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炎炎夏日下,在山东省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大田里,一群头戴遮阳帽的妇女,正在两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安排下,播种着花生。花生育种专家、青岛农大退休教授王晶珊头戴遮阳帽,和当地村民一起下地干活,让人心生敬意。
2013年,王晶珊教授带领团队在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搞起了盐碱地花生育种筛选工作。4年前,她又来到农高区这片试验田。
“我们承担的是全国农技中心开展的全国耐盐碱花生品种筛选展示工作。这些样品都是由全国各地的育种单位选送过来的,每年有40个左右品种参加试验。”王晶珊说,“东营有着大片盐碱地,以前不大种花生。我们培育出耐盐碱花生品种,种植后,效益还不错。能让盐碱地多些产出,我们很满足。”
多年耕耘,王晶珊教授团队培育筛选出了宇花18号、宇花8号、宇花32、宇花625等多个耐盐碱高产花生品种。其中的宇花18号在2022年入选国家粮油生产主导品种,2023年列于全国农作物优良品种目录。这个品种不但耐盐碱,还高油高油酸,种植效益可观,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推广。
“我已经退休三四年了,但是在这里的工作一直没停。我们团队创制出了一批耐盐碱、高油抗旱新种质,加上辐照诱变,共创造花生新种质3000多份。今年在农高区种植1300份,这一排排插牌子的就是种质资源,收获后将存入农高区的种质资源库,为以后遗传研究或杂交育种提供材料。”王晶珊介绍。
正在地里忙活的研二学生于复欣,师从团队的乔利仙教授,他眼下正跟着王晶珊教授下地干活。他的研究方向是花生耐盐碱育种,他坐在田埂上,一边给每袋花生种子编号,一边分发给同学任建军,再由他分发给村民种植,两人配合十分默契。和头戴遮阳帽的任建军不同,为了方便低头工作,于复欣连个遮阳帽都没带,整个脸被晒得黑中透红。
“大夏天在地里干活还习惯吗?”记者问。任建军说:“为了培育好种子,这么多年,老师也一样在地里干活。我们早就习惯了。”
农村大众报记者 唐峰
通讯员 孙聪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