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一碗红油面里的小时代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19 09:27:00 来源:新京报

昆山本地的饮食文化中,大闸蟹与红油面是最出名的两样。要吃蟹很容易,买来新鲜的,自家蒸或煮都好吃,用不上技巧。红油面的高汤却不是好熬的,各家面馆有各自的秘方,普通人家往往不得要领。所以昆山人吃面,总是要去面馆里吃。

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赵琳

腊月二十九,回家乡昆山的第一个早晨,按例要吃碗红油面。这是同乡们的共识,“回山”后必得跟着“吃面”,两者才互为完整。

碱水生面丢进滚水,二十秒左右捞出,沥水、盛碗,红汤中浮出面条的纹理,被称“鲫鱼背”。经汤头一烫,夹生的面也立刻到了最佳口感。不同于北方的筋道面条,苏式面细软,但大口咬断时,有微妙的爽弹。再配上现烧的爆鱼、大排一类的浇头,这道早面中,鲜香咸甜的口味就占全了。

昆山本地的饮食文化中,大闸蟹与红油面是最出名的两样。要吃蟹很容易,买来新鲜的,自家蒸或煮都好吃,用不上技巧。红油面的高汤却不是好熬的,各家面馆有各自的秘方,普通人家往往不得要领。所以昆山人吃面,总是要去面馆里吃。

我去的面馆,在本地很有客源,最闹猛时,一天能卖出两千碗面,几乎可与任一家老字号别苗头。面馆开在同丰路上,所以叫同丰饭店,老板则叫洪刚,五十五岁,原本是昆山北郊外的村里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从乡镇进城务工,又赶在九十年代初的建设发展潮里,卖屋举债,下海开起饭店,至今有三十一年了。

同丰饭店刚开业时,前后都是稻田,店前路基比田埂高,搭了板子才能行人。现在,稻田被住宅和城市公园填满了,昆山的第一条轨交线经此去。为此,双休日的食客中,起码有三分之一是上海人。

这家面馆是与这座城市一起发展的,洪刚说。作为面馆的拥有者,他们一家人与这座城市一样,有些冒险与探索的精神。

一碗红油面里的小时代

▲顾客们在等待取面。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摄

━━━━━

一碗面

腊月二十九这天,已告假了几人,同丰饭店还剩八个员工,一切要义在手脚快。

两层店面,极窄的楼梯,几个戴袖套的阿姨上上下下地收碗。吃剩的面汤倒在几只大桶里,十几只碗叠在一起,宝塔一样地飞快向厨房间移动。立刻有人接过宝塔去洗。

厨房里间站着三个人,一个不停地下面、捞面;一个往洗净的碗里放葱花、爆鱼油等调味品,再盛进一大勺高汤;还有一个从小窗口里收来顾客的面票,按需分配不同的浇头。爆鱼摆在中台,卤蛋、鳝丝、雪菜肉丝等在窗边,灶台的铁锅里还不断炸着大排。

在厨房外间,咣当咣当的,有师傅将猪排往面粉里拍打,正面、反面都要滚过,拿手掌压实了,码在盒里待炸。再向外就是排队的顾客了,分为两个纵队,一队在收银处,付钱、拿了面票,便集成另一队,等在厨房的窗口前取面。

大排面销路最好,爆鱼、鳝丝也常有人点。洪刚坐在收银台里,一刻不歇地发面票,一直到当天下午打烊前,都少有空和我攀谈。这天一共卖出去一千多碗面,算是平平无奇的业绩。洪刚回想起来,店史上最火热的一天是去年国庆节,收银台前的队伍从店里排到店外,拐弯后,一直延伸到隔壁小区里。那天卖出了两千碗面。

现在,同丰饭店每天早上五点开门营业,下午四点闭店,红色招牌上写明了,有几十种浇头面可供选择。每天凌晨两点,员工们就要到店里备餐,大排、爆鱼、大肠、鳝丝、牛肉、焖肉等二十多种浇头,都是每日现做的。高汤也是每日备好一锅,用猪骨、鱼鳞、蛋壳等物熬制,添爆鱼油增香。

