上“梦想绽放” 增强现实+AI生成技术揭秘鹊桥二号发射全程
...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鹊桥二号中继星作为探月四期后续工程的“关键一环”,将架设地月新“鹊桥”,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6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嫦娥六号探测器北京时间6月2日早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将开启国际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征程。在此背景下,3年多前嫦娥五号从月球采回的月...……更多
跟中国走没错,法国又将创历史:嫦娥六号登月后,天文卫星也来了
嫦娥六号任务之下,中国也是带上了四国在月球背面执行“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任务,也是创造了这4国的历史。而在法国、瑞典、意大利和巴基斯坦这4国之中,法国可以说是备受关注的,因为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更多
...定区域,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自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批准立项后,从嫦娥一号拍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从嫦娥五号带着月壤胜利归来,再到如今嫦娥六号月背“挖宝”...……更多
...度在于,全程地面无法干预,完全自主执行。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科技工程部副部长侯军说,迄今为止,国际上已经成功地实施了10次的月面采样返回任务,都是在月球的正面。这次嫦娥6号在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有望采...……更多
...探测实验室举行。据了解,天都星计划于2月7日前后抵达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将与嫦娥七号中继星(鹊桥二号)一起在上半年实施发射。为深空探测实验室的首发星天都通导技术试验星由天都一号、天都二号组成,是深空探测...……更多
采样完成!五星红旗在月背升起
中国网6月4日讯(记者谢露莹 通讯员蔡金曼)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3000牛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后,成功将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后续,上升器将与在环月轨道...……更多
我的2024之封面记忆|逐梦星海!大国重器,国之底气
...·齐鲁壹点 于梅君上天,入地,下海!2024年,我们迎来中国科技的又一波高光时刻,接连涌现出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大国重器”,勾勒出科技创新活力奔涌的时代画卷。这些超级工程与大国重器,见证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之...……更多
嫦娥六号携带的月背土壤将成为焦点
...在月球上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的嫦娥六号探月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嫦娥五号再获重大发现!为何月球背面土壤研究价值更高? 不少人可能会疑惑,月球土壤就是月球土壤,嫦娥五号月球土壤都发现了诸多重要数据...……更多
美国要急了!中国一箭三星上月球,创造人类历史,地月金火将通信
一箭三星上月球!这也可以?的确,中国要执行月球任务,并且要实现“一箭三星”,这下美国要着急了,因为这是中国月球“战略”计划。并且,最为关键是在该发射任务之后,中国将实现创造人类历史的任务。所以,美国...……更多
高科技、高水平、高密度!科技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嫦娥八号国家航天局24日宣布,在完成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还将通过2次发射任务,为国际月球科研站打基础,除了探月工程相关任务稳步推进,我国深空探测的多项计划也在同步开展。按计划,我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更多
...组合体以自由落体方式到达月面,最终平稳着陆。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嫦娥六号落月任务是我国实施的第五次地外天体软着陆、第四次月面软着陆,以及第二次月背软着陆。该院多项“硬核技术”支撑了此次落...……更多
38万公里之外 中国航天人如何遥控月球“挖掘机”?
...一台月球“挖掘机”,难度之大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中国航天人是怎么来解决这个世界级难题的呢?6月2日早晨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着陆成功,只是...……更多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打击黄牛!索泰另辟蹊径 RTX 5090/5080直接卖给玩家
快科技2月9日消息,RTX 5090(D)/5080缺货更甚以往,黄牛也越发嚣张,甚至用机器人抢走了整个欧洲的货,让真正的玩家恨之入骨
2025-02-09 22:16:00
第二枚“四川造”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在资阳出厂:将执行“一箭八星”任务
快科技2月9日消息,据报道,“四川造”第二枚“谷神星一号”(遥十)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在四川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圆满完成了总装
2025-02-09 23:16:00
《哪吒2》周边火了!平均每天超过2万人在线搜索
快科技2月9日消息,据报道,由导演饺子历时5年打磨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破80亿元。这部影片不仅在大银幕上大放异彩,其衍生周边商品同样成为了市场宠儿
2025-02-09 23:46:00
NVIDIA RTX神经渲染纹理压缩首测:节省显存96%
快科技2月10日消息,随着Blackwell架构、RTX 50系列显卡的推出,NVIDIA发布了一系列新技术,比如说RTX神经渲染纹理压缩(NTC)
2025-02-10 00:16:00
巨兽之地:地球史上最独特的生物群落 各种动物大到离谱
1972年,哈佛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在委内瑞拉北部进行研究考察时发现了一些史前巨型龟类的化石遗骸。△ 骇龟的龟壳化石和它的艺术复原图这些史前巨龟的体型震惊了所有人
2025-02-10 00:46:00
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领跑全球(锐财经)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县县通千兆 乡乡通5G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领跑全球(锐财经)本报记者 王俊岭《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10日第 03 版)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移动公司在人口密集的古城
2025-02-10 04:28:00
以AI赋能数字电网发展(科技名家笔谈)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刘育权《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10日第 09 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至河南省驻马店市的青豫特高压线路
2025-02-10 04:3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申少铁  王  沛《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02 版)完成基因测序,离不开测序仪
2025-02-10 06:2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  珂《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02 版)春节前后是传统消费旺季,网上买年货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择
2025-02-10 06:2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吴月辉  徐  靖《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02 版)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里
2025-02-10 06:27:00
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科技视点)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浙江用改革新举措破解成果转化卡点堵点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科技视点)本报记者 李中文 赵永新 窦 皓《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19 版)
2025-02-10 06: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刘诗瑶《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19 版)中国科技馆初步统计,春节假期,全国科技馆共接待观众超300万人次
2025-02-10 06:50:00
春节期间,国产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DeepSeek火爆出圈,这其中也有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百信”)的科技贡献
2025-02-10 07:04:00
“目前,我们线上商城销售额已达2.3亿元,占到总销售额的10%左右。”“新柴云端商城”项目经理张园园日前告诉记者,商城主营机械配件销售
2025-02-10 07:17:00
女子爱躺刷手机双眼近视差400度:戴眼镜看东西也模糊
2月1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蔡女士发现,最近戴眼镜时看东西出现模糊症状,经检查,蔡女士不仅近视度数有所增加,两只眼睛的近视度数相差了400度
2025-02-10 07: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