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选择返乡种地,当一名“禾”伙人。豆瓣评分9.0的综艺节目《种地吧》,瞄准10位年轻人,在190天的时间里种植140多亩地,真实还原水稻从插秧到收割的全过程;小红书上,95后航空安全员阿宽裸辞之后,和...……更多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休息日选择“出门去赶集”。“赶集”这个词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可能有年代感,难以与年轻人挂上钩。实际上,在年轻人的朋友圈里,不再只有旅游打卡照,还有人间烟火“赶大集”。热爱赶集已...……更多
...动作用,推动农业向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吸引年轻人返乡创就业,共同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文明引领,培育风貌底蕴。要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做好政策宣讲工作,讲好党的方针政策,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更多
...鱼塘、旧房子、仓库等组成一个常规农户。节目选拔10位年轻人组成“种地小队”,真实记录他们在土地上劳作,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真实运营农场,直播带货自负盈亏,创立农夫集市等全过程,该节目不仅展示了农业的...……更多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和需求在变化,轻量化社交成为趋势。调查显示,77.4%受访青年认为轻量化社交普遍,主要因不需投入大量精力维系情感,且重视边界和私人空间。在信息化、网络化浪潮席卷之下,年...……更多
...奖,成为国内科幻界的骄傲。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副业玩出了“新花样”,本职工作负责生存,业余“兼职”负责生活。来自深圳的90后小伙白天在金融领域工作,晚上则在写科幻小说,工作之余还斩获了“雨果...……更多
近日,一则“‘脆皮年轻人’花式养生,有人月均账单超千元”的新闻引发热议。“脆皮”原本是一个游戏术语,指的是防御力低下,在这里是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身体虚弱,容易受伤,以及疾病年轻化现象的一种趣称。在大...……更多
东湖评论:昂扬向上姿态,拒做“脆皮年轻人”
近段时间,“脆皮年轻人”成为热词,顾名思义:身体脆弱,“一碰就碎”。“打了个哈欠下巴脱臼了”“伸个懒腰把脖子扭了”“打个喷嚏导致腰椎间盘突出了”……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生病原因”,让“脆皮年轻人”一...……更多
【大学生网评大赛】东湖评论:年轻人当“数字游民”绝非摆烂
...”就是对事业的摆烂吗?并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这背后年轻人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的实质。“数字游民”是指那些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全球范围内工作和生活的...……更多
近来,青年夜校现象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所青睐,一时间“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了很多大城市年轻人的标配,诸如“年轻人占领了周末的老年大学”“不是兴趣班上不起,而是老年大学更具性价比”等等流行语充斥其间,不...……更多
...股“副业潮”悄然兴起。在各大社交平台,我们频频看到年轻人晒出的春节副业成绩单:有人靠提供上门喂猫服务收入过万,有人则通过手工制作传统花灯实现了日入过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过年模式,而是...……更多
...性,但它作为一种解压方式和个人发展的途径,依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现代青年夜校“爆火”的首要原因,是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和贴合当代潮流,满足年轻人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如今的青年夜校相比于上世纪80年代的职业再...……更多
...丢掉键盘,部分常用字竟也变得“似曾相识”......当下,年轻人群体中出现的“词穷”现象引发热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47.1%的...……更多
...”。夜校课程既丰富多元,又符合当下潮流,吸引着大批年轻人报名,有时甚至还出现“一课难求”“60秒内全部抢光”的盛况。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年轻人在青年夜校,实现一场双向奔赴的热爱。少儿艺术教育如火如荼,老...……更多
【网络中国节·春节】东湖评论:摒弃攀比压岁钱,让亲情不再“负重前行”
...,不断上涨的压岁钱不仅成了老人的经济负担,也让很多年轻人颇感压力。新春佳节,长辈给晚辈派发压岁钱,寓意保佑平安,将好运和祝福带给晚辈,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然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收入的增加,在互相攀...……更多
...在不停地购买中追求物欲上的极大满足。然而,近年来,年轻人“反向消费”观念的兴起,为这场一年一度的“狂欢”添上了理性、健康的色彩。不难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是爸妈口中“大手大脚”花钱的孩子,“反...……更多
东湖评论:从菜市场出发,培育城市发展新活力
菜市场是一座城市的符号,“打卡”菜市场,已经成为年轻人新的休闲方式。据央视新闻17日报道称,在天津红桥区西北角的早市,一家家特色早点铺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百年老字号的糕干、五代人传承的煎饼馃子、特制的酸...……更多
...阿姨爷叔们围绕车房、收入等相对现实内容的介绍,这些年轻人更注重精神世界的同频共振和生活上的合拍。不少网友因此调侃,“年轻人开始整顿相亲界了”。一直以来,大多数年轻人相亲都由父母“执导”,怎么介绍自己、...……更多
...些普遍认为专属于老年人的消费产品和消费场景,正在被年轻人逐渐重新发掘,年轻人开始“蹭”老年人的光,开始享受专属于老年人的便利。一直以来老年人的消费方式都被打上了保守、传统、老旧的标签,与年轻人反差极大...……更多
...引发了热议。通过一些现场视频,我们也能发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相亲避之不及之时,王婆用一种少有的方式,让青年男女的交往变得简单有效。当单身男女上台,王婆会鼓励他们说出要求,随后便会发动观众帮助寻找符合条件...……更多
近几年,彩票在年轻人中受欢迎的程度越来越高,过去彩票站曾是中年人的休闲之地,如今涌入更多年轻群体,95后、00后们甚至把彩票当成了一种社交硬通货,朋友之间也流行起了相互送“彩票花束”,如今的彩票已经成为备...……更多
...拍视频讲段子,他们用诙谐幽默的作品,吸粉无数,更被年轻人称为老年段子手。做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让老年群体享受更多数字化便利,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人生最美夕阳红”,通过“推一把”“拉一下...……更多