1993年,同丰饭店刚开业时,请来的厨师与帮工中,有两位是从昆山老字号奥灶面馆退休的,深谙做红油面的技艺。老师傅们在店里做面时,洪刚与母亲便总在旁观察。他母亲尤其是个聪明人,没看几次就自学会了,也就把这技艺留下了。

一碗红油面里的小时代

▲洪刚站在收银台前。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摄

━━━━━

一间店

洪刚在昆山城郊石牌镇下的村庄里长大,家中以务农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考入镇里的职业班学机械设计,毕业后打了一年零工。1987年,遇“农转非”政策,他到昆山城区务工,在三山集团的车间里做机械保养工作,起薪是每月四十四块钱。

到九十年代初,他全家人都进了城,把乡下的房子卖了,加上原本的积蓄凑得三万块,又借了三万块,共花费六万块,买下同丰路上的一间门面。他父亲盘算着,把门面隔成两间,先在西侧开了间杂货店,楼下经营,楼上居住,也可以用作儿子的婚房。

那时,洪刚已经被调到厂里的设备科,薪水涨到了两三百元每个月,生活趋于稳定。有几回,他去父亲店里帮忙,发现虽是小本生意,但时不时有五块、十块的进账,似乎钱要比在厂里好赚。

东侧的店面还闲置着,洪刚开始心有异动,暗想了几种方案:要么开建材店,彼时昆山正经历大开发,到处都要用建材;但他既无本钱也无人脉,怕自己做不下来。要么开房产中介,那是他在报纸上看到的新概念,隐约知道上海是已有了;但这新兴行业规则复杂,“弄不懂程序,执照都不知道怎么办。”最后决定开饭店,成本小,手续也简单。

创业的头十年不算顺利,洪刚一家人都睡在店铺楼上,凌晨起来备菜,守到深夜才打烊,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那时只在上午九点前做面,而后至深夜都做炒菜生意。而在九十年代,来饭店就餐的多是公司或是单位的公务宴请,洪刚的饭店规模小,装修也一般,接的饭局便不算多。且当时吃饭多是签单,年底收账就成了一桩烦事,赊账几年不还的也有。

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口味。头十年里,老字号的师傅怎么教,洪刚家的红油面就怎么做,“和外面其他店没有太大差异化。”为此,顾客的黏性并不很足。他与母亲便开始调试,也要感谢他的母亲有一条好舌头,试吃了不知多少碗面,“客人说面汤油了,我们就少放点儿油,说面汤甜了,我们就少放点儿糖,觉得香味淡了、少了什么味道了,我们就研究香料的配方。”慢慢才定调了面馆今日的味道。

而后要解决的是品控问题。在昆山的旧式说法中,吃面要吃头锅汤,因头锅的往往最浓烈,后续的汤加了水,总要寡淡些。换句话说,面馆的面汤容易质量不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过机械、进过工厂的洪刚发挥了作用。他以流水线上的组装思维,将母亲研出的秘方标准化,如何熬高汤,如何兑水,都有统一的、量化的要求,以保证汤头的口味稳定,没有咸淡变化。

凡此种种努力,经营十年后,终于在新世纪初带来了明显效应。客人开始如潮水般涌来,回头客也越来越多,甚至逐渐有江浙沪外市的游客,专程开车或坐火车来吃碗面。

因店里的面条有了名气,洪刚听从一位亲戚的建议,延长面的供应时间。他很快发现,中午、下午点面的人都多,午饭期间,甚至会出现吃面的人和点菜的人争座位的场面。这么一来,他决定只做面,不再做炒菜,“这样我们可以更专注,也不用每天研究那么多小菜要怎么烧,不用担心接不到单位饭局的单子。因为面是肯定人人要吃的。”同丰饭店实际就成了一间面馆。

