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洪承畴:从抗清英雄到投降清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2 21:48:00 来源:戏说三国

崇祯十五年,大明朝廷接到前线的重大军情:松锦之战败了,十几万军队土崩瓦解,而且连蓟辽总督洪承畴也牺牲在前线。这个消息震惊了朝野,这意味着关外就只剩下了宁远孤城,能阻挡清军南下的,仅仅就是山海关了。这个时候,明朝虽大,却已经无路可退,京师的胸膛将面对清军的尖刀。

洪承畴:从抗清英雄到投降清廷

但是,日子还得要继续过,善后的工作还得做,不然民心都将失控。在这场战役中,洪承畴无疑是虽死犹生,他成为了自从明清交战以来,战死沙场的最高统帅。他的家人,竟然到崇祯的面前,痛哭流涕的报告洪承畴殉难的经过。一向刻薄寡恩的崇祯也被感动,亲自写下祭文,节选几句如下:

洪承畴:从抗清英雄到投降清廷

不仅如此,为了表彰忠烈,鼓舞士气,让明朝军民同仇敌忾,崇祯还决定赐祭九坛,国礼安葬,优加恤抚。后来,崇祯还觉得洪承畴死得太过于惊天动地,九坛之祭不足以彰显他的壮烈,特地改为十二坛。

就在祭坛紧锣密鼓施工的时候,崇祯又接到了一个更令人吃惊的消息:洪承畴不但没有死,还活得好好的,他和祖大寿一起投降了清廷。据说,洪承畴的密信也同时到达,上面只有八个字:暂时降清,勉图后报。

崇祯一开始是呆若木鸡,随后长叹一声,将这次规模空前的国葬和追悼会全部取消。因为洪承畴表示要后报,崇祯便放过了他的家眷,没有追究。

洪承畴:从抗清英雄到投降清廷

其实在当时的混乱场面中,洪承畴也曾多次求死。城破的当日,他就准备挥剑自刎,又因为深受孔孟思想的影响,要留个全尸。于是他解开自己的腰带,学着袁应泰一样悬梁自缢。这么磨磨蹭蹭的,耽误了时间,被清军一拥而上将他活捉了。

即使在狱中,他也曾经打算宁死不屈,以死报国。他被带到皇太极面前,命令他下跪时,他傲然直立,怒声喝道:我是天朝上国的大臣,怎么能向你这藩王下跪?(吾天朝大臣,岂拜小邦王子乎!)

清廷打算以虐待的方式让他屈服,不给饭吃,只给少量的水。洪承畴则干脆以绝食相回应,“米浆不入口者七日”。皇太极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降臣,有的是洪承畴的旧友,有的说洪承畴的下级,但不论是谁,都被他骂得无功而返。

洪承畴:从抗清英雄到投降清廷

但是,清廷的汉人谋士范文程只去看了一次,他就判断洪承畴并非文天祥,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是肯定会投降的。当时监狱中一块灰尘掉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他都小心的擦去。在这种情况下还如此注重仪表的人,怎么会轻易舍得放弃生命呢?

其实,在洪承畴的内心,确实是不甘心就这么结束自己的戎马生涯,他更希望能将满腔的热血和经世致用的才华都用来建功立业。民间对于他的投降,说得最多的是因为孝庄太后(当时的庄妃)深夜探监,在晓以大义的基础上施展美人计,终于说服了他。

洪承畴:从抗清英雄到投降清廷

这个说法因为香艳十足,很有市场,也被近年来的电视剧广泛采纳,但实在经不起推敲。当时清廷已经建立,各项典章制度完善,作为后宫妃子,是绝对不可能随便出入皇宫,更不可能还独自进入大牢。况且,皇太极即使对洪承畴再好,可以赏金赏银,也绝不会让自己妃子去服侍一个手下败将。这实际来自于民间文人的想象之中。

按照《清史稿·洪承畴传》的说法,洪承畴投降决定性的原因还是皇太极的恩遇。他被皇太极召见之后,仍然立而不跪。皇太极丝毫没有生气,看到洪承畴衣服单薄,而沈阳正是天寒地冻,便解下自己的貂裘,亲自披在洪承畴身上。

