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创新技术助力月背“挖宝”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6-13 03:1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刘 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3日 第 09 版)

创新技术助力月背“挖宝”

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

国家航天局供图(新华社发)

近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此刻,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正在环月轨道上飞行,等待着将月背珍宝带回地球。

从降落月面到采集月壤,再到封装拍照、起飞对接……在环环相扣的“奔月”过程中,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支撑助力。一系列敢为人先的创新设计,让嫦娥六号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安全。

落月更准更稳

与月球正面相比,月球背面地形更为崎岖。嫦娥六号落月所在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区域地势较低、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分布多,光照和测控更易受到地形遮挡影响,这些因素都给安全落月带来严峻挑战。

自主软着陆的避障技术是深空探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了落得准,嫦娥六号携带了多个敏感器,通过光学、微波等方式自动判断具体的着陆地点。其中,“激光测距敏感器”可以向月面发射激光脉冲,通过测量月面回波脉冲信号与激光发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嫦娥六号探测器提供精确的距离信息。

“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工作于风险最高的悬停避障阶段。敏感器可扫描预选着陆区,快速完成三维成像,实时修正预定落点,帮助和引导嫦娥六号寻找平坦的安全着陆区,防止出现撞击坑或障碍。敏感器保障着陆器落地倾角平稳,为后续取样与返回任务提供了完美的平台姿态,再次证明中国具备在月面实现着陆器精确避障能力。

软着陆月背前,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经受了“最后一落”的冲击。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量身定制的“纤纤美腿”,让嫦娥六号落月更轻盈。

嫦娥六号组合体在落月时,撞击月面形成较大的冲击载荷,必须设计相应的着陆缓冲机构,保证探测器不翻倒、不陷落。为此,科研人员为嫦娥六号定制了4条轻质、高强的“腿”,即着陆缓冲机构。每条着陆腿都由一个主腿、两个副腿和一个足垫组成,采用新型高强合金材料制作,并作了特殊材料填充。在着陆前,主副腿协同工作,在着陆时安全地支撑住探测器的身体,将各种冲击力传递、吸收。

嫦娥六号着陆器搭配了4个被称为“足垫”的圆形“大脚掌”。其盆状结构以及设计巧妙的“足弓”起到了更好的缓冲作用,防止探测器在着陆月背时摔倒,提升嫦娥六号落月时的舒适“脚感”。

取样种类更丰富

在月背停留约49小时,嫦娥六号着陆器配置的采样监视相机、月壤结构探测仪、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等多种有效载荷仪器,开展了月表形貌及矿物组分探测与研究、月球浅层结构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其中,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对月壤的光谱特征信息进行了记录。

据介绍,此次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采用了月球表面原位光谱探测技术,国际上首次实现在月表复杂场景下对矿物近距离且不破坏赋存状态的高分辨率光谱实时探测。分析仪不仅可以分析采样区的矿物组成分布,还能够关注月壤中是否含有水,为破解月球起源与演化等科学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次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挖土”的地点所处纬度更高,月壤的风化程度相比低纬度地区更加不充分,月壤的石块含量可能会更多,这对地面规划和采样机构带来了挑战。

嫦娥六号在月背取样采用了表取和钻取两种方式。钻取需要采集一定深度的月球次表层样品,争取让采样装置采得更深,让样品种类更为丰富。表取采样则是在一片区域里进行多次采样,主要采样目标是月球表面的风化层样品。

此次嫦娥六号钻取所用的采样装置共有3层结构,设计长度为2.5米,最外层是外钻杆,紧靠外钻杆的是取芯管,取芯管的外面包裹着一条取芯袋。当钻头向下钻进时,取芯袋也会跟随着取芯管向下运动,钻取到的月壤岩芯则会被顶进袋内。

外钻杆是钻取采样设备中的关键部件,为了保证钻取有力度、设备不易变形,同时减轻自身重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最终研制出高强韧铝基复合材料挤压棒材、锻件和厚壁管材,实现材料性能和稳定性大幅提升,制作出的钻杆耐磨性和强度可以与钢材媲美,同时重量减轻了65%。

