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注译》出版,揭秘宋代“球星”的“炼”成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3 16:17: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在刚刚闭幕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斩获40金27银24铜,取得了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但是成绩之外也有遗憾,三大球成绩惨淡,备受关注的中国足球队,甚至并未取得这场顶级赛事的参赛资格,让无数球迷扼腕叹息。

中国足球的黯淡,是一种“血脉压制”吗?假如你这样想,古人一定会表示反对。要知道,足球运动的前身——蹴鞠,就起源于山东淄博临淄,在中华大地风行了两千多年。近日,一部全面反映中国古代蹴鞠历史的文献——《<蹴鞠谱>注译》由齐鲁书社出版。蹴鞠究竟怎么个玩法?古人是如何将“古代足球”玩出花的?记者就此专访了本书作者——齐文化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马国庆。

《注译》出版,揭秘宋代“球星”的“炼”成记

《清明上河图》里的蹴鞠场景(图片来自网络)

与《蹴鞠谱》不期而遇

人们或许很难将足球与齐鲁大地关联起来,但事实上,二者渊源颇深。这冥冥之中的牵绊,来自于淄博临淄,2004年,这里被国际足联确认为世界足球的起源地。

时间的沙漏倒转,回到春秋战国时代。

那时,“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定都临淄,繁华的都城里,蹴鞠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悄然兴起。《史记•苏秦列传》中写道:“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留下了人们开展蹴鞠活动最早也是最明确的记载。

《注译》出版,揭秘宋代“球星”的“炼”成记

淄博临淄被国际足联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

蹴鞠的星星之火,在临淄不曾间断。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连贯地记述了临淄城一带的蹴鞠活动。泛黄的书页,残留着蹴鞠运动腾跃的气势,照进临淄人马国庆的儿时。那是还意识不到文化之价值的懵懂年岁,年幼的马国庆用古书交换糖果,家中与蹴鞠相关的古籍就此散佚无存。

命运兜兜转转,2004年起,马国庆参加世界足球起源地的论证工作,自此投身于蹴鞠文化研究。

“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与蹴鞠有关的考古资料非常少,现有的蹴鞠文献散见于传世典籍中,大多为摘录和转录,原书全貌如何不得而知。”回想童年的无知之举,马国庆悔愧不已,好在充满偶然性的生活,又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口。

在屈指可数的文献资料中,一本名叫《蹴鞠谱》的残书令马国庆印象尤深。“学界普遍认为,它堪称是蹴鞠相关的,著作年代最早、字数最多,且最为权威和全面的书。可惜,我们手头的残本很不完整,有许多错误和漏字。”马国庆说。他由此萌生了寻找《蹴鞠谱》原书的想法。

《蹴鞠谱》的原书堪称“命途多舛”。它原本没有名字,抗日战争期间,著名学者郑振铎不忍见中华文脉流失,竭尽全力抢救古籍,偶然获得此书,根据首页诗“蹴鞠初兴黄帝为”,及其部分内容与可以找到的《蹴鞠图谱》内容的相似性,将其命名为《蹴鞠谱》。后来,郑振铎选取80余种具有史料价值的珍籍,编为“玄览堂丛书”影印出版,《蹴鞠谱》就是其中之一。颠沛流离之中,“玄览堂丛书”散落于北京、南京、台湾多地,《蹴鞠谱》相传被南京图书馆收藏。

2007年8月8日,距离北京奥运会正好一年,马国庆受邀前往南京图书馆,出席“奥运收藏展”的开幕式。“机会难得,我提出要看看《蹴鞠谱》,馆方破例答应了我的请求。”马国庆说。

夏日炎炎,他身穿军大衣,在南京博物馆的冰库中,见到了这本跨越战火而来的书籍。看着那满是岁月痕迹的封面与泛黄的插图,马国庆意识到,这并非《蹴鞠谱》手抄本的影印件,而是珍贵的原件,他小心翼翼展开书卷,手心几乎沁出了汗水。

《注译》出版,揭秘宋代“球星”的“炼”成记

《蹴鞠谱》

马国庆花重金购得《蹴鞠谱》影印件的电子扫描稿,如获至宝。经文字誊录统计,《蹴鞠谱》全书21925字,是散见于《事林广记•戊集》《蹴鞠图谱》《戏毬场科范》三部蹴鞠文献字数总和的3倍,基本涵盖了它们的全部内容,堪称蹴鞠界“祖本”,文献学价值斐然。

《注译》出版,揭秘宋代“球星”的“炼”成记

《〈蹴鞠谱〉注译》是一部古代体育文献整理专著

2022年,马国庆主持开展“蹴鞠文献整理研究”课题,对《蹴鞠谱》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校对、注解和白话文翻译,这项研究成果,后来被梳理为《<蹴鞠谱>注译》一书,交由齐鲁书社付梓出版。2024年7月,《<蹴鞠谱>注译》亮相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山东展馆,书本繁体竖排、图文并茂,《蹴鞠谱》终于“重获新生”。

宋代蹴鞠运动的辉煌史

本就稀少的古代体育文献资料中,能有《蹴鞠谱》一书流传,不能不说是文化史的幸运。那么,这样一本珍贵的书,是何时写就,又讲了些什么呢?