一碗红油面里的小时代

▲厨房里,师傅们忙着调汤。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摄

━━━━━

生活需要折腾

半路出家卖面,从默默无闻做到人尽皆知,且为家庭积累下一些财富,洪刚的生意经里有些“属于九十年代的成功心得”。其中最要紧一点便是不能安于现状。

一家人合力买铺是第一个“不安分”的尝试。那时,洪刚父亲一年的打工收入不过两千元,卖房、借钱,凑齐六万元买店铺,是有些冒险的。

更孤注一掷的是洪刚要从厂里辞职,这遭遇了他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认为,家里做一份生意即可,儿子应留在厂里坐办公室,考上工程师,守着铁饭碗稳当度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洪刚供职的三山集团是昆山的名企,影响力颇大,开饭店、做个体户,并不比为前者工作体面,且前途未卜——一碗面按彼时市价只卖一两块钱,没有人说得清能不能赚钱。

但洪刚坚持要破釜沉舟,“吵得桌子都翻掉了。”最终,父亲妥协了,为儿子的饭店砌了一个烧煤的灶头,杂货店不忙时,还去饭店帮忙。

开店不到两年,1995年,店铺周围搞开发、建设菜市场,推出一批新店铺,“房价15万左右,我算了算,市里另外一个菜场里小小一间,一年租金就要七万块。也就是说我那次如果买了,可能两年左右就出本了。”洪刚当机立断,将饭店出租了一年,快速换得几万块租金,凑到七万块,把菜市场的店铺买了下来。

1999年,昆山有小产权用地出售,要价九万块。洪刚的手头其实很紧——头两年他买过一套商品房,住段时间就卖了,转买了另一套新商品房;腾挪不少,但闲钱不多,做什么都是“卡扣卡的”(方言中指正好、不宽裕的)。为凑钱,他便把店又租出去两三年,换到一笔钱,买下那块地皮,在上面盖了套小别墅。新世纪后,他还有过与朋友合办无纺布厂、合开饭店等尝试。

事实证明,这些尝试与投资多数是有效的,为他带来不小财富增益。这使他愈发坚信,“生活需要折腾,折腾了才能越过越好。”

其实,彼时的昆山也在同样的氛围中。就单说同丰饭店的周遭,在十年间大变样,写字楼、图书馆、游泳馆、公园纷纷建起来,服装、餐厅等一大批个体户开门营业,实体经济发展得很好。

洪刚的创业史,实际与昆山的发展史是相当契合的,“只要胆子大,那时候遍地是机会。”他始终感谢自己年轻时的冒险精神。

一碗红油面里的小时代

▲一份刚出锅的大排红油面。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摄

━━━━━

都为这碗面

开面馆三十余年,洪刚也见证着城市生活的变化。店里的生意,从早年的早市高峰,逐年变化为现在的午市高峰。洪刚说,现如今,中午来吃面的客流量起码比早晨要多30%。他推测这是快节奏生活的体现,“早上上班急,来不及好好吃碗面。中午也不像以前,可以抽空回家做个饭,现在是在外面吃点儿便餐就要回去上班。那么吃面就是不错的选择。”

顾客对浇头的偏好也有变化。洪刚创业早年,最受欢迎的是阳春面、荷包蛋面或单浇面,而今吃双浇、三浇的最多。在他印象中,曾有顾客一次性点了十一个浇头,一桌都摆不下。

早年的顾客都是本地人,近十年,听口音,外地客人占了五成以上;店里还有几个日本人、欧洲人是常客;自从昆山轨交线贯通后,双休日里,从上海来的客人比例能占到三分之一。洪刚还说,同一条街上有位金店老板就是外地来的,“一开始说吃不惯这碗面,吃了一段时间以后,说变得这个面不吃不行了……饮食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去年,在认为经验、资金等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洪刚与家人开起了面馆的第一家分店,由他姐姐主理。他则还是守着老店。他设想过,老店他可以再管二十年。二十年后,把秘方传给女儿,由女儿接替他来管理。

除夕那天,饭店歇业,洪刚终于能坐下与我谈谈这些年的经历。他的手机连着店里的座机,隔三岔五就有电话打进来,引发的对话几乎是统一的:

“今天你们还营业吗?”

