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孙立平:欧洲是如何走出相近相杀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3 14:37:00 来源:新经济学家

来源:孙立平社会观察

孙立平:欧洲是如何走出相近相杀的?

文 /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我们曾经是凶残的维京海盗,现在我们是世界上最和平的社会之一。

据说,这是丹麦一官方网站首页上写着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用在欧洲身上,也是比较恰当的。乌克兰战事的爆发,引起我对那一地区历史的兴趣。翻开史书,我不得不为那里在历史上发生那么多的战争感到惊异。回到现实,同样令人惊异的是,欧洲又是当今世界上战事最少的地方。

这是同时令人感兴趣而又互相联系的两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什么?

说欧洲是历史上战争最频仍的一个大洲,应该没有人反对。两次世界大战都爆发在欧洲,主战场也都是在欧洲,历史上各种名目的战争更是不可胜数。罗马帝国、奥匈帝国、大英帝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沙俄,这些帝国或海上霸主及殖民者,哪个离得开战争?哪个离得开攻城略地?

在欧洲内部,有人统计过,在二战之前的1000年间里,只有15年的和平时光。给人的感觉是,谁和谁都打。从粗线条的线索来说,就有北部的蛮族与南部的罗马之间的战争,西部的英格兰岛国与欧洲大陆各国的战争,有东部的斯拉夫民族与中部日耳曼的战争。而在同一民族内部,往往也是战争不断。

为什么欧洲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战争?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欧洲人比其他人好战,用另一个说法,是白种人比其他人种好战。证据当然是现成的:在欧洲之外,美国立国240多年来,对外发动战争超过200次,平均一年多一点儿一次。土耳其,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差一点儿征服欧洲。阿拉伯人同样极具扩张性。白人在历史上建立了多个帝国,包括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和雅利安人的印度帝国。

还有人认为,欧洲战争频仍与欧洲的地理特点有关。欧洲东部面临的是世界上彪悍勇猛的游牧民族,南面是充满宗教激情的伊朗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而且,欧洲半岛众多,中南部有一系列山脉切割。整个欧洲地理单元小而支离破碎。而且,欧洲也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的大河,这就意味着各国很难通过一条河流贯穿起来,形成占压倒地位的地方势力。分散的格局很容易陷入割据纷争。

这两种解释,从表面看,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但却无法解释下面的事实:同样是欧洲人或白种人,同样是欧洲的山欧洲的水,二战后的欧洲却一直没怎么打仗,直到九十年代爆发南斯拉夫内战。而我们知道,南斯拉夫内战有着特殊的背景。当然,这期间也有欧洲部分国家对外部的战争,但尽管如此,在过去的80年中,整个欧洲生活在和平当中。

这样的一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想,最主要的是整个社会氛围和社会气质的变化。这个变化具体体现在现代文明形成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讲文明与野蛮的区别也有这个含义在里面。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里所说的现代文明,主要指的还不是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等这些外在的表现,如韦伯所说,现代文明最核心的是理性化的过程。

许多朋友对韦伯的思想都很熟悉。理性化,是韦伯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我们不去讨论有关理性问题的那些学术争论,我们可以把理性大致理解为是在社会行为的手段与目的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乎逻辑的联系。如果这样理解也还是觉得有些模糊,我们可以在不理性或非理性相反的意义上来对之进行理解。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下面的这种区别。街头上的小混混,经常发生打架斗殴这样的事情,一言不合,拳脚相见。你瞅我干什么,瞅你怎么了。就这两句话,就有可能最后头破血流。而在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中,就很少发生这样的事情。区别在什么地方?就在于是否会权衡利弊。前者热血一上头,什么都不顾,而后者则要权衡值得不值得。这个区别是重要的。

