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30 10:15:00 来源:戏说三国

崇祯年间庸官汉奸不少,但更更多的是贤臣名将,比如,洪承畴、孙承宗,杨嗣昌,孙传庭、卢象升等人,但凡崇祯会用人也不至于最后煤山上吊。所以说崇祯的勤政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会用人是崇祯最大错误,比如杨嗣昌明明是最好的首辅。崇祯偏偏让他去剿灭流寇。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杨嗣昌,字文弱,是兵部右侍郎兼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之子,典型的官二代,杨嗣昌虽然是官二代,但能力和才干一点都不差,即便他爹杨鹤因招抚“流寇”失败而下狱,也没有影响到杨嗣昌的前程,完全是凭本事做到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而且22岁就大学毕业(中进士),尤为幸运的是,杨嗣昌刚入仕途就躲过了阉党与东林党的博弈,杨鹤和杨嗣昌为躲避政斗漩涡,遂称病回家,直到崇祯上台,杨鹤、杨嗣昌父子亦先后被起用。在崇祯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对杨嗣昌印象就很好。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崇祯十年三月,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时,负责全面剿灭高迎祥和李自成的流寇。杨嗣昌一上任就提出了他的战略原则:“攘外必先安内”,也就是说与关外女真议和,然后集中一切力量以争取时间对付“流寇”。杨嗣昌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这个战略的人,想想后世还有谁这么干的。杨嗣昌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可惜崇祯让杨嗣昌没有坚持到底。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杨嗣昌的第二个策略就是对“流寇”要采取“四正六隅十面网”的战略。也就是以陕西、河南、湖广和凤阳为四个主要战场,负责对“流寇”进行追剿;、以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为六个辅助战场,负责对“流寇”进行堵截。使其无法到处流窜,最终迫使其与官军进行决战。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杨嗣昌这两个战略堪称杰出,如果按照这个战略方针奉行到底,完全有可能将“流寇”彻底剿灭,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高迎祥就死于这一策略,李自成差一点。而最后失败的原因在于三点,第一,崇祯急于求成,没有耐性,第二就是杨嗣昌是定策略的人,但让他亲自操刀实施却未必行。第三就是没钱,崇祯没耐性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银子。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在实施杨嗣昌战略的第一年,崇祯就开始在增加“辽饷”的基础上又加征‘剿饷’。但这一举措遭到一线将领孙传庭的强烈反对。他对崇祯说:“这些年“流寇”到处流窜,正常的税都征不上来,现在朝廷还要增加“剿饷”这不是把老百姓往流寇那里逼吗”。崇祯也难啊,几经考虑,最后决定暂时加征“剿饷”一年,就是看看效果如何。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崇祯定下的第一任剿匪总指挥是两广总督熊文灿,但熊文灿能力确实不行,毕竟他不会打仗,能打仗的卢象升被调走打皇太极去了。熊文灿对付“流寇”只能采取招安策略。但实际上并不成功,张献忠屡屡招安,屡屡反叛,原因就在于张献忠虽然接受招安,但不交枪和军队,这样的招安又有何用。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崇祯十一年九月,因为陈新甲议和失败,实际上就是崇祯顾忌自己脸面。导致皇太极第四次入塞之战,很快就打到了北京郊外的牛栏山。宣大总督卢象升带兵前来“勤王”。卢象升素来反对与女真议和,因此与杨嗣昌不对付,兵部尚书和前线总督大人闹矛盾成这样,这个仗显然是没法打了。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卢象升在这种情况下亲自出兵与皇太极作战,就这样,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的卢象升,能指挥的就只剩自己带来的宣大的二万人。就靠这二万人,从十月下旬和皇太极一直打到十二月上旬,后来卢象升几次给兵部求援,兵部没有任何回应,最后清军以优势兵力在巨鹿县贾庄将卢象升围住。卢象升拼命求援。此时,高起潜的五万人马就在五十里外,却拒不发兵,就这样,一代名将卢象升,就这样被自己人“坑”死了。卢象升战死后,杨嗣昌一直不承认他是战死的。一直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遗体才得以下葬。即便如此,卢象升终没有得到朝廷的任何抚恤和褒奖。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陕西巡抚孙传庭因反对杨嗣昌的策,被杨嗣昌构陷,崇祯将孙传庭下了诏狱,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再次造反。这就意味着杨嗣昌历时两年的“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的全线失败,皇太极犯边,张献忠造反。在此情况下,杨嗣昌只好自请到前线督师。但杨嗣昌刚刚到前线,就把左良玉和贺人龙两位军事主将给得罪了。前线打仗就怕将帅不和。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新任三边总督郑崇俭死看不上杨嗣昌。从认为此人就靠一张嘴忽悠,没有真本事,从此以后,郑崇俭对杨嗣昌的命令也是阳奉阴违,就这样,杨嗣昌把手下能打仗的人全给得罪完了,崇祯十四年二月,张献忠出奇兵偷袭襄阳成功,将襄王活活烧死。在明朝“陷藩”是死罪,杨嗣昌本来就有病,这一下子更是惊惧交加,活活吓死了。享年五十四岁。葬于武陵。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杨嗣昌去世后,崇祯帝亲撰祭文,追赠太子太傅,免去了他的一切责任。两年后张献忠破武陵,扒开杨嗣昌的坟墓并烧其灵柩抛尸。