“今天我们老店不营业,新店营业。你如果感兴趣的话么,到新店去吃也可以。你用笔记一下,地址是……”

接到四五十通咨询电话后,洪刚决定抽空去新店帮忙,哪怕打打面票也好——在苏式红油面馆,涉及几十种浇头与面的排列组合,收银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洪刚是对收银最熟稔的人,顾客增加、减少浇头,更换浇头的种类,他都能极快反馈出准确的价格与面票,“毕竟这辈子都为这碗面了。”

前一天我看到在老店里,一排人等在窗口前取面。有个顾客探着头,往窗里说:“面条硬张点!”他自带了两只碗来打包。生面抖下去,白气扑出来,凝成一股卤的、炸的混香。顾客在热浪里摘下帽子,像一种礼遇。

值班编辑 古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9 12: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碗肉丁面,一座烟火城
...是日常的早餐。天刚亮,巷子里就飘来炒臊子肉的香气,红油在锅里翻滚,肉丁在热浪中翻飞。可就是这碗面,让我每天都有精神去面对校园的一切。它好像能给人一种笃定的底气。而如今,每当我
2025-08-07 09:12:00
...地道,烫熟的碱面搁碗里,一勺浓汤浇透,再淋上自制的红油,洒一把芫荽、葱花,香气四溢,令人望而生津;吃在嘴里,面条筋道润滑,牛油汤浓郁暖胃;清早吃她家一碗面,讲一上午的课,也不
2023-11-09 09:14:00
刷屏了!贵阳这家肠旺面馆火~出~圈~
...、大肠、豆芽、脆哨、豆腐等辅料精心处置,再配上灵魂红油和辣椒,才能称得上一碗合格的肠旺面。”蒋家肠旺面午餐时间,记者在面馆看到,食客们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碗中的肠旺面。“我家就
2023-07-07 09:26:00
“免费续面”的马记永,让打工人吃个饭都社恐
...表的网红牛肉面店“面量越来越感人。”一眼望去海碗被红油辣子和葱花香菜占满,薄薄几片牛肉之下是同样显得有些“稀疏”的面条,夹一筷子想要尝尝味道才发现原来真就是一筷子的事儿。随着
2024-05-30 06:13:00
用“免费续面”做噱头的网红牛肉面,面量小到塞不满牙缝
...面量越来越感人。”图源:小红书@whoever一眼望去海碗被红油辣子和葱花香菜占满,薄薄几片牛肉之下是同样显得有些“稀疏”的面条,夹一筷子想要尝尝味道才发现原来真就是一筷子的
2024-05-31 13:57:00
三年送出一万多碗面
本文转自:劳动报三年送出一万多碗面——长桥这家小面馆与环卫工人的“月末之约”早上六点的面馆已经坐满了环卫工。■劳动报记者 梁嘉蕾 文/摄 清晨六点,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罗香路上的
2024-02-03 04:21:00
网红晋妈面馆开业,百万豪车撑场面,138元一碗面引争议!
各位网友们,今天来聊聊大连新开的晋妈面馆,这家店铺可不是普通的面馆哦,背后的老板是我们熟悉的网红崔晋和李勒优。开业当天,他们不仅自己亲力亲为参与了装修和食材选择,还请来了两辆百万
2024-04-28 18:52:00
【杭州亚运会】吴易昺推荐面馆“走红” 究竟怎样一碗面让其记忆深刻?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近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的网球运动员吴易昺受访时提到的一家当地面馆走红网络。究竟是怎样的一碗面让吴易昺记忆深刻,9月25日,小新探访杭州忠儿面馆,跟随镜头去一探究
2023-09-25 19:59:00
奋斗者小时光面馆,与新时代主旋律成共鸣,最美山庄又添文化地标
...深夜都能吃到热腾腾有温度的美食。 面馆除了有与“新时代奋斗主旋律”形成的主题共鸣外,还在装修古香古色的传统面馆中,加入了现代年轻人喜欢的科技信息服务。比如食品安全这一块,面
2025-05-03 22:2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假期第三天,何以春京西?
10月3日午后长春“春京西”已是人潮涌动一家人在复古红墙前取景孩童追着辽金巡游的NPC转角的乐声与市集叫卖声交织成热闹的交响……这个凝固了自1907年“怀德街”以来长春从铁路附属地到现代都市的百年成长轨迹的街区在国庆
2025-10-03 18:58:00
岭南文化遇见海派气韵,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静安分会场诠释“惟新”精神
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重要板块,“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2025上海)”将于2025年10月18日至2026年1月18日在上海世博园中华艺术宫举办
