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免费续面”的马记永,让打工人吃个饭都社恐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30 06:13:00 来源:新周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氢商业

(ID:Qingshangye666)

作者:嘴嘴

“现在的网红牛肉面怎么既没有肉也没有面?”

“没有”是有些夸张了。此前的牛肉面馆师傅们在切肉上都具有一定造诣,面对硕大的红色肌理小肉手不抖眼不跳轻轻松松切出薄如蝉翼,虽然东西南北的食客口味是各异的,但师傅们的功夫却达成了一致。

没想到如今师傅们的功夫已经练到了下一个level,师承食堂大妈的手抖派,继续把“一头牛用三代人”的精神发扬光大,争取做到一袋面粉喂饱300位食客。

最近,不少网友指出,以马记永为代表的网红牛肉面店“面量越来越感人。”

一眼望去海碗被红油辣子和葱花香菜占满,薄薄几片牛肉之下是同样显得有些“稀疏”的面条,夹一筷子想要尝尝味道才发现原来真就是一筷子的事儿。

随着麻辣滚烫的减肥热度仍在攀升,你不能否认这是在平等地关心每一位食客的身体健康。所以吃网红牛肉面,怎么变成了一场寻找游戏?

“续了9碗面,把自己都吓到了”

考虑到兰州人只认牛肉面,以及兰州没有“兰州拉面”的爱恨纠葛,这里把马记永们统称为网红牛肉面。

社交媒体上,有关马记永们“面少”的讨论越来越多。有人把网红牛肉面的如今面量称之为——筷子面,即一筷子就能夹完一碗面。

比不上你家楼下面馆的份量早已成为常态,只是看到如今显得有些瘦弱的面量你还是有些难以置信,于是转身询问服务员是不是有面忘记捞上来,得知这就是一碗面时开始怀疑:难道是我胃口太大了?

“免费续面”的马记永,让打工人吃个饭都社恐

(图/unsplash)

有人估摸现在这一份面连二两都不到,但这事很难有个准确答案,毕竟不是人均B太,连吃面都带一个称,况且网红牛肉面也从来没有说过自家一份面到底有多少。只是食客们在长久的吃面中感到了些许不同,但网红牛肉面还是有网红的道理,面不够吃没有问题,它还有一个杀手锏——免费续面。

虽然这一行为在你家楼下面馆早已存在,但如今到了网红这里,立刻成为可以与“正宗”媲美的卖点。

无论是马记永还是张拉拉,没进店你就可以看到四个大字“免费续面”,它们“长”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大门前的广告牌以及无处不在的博主宣传中。

“免费续面”的马记永,让打工人吃个饭都社恐

(图/氢商业摄)

续面甚至有一个很好听的日本名字——替玉(kaedama),也经常出现在日本拉面馆里。日本福冈长滨的拉面多以细面为主,为了保持口感,所以出现了替玉的方式。

如今你会不会真的续不好说,但这四个字就像是挠痒痒一样,在无形中减轻了你吃面前的心理成本。30一碗牛肉面是贵的,但免费不限续又彰显出老板的人道,这么一想,价格似乎也合理。于是这个网红牛肉面你是越看越眉清目秀。

在马记永们续面甚至成为一种生活哲学。

吃饱喝足再续一份不是想着现在吃,加上店里的辣椒和醋以及没喝完的汤,打包好就是一顿专属碳水大省的下午茶。在社交媒体上,相关的“续面教程”也是五花八门,打工人拿出毕生所学只为优雅地续一份面。

所以倒也不能否认续面颇具穷鬼套餐的显性,有人自己续,有人干脆搭伙来吃。两人吃一份再续一份让“把一块钱掰成2瓣花”走进现实。

这样的牛肉面有时候又成为情侣约会时感情升温的好助手,只不过太过没有缝儿的亲密关系也会让人觉得实在难以接受,比如相亲对象吃1碗续10碗。

“免费续面”的马记永,让打工人吃个饭都社恐

(图/unsplash)

可当正经一碗面都没多少时,免费续面也自然更不够看了,续面变成了“续一口面”。有网友说自己吃一次马记永最少续3碗,还有人晒出11碗的战绩。

难道碰到了牛肉面就变成了人均大胃王?为了感受一把马记永的面量我上周专门去吃了趟。尤记得2年前第一次吃马记永时是一碗都没吃完,海碗比我脸都大,光是牛肉就够吃一会儿。

如今不知是不是我的胃有了几何增长,在下午2点的马记永,包括我在内的6桌都续了面,我也干干净净吃完了一碗面和一碗续面。一口续面还是夸张了,我用了3口才吃完。

这时候就明白为啥这家面馆在中午时总是桌桌爆满:店里你吃不饱还能续,要是点外卖,除非未卜先知提前续好面,那吃完可就真的吃完了。

续面,怎么成了play的一环?