本来,明朝虽大,却政治腐朽,流寇四起,崇祯的猜疑心又重,首辅如同走马灯一样更换,兵部尚书、蓟辽总督等重要高官十之八九都被杀害。相反,清廷正是朝气蓬勃之际,皇太极礼贤下士,颇有明君风范,这让洪承畴最终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洪承畴:从抗清英雄到投降清廷

当然,洪承畴投降之后,落到了两边不讨好的下场。即使清朝统一天下,他居住的房子,没有一个亲人愿意同住。他的弟弟洪承畯,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带着母亲在江山隐居生活。

清廷不仅猜疑他,防范他,给他的仅仅是轻车都尉,这与当时顺治许下的“功成之日,优加爵赏”承诺相去甚远。很多官职不如他的降臣都比他的爵位高。乾隆在编订《贰臣录》时,特地叮嘱要将他写进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0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夏完淳:少年英雄的传奇人生
...了这个志在匡扶社稷的集体,夏允彝当时的好友,后来的抗清志士陈子龙每每造访几社,都要与夏完淳纵论天下时事,对于这位奇才“小友”,陈子龙是发自内心地赞叹敬爱。崇祯十五年,夏允彝被
2023-10-20 22:45:00
清朝无法招降的五位明军将领,其中一位差点活捉皇太极
皇太极时期,清军五次绕道入寇中原,前锋居然直抵黄河沿岸,深入山东境内,而明军却丝毫不敢抵抗,简直是得了“恐清”症。如此一来,诸如李永芳、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洪承畴明将等纷纷向
2023-01-06 11:49:00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华的都市和温和的气候让远道而来的满洲人喜不自禁,从皇太极时期就已经萌生的“取而代之”的想法更加坚定。在经过一番筹划之后,第二年,多尔衮就迎接顺治皇帝正式入京,从此,北京又成了
2023-01-13 12:19:00
...只求速死”,且又绝食七日,仍然“求死不得”。原因是皇太极接受范文程、张存仁的意见,一心想争取洪承畴归顺,礼贤恩厚,亲临囚室,解貂裘衣之。洪承畴经多方面揣摩,眼见明廷政治腐败,
2024-06-26 16:57:00
黄道周:明朝末年的直言忠臣与民族英雄
...皇帝,那可就危险了。就好比今天要说的这位,此人忠明抗清,是明末时期一位民族英雄。但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却不怎么待见他,甚至说他“欺世”。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反
2023-11-18 15:27:00
明末为何有这么多人投靠满清
...就发动兵变,不久投降清朝,隶属汉军正红旗。在投靠了皇太极之后,孔有德就被封为恭顺王,并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在之后几年,三顺王充当了清军的急先锋,带领6千清军攻打朝鲜,迫
2024-06-08 13:17:00
明末降清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洪承畴被骂的最惨,进了《贰臣传》
...清军的围困之中,一会儿投降,一会儿又复归明朝,气得皇太极发誓一定要搞死他。可是等到松锦之战结束后,皇太极还是把祖大寿收入到了自己的正黄旗当中,还让他写信劝降吴三桂。并且祖大寿
2024-11-07 10:19:00
明末重臣洪承畴投降满清沦为叛臣,最终结局如何
...畴在清初的崎岖之路投降清军后,洪承畴并没有立即获得皇太极的重用。相反,皇太极对他保持戒备和防范的态度,只把他当作一个咨询对象,并未赋予任何正式的官职。这一时期,洪承畴充满了内
2024-05-29 15:12:00
袁崇焕与魏忠贤的矛盾
...的需要。但是,袁崇焕最终没有实现他立下的誓言,而且皇太极还打入关来。于是有人说,这是袁崇焕把皇太极故意放进来的。皇太极也故意散布谣言,说确实是他和袁崇焕有密约。崇祯皇帝见袁崇
2023-08-19 06: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