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杨嗣昌为何最终困死了自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6 17:3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杨嗣昌湖南武陵县人,三边总督杨鹤独子。万历三十八年杨嗣昌中进士,后历任户部福建司主事、江西司员外郎、新饷司郎中等职。在参与财政管理的过程中,杨嗣昌结合边事将自己的经历编为《地官集》,并收获了一个“小迷弟”–信王朱由检。

天启朝,为躲避阉党和东林的纷争,杨嗣昌称病返乡隐居。这种不结党的态度也更为朱由检所喜,因此崇祯登基后就起用了杨嗣昌。至崇祯七年,杨嗣昌已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

崇祯九年十月,因后金入寇和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崇祯“夺情”起用杨嗣昌(母丧)接任兵部尚书,这位战略家正式步入明朝的中枢。

此时的明朝已深陷内忧外患的泥潭。关外的后金数次入关劫掠,严重威胁京师安全;而张献忠、李自成等数十万流民军则在西北、中原流窜,更是明朝的心腹之患。莅任后的杨嗣昌遂上《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拿出了自己思虑已久的战略构想。人之一身,元首为重。边烽江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腹心之内,中之甚深……以故臣言必安内方可攘外…求攘外之至急,不得不先安内耳。

在杨嗣昌看来朝廷目前的困境,皆因“安边第一,荡寇次之”的错误方针所致。要摆脱被后金、流民军两面夹击的不利态势,应先剿灭相对弱势的流民军安稳皇朝内部,即“攘外必先安内”。

对于如何剿灭遍地开花的流民军,杨嗣昌提出了那个著名围剿策略--“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将陕西、河南、湖广、凤阳这四个流民军活动区作为剿杀主战场,即“四正”。同时在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省布防,压缩包围圈的同时防止流民军外逃,即“六隅”。

杨嗣昌之所以制定这样的策略,除了明军四处追逐流民军,征剿效率低下外。他还抓住了流民军的弱点–缺乏有效组织体系,不能建立根据地。

从组织上来说当时的流民军实为一盘散沙,无法在一个地方长期经营并获取资源。如果不能四处流窜,既无法掠夺钱粮充作军饷,也无法裹挟平民补充兵源。只要能把流民军围堵在一个狭小范围内,即便明军不动手流民军也会自溃。

对此,崇祯深以为然--“用卿恨晚”!

但要实现这个宏大战略,扩充军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别说扩军,朝廷连现有明军的军饷都发不齐。为此杨嗣昌提出了一个馊主意“均输”,在他的建议下崇祯十年和十二年,朝廷分别加征了剿饷、练饷。

明末三饷的害处这里就不赘述了,难道杨嗣昌不知道这会逼迫贫民投身贼寇么?

其实杨嗣昌和朝廷都很清楚这一点,例如卢象升就公开反对并提出过更优的“因粮输饷”,只向官绅富户加征。但其中阻力大家也都懂,更重要的是崇祯不愿意出面来抗压力并拍板。

杨嗣昌只不过是在马上渴死和饮鸩止渴中选择了后者,先活着再说。而且他也寄希望于自己的战略能迅速成功,以取消加饷、降低危害。只是事与愿违,这最终成了他战略破产的原因之一。

杨嗣昌的策略最初大获成功,面对十面张网的口袋阵,流民军失去了腾挪的战略空间。各地武装在明军强力打击下,纷纷受挫。李自成差点被活捉,仅带少量心腹躲入商洛山。张献忠也被包围于湖北谷城,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财政上的极端窘迫让六省总理熊文灿和崇祯,不顾杨嗣昌的反对,决定招安张献忠,以尽快结束征剿节约朝廷支出。为此,甚至不惜同意了张献忠不接受改编和调遣的条件。

崇祯十二年,缓过气来的张献忠再次反叛明廷,李自成也趁机从商洛山中杀出。一切又恢复为原来的样子,只是此时的皇朝贫民多了剿饷和练饷。在“迎闯王、不纳粮”的号召下,流民军的兵源补充变得更为顺畅。

