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陇南日报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思政课程建设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重视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思政课程的重大理念创新,也是推动小学思政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辅助。在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念指引下,小学思政课应呈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形态,更应打造“思政课共同体”,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在小学思政课开展过程中,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打造符合这一学段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内容,接力实现不同学段的目标,从而顺利实现育人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针对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要求,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中《国家机构有哪些》这一课程第1课时“身边的国家机构”为例,从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角度出发,立足“大思政课”的育人目标,打破原有小学思政课程“各管一段”的弊端,融入小学思政课程相关资源,并设计与小学学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思想品质和家国情怀,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国家机构有哪些》这一课程主要包括:身边的国家机构、国家机关的职权、国家机关的产生三部分内容。其中“身边的国家机构”这一部分主要引导学生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和组织体系,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等。这一课程在本章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益。从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角出发,在本课程中融入更多宪法、国家机构的知识和资源,并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国家机构和宪法的理解,这能够提高对国家机关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家国情怀。
由于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和基础知识储备,为学习本课程知识奠定基础。同时,六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和了解国家机构的相关知识,能够引导学生对于国家体系和社会体系有整体认知,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有利于学生养成基本公民义务观,形成正确的维护权力的观念和能力。为此,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能力,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创设更贴合实际的思辨情境,让学生在感性认知中逐步提炼理性总结,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进一步构建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
一、为学生设置贴合实际的思辨情境
教师首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学校中有哪些部门,学校中的部门都担负着什么职责?这类问题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生活阅历思考学校部门的职责,认识到学校设置部门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中了解到学校各部门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懂得只有各个部门协同合作,才能保障学校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自然过渡到一个国家需要正常运转,也需要不同的部门共同合作来保障。这一问题促使学生把自己熟悉的学校部门和本节课将要学的国家机构联系起来。
二、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国家机构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派出所、银行、医院等机构的图片,从生活实际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场景:黄思思同学,星期五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很多地方,去派出所办理身份证、去银行取钱、去医院看望生病的李阿姨、到民政局咨询老年优待证办理事宜。了解了黄思思同学的经历,请学生分组讨论黄思思同学去的地方属于国家机构吗?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之后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通过这个场景,学生将书本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书,给学生简要介绍《宪法》的由来和地位,并展示最新版《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的内容。通过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对《宪法》有更全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切合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要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通过最新版《宪法》的学习再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重新确定黄思思同学都去过哪些国家机构,并重新对自己的答案做出调整。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认识到派出所、民政局、监察委员会是国家机构。教师和学生共同朗读: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前者在全国范围内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国家在所在区域行内行使职权。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国家机构有更直观的判断和理解,促使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逐步形成思辨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国家机构的实践活动
为优化这一课的教学效果,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国家机构的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工具拍摄自己所到相关地方的照片,并将图片带到课堂上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方是否都属于国家机构?观察国家机构图片都有什么特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国家机构的认知。此环节中,渗透国家机关单位要悬挂国徽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国家机关是代表国家和政府形象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同时让学生了解国徽上的自然元素或其他图案,促使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在本次教育案例中,教师主要通过启发性教学、分组讨论、多媒体技术营造情境、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学中,教师注重更多国家机构知识的融入,设计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征,开展知识讲解和实践活动,让教学更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其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和拓展了学生的思辨力。其二,激发了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感,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其三,学生逐步学会了协作、探究、交流和分享,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另外,通过启发性问题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认知,锻炼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简单的知识讲解现象,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之旅。通过实践活动,改变传统的上课形式,将课堂搬到“生活中”“社会上”,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感知知识与生活的连接更加紧密。最为重要的是,让思政教育成为“实践中的思政课”,让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通过案例实施我们得到了丰富的经验启示,小学的思政课程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启发性问题和实践活动,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助力课程实现良好效果。同时,应该站在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家国情怀,教师不仅应从教学内容方面不断完善,还应从教学方式、教学思路方面不断改进,并从多个方面考虑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发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作者:薛颖琳陇南市实验小学
徐成云陇南市实验小学
本文系2023年度陇南市教育科研思政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思政课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LN[2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