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本草纲目》载“蓝凡五种”。蓝,古代制染青色的原料,《名医别录》载“蓝,其茎叶可以染青”。荀子《劝学》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便出于此。“蓝”在作药用时,常用到的是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和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有人总结“蓝”入药乃“一物三药”,说的是根入药为“板蓝根”、叶入药为“大青叶”、茎叶加工炮制可制成“青黛”。从《中国药典》(2020年版)而言,仅有植物菘蓝是正规的“一物三药”,其根入药称作“板蓝根”,叶入药作“大青叶”,茎叶可加工炮制成“青黛”。而植物蓼蓝,叶入药作“蓼大青叶”,也是“青黛”的来源之一,却未提及其根作“板蓝根”入药。而植物马蓝,其根茎和根入药为“南板蓝根”,也是“青黛”的来源之一,叶入药却未被药典收载,仅有地方标准收载为“南大青叶”。其他又有“木板蓝根”和“木大青叶”功效、药名类似,地方习用。以下细说诸蓝。
根:板蓝根与南板蓝根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蓝的根和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蓝的根茎和根分别收载为“板蓝根”和“南板蓝根”。《本草纲目》言“菘蓝:叶如白菘”“马蓝:叶如苦荬”。
板蓝根
板蓝根有异名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其药材气微,味微甜后苦涩。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本草便读》谓其“凉血,清热,解毒,辟疫,杀虫”。临床常用于瘟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丹毒、痈肿等症。家庭常备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口服液等便有用板蓝根组方入药。又有家喻户晓的板蓝根颗粒为板蓝根制成的单味制剂,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板蓝根可用于温热病的各阶段及风热表证。常配伍金银花、连翘、荆芥等疏散风热药,治温病初起或外感风热,发热、咽痛。亦善治瘟疫热毒之证,如《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饮,与黄连、玄参、牛蒡子等同用,治大头瘟疫、痄腮、丹毒、喉痹等症。板蓝根含有靛蓝、靛玉红、β-谷甾醇、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癌、保肝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板蓝根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南板蓝根
南板蓝根药材气微,味淡。其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本草图经》有云:“马蓝,连根采之,焙捣下筛,酒服钱匕,治妇人败血甚佳。”可见本品在宋代已作药用。现代临床常用于瘟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丹毒等症。家庭常备中成药小儿宝泰康颗粒等便有用南板蓝根组方入药。
叶:大青叶、蓼大青叶和南大青叶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仅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蓼蓝的叶分别收载为“大青叶”和“蓼大青叶”。而植物马蓝的叶入药为“南大青叶”,多为地方标准收载。
大青叶
大青叶药材气微,味微酸、苦、涩。李时珍谓大青因“其茎叶皆深青,故名。”大青之名首见于《名医别录》,言“(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大青叶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等症。中成药板蓝大青片仅用板蓝根和大青叶组方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家庭常备中成药小儿退热颗粒、小儿感冒口服液、清热灵颗粒等有用大青叶组方入药。
大青叶寒而不燥,既入气分以清热泻火,又入血分以凉血消斑,其解热与凉血之力均强,常用于温热病的各个阶段及风热表证。常与银花、荆芥、牛蒡子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药配伍,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口渴等。大青叶主要含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苷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靛蓝、菘蓝苷、靛玉红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青叶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等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2009年版)收载的“大青叶(马大青)”来源于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叶。植物大青又有名“路边青”,其根入药为“木板蓝根”〔《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其根、叶皆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中成药金青解毒丸便有用木板蓝根和木大青叶组方入药。
蓼大青叶
蓼大青叶药材气微,味微涩而稍苦。其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现代多为地方本草收载。临床常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发疹、肺热咳嗽、痄腮、喉痹、丹毒、痈肿等症。中成药加味感冒丸、小儿鼻炎片等有用蓼大青叶组方入药。蓼大青叶主要有靛玉红、靛蓝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蓼大青叶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南大青叶
《重庆市中药材质量标准》(2022年版)等地方标准将马蓝的叶收载为“南大青叶”,川渝习用较多。南大青叶药材气微,味涩而微苦。其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
茎叶加工品:青黛
药典收载的“青黛”有三来源,即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青黛,如李时珍曰:“黛,眉色也。刘熙《释名》云:灭去眉毛,以此代之,故谓之黛。”黛,即为画眉之青黑色染料。青黛以蓝制成,其色青黑,故有异名靛花(《简便单方》)、蓝露(《手板发蒙》)、靛沫花(《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等。药材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颗粒,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青黛始载于《药性论》,谓其“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青黛味咸、性寒,归肝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等症。有清肝利肺、降逆除烦之效的中成药黛蛤散仅用青黛和蛤壳组方入药。著名中成药桂林西瓜霜也有用青黛组方入药。
青黛寒能清热,咸以入血,为清热凉血消斑之要药。如《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与生地黄、石膏、升麻等同用,以清热凉血、解毒透斑,用治伤温热病温毒发斑。又如《小儿药证直诀》凉惊丸,与牛黄、钩藤等配伍,以清热凉肝、息风止痉,治小儿惊风抽搐。青黛含靛蓝、靛玉红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青黛有抗肿瘤、抗菌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青黛性寒,胃寒者慎用。
青黛制法为:夏、秋采茎叶置缸中,加水浸泡至叶腐烂、茎脱皮(2~3日);去渣,加适量石灰乳充分搅拌至浸液由深绿色转为紫红色;捞取液面泡沫于烈日下晒干,即得。取青黛少量,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的烟雾产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