2025-10-03 18:48:00
湖南邵阳市邵东市发生3.7级地震(塌陷),现场考察队已赶往震中
大皖新闻讯 据“邵东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5年10月3日10时32分10秒,在湖南邵阳市邵东市(北纬27
2025-10-03 16:01:00
湖南邵阳市邵东市发生3.7级地震
华商网讯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3日10时32分,在湖南邵阳市邵东市(塌陷)(北纬27.28度,东经111.64度)发生3.7级地震。来源:华商网 编辑:唐港
2025-10-03 12:57:00
武当山景区“小红帽”高效救助走失男孩,多方联动织密安全防护网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许海芳 通讯员 王菡萏)10月3日,武当山景区上演暖心一幕:景区管理局联合公安部门高效协作,成功帮助一名11岁走失男孩与亲属团聚
2025-10-03 13:20:00
贵阳民生路“双节”人气爆棚!真空包装让美味“装进行李箱”
“早就听说贵阳民生路是美食天堂,这次特地带家人来体验。”10月2日,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提着刚买的香酥鸭,满脸期待地说道
2025-10-03 12:08:00
闻令而动!德江人民医院联动多部门点亮“生命希望”
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国庆佳节的梦乡时,德江县人民医院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深夜救援正在上演。一名伤者坠入5米深坑,情况危急。医院120急救团队闻令而动
2025-10-03 08:33:00
石家庄市鹿泉区:畅游“小三亚”
10月1日,游客在石家庄市鹿泉区西部长青森林康养城“小三亚”项目游玩。国庆假期石家庄市鹿泉区西部长青森林康养城“小三亚”举行丰富多彩的演出节目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10月1日
2025-10-03 08:01:00
记者走基层|雄安新区财富大厦项目:一家人的“云”团圆
雄安新区财富大厦项目一家人的“云”团圆10月1日,在雄安新区财富大厦项目现场,工地“夫妻档”梁俊岭(左)和李随连(右)在讨论项目建设情况
2025-10-03 08:02:00
华商网讯 江苏东海县应急管理局10月2日发布情况通报: 10月2日11时许,东海县牛山街道富华西路88号名家厨房酒店三楼屋面局部倾塌
2025-10-03 07:33:00
记者走基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假日挂上专家号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假日挂上专家号10月1日上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学科带头人耿翠芝正在与患者交流病情。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摄10月1日8时许
2025-10-03 07:57: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二十五年间的江南月饼
文|戴发利父亲去世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来,每到中秋前几天,母亲都会收到由江苏江阴寄来的一个邮件包裹,打开看,是四包江南当地特产老式月饼
2025-10-02 08:13:00
记者走基层|秦皇岛国际旅游港:76条帆船“为祖国升帆”
秦皇岛国际旅游港76条帆船“为祖国升帆”10月1日,参加2025年“为祖国升帆”活动的杨雅思晗(左一)操作帆船,用升帆礼节为祖国庆生
2025-10-02 08:44:00
记者走基层|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我和天安门“合个影”
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我和天安门“合个影”10月1日上午,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老年病区,截瘫伤员付兰荣(中)向护士分享自己的视频作品
2025-10-02 0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