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许褚是曹操身边的贴身保镖,对曹操简直就是忠心耿耿,以至于在曹操去世之后,许褚过度悲伤,不久便追随曹操而去,把自己的爵位和家业留给儿子许仪来继承,在父亲许褚的蒙阴下,许仪也算发展得比较顺利。
可是后来许仪却在跟随钟会灭蜀,仅仅经过南郑关一战,就被钟会下令斩首,作为名将之后,在许仪被钟会下令斩首之际,居然没有人站出来为许仪求情,这是为何呢?
许仪之死
司马昭接过哥哥司马师的大权之后,做了一件比较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那就是直接把曹魏的皇帝曹芳给杀了,因为这件事情,彻底引起朝中很多大臣的不满,大家都担心司马昭会对自己动手。
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司马昭想要收买人心或者是得到大家的认可,最好的办法就是建功立业,做出一点成绩来堵住别人的嘴,经过再三思索之后,司马昭决定发起伐蜀大战,毕竟这些年自己也被姜维北伐搞得鸡犬不宁,是时候给蜀汉一点颜色看看了。
司马昭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很多大臣都不愿意支持司马昭,因为他们既担心司马昭伐蜀成功,以后更加把持朝政,又担心要是司马昭伐蜀不成功,后果不堪设想,蜀汉天生险峻的地理优势,曹魏当中的那些大臣都是见识过的。
司马昭心意已决,只要有人支持自己,司马昭自然就不会轻易罢休,就在关键时刻,司马昭身边的宠臣钟会出现了,钟会原本是一个谋臣,没有上战场带过军队,但是此时的情况危急,正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时机,钟会当然不愿意放弃。
司马昭眼看有钟会支持自己,也就力排众议,选择发起伐蜀之战。钟会被司马昭任命为伐蜀主帅,率领十几万大军浩浩汤汤而去,作为许褚的儿子许仪,一直处于父亲的光环之下,自己也想要证明一下自己,于是主动找到钟会,请命担任先锋。
钟会本来就正好需要选拔先锋,许仪的请命刚好合适,钟会想都没有想就任命许仪为先锋,负责在队伍之前开路修桥,好让大军可以长驱直入。许仪接受命令之后就带领队伍上前了,但是在南郑关的时候,许仪感觉这是一个建功的大好时机,于是就想要抢占关口,建立首功,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结果被守关的蜀汉大将卢逊用诸葛亮留下的连弩打败,落荒而逃。
钟会听到许仪战败的消息之后,迅速赶来了解情况,结果在桥上自己的战马被塌方的土块陷住,钟会一时间不知所措,只能丢掉战马逃命,要不是魏军及时赶到解救钟会,估计钟会就要被卢逊射杀了。
可以说钟会算是死里逃生,因此在回到帐中之后,钟会很快找来许仪,以未完成修建桥梁道路的理由将其斩首,听说许仪要被斩首了,一些将领过来意思性对钟会说:“看在许仪的父亲许褚是曹魏的功臣份上,绕过许仪一条小命吧”,听完大家的求情,钟会以“军法不明,何以令众”为由拒绝,最终将许仪斩首。
就这样,一代名将许褚之后许仪,在伐蜀的第一战之后,便匆匆去世,并且钟会斩首许仪的理由以及大臣们求情的理由都充满蹊跷,不觉让人对许仪之死更加好奇,他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被杀的呢?
钟会为何要杀许仪
表面上来看,钟会杀许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许仪没有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可是当我们深入分析之后,却会发现,钟会用没有完成任务这个理由来杀掉许仪,实在是有些牵强了,为何这么说呢?