明末贤臣不少,但崇祯不会用,但最可惜的是他

杨嗣昌是当时少有的肯实心用事,真心卖力,且不结党,不营私的明朝高级官员,能真正提出具体主张,而且自己还负责实施,明末这种官员实属凤毛麟角,而且整顿过边关防务,经验丰富,勇于任事。最后失败就是在他只能从宏观制定策略,具体办事不是他的长项,再就是情商太低,不会团结同僚,这是他最后失败的主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30 16:45:5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自成击败了明军,为什么没打过清军
...去了陕西,时间已到了崇祯九年。这一年,清兵又来了,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1636年)。不过这次皇太极并没有打算攻打北京城,他同样派出两去军队,一支佯
2023-03-14 21:21:00
卢象升殉国预示着明朝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
...的折子,快步行动到崇祯面前,供其预览。奏折中说道,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防线,借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离北京城不足百里。看到这一消息,崇祯皇帝一下子瘫软在龙椅上
2023-01-25 20:09:00
大明王朝的覆灭和崇祯皇帝有关吗
...再者是财政是在苦难;同时,国内天灾人祸不断,外部的皇太极已经在辽东稳定立足,并且多次通过长城一线五次攻入内地,大肆抢掠而归。这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明朝的行将就木。所以,明朝的
2024-04-19 15:48:00
洪承畴:从抗清英雄到投降清廷
...使在狱中,他也曾经打算宁死不屈,以死报国。他被带到皇太极面前,命令他下跪时,他傲然直立,怒声喝道:我是天朝上国的大臣,怎么能向你这藩王下跪?(吾天朝大臣,岂拜小邦王子乎!)清
2024-02-22 21:48:00
洪承畴投降清朝最后还做了什么事情
...任的洪承畴却选择了归顺清朝成为了大明朝的叛变者,被皇太极归入汉军镶黄旗下,在清朝此后发展和壮大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那为什么深受崇祯皇帝信任的洪承畴会选择归降清朝呢?首先,
2023-07-03 21:18:00
名将洪承畴人生的巨大落差,反映明亡清兴的进程
...突变,内贼尚未安复,边境再次告急,崇祯十一年九月,皇太极兵分两路,一路围困京师,一路攻占义州,围攻锦州。崇祯觉得农民起义逐渐平息,无法再兴风作浪,又担心后金军势大,命洪承畴和
2023-05-03 12:22:00
...洪承畴甚为赏识、且屡有嘉奖。崇祯11年(1638年)9月,皇太极攻占义州,围攻锦州,关外军情甚急。清史稿称:“庄烈帝(崇祯)徵承畴入卫。明年春,移承畴总督蓟、辽军务”。崇祯1
2023-10-24 14:15:00
...祯的默许下,辽东巡抚方一藻秘密派人出使沈阳。大喜的皇太极表示“如有确议,则撤兵东归”。杨嗣昌知闻后,就极力建议崇祯正式批准方一藻和高起潜(关宁监军)与后金展开和谈。由于顾虑朝
2023-07-16 17:35:00
洪承畴:明朝最后的蓟辽总督,清朝的开国功臣
...笔架岗,再率六万兵马贸然前行。结果却被早获知情报的皇太极横绝归路,夺了塔山之粮。随后,洪承畴的六万人马也很快处在了前被清军伏击,后有清军追赶的尴尬境地。再加上,此时洪承畴本没
2024-02-20 05: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