与此同时,杨嗣昌对后金的策略进展也非常不顺利。

在指挥围剿流民军的同时,杨嗣昌力主与后金议和,缓解来自北方的压力,起初崇祯予以了肯定和支持。

先是在崇祯的默许下,辽东巡抚方一藻秘密派人出使沈阳。大喜的皇太极表示“如有确议,则撤兵东归”。杨嗣昌知闻后,就极力建议崇祯正式批准方一藻和高起潜(关宁监军)与后金展开和谈。

由于顾虑朝臣们的态度,皇帝于崇祯十一年五月,在中极殿组织了一场“剿兵难撤、敌国生心”的大辩论。在这场辩论上杨嗣昌以天象为引,辅以光武与匈奴议和、宋军伐辽失败为例,表达了当下应该先与后金议和的意图。

结果是朝臣们不仅没被说服,由于主和的态度公开化,杨嗣昌还被众臣激烈非议和弹劾。同年七月,崇祯在平台召见群臣,杨嗣昌和黄道周等官为议和之事,在御前爆发激辩甚至互相谩骂。

虽然崇祯袒护了杨嗣昌,贬斥了弹劾他的一些官员。但崇祯也因此做出了决定,不对议和表明态度、继续观望,这也导致方一藻、高起潜与后金议和之事不了了之。

觉得自己被戏耍,也是为了给明廷制造更大的压力和混乱。当年九月后金再次入寇京畿,即“戊寅之变”。后金这次入寇致七十余城先后失守、四十多万人被掳掠(包括德王朱由枢)、重臣孙承宗全家遇害、总督卢象升战死……

言官们将后金入寇的锅全扣在了主和的杨嗣昌头上,他不得不上疏引咎辞职。虽然崇祯没同意,但议和一事可以说是不可能了,据传崇祯也感慨“大事几成,为几个黄口书生所误,以至于此”。

对于杨嗣昌而言,“戊寅之变”更大的危害是让他几近成功的“十面张网”也变成了一张破网。

因为洪承畴、孙传庭等被调入京师勤王,压力骤减的各地流民军纷纷死灰复燃,尤其是张献忠借这个机会重举大旗。让难脱干系的杨嗣昌只得自请督师,也就此走向了自己的悲剧结局。

注:杨嗣昌最初不同意招抚张献忠,但是力主招抚的熊文灿是杨嗣昌推荐的,最后代表朝廷同意的也是杨嗣昌。虽然他是从了崇祯的意思,但除非皇帝主动,其他人不可能让崇祯背锅。

前文中提到崇祯喜欢杨嗣昌的一个原因是他“不党”,但他不党的原因除了自身理念之外,还有个原因是他不善于搞关系。这次南下督师他就和手下的将领、地方督抚们搞得矛盾重重。

杨嗣昌先是保举左良玉挂“平贼将军”印,后为制衡左良玉又培养起贺人龙,并向朝廷举荐由贺人龙代替左良玉。然而崇祯首肯之后,杨嗣昌又担心贺人龙的兵力和功劳压制不住左良玉,又上疏皇帝收回成命。

这一番操作下来,把左良玉、贺人龙两人都给得罪了。开始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对张献忠部也是故意追而不剿。

同时杨嗣昌又与三边总督郑崇俭以及四川巡抚邵捷春的关系搞得很差,加上他们在一些具体方略、判断上的不同和冲突,这两人也是各种理由不执行杨嗣昌的部署命令。

最后杨嗣昌的十面张网策略不仅面临兵力不足、内部不和,还被张献忠找到了破解之法。

就像当年努尔哈赤说的“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张献忠也意识到,只要包围圈里的流民军合兵攻击一处,一处破则全网破。于是张献忠就和罗汝才合兵,最终从巴州冲破包围进入四川。