为什么网红牛肉面连面都越来越少了?

按理来说,一碗牛肉面里,面是最不值钱的,有人曾估计30元一碗的牛肉面,面条成本超不过3块。

主要还是因为网红牛肉面不好卖了。

兰州拉面被叫做中华第一面,2020年全国线下40万家面馆中有一半都在卖兰州拉面,瞅准了大市场的资本们一窝蜂去疯狂吃面,于是马记永们相继诞生。

马记永、张拉拉和陈香贵,三兄弟被叫牛肉面三新贵,不仅喜欢手拉着手开店,还统统装修精致,一改过去街边面店的朴实感,一进门还以为走进了无印良品的拉面分品。

进了高端商场,牛肉面的价格翻几倍。家家都把“正宗”作为核心卖点。张拉拉在2020年创立,创始人是前运动员张晓慧,但卖起牛肉面来已然是“五代传承”;在同年成立的陈香贵宣称自家的面是“地道兰州味、飘香两百年”。

“免费续面”的马记永,让打工人吃个饭都社恐

‍‍‍‍(图/unsplash)

相比之下,马记永直接搬出“兰州拉面创始人”马耀山给自己背书。

但兰州人却不敢认。本地人从来不叫“兰州拉面”,都是直呼“牛肉面”,“不正宗的拉面,才会在前面加个兰州,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在诸多兰州乃至西北人眼里,马记永们压根和正宗没有任何关系。如果非要找一个共同点,大抵就是每家牛肉面都在放牛肉时额外珍惜。

在去年年底,媒体们纷纷报道《40元一碗的网红牛肉面没人买单了》。陈香贵开放加盟,张拉拉开店速度比不上闭店。曾经被估值超过10亿、上海大众点评兰州拉面排名第一的马记永涨势也远不如最风光时。

既然都不好卖了,为什么网红牛肉面不能降价?还一直死死守在30元大线上。

又或者说,网红牛肉面们到底贵在了哪里?

装修上就“吊打”了一众脏摊,张拉拉主打木色,陈香贵是木色和黄色结合,而马记永则是蓝色和木色,走进去已经和楼下的拉面馆千差万别。更像是日式居酒屋,马记永服务员身穿蓝白T恤和头巾,也像极了《深夜食堂》里的小林熏。

“免费续面”的马记永,让打工人吃个饭都社恐

(图/大众点评@我叫我得了)

在大众点评上,很多消费者对网红牛肉面们评价道:“环境卫生条件好”,而这似乎和传统的兰州面馆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最终为这份明亮装修装修买单的还是你,都在面里了。

更贵的是房租,网红牛肉面喜欢开在商场里。一般来说,餐饮成本主要由原料、租金、人工等构成。“单是租金这一项,高端商场就把面馆拖得够呛。”市界在采访餐饮人士时得知。

于是网红牛肉面想要自救就得开源节流。价格降不下来,就开不出更多源,毕竟消费者已经太熟悉9块9和穷鬼套餐。

那就节流。但市界采访餐饮行业分析师汪洪栋得知,“面类的供应链降本空间有限”,就算是使用中央厨房、标准化等概念也很难在省下什么本。

端着高端的碗下不来,网红牛肉面们终于把算盘打到了面的份量上。

面条不值钱,但耐不住薄利多收。原本一份面的量变成越来越少的初始面和单点续面,说着好点的“无限续面”实践起来又有些门槛。

博主@海上山川图在2021年粗略计算过马记永一碗兰州拉面的制作时长,四位制作师傅:拉面、煮面、舀汤、加料,最快需要69秒。而现在越来越多网友反馈,等待续面的时间“太长,有次等了20分钟。”

而你在那里等待续面的本身,也正在成为活招牌给马记永们揽客。经济学有个原理叫做“规模效应”:通过延长你的用餐时间,吸引更多顾客驻足,无形中摊薄了固定成本。而免费续面恰恰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免费续面”的马记永,让打工人吃个饭都社恐