地月通信更畅通

要将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土壤在无人条件下进行打包封装,并历经空间飞行、再入返回等步骤,如何维持月球样品原态非常重要。为此,研制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确保嫦娥六号完成自动密封任务。

如何实现自动密封?据介绍,为保证取得的样品在提芯过程中不发生掉落,研制团队采用了特定封口方案。封口器采用扭转密闭式结构,并进行大应变材料设计,具有低力载、高可靠的特点,长时间处于大变形承载状态下不发生应力松弛现象,实现简单可靠的封口。

针对采集的月壤样品具有可变形特征,嫦娥六号探测器还专门设计了特殊的提芯拉绳,确保取芯软袋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方便样品传送和转移。

嫦娥六号以及探月工程四期后续任务,其着陆探测以及采样的地点主要位于月球南极和月球背面地区,需要功能更广、性能更强的中继星架设起月球对地球新的“中继通信站”,解决月球背面探测器与地球间的通信和数传问题。在嫦娥六号任务过程中,作为“奔月先行者”的鹊桥二号中继星顺利“搭桥”,保证了地月数传链路的连续性。

为了大幅提高通信速率,鹊桥二号中继星首次使用了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有利于在轨道上长期驻留。嫦娥六号任务中,研制团队将鹊桥二号中继星前向链路(从中继星到月面探测器)和返向链路(从月面探测器到中继星)的最高码速率提高了近10倍,对地数据传输链路的最高码速率提高了近百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着陆精度暴增23倍,嫦娥七号先头兵力即将发射,领先美国至少10年
...表面任意选择着陆区的“全月面到达能力”。 嫦娥四号着陆器拍摄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全月面到达能力是通过嫦娥四号任务的实践得以验证,但却是由嫦娥三号的工程技术开拓得以建立,后者首创
2024-01-19 10:31:00
月球驻留时代已经来临!登月着陆要过几道关?
...器,但顺利着陆者寥寥,直到今年2月23日,奥德修斯月球着陆器才让美国时隔50年再次登月。2月24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正式公布,月面着陆器被命名为“揽月”,载人
2024-03-06 11:23:00
...术攻关。嫦娥三号测速测距敏感器在关键的落月过程中为着陆器实时地提供距离月面的速度及距离信息。作用和地位显而易见,一旦出现问题,将很可能引起灾难性后果,甚至导致落月计划失败。研
2024-01-26 14:24:00
嫦娥六号近月制动,成功分离巴立方星!还有2次变轨,着陆多难?
...信,必须用中继星中继的方式。 尤其是在下降过程中,着陆器也不能对地直接通信,只能通过中继星进行操作,所有的信息传输都需要在“鹊桥”的中转下完成,无疑极大增加了落月任务的风险
2024-05-09 14:27:00
目标月球南极!嫦娥七号任务有哪些特殊之处
...探测的能力。嫦娥七号探测器由四器组成,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和飞跃器。飞跃器将配备水分子分析仪,从月球南极的阳光照射区飞到永久阴影区内的撞击坑底部进行探测,以确定水冰的位
2025-02-03 05:54:00
已经近11年,嫦娥三号着陆器还“活着”
什么情况?中国嫦娥三号着陆器居然还是存活的,这让不少人惊讶,这着陆器可以存活这么久?这是什么技术?的确,从时间上来说,嫦娥三号是我国在2013年发射的,并且已经在月球表面近11年
2024-09-27 19:06:00
...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择机实施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分离等任务。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彭德云表示,目前,嫦娥六号探测器姿态控制稳定,轨道控制精度很高,工况非常良
2024-05-08 18:44:00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陕西力量】“贴身手机”、“泊车雷达”、“传图通道”……五院西安分院全力护航嫦娥六号月背采样之旅
...嫦娥六号安全着陆 在嫦娥六号探测器抵达月球轨道后,着陆器将携带着上升器着陆于月球背面。能否安全着陆是嫦娥六号任务的关键一步。西安分院为嫦娥六号研制的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相当于
2024-05-04 07:32:00
首次!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升起!月球背面长啥样?速看 →
...采集了月球样品。“取宝地”一次“看个够”。嫦娥六号着陆器配置的降落相机、全景相机、月壤结构探测仪、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等多种有效载荷正常开机,服务月表形貌及矿物组分探测与研究、
