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努尔哈赤为何能与明朝抗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1 08:12: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历朝历代的史书记载中,为了抬高自己,以彰显血统高贵或者君权神授,对于自己祖先的来历和事迹,写的极其夸张,犹如今天的奇幻小说。

这些事迹甚至用奇葩一词来形容,也根本不为过,神奇程度不亚于当今的奇异事件。

比如商朝先祖殷契的母亲是吞了神鸟蛋怀孕的,周文王的母亲是踩到巨人的脚印怀孕的,还有“四乳”这样奇异的身体特征。

刘邦说自己的母亲是梦到了龙才生下自己,东汉史书记载刘秀出生时,房子都被照得通亮。

这些说法虽然现在看起来十分的怪诞,但在当时的封建时代,人们可是深信不疑。

要知道,中国人对于祖先是十分崇拜的,祖先的光辉事迹对于后人来说,肯定是要神奇一点才行。

虽然清朝的史书,没有上述的那样夸大自己祖先的身世,但是却对努尔哈赤凭借十三副盔甲起兵,为大清朝打下基业的事情,大书特书。

而且把整个前因演绎得就像言情偶像剧一样,控诉明朝官员对努尔哈赤的不公,对女真人是如何的残暴和压榨。

努尔哈赤又是如何背负血海深仇,最终反抗,都写得有板有眼。让闻者落泪,见者伤心。

努尔哈赤的这段故事,在清宫剧大肆泛滥的现代,得到了无数遍重演和宣扬,让这件事的光辉性再一次镀上了几层金。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要知道,在封建时代,任何官方的宣扬里,夸张是必须的组成部分。

首先,努尔哈赤的出身不俗,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曾经于明朝时,会见明成祖朱棣,表示愿意上表臣服,朱棣就给他们家建州指挥使这样的世袭职位。

虽然努尔哈赤家族后来与明朝的关系多有摩擦,双方也互有征伐,比如努尔哈赤的四世祖,就是因为抢掠明朝辽东边境,而被明军征伐战死沙场。

但建州都指挥使这个职位是努尔哈赤家族的,这也是一块金字招牌。

有了这个指挥使,就有了官方的授权,拥有武装和地盘也就有了合法的依据。

虽然建州指挥使的势力在努尔哈赤的爷爷爱新觉罗·觉昌安和父亲爱新觉罗·塔克世时期逐渐没落,而觉昌安和塔克式也被明军误杀。

但在后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伟大历程中,努尔哈赤对外打的大旗,永远是明朝的建州指挥使。

用今天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努尔哈赤用大明公司的牌子和代理权,发展自己的业务。

虽然大明公司不包他吃,不包他住,还不交五险一金,但是有一个大公司授权,发展事业方面确实是要更便捷一些。

努尔哈赤能崛起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利用了明朝时期民族政策的漏洞。因为当时东北地区鱼龙混杂,蒙古人、汉人、朝鲜人、女真人相互混杂其中。而女真人是最多的,也是最混乱、最分裂的。

当时女真的叶赫部,尼堪外兰部、哲陈部等都是当时的大部。特别是当时最强大的叶赫部,是明朝的敌人,也是追随明朝的努尔哈赤家族的死敌。

明朝正式利用了这些部落之间的混乱和矛盾,进行“锄强扶弱”的政策。意思就是哪个部落强大了,就削弱或者铲除哪个部落,并扶持一个相对较弱的势力进行制衡。

这样的方法其实和英国在欧洲大陆采取的平衡政策,是一样的原理。

方法固然很好,但是很难保持平衡,因为政治军事是不断变化且难以捉摸的。这种方法一旦玩偏,就会有满盘皆输的危险。

努尔哈赤能崛起的第三个原因,那就要提到明朝的辽东镇守大臣李成梁。明朝在辽东的大臣中,玩弄平衡最好的就是李成梁了。此人文武全才,十分有战略眼光。

而且李成梁的军事能力突出,在征剿辽东各部落时,是屡战屡胜。加上手段凶狠毒辣,因此在镇守辽东的数十年间,辽东地区一直相对安定,这也是自弘治以来十分少见。

而在李成梁清除的女真部落中,很多都是令努尔哈赤头疼的强悍劲敌。可以说,李成梁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帮了不少忙,扫清了不少障碍。

李成梁不仅军事能力突出,连自家的教育也都做得非常出色。李成梁有九个儿子,个个成才。其中以长子李如松和次子李如柏最为出色,这两人都当过明朝的大将。

李成梁虽然镇守辽东多年,有大将之才,但他最大的毛病是贪财。他很多攻灭女真族部落的行动,其实也就是为了别人的财宝而已。

这在当时引起了女真族极大的不满,但因为李成梁的能力和威望,很多人只能默默忍受,敢怒不敢言。

张居正死后,李成梁因为贪腐奢靡,被言官弹劾了,最终明神宗罢免了李成梁在辽东的职务,并调离辽东。

《明史》记载:“巡按御史胡克俭尽发其先后欺罔状,语多侵政府。疏虽不行,成梁由是不安于位。”