(图/氢商业摄 )

但现实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工作日有20分钟等待一碗免费续面。

一边是没吃饱的肚子,另一边是癫狂的领导连环call问你ppt进度,你还在这里等一碗续面吗?你不会的,你宁愿下午有空的时候再去便利店吃个饼。

可就算是你有大把的时间,续面也没有那么简单。或为了保持口感,或为了减少浪费,续面本身没有问题。但对于很多脸皮薄的女生和胃口大的人来说,续面变成了“续面羞耻”。

“明明没有吃饱,但不好意思续面。”网友@麻辣汤圆 指出,每次续面仿佛来到I人(内向)的人地狱,害怕别人觉得你占便宜,更担心服务员吐槽“女孩家怎么这么能吃”。

“续多了服务员就不理我了。”有网友回忆自己有次在陈香贵的续面经历,“续到第三碗就没人给我上面了。”

还有一些带娃父母也不好意思,大人吃一碗给孩子续一碗本是常态,但随着“一家三口只买一碗疯狂续”的事情越来越多,续面就逐渐变味为“不要脸”。

“带着孩子都不知道多点一份,不知道抠什么抠。”

本是商家的噱头,最终演变成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导致父母带娃吃面得先上网问一句:一妈俩娃,我该续面吗?

“免费续面”的马记永,让打工人吃个饭都社恐

(图/unsplash)

谁能想到,吃面都开始关乎道德。

于是,不会再续的面,更少的原始面,你通过少吃帮助老板省钱。

可就算你无所畏惧,想要想吃几碗就吃几碗时,还有事情等着你。当你打开菜单准备续面,结果被淹没在各式小吃里,续面需要拉到底部才能看到。

如果你仔细发现,马记永们的菜单越来越长了。从椒麻鸡到油炸小酥肉,虽然一个个号称自己是最正宗的兰州拉面,但菜单更像是西北美食缝合怪。

这时候你或许意志坚定只加一份面,但更多人带着“来都来了”的传统美德总会再点其他,这就是网红牛肉面们想看到的。

因为拉面不挣钱,小吃才是利润大头。“拉面馆想要挣钱,只能从周边品类下手,比如烤串。”汪洪栋指出。sku也较为丰富的张拉拉,曾对外宣传毛利率高达70%。

那网红牛肉面们是如何让你心甘情愿点这些更挣钱的单品?

还是多等等。实在等不及,你选择再来一把烤串过过瘾,又帮着各位老板多挣几块钱。在这场看似减轻消费负担的续面游戏里,我们都成了play的一环。

“免费续面”的马记永,让打工人吃个饭都社恐

(图/unsplash)

打工人没明白,怎么吃一碗面都这么多事?

花30块本来想犒劳自己一把,在空调和明亮灯光下享受一份午餐,结果没想到吸溜两口就没面了。抬头一看发现有“免费续面”,于是鼓足勇气续了一份,等待20分钟玩腻了手机,结果三口又没了。

