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村里道路修起来 产业发展兴起来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05 07: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云县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项目——

村里道路修起来 产业发展兴起来

冬日里,临沧市云县广袤的土地上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村民们投工投劳、干劲十足,一场覆盖全县的农村硬化路建设正轰轰烈烈地进行。

云县立足县情,聚焦农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项目。以省交通运输厅认定入库的1969.33公里为基础,通过调研摸底确定了两批次793公里的建设任务,稳扎稳打解决好农村群众出行难题。

茶房乡文茂村的农村硬化路只修到村委会,通到其他村组的道路还是弹石路和砂石路。“茶房乡因茶叶而得名,然而这里雨季道路难行,茶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文茂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董有鹏说。

去年11月18日,董有鹏接到乡里的通知,全县要实施3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项目。“大家感到十分振奋,通过‘四议两公开’,文茂村明确了此次共修建鲁家村、大烟地、新田3个村小组的5.88公里硬化路。”董有鹏说。

“一个星期后,文茂村群众自愿捐资的20多万元修路款就已到位。”茶房乡政府工作人员李国寿介绍,今年,茶房乡将实施8个村的16个项目,共硬化道路43.5公里。

在大寨镇龙潭村委会杨家组硬化道路建设现场,臂戴袖标、身穿马甲的志愿者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大寨镇坚持党建引领,组建了党员宣传先遣队、党员服务保障队、干群合力义工队、风险管控监督队,共筑‘悦民心路’。”大寨镇党委书记李晓东介绍。建设过程中,在政策宣传、施工技术、人力调配、安全把控、资金管理、议事流程等方面,4支队伍发挥了主要作用。

龙潭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石山发介绍,按照“一事一议”“一路一策”原则,村道建设因地制宜,宜宽则宽、宜窄则窄,不搞大拆大挖大建,充分利用原有桥涵和沿线土石资源降低工程造价。

目前,云县12个乡(镇)完成“一路一策”编制122条,路基工程开工建设22条35.5公里,组织施工队伍28支,计划春节前完成项目建设80公里以上。

为保障建设工程顺利实施,云县各部门结合职能职责加强服务指导,成立技术服务专班,下沉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云县大力整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防火通道建设项目、沪滇合作项目、以工代赈项目等,做到共同建设,共同推进,促进效益最大化。”云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云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集众智、全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把农村公路建设成为民心工程、民悦工程,把老百姓的“心头事”办实办好。

本报记者 李春林 见习记者 李铁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5 09: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已全面完工,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同时也扩宽了产业发展,为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四好农村路”是基础和关键。一条条四通八达的
2024-03-27 10:48:00
...区党委组织部大力指导支持,泗城镇上蒙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油茶、有机蔬菜种植、林下鸡、土猪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成功打造“一林一蔬一禽一畜”的“四个一”产业发展新
2023-06-17 09:01:00
...低产改造示范基地和伶兴养殖示范基地,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上积极探索。位于凌云县下甲镇东南部的彩架村,因红八军彩村之战而闻名。得益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于去年投
2024-01-19 18:21:00
拓展强村富民新路径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深挖潜力,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走进后龙村肉鸽养殖点,看到一排排鸽舍,“鸽声阵阵”,工人正在忙着投喂。发展才是硬道理,何东明经过调研,改造
2024-07-22 15:41:00
祥云县大波那社区:田园变成公园 乡村农户皆是景
...用现代科技帮助园区解决种养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为其产业发展“把脉支招”。社区居民在圣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摘成熟的红梨。每年春耕、秋收季节,圣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会招几十名临时工
2023-10-10 00:15:00
驻村情谊深,帮扶暖民心
...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赴柳州实地调研,学习当地党的建设和产业发展先进经验,拓宽视野格局,促进脱贫地区提升“造血”能力。深耕桑蚕文化,为蚕丝被注册商标,赋能支柱产业做优做强。探访老村
2024-09-12 16:02:00
黄献德:绿叶银丝“织”出美好生活
...着试一试的心态,黄献德开启了他的种桑养蚕之路,成为村里第一位“敢吃螃蟹的人”。养蚕是个技术活,要求的技术含量较高,由于缺乏养殖经验,黄献德一开始只尝试种桑树10亩。为了提高养
2023-10-08 09:13:00
驻村帮带话发展,产业多元见成效
...产值超3000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八角、茶叶、生姜产业发展,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一半以上农户购买了汽车,走上了致富路。那力村第一书记雷震霖走访脱贫户。凌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4-12-12 17:06:00
连云港有个“豆丹村”,村民靠它年收入300万!
...者分享了自己在江苏海洋大学夏振强老师的帮助下,带动村里的豆丹养殖产业蓬勃发展的故事。他说,希望未来把村子里的豆丹销往更多的地方,让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外形酷似毛毛虫却是餐桌上
2023-05-16 01:5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