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文艺评论 | 是邦多君子 仁者无穷意 ——《阅读铜仁》读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11 17:33: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文艺评论 | 是邦多君子 仁者无穷意 ——《阅读铜仁》读记

铜仁市新编《阅读铜仁》一书。承蒙铜仁友人的错爱,余得以先睹为快。拜读一过,掩卷而起,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铜仁那一片秀丽神奇的土地和土地上深情的人们……

铜仁山川秀丽,既有雄峻挺拔的梵净山,又有蜿蜒雄浑的千里乌江。两者之间,更有绵绵群峰、淙淙溪流。梵净山在古时曾名“九龙山”,之所以如此命名,盖因梵净山周边有九条发源于梵净山的河流。其中典型者,可谓今日铜仁主城区碧江区的大、小两江。两江在城区中心处汇合,相拥而为锦江。三江在城里迂回流连,在注目城区每一房屋、每一片瓦之后,依依不舍向潇湘而去,最终于洞庭汇入长江。

山水相依,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神奇秀美的山川必然孕育灵秀的人才。此诚如曾任贵州巡抚的田雯所言,“天下之山聚于黔,其山磊落峻拔,雄直清刚之气,一钟而为巨人。”曾担任贵州巡抚长达九年的晚清名臣贺长龄就曾发出“余闻是邦多君子”的感叹,盛赞乌江河畔、梵净山麓的思南、印江的人才辈出。其实,不仅是思南、印江,举目铜仁全地,也可谓到处多君子。

两百多年以前,出身科举世家、书香门第的许韵兰从浙江远嫁铜仁。她与丈夫徐楘离开京师,乘船从大运河转长江入洞庭,再入沅江,最后沿锦江溯源而上前往铜仁。在由沅江转入铜仁河时。徐楘指着河水说,沿着这水上溯,就到了我们的家。许韵兰随即赋诗一首《舟至辰溪入铜仁河赠外》:“扁舟过辰溪,溪澄秋见底。一棹溯溪源,都是婿乡水。”面对奔涌而来的铜仁江水,许韵兰凝眸深情地说,这水来自我夫婿的家乡……在铜仁山水的滋养之下,许韵兰后来成了清代贵州第一女诗人。

铜仁既有闺秀名媛的许韵兰,也有壮怀激烈的大丈夫。松桃的杨芳,“少有干略,读书通大义。先封侯,绘像紫光阁,论功超列遇春上。汉臣同列者凡九人。” 最终留名青史,入列《清史稿》。其义薄云天的壮举,舍身为国的精神激励了无数后人。百年以后,松桃产生了毅然用胸膛抵住爆破筒,炸毁敌堡,壮烈牺牲的志愿军英雄龙世昌。举凡类似之志士仁人,铜仁可谓不胜枚举。

人文蔚起,必有其因。贺长龄是近代名臣,历任诸多要职,最后官至位高权重的清朝九大总督之一的云贵总督。在他看来,“查梵净山绵亘数百里,乃南干大龙正枝,进而贵州下游思(南)、铜(仁)、石(阡)及松桃厅,远而湖南三厅暨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处,来龙由兹分脉。”贺长龄提到的“来龙由兹去分脉”,也即我们通常说的“来龙去脉”一词。这个词的本义,是说山川的由来及其去处,后来才引申为指人的来历或事物前后关联的线索。梵净山由来于南龙,为其“正枝”,进而像树木的枝条那样分散到贵州思南、铜仁、石阡、松桃以及湖南、四川等地,滋养了铜仁。因此,梵净山务必严加保护,“例不准”擅加开采、破坏。如果在梵净山“遍地掘窑烧炭”则“损伤风脉”“砍木掘窑”则“有伤龙脉”。雄奇秀丽的山水地理诚然是人文兴起之所助,但悠久人文之历史和崇文重教之传统的传承、弘扬则为更为重要的原因。

早在宋代,乌江岸边的沿河即建立了贵州最早的书院銮塘书院。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建省。建省之初,首列八府,其中一半的府位于今日铜仁地区。由此来看,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在贵州建省之初,铜仁均处于特殊的地位,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铜仁原名“铜人”,明朝初期,国家决定将“铜人”改为“铜仁”。一字之异,其义大矣,寄托了先贤对铜仁的殷切期望。其大要在于以文化人,弘文教而促文明。随着贵州建省和铜仁府的设置,铜仁的文化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仅仅从地方志的角度来看,据初步统计,迄至新中国成立,贵州共编纂了357部方志,但只有167部留存至今。在留存至今的7部明代方志中,省志4部,府州志3部。后者之中,有2部即为今日铜仁地区的嘉靖《思南府志》和万历《铜仁府志》。由此也可窥见铜仁历史之悠久和文化底蕴之厚重,更可见出铜仁“力本右文”“徵文考献”、崇文重教的光荣传统。