2024-06-04 10:50: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记者走基层|“黑科技”上线,让温暖精准入户
11月12日,河北邢襄热力集团邢台供热分公司二工区三班班长丁帅,在三义庙换热站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 宋 平摄随着11月15日临近
2025-11-14 08:02:00
11月13日,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公交”)与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电动”)举行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2025-11-14 07:50:00
记者走基层|智能安全帽,让矿工有了AI“卫士”
11月5日,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恒洋电器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安全帽产品。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摄“嘀嘀
2025-11-13 08:03:00
“长与短”周期变革,“快与慢”时效重构,“热与冷”业态碰撞—— “双11”三重奏,解读消费新变局□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11月12日中午
2025-11-13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周容璇)日前,在南京医药中央物流中心,一辆白色无人车平稳地穿梭于主仓库与宝湾库区之间,仅用15分钟便完成了一次驳货作业
2025-11-13 08:05:00
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智造”新图景
全链条持续发力,以硬核技术竞逐市场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智造”新图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 实习生黄倩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
2025-11-13 08:05:00
江苏南京:“爆单堵件”难寻踪迹,科技赋能让“双11”物流运输“从从容容”
“爆单堵件”难寻踪迹,科技赋能让“双11”物流运输“从从容容” 直播间“秒光” 无人机“闪送”□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周容璇“3
2025-11-13 08:06:00
逐浪氢能“新蓝海”,南京加速能级跃升
实现全产业链布局,链上企业持续“加码” 逐浪氢能“新蓝海”,南京加速能级跃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通讯员陈伟伟郑瑞陶炎李雪莹蹲点主题
2025-11-13 08:06:00
2025 脉脉职场新人报告:超50%职场新人想跳槽,校招生最想去字节跳动
脉脉人才智库近日发布《以能为本——互联网职场新人流动趋势 2025》报告,将校招和工作经验在3年内的社招人才界定为“职场新人”
2025-11-13 08:57:00
江苏南京:多点突破屡刷纪录 科创助推产业升级
黄维院士引领南工大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闯出新天地 多点突破屡刷纪录 科创助推产业升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谈洁姜静实习生钱逸霖在柔性电子领域
2025-11-13 09:43:00
海尔三筒洗衣机:中国第一,海外陆续上市
11月7日,一场聚焦中国三筒洗衣机的发布活动在越南胡志明市西贡河畔举行。活动以户外用户交互嘉年华形式打造沉浸式体验,2000余名消费者
2025-11-13 10:34:00
“双11”厦门网络零售额全省第一总额397.2亿元 760家企业、1062家店铺销售额超100万元东南网11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又一年“双11”即将落幕
2025-11-13 10:48:00
辛选双十一数据出炉!销量超3000万单,总人气突破5亿
鲁网11月13日讯历时超一个月的“双 11”大促正式落下帷幕。作为快手头部直播电商企业,辛选集团在新任董事长初瑞雪的带领下
2025-11-13 11:10:00
打破学科壁垒,贯通产学研链条:宁诺以“”无边界理念回应智能时代命题
10月31日至11月2日,机器智能与自然启发计算国际会议(MIND 2025)在厦门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主办
2025-11-13 12:05:00
长春万达滑雪场启动造雪 12.25解锁四季滑雪自由
不用等寒冬、不用等降雪,长春净月高新区万达茂里藏着一座“四季不打烊的滑雪天堂”!吉林省首家室内滑雪场长春万达滑雪场已正式启动造雪模式
2025-11-13 14: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