李成梁离开之后,辽东十年之间就换了八位主帅,边防一步步废弛。而李成梁的离去,为努尔哈赤的崛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明史》:迨成梁去辽,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

李成梁前脚刚走,努尔哈赤后脚就开始统一女真的行动。让李成梁在辽东几十年的心血付诸东流,让努尔哈赤坐享其成。

可能是李成梁给女真人造成的阴影实在太大,努尔哈赤对李成梁还是有所忌惮。在李成梁活着的时候,努尔哈赤表面一直都是非常安分的,起码不敢公开的造反。

但二人私下交往甚密,只要努尔哈赤不是很明目张胆,做事没那么嚣张,李成梁基本都是持敷衍态度,睁一眼闭一眼。

在李成梁的默许下,努尔哈赤也在努力的扩张着自己的势力和地盘。据野史记载,为了回报这个李太傅的敷衍,努尔哈赤也没少送金银财宝。

所以建州势力能够在辽东崛起,其实与李成梁的包庇有一定的关系。

而在李成梁去世的第二年,努尔哈赤就建立后金。死后三年,努尔哈赤羽翼丰满,诏告对明朝的“七大恨”檄文,正式对明朝宣战,也就有了后来的大清王朝。

综合来说,努尔哈赤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也绝非偶然,明朝政府给他的“支持”,也是他起家的本钱。

没有这些“支持”,努尔哈赤要想在黑山白水间杀出一片天,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

所以,个人觉得,努尔哈赤凭借所谓的十三副铠甲,推翻明朝,其实是比较神化了,完全就是个笑话。

努尔哈赤至少在六十岁之前,明朝对他毫无戒备,而他对明朝也是忠心耿耿。

阎崇年先生著有的《天命汗》中曾有描述,万历四十三年,57岁的努尔哈赤还亲自进京朝贡;这已是他第八次进京朝贡了。当然了,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进京朝贡。

也就是说,如果明朝对努尔哈赤怀有戒心,或者说努尔哈赤对明朝并没有表现出忠诚的样子,恐怕早就被灭了吧。别说十三副铠甲,哪怕三十副铠甲,三千副铠甲,他也无法与大明王朝相抗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成梁带兵攻击女真建州右卫首领王杲之子阿台的时候,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担心自己的孙女遇害,于是就带着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一起去劝说阿台投降。在觉昌安和塔克世入城后,因为明军
2023-11-07 16:16:00
为何说没有明朝将军李成梁,就不会有后来的努尔哈赤
清朝的崛起,是因为出了一个努尔哈赤,在努尔哈赤之前,散落在东北的女真部落零零散散,一直被一位强势的明朝将军镇压,这位将军,就是李成梁,这个李成梁何许人也?万历元年(1573年),
2024-03-28 17:17:00
聊聊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在明朝一段不愿启齿的窝囊史
我们都知道清朝开国皇帝是努尔哈赤,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朝实际是在皇太极统治后期才建立的,只是我们大家都已经习惯把努尔哈赤定为清朝的开国皇帝,今天小编就讲一讲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在明朝一
2024-06-12 21:29:00
明朝为何一直坐视,努尔哈赤的崛起
...等部联合蒙古科尔沁、长白山女真一些部落,合兵3万对努尔哈赤所在古勒寨发动总攻。这刚好是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起兵的第10个年头。努尔哈赤的上升势头太迅猛了: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
2024-04-27 10:28:00
揭秘辽东总兵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真实关系
...养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家将,辽东军威也由此大振。而努尔哈赤呢?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虽然都先后以功(主要是暗中为明朝边吏办事)晋升为建州左卫指挥使,由于其母亲死得早,后母对他
2024-03-31 06:51:00
明朝为何没人提出要压制努尔哈赤
李成梁收留努尔哈赤为义子,暗中资助努尔哈赤起势。当时万历前期有两只精锐部队,一是南边的戚继光的戚家军,二是北边的李成梁的辽东铁骑,这是当时明朝最能打的部队。戚继光打倭寇,李成梁震
2023-05-03 06:54:00
...腰带过日子。见明朝削减赏赐,建州女真三卫首领董山(努尔哈赤的五世祖)、李古纳哈、纳郎哈便不断出兵袭扰辽东都司,抢劫人口和牲畜。以弥补他们因朝贡受限而受到的损失。 面对建州女
2024-07-23 20:21:00
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崛起: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须首先明确一点,李成梁没有养寇自重,更没有所谓释放努尔哈赤之说,李成梁比努尔哈赤大三十三岁。努尔哈赤的崛起是时势造英雄,放之四海而皆准。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具备时。说白了就是时来
2023-11-23 18:33:00
明朝一将军脚下有3颗痣和明朝灭亡有关系吗
...不遵朝廷约束的女真反叛势力,却忽略了尚在崛起初期的努尔哈赤势力。而李成梁作为镇守辽东的最高军事将领,他和努尔哈赤必然发生过直接关系。这两人,究竟有何渊源?嘉靖年间,努尔哈赤的
2023-07-21 21: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