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春节假期期间,自然少不了走亲访友、外出旅行、朋友聚会、熬夜刷剧这些节日里的“常规动作”,经历了多个“鏖战到天明”的狂欢,许多人会感觉困、累、乏。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门诊部副部长牟利宁认为,节日期间,大家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有较大改变,原有的节奏被打乱,不少人会出现生理、心理的不适。春节假期余额已不足,这时我们该如何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
春节假期期间,人们往往会打乱平时的作息时间,生活失去规律,因此容易在节后出现失眠、早醒,以及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等情况。牟利宁介绍,这时我们应尽快调整生物钟,晚上最好提前2个小时躺在床上,不在床上玩手机,定好闹钟,早睡早起。如果晚上实在睡不着,洗个热水澡、喝杯热牛奶、喝点红酒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听听音乐,也有助于快速入睡。
“马上就要回去上班了,可是我好像忘了怎么工作,一想到上班就头疼。”节后上班难免有些焦虑。“即将离开假期悠闲舒适的氛围回到紧张的工作状态,很多人会感到不适应。”牟利宁说,“这时大家应提前调节、主动适应,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生活、工作的作息缓冲期。”比如在假期最后阶段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事,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回工作状态。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对自己的状态有过多苛责。
春节期间,人们往往会增大饮食上的摄入,运动量大幅减少,其后果不仅仅是“每逢佳节胖三斤”这么简单,精气神也会受到影响,整个人变得“懒懒的”。牟利宁说,节后要逐渐恢复运动,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同时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另外,运动还可缓解抑郁和紧张情绪,对适应忙碌的工作以及减掉“过年肥”大有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节后恢复运动切不可急于求成,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强度、提升体能。 (本报记者杨晓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6 12: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