“《蹴鞠谱》原书不过是几本薄薄的小册子,既没有留下作者署名,也未交代手抄的年代。”马国庆说,“考虑到明朝以前的古书流传下来的极少,我们只能大致推测它誊抄于明清时期。”

这本书可谓包罗万象,囊括了蹴鞠活动的赛制规则、蹴鞠的基本动作要领、鞠的规格与品牌等“硬核”内容。而它所反映的蹴鞠运动之风貌,则要追溯到更加遥远的宋代。

《注译》出版,揭秘宋代“球星”的“炼”成记

钱选临摹《宋太祖蹴鞠图》(图片来自网络)

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蹴鞠作为一种传统娱乐项目广受追捧。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蹴鞠谱》的指引,穿越到《清明上河图》里美丽的汴京城,沉浸式体验一回“超级球星养成记”。

漫步街巷,人流熙攘,几名围成一圈、像踢毽子一样颠着球的人吸引了你的注意。与现代足球场上的驰骋大有不同,这就是宋人最喜爱的蹴鞠方式——“白打”,也就是不设球门的散踢,规则是球不能落地,凭花样动作取胜。宋徽宗时期为百姓所不齿的“国防部长”高俅,就是靠球技“上位”的高手。

你与这些人闲谈几句,从他们那里拿过球仔细观看,只觉做工精细、圆润轻盈。你心生好奇,询问如何学习蹴鞠,他们便向你推荐了赫赫有名的“蹴鞠俱乐部”齐云社(也叫“圆社”)。

齐云社没有设置入社门槛,但规矩繁多。加入组织必得拜师,日常训练完毕需要请客,参加蹴鞠比赛还要缴纳一笔名为“香金”的费用;讲究礼仪,详细规定了“不许‘人步拐,退步踏’”“狂风不可踢,酒后不可踢”“要诚实,要动静”等各式各样的“蹴鞠须知”;甚至形成了一套行业“黑话”,也就是足足有130个词的“圆社锦语”。不过,假如你有钱有闲,那它倒是个丰富生活、结交朋友的好去处。

家境殷实的你,没费多大周折就加入了齐云社。齐云社里大都是与你类似的富家子弟,你们一起宴饮踢球,很快熟络起来。你从虎掌、满园春、六如意等41种知名球牌里,选中了自己心仪的球,时常约好友一起训练。

有时你们参与“筑球”(设有单个球门的对抗赛),悬在空中的球门被称作“风流眼”,高三丈二尺(约9米),直径不过一尺两寸(约30厘米),踢球过门需要高超的技巧。不过更多时候,你们还是热衷于“白打”,用上身、膝盖以上部位、小腿与脚触球,被社员们分别称作上截、中截和下截解数,大家共同总结出的肩、背、拐、搭、控、拽等诸般踢法,令你目眩神迷。

《注译》出版,揭秘宋代“球星”的“炼”成记

悬在空中的球门被称作“风流眼”(图片来自网络)

你颇有天赋,顺利地通过了社里的蹴鞠资格考试,后来又报名参加了一场万众瞩目的球赛。

比赛规则很有讲究,一人场由参加者逐一轮流表演,称为“井轮”;二人以上至十人,分别称为二人场、转花枝、流星赶月、小出尖、大出尖、落花流水、八仙过海、踢花心和全场,分别设置有不同的站位和传球路线。你在赛场上使出“浑身解数”,收获评委们打出的最高分,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一夜之间,你的名字就像春风一样传遍了整个汴京城。

《注译》出版,揭秘宋代“球星”的“炼”成记

《蹴鞠谱》记载了各种站位和传球路线

全民性的蹴鞠活动,俨然成为一门学问,或许是担心这些成体系的知识点为后人遗忘,时人撰写了蹴鞠界的“百科全书”《蹴鞠谱》,供蹴鞠爱好者参考。听上去这一切似乎“现代”得不可思议,不过,这就是“更有一答闲天地,不是栽花蹴气毬”的宋人的“小确幸”。