铜仁市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出于文化之深情,激于文明之担当,编撰《阅读铜仁》一书,踵事增华,克迪前光,其意义和价值自不待言。

文艺评论 | 是邦多君子 仁者无穷意 ——《阅读铜仁》读记

《阅读铜仁》由孔学堂书局于2024年10月出版发行。

铜仁以山水而闻名于世。“上善若水”“高山仰止”,山和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将游览名山大川、“游山玩水”视为涵养伟大人格的重要来源。“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自然的山川只有与厚重的人文结合,方能交相辉映,成风化人,推进社会的发展。《阅读铜仁》一书分门别类,徵文考献,广泛收集历史上有关铜仁之美文华章,既有自然人文之歌咏,也有仁人志士之伟绩;既有历史脉络的呈现,也有深厚文化的揭示,可谓铜仁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堪与贺长龄所言梵净山的“来龙去脉”一起,以文化人,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验山水之乐,而且也可以涵养性情,化民成俗,最终促进铜仁的高质量发展。

“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最大的德性就是生养万物。“仁”与“生”相连,“仁德”也就是“生德”,主张人们应该效法天地,促进万物生机盎然,蓬勃生长。然则《阅读铜仁》是书之倡导及襄助者,其情深矣,其望厚矣,其怀大矣,可谓不负贺长龄“是邦多君子”之赞誉,不愧前人所定“铜仁”之名,而为“博施济众,仁者无穷意”“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仁者”乎。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

文/王进

编辑/黄若佩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1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聚焦作代会·专访 | 孙向阳:文学教育风景独好
“我们的晨光文学社坚持了40余年!”铜仁学院写作研究院院长、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孙向阳自豪地向记者展示铜仁学院的“家底”。孙向阳所说的晨光文学社,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
2024-09-07 01:12:00
名家新作 | 张新民:山水壮美 人文蔚兴 ——《阅读铜仁》序
铜仁自明清两代以迄今,从来都是令人神往的地方。之所以令人神往,梵净山绵亘数百里,不仅是弥勒道场,为佛教净地,而且更是武陵山区名岳,广袤南域奇胜。另一方面则如明代大地理学家王士性所
2024-12-11 17:33:00
根深叶茂  成果不凡
本文转自:铜仁日报根深叶茂 成果不凡——铜仁学院写作研究院探索创新写作人才培养模式观察学生蒋振炜发表作品的部分刊物王晓旭和孙向阳获首届贵州文学奖编辑出版的晨光文学社社员作品集
2022-12-30 10:05:00
本文转自:铜仁日报本报讯(记者 田艳琴) 4月23日,欧阳黔森长篇小说《莫道君行早》分享会在铜仁市新华书店举办。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欧阳黔森,省文联办公室主任李栋梁,市委宣传部、
2023-04-25 09:31:00
铜仁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推进会在思南县召开
9月6日,铜仁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推进会在思南县召开。市委书记李作勋作批示,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赵继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张武对下一步工作作安
2023-09-07 17:05:00
因爱而聚!贵州铜仁一支志愿服务艺术团活跃黔东山水间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麻占江 杜叶姣)在贵州铜仁的山水间有一群人,他们身着民族服装,手持各种乐器,志愿用歌声、舞蹈和戏剧等形式,为百姓带来欢乐与温暖。他们是铜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
2024-12-13 15:56:00
诗人朱良德新作《像河流进入生活》在贵阳发布
发布研讨会现场。 12月7日,由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铜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朱良德诗集《像河流进入生活》发布研讨会在贵阳举行,20多名诗人、文艺界人士参与发布研讨。《像河流进入生
2024-12-08 22:26:00
组图:第十届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在贵州铜仁开幕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铜仁5月14日电 (记者李乃妍)5月13日晚,2023第十届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在贵州铜仁开幕。现场文艺演出。人民网记者 李乃妍摄 现场观众。人民网记者 李
2023-05-14 08:51:00
【你好,警察节】寻找最美基层民警•谢晓林:10万公里,这条路,我坚持了7年
谢晓林,男,1955年3月,中共党员,贵州省铜仁监狱退休民警,现任铜仁市阳光志愿者协会监事会主席。一日为警,终身为民。从监狱人民警察岗位上退休后,谢晓林秉承着“奉献、互助、友爱、
2024-01-10 21: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