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创新“145”思政教育路径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23 05:3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传承红色基因,创新“145”思政教育路径

访谈嘉宾:贾学军 (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的”,晓庄也是“红色的”。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南京晓庄学院充分发挥以“晓庄十英烈”为代表的优秀红色校本文化,推动红色文化融汇思政课教育教学,构建起了“一个支点、四堂联动、五维实践”的特色教学方案。本期“智观·青春新实践——思政教育工作研究”融媒体行动,邀请到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学军,分享该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经验,并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将红色文化融汇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出建议。

一个支点:

撬动红色教育教学新体系建设

【实践案例】 近年来,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打造“江苏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中心”、策划“看江苏红遍”研究计划、推进“红色晓庄”研究、开展红色文化育人教研等,用红色文化研究这“一个支点”撬动一系列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工作。先后出版《晓庄十烈士传》《看金陵红遍》等专著与教材8部。

【智观专访】 贾学军表示,为上好红色思政课,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挖掘校本与江苏的红色文化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以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追求,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向育人资源的转化,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融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现实路径,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学理支撑。

“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增强育人实效方面仍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与不足。”贾学军坦言,对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挖掘不够深入,导致红色文化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育路径单一,加上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固化,灌输式教学与理论宣传使红色文化教育缺乏吸引力,学生参与度不高。

为此,近年来,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增加了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厚度,提升了红色文化与思政课融合的效度,让红色历史有深度、红色理论有高度、红色实践有温度,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强化思想引领,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学生的成长基因。

四堂联动:

探索红色文化融汇大思政课新方法

【实践案例】 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四个课堂”,开发“江苏红色记忆”课程,打造多功能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利用竞赛等平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建设“江苏革命精神”主题教育实验室。

【智观专访】 “‘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满堂灌’的传统模式,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大课堂’感受红色文化,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深化红色文化改革效果。”贾学军表示,该院着眼于“大思政课”格局,将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以“全方位、全覆盖、全参与”为要求,充分调动各方教育因素,打造“四个课堂”:

理论课堂叙事式教学。开发“江苏红色记忆”课程,编写《跟着故事学党史》《红色文化实践教程》等红色文化教材,以“小故事大主题、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实际”为原则,挖掘“红色故事”蕴含的教育主题,强化课堂教学的叙事性和吸引力。

平台课堂情景式教学。与校团委等部门合作,打造多功能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生深度参与、深度体验为主旨,利用文艺表演、情景剧、辩论赛等形式,将红色教学内容转化在体验探究之中。

基地课堂体验式教学。与省内红色育人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平台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着力强化红色社团活动、红色志愿服务、红色遗存实地调查、红色创新创业等课题建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感受革命历史、感悟先进事迹、追寻先辈足迹。

网络课堂延展式教学。建设“江苏革命精神”主题教育实验室,开发“代代相传——雨花英烈精神”虚拟仿真课,运用虚拟仿真、新媒体、人机交互、大数据等技术,让学生在图形、动画、三维场景构造的虚拟环境中感知、感动、感悟。

“四堂联动”教学新方法,突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内容板块化、过程模式化、供给单向度的藩篱,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满足了学生成长需求与期冀。

五维实践:

提升红色文化融汇大思政课成效

【实践案例】 近年来,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小红灵”志愿服务宣讲团为代表的大学生实践团在省内崭露头角,开展的红色印迹寻访、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文艺活动等项目,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智观专访】 “小红灵”实践团是依托“江苏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中心”,结合思政专业特色,开展红色主旋律宣讲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平台。其包括寻迹增信、话时明理、红灵力行三个板块,荣获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优秀案例优秀奖,入选团中央千支大学生宣讲团队。贾学军介绍,该院遵循“社会即学校”原理,构筑“五维实践”体系,将传承红色基因从课堂拓展到课外。

课堂实践:编写《红色文化实践教程》,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课程;社会实践: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教育活动”等平台,设计红色研学项目,开展相关研究活动;社团实践: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校园红色文化活动;专业实践:把红色文化育人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开展“艺术+思政”“文史+思政”“科学+思政”等活动,把红色文化在学校构筑成人文工程;公益实践:开发红色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讲解、宣传、调研等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由教育对象转化为教育主体。

“五维实践”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解决了过去思政课教学路径单一性与学生需求多样性不相契合的问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贯通,打造了全场域实践教学育人新路径。

新华传媒智库 蒋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3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通过高校思政课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峥嵘岁月和艰难历程,用中国共产党鲜活的历史来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将红色基因灌输到每个学生的心底,切
2024-04-02 07:03:00
深耕校史赋能“大思政课”建设 探索铸魂育人新路径
...转自:重庆日报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深耕校史赋能“大思政课”建设 探索铸魂育人新路径学校原创校史话剧获市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核心提示近年来,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
2024-04-21 06:20:00
本文转自:张掖日报□ 陈浩瑜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024-02-05 11:03:00
本文转自:青年报推进大思政课全面建设市人大代表建言——要有大课堂大教室,也要有大教材大先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大思政课的全面建设”,写入今年的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两会现场
2023-01-15 07:24:00
...馆类型。红色场馆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作为思政教育的鲜活载体,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红色场馆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能够以最直观、
2023-11-21 09:06:00
...极构建红色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形成由学校党委带头,各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协同参与的红色实践教学局面,通过科学设计思政课红色实践教学大纲,实现理论与实践、思想与现实的深度融合
2023-12-28 06:09:00
...承红色文化基因,续写青春奋斗华章”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主题展示交流活动,在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举行。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校长罗宇,成都市青羊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育局党
2024-12-16 14:08:00
携手思政一体 传承红色文化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携手思政一体 传承红色文化皇姑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共同体 开展大学艺术思政课走进中小学活动为纪念“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充分发挥辽宁“六地”
2024-03-18 04:01:00
...合联动,全面提升学校文化育人的整体水平和实效。强化思政教育部门协同。将全校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聚焦到文化育人目标上,强化思政教育部门协同,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
2023-04-19 09:13: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