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闪耀在三星堆的文明之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7 08:35:00 来源:杭州网

成都平原,鸭子河畔,当青铜时代的风吹过这片沧桑的土地,“三星伴月”熠熠生辉,留下独具一格的文明印记。

这里曾流传着“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古老传说,金乌栖息于通天神树,在叩问苍穹间飞渡千年时光。

26日下午,正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起敲响古蜀之门,拂去岁月尘埃,通过重现于世的吉光片羽,感悟灿烂文明曾经的模样。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闪耀在三星堆的文明之光

探寻文明之源

从1929年村民燕道诚偶然发现的那坑玉石器,到上世纪30年代美籍教授葛维汉写下的《汉州(广汉)发掘简报》,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冯汉骥教授推测的这一带“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直至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使真伪莫辨的古蜀史成为了信史,重构了中国青铜时代的文明版图,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果说三星堆遗址再现了古蜀国的祭祀场景,那么古礼体系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组成要素,则在崇礼尚义的进程中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不论是安阳殷墟的甲骨文,还是刻有“宅兹中国”的西周何尊,不论是牛河梁遗址的“庙坛玉佩,祭祀神话”,还是良渚遗址的“仪式道具,傩礼崇拜”……向历史更深处追溯,华夏文明之源灿若满天星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知所从来,方明所去。2022年5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重要阐述。今年6月,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我相信,我们的文明史更悠久。传到现在,要继续往下传。”泱泱中华,万古江河,总书记的目光所及,是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闪耀在三星堆的文明之光

见证文化之交

有人说,一部三星堆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古蜀文化的交流史。

一方面,三星堆抽象的青铜造像、神秘的符号图案,体现着古蜀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中华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生动写照。另一方面,历史留下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揭示着三星堆与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对话”。三星堆出土的带翅青铜龙,既有独特的风格,也与华夏龙的形态颇为相似,反映了古蜀先民对“龙的传人”的文化认同,印证了古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

放眼更宏阔的世界历史坐标,三星堆作为北纬30度的“东方传奇”,也为世界读懂中国打开了一扇瑰丽窗口。三星堆文物自1993年首次“走出国门”亮相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以来,不断扩大海外“朋友圈”,引来全球各地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又一次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世界向东看,看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开阔气度、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更看到了一个大国领袖胸怀天下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闪耀在三星堆的文明之光

守护文物之光

“躺了千年,盼望与你相见;看了千遍,守望古蜀桑田。”可以说,三星堆遗址每一次惊艳世人的“苏醒”,都关乎文物与考古人的“双向奔赴”。

上个世纪的勘探挖掘掀开冰山一角,让三星堆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近年来,三星堆考古再“上新”,6座坑出土编号文物上万件,让“三星堆考古最新发现与解读”跻身“2021年度中国历史学十大研究热点”。

守正创新,方能古韵新生。从科技感十足的“考古方舱”到AI辅助文物修复完成模拟拼接,三星堆遗址的多学科研究与保护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生动实例。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持续发力文化数字化,从古代到当代,从地下到“云端”,科技赋能历史文物以“赛博永生”,在古今对话中寻找“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

考古,是连接古文明与新时代的桥梁,透过历史一隅,我们得以窥见漫长岁月里,符号如何演化为文字,部落如何壮大为国家,我们的祖先如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传承中华文脉,守护文物之光,我们能照见多远的过去,就能预见多远的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7 1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习近平四川行丨探索“古蜀之光” 传承中华文明——走进三星堆博物馆
...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德阳市分别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德阳
2023-07-27 12:40:00
盛世修文│跟着总书记探寻三星堆的文化瑰宝
...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推出《盛世修文丨跟着总书记探寻三星堆的文化瑰宝》2023年7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
2024-07-28 20:22: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何以文明“古蜀之光——三星堆”上线发布
...视网央视网消息:11月3日,总台何以文明“古蜀之光——三星堆”正式上线发布,同步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系列活动,让观众沉浸交互式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何以文明“古蜀之光——三星
2023-11-05 11:20:00
跟着总书记领略中华文明|九州共贯的血脉
三星堆的青铜鸟足神像彰显了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闪耀着中华大地多个区域文明交流互融的光芒一组“北魏漆画屏风板”反映出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文化交流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文化认
2025-04-12 13:24:00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
四川成都往北,夏日的鸭子河畔满目青翠。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造型如河边起伏的三座土丘,静静守望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对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落
2025-06-23 20:27:00
...晓铃 侯冲 吴梦琳 余如波 成博 曹凘源广汉,刚刚开馆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连日来游客如潮。人们在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及新出土的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等文物前久久驻足,触摸
2023-07-30 06:33:00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再赴四川,为何专程看了这两个地方?
...元市,总书记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在德阳市,他调研了三星堆博物馆。从“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古道古柏群落,到“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古城古国遗址,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可以清晰看到
2023-07-27 12:40:00
鉴往知来|三星堆:一醒名动天下,再续文明华章
...新华社讯 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德阳市考察了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明月皎皎,星汉迢迢。四川广汉三星堆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流淌
2023-07-27 22:28:00
...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中华文明在形
2024-08-23 06: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