当杨嗣昌调兵遣将重建包围圈,明军被大量牵制往四川、汉中时,张献忠又从巴州突破封锁,重新回到已经“没网”的湖广。得意的张献忠还写了首嘲讽杨嗣昌的打油诗,“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策略也正式破产。

崇祯十四年二月初四,张献忠攻破杨嗣昌的行营襄阳并处死襄王朱翊铭,这也成了压垮杨嗣昌的最后一根稻草。自知无力回天的杨嗣昌,一边通知家属至荆州见面,一边开始绝食停药。

最终杨嗣昌跟曾告诫他“袁崇焕之祸其能免乎”的卢象升一样,选择了“宁死沙场,不辱西市”。三月初一,死于湖北沙市。

有一种说法,杨嗣昌是在用死为自己的“赌”赎罪。确实,他的战略构想是建立在“赌”的基础上,既在赌平叛能不被干扰的迅速成功,也在赌皇帝和朝廷的意志与态度,最终他失败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6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崇祯如果迁都,是不是就能救大明?
...军给予明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例如弘光元年大败于满清的李自成,仍然能轻松把左良玉赶出湖北。钱粮上就更不用说了,朝廷穷得连守京师的钱都拿不出来。这其实也是崇祯一朝,流民军抚而复叛的
2024-11-01 10:43:00
...例外。趁着官军避战不出,起义军领袖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云集于荥阳,共商大计,历史上称之为“荥阳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李自成出尽风头,提出了联合作战、分兵迎敌的战略方针。
2024-07-23 17:27:00
孙传庭:大明末年的救世英雄
...洛之部。 然后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可以说,1638年,是大明帝国最后能够反败为胜的机会,因为内部混乱已经被
2023-10-26 21:58:00
...任命为九江总兵,很快又被调镇黄州,负责清剿湖北一带李自成余部。至年末,徐勇会同九江总兵金世忠清剿、招降九十五个山寨,擒获甚众。次年(顺治三年)正月,南明隆武朝督师何腾蛟遣使招
2023-10-28 17:42:00
曹文诏:明末平定西北农民军的关键人物
...玘、曹文诏对洪承畴所说:“惟紫金梁死,其党归闯将(李自成),无复称其号。此贼似能统领诸贼也,此贼死后,众贼各自为队,时分时合”。紫金梁余部大约有两万多人马,大都归附了当时还称
2023-09-20 14:27:00
明末乱世枭雄左良玉对历史的影响
...“匪患”,朝廷承诺左良玉家族世代镇守武昌。不过对于李自成大军包围北京的情况,左良玉选择观望——有说法认为是左良玉没来得及出兵,京城就被李自成攻陷。但不管怎么说,崇祯帝自杀的时
2024-01-10 05:50:00
罗汝才为什么偷偷资助张献忠离开李自成?
...只剩下几百人,只好北上投奔罗汝才。此时罗汝才已经和李自成联合,在河南境内所向无敌。大败之后的张献忠相当狼狈,但仍然摆不清自己的位置,很快与李自成之间产生了矛盾,《明史纪事本末
2023-02-03 21:19:00
握有大量军队的左良玉为何没有前来救驾
...前来救驾?面对国破家亡,毅然赴死的崇祯1944年一月,李自成从西安称帝,然后浩浩荡荡从西安杀向北京,由于行军太过顺利,不到三个月,农民军就打到了北京外围,崇祯下诏天下兵马勤王
2024-04-26 11:33:00
崇祯后期为何不放弃锦宁以全力围剿张李,反而进行松锦会战
“松锦大战送掉了九边精锐,导致李自成坐大”这种话,连洪承畴自己都不信。清军入关前,洪承畴告诉多尔衮:“初明之守边者,兵弱马疲,犹可轻入。今恐贼遣精锐,伏于山谷狭处、以步兵扼路。而
2024-06-20 17: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