东湖评论:“没苦硬吃”与“没福硬享”映射时代的变迁
...词在网络上掀起一股老一辈人“没苦硬吃”的讨论热潮,年轻人纷纷调侃道:“先苦不一定后甜,但是先甜一定甜!”网友辣评:当代年轻人主打一个“没福硬享”。“什么泡面要100块一碗?我倒要买一碗尝尝”“奶茶第二杯半...……更多
年轻人扎堆“学艺”、从“等娃下课”到“娃等我下课”……近期,听起来颇有年代感的青年夜校,正以一种很时髦的方式,成为“Z世代”的悦己式“精神快充”。“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曾几何时,“年轻人为什么抢着上...……更多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特别是年轻人。近3年,老河口实施回乡就业、回乡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工程(简称“两回两带”工程),共吸引1378人返乡创业,其中“80后”“90后”占一半以上,约700人,投入资金20多亿元。...……更多
...宜,多了解青年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在生活方式上吸引年轻人,打造青年友好社区,改善青年生活环境;城市特色上留住年轻人,推广地区文化,开展各种特色文化活动,满足青年精神需求;产业发展上成就年轻人,拓展年轻...……更多
...象表明传统文化正在以崭新姿态成功“破圈”,吸引众多年轻人走进各地博物馆“打卡”,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交融,奏响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美妙乐章,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传统文化...……更多
...垃圾袋,电商平台拼单“薅羊毛式”白嫖垃圾袋……当代年轻人在多维度上抠抠搜搜拉满生活的“性价比”,以“省”字当头的极简主义消费理念盛行网络。近日,关于年轻人不想在垃圾袋、纸巾、收纳物品等生活消耗品上频频...……更多
【一线新“荆”彩⑪】东湖评论:厚植人才沃土,让“新农人”播种“兴农梦”
...兴中也扮演着“新农人”的重要角色。不少到乡村创业的年轻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过在市场打拼的经历,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他们积极创新,推动农业科技落地应用,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扩展新的业务和商...……更多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线下打卡、线上“云逛”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新方式。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暑期每日接待量均超过1.5万人次,达接待上限,馆内外人流如潮。博物馆“热”是新时代青年对中国文化内在于心...……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岑)“嘉庚创新实验室在全球率先提出的非接触式加氢概念,今年底有望在厦门海沧首次实现产业化。”昨日
2025-02-19 07:59:00
排期满满 厦门会展活力迸发
2024厦门工博会上,各色高科技产品引人注目。(资料图/记者 卢剑豪 摄)2025年一系列会展活动将在我市陆续拉开帷幕
2025-02-19 07:59:00
2月16日,深圳宣布,全市政务系统全面启用DeepSeek大模型。2月17日,宣布首批70名政务AI“新员工”已经正式上岗
2025-02-19 08:00:00
当看到人形机器人在花团锦簇的春晚舞台上扭秧歌时,我忍不住幻想,如果有一天机器真的凌驾于“智人”之上,这一刻一定是个充满隐喻的时刻
2025-02-19 08:00:00
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普及有进展,但仍存在独立性缺失等问题母婴室与无障碍卫生间共用,如何告别“身份混淆”?“带娃出门本就不容易
2025-02-19 08:00:00
AI助教为教师“分身”,为学生个性化出卷、改卷;AI主播24小时在线,不间断地直播、带货;AI医生能够实现辅助诊疗、报告解读
2025-02-19 08:00:00
AI翻译、短剧开发、嵌入文旅——网络文学出圈更出彩(深观察)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文学扬帆远航,风光正好
2025-02-19 08:00:00
2月15日,辛庄村人潮汹涌。这个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六环以外的村子,周末有上万人挤在全长只有490米的村庄主街上,赶集。即便距离它最近的地铁站有10多公里
2025-02-19 08:00:00
2500吨生物燃料油!巨轮在厦饱餐绿色“口粮”
昨日,“中海亚洲”轮在厦接受生物燃料加注。(记者 卢剑豪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谢嘉迪 通讯员 李筱莎 林昕昀)昨日11时许
2025-02-19 08:00:00
被大家称为“小红车”的杭州公共自行车,是许多人日常出行的好伙伴。大家常常把随身物品放在车筐里,但很多人不知道,“小红车”的前车筐是有承重标准的
2025-02-19 08:05:00
花粉过敏高发季来了!专家:提前2到4周开始用药预防
在国家卫健委昨天(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介绍,春天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很多人会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这些症状多数是由于花粉过敏导致的
2025-02-19 08:05:00
遇见你丨跨越1200公里的“接力” 她说“温暖,需要传递”
前不久过年期间,浙江衢州“00后”视障女孩徐佳媛在网上发布了一则视频,视频记录了她从山东出发到浙江,独自跨越1200公里的回家路
2025-02-19 08:05:00
世界第一!饺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哪吒”
哪吒又登顶了!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8日19:35,《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的总票房(含海外票房)已经突破123
2025-02-19 08:05:00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谎报险情将承担法律责任
17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1月科学领域流言榜,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流言为“频繁的小地震是大地震的前兆,要提前预警”
2025-02-19 08:05:00
2024年以来,有关部门持续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行为,各地出台“进校园事项白名单”等多项举措。基层教师普遍反映,减负成效明显
2025-02-19 0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