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9月27日,“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活动上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李润和以《从“平天下”看“天下秩序”及其现代意义》为题,进行了演讲,他从追溯孔子“天下观”的形成、“平天下”的理想落脚到近现代“天下秩序”的儒学思考,强调了思想交流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价值。
李润和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通过“天”的概念阐释了人类存在论的根据、伦理道德和宗教神明,经过不断发展,孔子的天下观则具备了走向更广阔世界的空间扩张的意义,同时作为施行仁政的空间,实现了伦理的扩张。孟子的“天下”是仁政,即王道政治实现后,不脱离具有“当为的”性质的世界意义。至秦汉以后,“天下”则是作为政治实体的中国和作为文化实体的中华为中心设计的理想的世界。
紧接着,他又从《礼记》《大学》等儒家经典,讲解起古人“平天下”的理想。“《礼记》礼运篇和《大学》的平天下章节系统展现了理想社会。”
当下,面对世界秩序、地区秩序的讨论话语权竞争中,在新“天下秩序”与“共同善”的追求中,主动权已经向中国发生了“转移”。李润和说,孔子的天下观具有世界意义。“今天我们之所以重新召唤‘天下’,重新赋予它新的意义。最重要的原因,近一点,将是为了东亚的和平秩序,远一点,将是为了世界和平。应该对天下秩序作出儒学的思考。”
“请问,《大学》的‘平天下’想要实现的‘世界’和今天演讲中提到的以新的‘天下秩序’为基础的‘世界’有什么样的历史、现实脉络。”现场,济宁学院大二学生朱世昌作出提问。他说,“我是针对李教授的分享,进行的专门性提问,他的回答和讲座令我受益匪浅。”
朱世昌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李润和关于“平天下”的讲解。“平表示不用武力解决,要平均、要机会均等,这指向着公平、公正。”同时,作为一名00后大学生,他说将持续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做一名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
相关链接:
李润和,上世纪80年代师从中国国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九十年代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访学,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儒学,系韩国著名历史学家。著有《中韩近代史学比较研究》《关于中国近代史学成立的初步考察》《关于中国近代史学的流派分流》《从<宋书>史论看沈约的天命观与处世观》等研究成果。译著《宋季元明理学通录》《史通通释》(刘知几、浦起龙 全4卷)、《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翻译等重要科研项目。自1993年至今,为推进中韩两国的儒学研究与交流,作出了重要成就。自2016年被聘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中心主任(韩国)、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济宁市尼山学者以来,李润和教授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中韩儒学交流工作之中,为推进中韩儒学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陈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8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