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观楼巍峨矗立
高新区正式挂牌
产业发展攀“高”逐“新”
基层治理有温度更有精度
……
今年以来,钟楼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个着力点”,聚焦“千亿之区再出发”,加快“做精老城区、做强经开区、做大高新区”,坚决扛起主城担当,坚持真抓实干,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绘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建设新图景。
不久之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更为钟楼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钟楼将迅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紧扣全会提出的新要求,动员全区上下求真唯实、勤勉踏实、推进扎实、为民务实,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奥乐齐、茶颜悦色、盒马NB……一家家常州首店落地钟楼老城区板块,引来一波又一波“流量”。钟楼区正以“做精老城区”为指引,展开一场关于消费场景的新变革。
“常州队,加油!”“下一场,必胜!”每逢“苏超”比赛周,大庙弄文化中心、亚细亚影视城广场前总有市民兴致勃勃看着大屏赛事直播。焕新的亚细亚影视城以“影院+”模式玩转跨界,使这座成立已34年的文化地标化身“光影立方”,成为集电影放映、文化体验、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文化传媒综合体。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北入口,23.9米高的“泰富里”玻璃幕墙后,正蜕变着一个沉浸式社交空间,书写出老城商圈的另一种生命力。在其地下的“延陵IN巷”如隐形动脉串联起8大商业体,日均1.3万的客流穿梭其中。众多老城区场景串珠成链,由线及面,缝合常州的记忆与未来,以大写意画出了老城复兴图景。
运河两岸,沉睡的工业基因正被创意激活。大仓路上,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仙鹤酱油厂(震新酱园),斑驳的酱缸车间即将化身“蓝·1869文化园”。数字文化、艺术展馆与老字号展示中心在此交融,百年酱香里酝酿着面向年轻一代的文创新生。相距百米,“航仪1966”文化创意园在常州航海仪器厂旧址上拔节生长,8500万元投资正给红砖厂房与香樟林荫带来更多活力。这些蜕变,使运河畔的硬核工业美学与当代文化消费场景共振,昔日的工厂转化为明天的文创园区地标。
老城区的动能培育,不止于地标的华丽转身。
在消费场景焕新之外,另一场关乎“家门口”幸福感的微更新也在推进之中。“还是新电梯看了安心又舒心!”居民王晓升指着崭新的电梯感叹道。在怀德苑小区的楼栋里,电梯已经焕然一新。这里曾因22年的“高龄”电梯频发故障而被戏称为“老爷楼”。社区“电梯更新攻坚先锋队”与“老班长工作室”协力攻坚,创新“分期付款+共享维保”模式,更将门厅美化、无障碍改造等12项“微更新”巧妙同步。目前钟楼区已有7个小区51台电梯获批更新,41台已投用,其余22台也将在10月底前完成安装。这些楼道里的点滴改变,正是老城区焕新最接地气的生动注脚。
仲夏时节,钟楼经济开发区这片发展的热土上激战正酣。项目工地机械轰鸣,产业园区活力奔涌,冲刺“全年胜”的澎湃动能在这里激荡汇聚。今年上半年,钟楼经开区紧扣“做强经开区”目标,聚焦“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亮眼“半年报”——规模工业总产值保持全区占比近七成,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三年来首次浮出水面,占比和增幅都列全区第一,制造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制造业投资和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区比重近四成,各项经济指标总量在全区各板块中均位列前二;40个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超17亿元,截至目前开工率已超90%,项目投资完成率近60%。其中,英中电气变压器高端绝缘新材料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成为首个总投资超10亿元的“大块头”。
在思源特变的项目建设工地,项目已在5月完成了基础验收,预计10月完成竣工验收;总投资2亿元的精研科技精密传动组件生产车间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新电自动化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等多个建设现场车来车往,重大项目推进如火如荼,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在钟楼经开区也“拔节”有声。
6月,长三角OPE数智产业创新社区在钟楼经开区正式成立。在这个创新社区生态体系中,钟楼经开区深耕多年的数字健康领域率先破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打造“维链通”生命健康枢纽创新创业中心,为数字健康产业生态圈提供一站式赋能平台。5月,位于钟楼经开区的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车路云一体化项目一经发布就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该项目聚焦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的技术发展,可实现道路升级改造,落地自动驾驶场景。
贡献全区近七成的规模工业总产值、近四成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制造业投资,亩均投资增长60万元/亩,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增速超37%……在成绩面前,钟楼经开区勇挑大梁,一体化发展规划加速推进,联动北港、新闸、西林街道,统筹区域功能布局,星港路以北片区开发、环大运河零碳产业园规划等央地合作项目稳步深化,为长远发展拓展出了更广阔、更协同的承载空间。
凌晨2时,钟楼高新区投资促进和科技创新中心的灯光还亮着——新加坡铂恩施特氢燃料电池基地的施工蓝图正连夜优化,1000万美元投资将在这里生长出连接狮城与常州的氢能创新纽带。不远处,劲旅环境10亿元新能源特种车辆基地项目的160亩土地上,将崛起年产值15亿元的产业链关键一环。
这是今年4月钟楼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后,10天内上演的项目“梅开二度”的实景。这片承载着“融合创新先锋地”的土地,正以产业扩张的强劲脉动、科技创新的硬核突破,在长三角腹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崛起故事。
“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集群效应,正使钟楼高新区成为长三角新能源产业版图上的重要节点。
“从项目筹备到快速审批、从签约落地到顺利投产,钟楼高新区给我们提供了高效务实的服务,也直接促成了我们仅用3个月就实现量产,创造出‘福士速度’!”今年5月,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正式启用,分公司负责人魏忠宝在现场感慨道。优越的营商环境为钟楼高新区引来更多的“金凤凰”。恩都法的电子水泵,出货量稳居行业前三;裕兴股份的太阳能背板基膜,占据全球市场近三成份额……128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5件有效发明专利如同播撒入沃土的种子,持续生长出竞争力。
省级高新区的招牌,底色是“把企业事当自家事”的务实。
“招推服”一体化机制创造的奇迹仍在刷新:德国福士项目81天落地,投产3个月即实现1450万元销售额;美宜佳、豪凯项目“竣备即发证”,审批效率跑在全省前列。更深远的布局藏在“六个先行”里:腾龙大道快速路沟通西太湖和高铁新城,扁担河生态廊道使“厂在绿中”成为常态,110kV腾达变电站年底投用将为产业扩张注入新动能。
站在新起点,钟楼高新区已锚定2030年目标: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60家,氢能产业规模突破10亿元。这片崛起于长三角腹地的创新高地,正以产业为笔、创新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续写着更振奋人心的篇章。
来源:今日钟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