懂得权衡,知道利弊,这是理性化最粗浅也是最重要的含义。有了这样的理念,人们开始寻找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利大弊小的手段。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和文化。在这样的风气和文化中,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崇尚力量或武力,甚至将其视之为粗鲁。也就是说,我们要理解为什么战争会减少,首先要理解人们脑子里发生的这样一种变化。

当然,这样一种观念层面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在真空中。我们需要注意这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工业化的过程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什么在农业时代,尤其是游牧民族,人们对土地和疆域那么感兴趣?因为土地意味着收获,意味着生活空间。而为了获得土地,就要战争,就要征服。

但在工业时代不同了。虽然在工业时代,土地矿山仍然是有价值的,为此发生的争夺也时有发生。但其重要性,无疑是大大下降了。在工业时代,谁能创造和拥有更多的财富,更主要的,是要取决于资本、设备、技术、知识、创造性等等。而这些是可以通过战争或政府获得的吗?显然不是。

用赫拉利的话来说,在这样的时代,战争与征服的收益率下降了。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句,战争的成本在增加。因为战争不但往往造成对创造财富的那些东西的破坏,甚至会破坏财富本身。过去那种战争中的烧杀抢掠,烧掉的可能是秸秆和简陋的茅草房,而在现代战争中毁掉的,却可能是高楼大厦和繁华的都市。

懂得了利弊,懂得了权衡,懂得了财富主要不是来自于战争和征服,这时人们才有可能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商量和制订解决矛盾的规则和制度安排。于是,有了谈判机制,有了协调机制,有了种种跨国的或地区性、国际性的组织。于是,在许多情况下,战争成了不必要的事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日本的发展过程,因为我对日本的发展不是很了解(见《孙立平:巨额债务之后,可能是一场漫长的不景气》),就是想,我们要面对这个过程,更进一步说,要寻找更好的办法平稳地度过这个过程
2023-06-02 08:31:00
佘村举办金婚银婚庆典弘扬文明新风
...甜蜜。”孙大成笑着说。台上从左往右数排在第三位的是孙立平夫妇,两人结婚50年来从未红过脸,平日里妻子刘世芬涮洗衣服,孙立平会帮忙晾晒;刘世芬忙活累了,孙立平会贴心递上茶杯。孙
2023-08-21 07:30:00
...积极的建设意义。”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平则认为,围绕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需要有一个阶段性思维、周期性概念。在谈及创新时,孙立平表示,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需要
2024-01-13 15:34:00
南京市南站小学开展“我为校园添抹绿”墙绘活动
...,老师为孩子们颁发同心同达贴纸和证书。南站小学校长孙立平表示,本次墙绘活动让同学们结合传统文化感受绘画的快乐,将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的艺术梦在这里生根、萌芽,同
2023-04-17 20:17:00
...工作、班主任工作等各个维度分享交流、充分探讨。校长孙立平通过“信任”和“沟通”两个关键词分享家校共育的方法,带领大家厘清家校关系的本质,明确边界,让家校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助
2024-02-20 00:41:00
踏浪而行!恒源祥亮相2024中国CGO增长峰会
...发展。 峰会之上,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做重磅报告,在扑朔迷离中为经济增长寻找出路,呼吁转向消费型主导增长。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则以详实的数据,论证中国
2024-03-21 16:30:00
9块9的瑞幸,新中产薅疯了
...觉太过奢侈,10块不到的本土咖啡也许刚刚好。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在经历了一个持续几十年的大规模集中消费过程之后,人们在消费上已经处在一种超前、过度、透支的状态,需要喘一口气
2023-08-31 08:29:00
...不断创新的20多年实践,也正恰如其分地印证了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所说的短期看政策,中期看趋势,长远看文化,体制贯彻始终四个阶段。
2023-01-18 07:39:00
阿根廷的发展历史
...地的支柱产业,农副产品出口换回了大量的外汇。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快,农副产品需求旺盛。而阿根廷又是一个欧洲白人移民组成的社会,照搬欧洲体制,实行全面自由开放
2023-08-11 17: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