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湖北宜都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
规范被征地农民补助发放
本报通讯员 唐强 王艾琴
3月20日,在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皓光村,天刚蒙蒙亮,刘雲岚已经带着工作日志出门了。她负责村里被征地农民补助工作,领取补助的对象有多少、谁家情况近期有什么变动、哪个对象要开始领养老补助了,等等,都要密切关注并及时掌握。
“您上回说银行账号换了,我跟您重新确认一下新账号,填个信息变更表。”看到正在柑橘园里劳作的六组村民罗平,刘雲岚赶紧拿出关键信息变更表,上前询问。
如今,宜都市每个村都有像刘雲岚这样的工作人员,他们时时关注被征地农民的情况,提前规划每个月需要走访的对象,并帮助他们办理申报、信息变更等各项业务,被征地农民补助发放工作井井有条。而以前,补助多发超发等问题频频发生,这一改变缘于该市纪委监委开展的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
“渔洋溪村的周某某去世后,被征地农民补助怎么还在发放?”此前,宜都市纪检监察干部发现,红花套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肖某某未及时了解情况,导致多发了补助17600元。经进一步核查,肖某某在负责相关补助发放工作期间,未全面掌握发放对象情况,先后违规发放补助资金5万余元。最终,肖某某受到政务记过处分,多发的补助被全数追缴。
被征地农民补助发放涉及群众广、部门多,环节复杂、资金拨付频繁,是事关民生的重点工作。宜都市纪委监委聚焦被征地农民补助发放政策落实、申领核查、资金发放等关键环节,联合市人社局、公安局、民政局等部门通过数据比对,梳理出疑点数据368条,发现全市12个乡镇(街道)向273名不符合政策人员发放补助,累计金额超过106万元。截至目前,该市纪委监委通过问题倒查、责任倒追,已处理处分38人,违规发放资金正在追回中。
“案子不能一查了之,多个环节审批把关却是‘只批不审’,问题到底出在哪?”带着疑问,宜都市纪委监委开展深入调研。
“现在合村并组后,村域面积扩大,村民数量增多,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有一定难度”“对于各乡镇定期上报数据的真实性,没有核实的渠道”……从事被征地农民补助工作的干部纷纷向市纪委监委调研组说明难处。
经全面调研,发现问题集中在不及时、不准确掌握补助对象情况,一方面工作人员疏于实地走访,另一方面人社、公安、民政、财政等部门的数据不互通,掌握信息变动情况滞后。
针对村(社区)干部下沉走访不到位的问题,宜都市纪委监委推动相关部门在村里设置专人收集相关信息,并发挥村(社区)纪检委员、党风廉政观察员“前哨”作用,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整改落地落实。
“是否分开建立人员管理台账?”“目前已经走访补助对象多少人?”近日,潘家湾土家族乡纪委联合村(社区)纪检委员成立交叉检查组,采取不打招呼、随机到村等方式,对辖区内被征地农民补助发放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整改后,宜都市每个村里负责收集信息的工作人员经常要接受这样的监督,刘雲岚表示:“现在越来越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了,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及时掌握被征地农民的情况。”
对于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的问题,宜都市纪委监委召集人社、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会商整改举措。
“现有信息变动、人员增减全靠人工录入,不仅掌握补助对象信息不全面,也不能对信息错误、对象不符合条件等情况及时提醒。”
“如果打通公安部门户籍系统、民政部门综合服务平台数据,就能全面及时掌握人员超龄或死亡、有无领取其他补助的变动情况。”
“还需要智能比对功能,通过条件筛选来提高审核的精确度和效率。”
……
在市纪委监委的推动下,相关部门联合推出“宜都市被征地农民管理信息系统”,健全与民政、公安及村(社区)信息库交叉比对工作机制,可以同步比对死亡信息、年龄信息以及其他保障性补助申领情况,信息变动会及时核验,并限时反馈,提升信息更新效率。截至目前,新系统已排查出不符合条件的对象20余人,累计发送预警信息300余条,确保了全市16000余名被征地农民补助合规发放。
“现在有了新系统,我们不用像以前一样,只是单一接收群众的申请。遇到不符合政策的申请,系统会直接提示,我们可以和群众耐心解释,避免错误的申请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宜都市人社局窗口工作人员聂春芳介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