结合真实历史,我们会发现,钟会最开始安排许仪做先锋负责开路修桥,其任务范围并没有涉及到南郑关上边的桥梁,因为这里是蜀汉的一个防守死区,魏军根本就不可能进入到这里,所以许仪的任务必然不可能是到这里去修桥的。
那么为何后来许仪还会去到这里呢?主要就是因为许仪有些贪功冒进,去了本来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地区,并且还被卢逊打败,这就尴尬了,钟会听到许仪战败的消息之后,原本也是不该直接去到南郑关桥梁之上的,因为这里是蜀军的地盘,贸然进去,必然危机重重,结果钟会也是贪功冒进,才会陷入其中,差点丢了小命。
从这样的真实情况来看,钟会想要杀掉许仪,不是因为许仪没有完成修桥梁的任务,而是因为许仪贪功冒进给自己惹来麻烦,钟会完全可以用贪功冒进的罪名来处置许仪,可是由于自己也存在贪功冒进的嫌疑,所以钟会只能换一个理由来杀害许仪,这样别人就无话可说了。
简而言之,钟会之所以要杀掉许仪,第一个原因就是许仪贪功冒进,惹来麻烦,导致钟会差点才出场就丢了小命,因此作为主帅的钟会,必然需要惩罚一下许仪,要不然难以服众,可是仅仅惩罚一下,还罪不至死,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钟会想要杀掉许仪的主要原因,绝对不是许仪贪功冒进,而是另有秘密。
结合前边我们所说的历史背景,钟会这次出来担任主帅,可是钟会第一次率军作战,所以军中很多资历老的大将都是不愿意听从钟会安排的,比如邓艾这些老江湖,就对钟会明显不满。
钟会深刻明白自己这个主帅的尴尬地位,必须找一个机会立威以震慑大家,这样一来,在正式作战的时候,自己才有足够的威严控制大家,这就是钟会杀掉许仪的主要原因。
钟会原本就想找一个人出来杀鸡儆猴立威一番,刚好许仪自己送上门来请命担任先锋,随后又贪功冒进犯了错误,这样一来,钟会简直就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将计就计,直接一举拿下许仪,立威震慑大军,为自己后边的战事做铺垫。
在钟会杀掉许仪之后,在场的人都很惊讶,再也不敢不服从钟会安排了,为何就是一个小小的先锋许仪,就能有这么大的震慑力呢?这就涉及到许仪的身世背景了,许仪可是许褚的儿子,许褚是曹操时期最为信任的大将,这样的功臣之后,在朝中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钟会都敢杀掉这样的人物,其余的大将自然还是比较害怕的,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做错事或者不听从钟会的安排,就会身首异处了。当然,钟会敢杀许仪也是有原因的,不信我们继续来看一看那些大臣求情背后透露出来的凄凉。
大臣为何没有求情
前边说过,这些大臣确实说了一句“看在许仪的父亲许褚是功臣的份上,饶了许仪一命”,可是这样的话,很明显不是在求情,而是有意提醒钟会许仪的身份一样,为何这些大臣要这么做呢?想要求情,直接说明求情的原因,或者说清楚许仪罪不该死,那不就完了,为何要用许仪父亲来说话。
钟会听完大臣们的话之后,就果断把许仪斩首了,说明钟会是听懂大臣们的言外之意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许仪这种背景,是显得比较尴尬的,因为当时权势最大的是司马昭家族,所以跟随司马昭的亲信,才是最受益的,比如钟会就是如此。
除了司马昭的亲信之外,另外一些人就是虽然也是曹魏曾经的功臣,但是如今已经投靠司马昭旗下之人,这些人也会受益,而像许仪这种人,刚好处于两者的边缘,他和司马昭关系不亲近,和曹魏的那些投靠司马昭的人关系也不亲近,再加上自己父亲许褚以前人缘不好,对曹操足够忠诚,因此现在投靠司马昭的人,都会或多或少想要欺负一下许仪。
就是处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许仪注定就是一个悲剧角色,就算是钟会不拿许仪开刀,其余的大臣也会拿许仪开刀,因为他是名将之后,但在此时的队伍中又是孤立无援的,大家欺负他可以显得自己很牛,但是又没有人会出面帮助许仪。
钟会就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才敢果断杀掉许仪,其余求情的大臣看似在求情,实际上却是在提醒钟会赶快杀掉许仪来立威,只有许仪,从一开始到被杀,都完全处于一脸懵的状态。
结语
许仪虽然贵为名将许褚之后,可是处于司马家族掌权的关键时刻,许仪的身份反而是最为尴尬的,钟会想要找一个人来立威震慑军队,刚好许仪就是最佳人选,所以一场看似阴差阳错的斩首盛宴,背地里却是早已谋划好的鸿门宴,许仪恰似钟会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其宰割,自己还不明所以,实在可悲可叹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4 13:46: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