不再好意思继续续,害怕续多了被骂,现实是续少了没饱。远离家乡在一线城市打工本来已经为高额的房租浅浅忧伤,却没想到吃碗面自己的几两碎银还要再给面馆老板交租。

“放过面条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0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用“免费续面”做噱头的网红牛肉面,面量小到塞不满牙缝
...续面羞耻」让打工人不敢多吃?作者 | 嘴嘴“现在的网红牛肉面怎么既没有肉也没有面?”【没有】是有些夸张了。此前的牛肉面馆师傅们在切肉上都具有一定造诣,面对硕大的红色肌理小肉手
2024-05-31 13:57:00
...东、福建、新疆等中国各地面食产业龙头企业12日齐聚“牛肉面之城”甘肃兰州市,组团取“出海经”。兰州牛肉面享誉海内外,在全球开设店铺,面馆数量有数万家。仅在兰州市,牛肉面馆就有
2023-12-12 19:21:00
兰州牛肉面的“面”艺盛宴
...国新闻网中新网兰州3月24日电 (戴文昌)24日,200余名兰州牛肉面拉面师汇聚兰州,同台竞技,展现了一场味蕾狂欢的“面”艺盛宴。这不仅是对兰州牛肉面传统技艺一次传承与创新,
2024-03-24 21:08:00
...文转自:新民晚报默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兰州牛肉面必须是咖喱牛肉汤底。此误解主要来自上世纪90年代上海大街小巷的面馆,招牌通常是“兰州牛肉拉面”,后来有位兰州朋友向我科
2023-03-19 13:25:00
聚力壮龙头 串起产业链
...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产业篇图为“蘭啵旺”兰州牛肉面智能化生产线编者按兰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积极响应强省会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日前,兰州市委
2024-06-11 06:50:00
传承百年的“一碗面”为什么能“香”一座城?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同期】您知道兰州牛肉面多少钱一碗吗?【解说】连日来,记者在甘肃兰州街头随机采访,几乎所有本地人都能脱口而出,“八块一碗”。一碗面,一锅汤,能折腾出多少门道?
2023-10-15 14:38:00
讲出好故事 铸造大品牌
...文化名家、地方文化研究者燕兵在他所著的《兰州味道 牛肉面的故事》书中如此写道。燕兵认为,绵延不绝的丝绸之路贯通东西,用时间的力量积淀出这一碗面。这一碗面初创伊始,就融汇了各族
2024-06-12 01:36:00
孔德辉:一颗匠心做拉面
...转自:海东日报□本报记者 赵新秋 摄影报道说起安泊尔牛肉面,但凡吃过的人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经过10多年的传承发展,更新迭代的安泊尔牛肉面改名为兰亭安泊牛肉面,老板孔德辉“坐镇
2023-10-21 00:09:00
...者在地震灾区采访张奴合时,据他介绍,在安置点免费做牛肉面,一天的成本大约6000元。吃过面的人都知道他的面地道、汤浓味鲜,还管饱。投桃报李,从震中返程那天,受灾群众向张奴合的
2022-12-27 08:2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洪崖山国有林场2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
近日,由洪崖山国有林场选育的“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两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是洪崖山国有林场新品种培育团队于2020年在蒙古栎收集圃发现
2025-11-08 13:16:00
央媒看太原1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特写:17个女孩的3分半钟》为题,报道了太原市聋人学校17个无专业舞蹈基础的女孩
2025-11-08 07:15:00
河南3人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揭晓
大河网讯 11月6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2025-11-08 07:02:00
央媒看太原11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男子跌落山沟被困多方合力紧急救援》为题,报道了太原一男子在户外探险时跌落山沟被困
2025-11-08 07:15:00
擦亮文明窗口|崂山区:看派出所民警如何化身“救火队员”化解身边纠纷
鲁网11月7日讯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心头一慌”的麻烦事,车辆突然不见、邻里争执不下、家庭矛盾升级……每当这时,他们却一直都在
2025-11-07 11:42: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李晓萱 郑艺佳)近日,泡泡玛特某平台官方直播间在推广某款IP周边产品时,两名现场工作人员的私下对话被直播间收录
2025-11-07 12:10: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7日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25-11-07 12:11:00
近日,一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不喜欢名字“丽春”,跑了4次派出所,两次提交申请材料要求改名
2025-11-07 12:28:00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泰两国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2025-11-07 13:28:00
【名医预约】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即将莅临泰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及学术交流!
鲁网11月7日讯为了让泰安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诊疗服务,11月16日,我们特别请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旗下的核心医疗团队亲临泰安
2025-11-07 14:06:00
外卖小哥、网络主播集体发声!这份文明宣言请查收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请您珍视职业声誉、请您内容真实守底线、请您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11月5日晚,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
2025-11-07 14:11:00
小叶医探 | 安徽疾控最新研判!手足口病疫情或达近十年高峰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7日,“小叶医探”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7 14:42:00
她把“老家”河南讲给世界听,评论区沸腾了
大河网讯(记者 张磊 申华)“爷爷,我们替你回来了。” 今年四月,台湾前电视台主持人翟翾在河南孟州老家土地上刻下一个“家”字
2025-11-07 14:42:00
民警张野的 “逆龄成长记”
在吉林市公安局船营区德胜街道,有个身影走到哪儿都被人热络地打招呼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上来喊“张妈”;老人们热情地拉着她的手叫“闺女”
2025-11-07 14:49:00
当满载大湾区调味品、家居建材的班列从佛山丹灶启程,3天直达南京、常州的物流新篇,不仅是粤苏两大经济强省的动线升级,更是中国顶尖经济体从“齐头并进”到“双向赋能”的生动注解
2025-11-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