蹴鞠为何由盛转衰

作为一项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运动,蹴鞠的历史可谓起伏跌宕。

春秋战国时期,蹴鞠在临淄发源,到了汉代,它被统治者视为“治国习武之道”,成了军事检阅项目之一。唐宋是蹴鞠运动的“黄金时代”,蹴鞠“飞入寻常百姓家”,广泛流行于各个社会阶层。此后,蹴鞠运动逐渐式微,到了清末,史籍中有关蹴鞠的记载已然寥寥无几,而现代足球的风潮则自海外席卷而来。

《注译》出版,揭秘宋代“球星”的“炼”成记

汉代蹴鞠场地与竞赛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纵观蹴鞠运动发展史,它总体呈现出对抗性减弱、娱乐性增强的趋势,在马国庆看来,这与鞠的形制息息相关。

“汉代的鞠是四片皮革缝制而成的,内里填充动物毛发,球体不够圆,也比较重。”马国庆说,“那时的球场设置有两个宽约一米的球门,双方六人一队以作抗衡,比赛非常激烈。”而唐宋的新鞠采用八片乃至十二片皮缝纫而成,内胆是充气的动物膀胱,轻巧且富有弹性的球体,引发了游戏方法的变革,艺术体操似的“白打”和温和对抗的“筑球”由此诞生。

《注译》出版,揭秘宋代“球星”的“炼”成记

明代杜堇《仕女图》局部(图片来自网络)

岁月的长卷中,蹴鞠运动似乎只是不着痕迹的一笔,可它又确实是我们遥想古人娱乐生活时绕不开的一环。在马国庆看来,蹴鞠和足球文化,一头连着传统,一头接着现代,是齐文化中最灿烂的一脉,深入挖掘蹴鞠文化,将为齐文化创造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体育赛事蓬勃发展、体育精神得到普遍承认的今天,蹴鞠文化并未落幕。当路人的目光跟随运动者足尖的毽子而游走,当观众为酣畅淋漓的足球赛而呐喊,我们仍然能够听到那古今如一的历史回声。只是中国足球何时能重现古代蹴鞠的辉煌,我们还需耐心等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李文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3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识,从而官运亨通,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足球史上最著名的球星了。这种白打蹴鞠,主要是以踢花样为主,在唐宋以及唐宋以后都非常流行,既可以自娱自乐,也可以分班比赛,因为没有球门和场地的
2023-10-27 20:28:00
古代蹴鞠的起源与发展:从齐国到宋朝的历程
蹴鞠运动,是我国古代一种带有娱乐性质的体育活动。蹴鞠运动在我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当时不仅是训练军队的一种方式,也是宫廷的一种娱乐活动。随着时间的推
2023-11-15 14:55:00
朱元璋说:“蹴鞠者卸脚”,这句话对中国足球的影响有多大?
...但是足球大国、足球强国,甚至还诞生了中国古代“第一球星”。古人称之为“蹴鞠”。“蹴”是踢的意思,“鞠”指的是球。在中国古代,蹴鞠作为一项国家级顶级赛事,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
2024-02-25 22:23:00
蹴鞠:中国古代足球的辉煌与现代足球的困境
...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而说起起源的话,中国在古代就有了蹴鞠,那为什么现在的中国足球水平总是提不上去呢?跟一个人有关,我们来看看。01蹴鞠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起源于
2023-09-02 14:34:00
悠远齐风邂逅现代美食,淄博肯德基“齐风时光”餐厅亮相
...望去皆是齐风古韵的装饰,“齐”字演变墙、文物元素、蹴鞠文化、编钟编磬文物复刻品等主题布置的每一处细节都展现了齐文化独特的魅力,在美食的交相辉映下让人们领会到泱泱齐风的文化底蕴
2023-07-31 21:01:00
...‘五一’假期,我带着我的学生们来到临淄,让他们感受蹴鞠,学习齐文化。”重庆游客齐鑫说。记者看到,来足球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涵盖各年龄层,其中不少小朋友是以班级为单位前来参观研学。
2023-05-04 07:56:00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也是现代足球的前身,它起源于齐国故都淄博临淄。今天,让我们追随临淄区实验小学的段兴霖同学的脚步,走近蹴鞠吧!
2025-02-03 09:11:00
聊聊蹴鞠在战国、两汉、三国时期的发展过程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指的是古人用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现代的足球。蹴鞠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据说是黄帝生活的时期,后发展
2023-06-17 07:37:00
山体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走进淄博
...化博物馆相邻的足球博物馆,团队成员们不仅详细了解了蹴鞠在临淄区的诞生过程、蹴鞠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还与手绣鞠制作技艺传承人杜少霞老师进行了访谈交流。在杜少霞老师身后,一排
2024-07-26 17: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