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魏延反叛的真相与误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06 16:44:00 来源:戏说三国

“ 魏延是谁?为什么反叛蜀国?是真造反还是任性作死?。”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这是《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中对魏延的描写。

魏延反叛的真相与误解

当初刘备被曹操追着跑的时候,魏延曾打开荆州城门让刘备进城,只是刘备不进。因为这事,后面魏延在荆州待不下去了,去了长沙投靠韩玄,而在刘备攻打长沙时,魏延再次帮助刘备,这次直接干掉了自己的领头上司韩玄,将城池献给了刘备。魏延两次反叛都是为了刘备,刘备怎能不感动啊。

所以刘备入蜀后,魏延得到了重要。一路加官进爵。

但是有争议的一点就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却不喜欢这个人,觉得他脑后有反骨。

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玄德曰:“若斩此人,非安汉上之计也。”力劝免之。

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有异心,早做早取汝头,晚做晚取汝头。”魏延喏喏连声而退。

可见刘备还是非常欣赏魏延的,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罗贯中写小说的时候故意渲染。因为我觉得在那个乱世,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当时天下诸侯,都在招揽各路人才,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了。我觉得孔明并不会因为这种事情而针对魏延。这时候针对魏延不是脑子有问题吗?杀了魏延以后还有谁来投靠刘备?所以很不合逻辑。

还有人曾说过魏延反叛是因为得不到重用,因为诸葛亮的针对他。我觉得不是。

当刘备入蜀之后,魏延也是混的风生水起,不仅提拔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要知道当时蜀汉将领都认为是张飞担任的,可是刘备给了魏延。可见重视程度。

等先帝去世后,诸葛亮也同样重用魏延,魏延在北伐期间一路加官进爵。

几次北伐都有魏延,在北伐中魏延可谓是第一武将了。

魏延反叛的真相与误解

这样一个身居高位的武将没有道理去故意谋反,魏延比关羽更讨厌士大夫,所以和同僚关系并不好,其他文成武将也都故意让着这个脾气比较差的魏延。但是有一个人偏偏不服他,那就是杨仪,魏延和杨仪之间闹了不少矛盾。

同样在北伐期间,魏延非常自傲不太服从诸葛亮的命令。想要效仿韩信,自己率领一路兵马,诸葛亮肯定不允许啊。魏延就私下说诸葛亮过于胆小。让自己本领没有地方发挥。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蜀书.魏延传》

魏延“反叛”的导火索

到第五次北伐期间,诸葛亮油尽灯枯即将死亡,死之前开了个密会召集了姜维,杨仪,费祎等人,唯独没有魏延,诸葛亮说道:我死了,你们就退兵,让魏延断后,姜维辅助断后,要是魏延不听命令,你们就跑你们的,别管他了。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三国志.魏延传

所以诸葛亮这个举动是不是有挑起魏延“反叛”之心的念头?其实在许许多多人看来是这样的。但是我觉得不是,倒是觉得丞相用心良苦。

要知道魏延本就不太服诸葛亮,但是碍于诸葛亮的身份,所以也没说什么。这时候诸葛亮一死,没人压得住的魏延。怕魏延急功近利,继续北伐。所以想了这么一出。

魏延反叛的真相与误解

我觉得激起魏延怒火的人还是杨仪,杨仪和魏延两人势同水火,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而杨仪在密会之后,又得了诸葛亮的命令,几人商量,故意派费祎去传达诸葛亮的命令,让魏延断后。

魏延听后,果不其然,想自己继续北伐,而且还听到自己要给杨仪他们断后,更气不打一处来。那肯定不干啊,说道:“丞相虽然死了,我魏延还在啊,我魏延一样可以率军继续北伐,打掉曹贼,这杨仪算什么东西,凭什么让我断后?

亮卒,仪秘不发丧,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费祎这一听,果不其然,丞相当真料事如神,便找了个借口,上马掉头就跑。魏延一看不对啊,这家伙急着跑什么?仔细一想,坏了,想把费祎抓回来,但是已经晚了,便派探子去打探消息,这一打探魏延气坏了,探子回报到,杨仪带着大部队已经往回撤了。魏延一听,怒火攻心,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就是这件事,让他背上了反贼的名头,死的不明不白)。

听罢,魏延召集部下,赶在杨仪他们前面撤退了,这家伙一路撤退一路烧啊,什么路标啊,桥啊,栈道啊,一个没放过,以拦截杨仪部队撤退。拦截大军撤退,

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果不其然,杨仪向朝廷上书说魏延起兵谋反,违抗军令。魏延也上书说杨仪有谋反之心,不战而退,两人各执一词。

魏延反叛的真相与误解

刘禅一时半会也拿不定主意,两边都不好惹。便召集董允,蒋琬和一些大臣一起商量。但是就凭魏延烧栈道,阻击友军的行为,朝廷内也没人敢支持他,更何况朝中也无人帮他。

而杨仪这边,在朝内还是有人的。蒋琬,董允,这些都是。

所以蒋琬,董允一口咬定,杨仪不会反,魏延肯定会反。刘禅也没有直接听取二人的意见。只是命令蒋琬带人去前方仔细调查。

然而还没等蒋琬到达,王平带兵前往魏延军营叫阵,大声斥责魏延:“丞相归天,尸骨未寒,汝等岂敢如此胆大妄为?”

魏延反叛的真相与误解

这一喊,魏延的士兵们听了,不对啊,我们怎么就成叛军了,而且马上能回家了,这时候被按个叛军的名头可不值当,于是分分放下武器,回归大部队。

魏延一看,完了,知道自己干的事也站不住脚,这下没了兵权,彻底心灰意冷。

于是只好带着儿子和几个心腹往南逃去,再逃亡到汉中。

杨仪带兵南下追击魏延,最后在阵前,姜维和其说话的时候也是叫姜维到一边去,此事与他无关,这是他和杨仪的事,他要和杨仪单挑,但是杨仪哪会与其单挑,最后在被马岱所杀。被定了谋反的罪名,诛灭三族。一代名将终究含恨而终。

魏延真的要反吗?

我的答案还是:不会。《三国志.魏延传》也同样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延如若反叛,应该是往北投靠曹操,而不是南下回汉中,他的本意还是为了杀掉杨仪。并不存在反叛蜀汉的心思,只可惜他过于自傲,一时头脑发热,只为了解决自己与杨仪的私人恩怨,错在不该动用军队阻击友军,不该违抗诸葛亮的军令。所以他完全是用了一种错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6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魏延起兵反叛,杨仪为何被逼自尽?
诸葛亮死后,魏延起兵反叛,想要抢夺军权,结果被杨仪击败诛杀!按道理来说,杨仪是立下大功的,因为他平定了魏延的反叛,他应该受到嘉奖,结果后续的发展,却出乎了众人的预料,杨仪竟然被逼
2023-08-02 21:27:00
蜀汉君臣博弈,结果把魏延给冤杀了
...分勇敢长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就是在自身傲气,除了诸葛亮、刘备之外的寥寥几人,不把其他同僚放在眼里。这也使得魏延在朝中到处树敌,没有人愿意和她为伍。魏延是个有野心和抱负的人,
2023-05-18 10:50:00
诸葛亮在世时候并没有认为魏延会造反,同样,在病逝的时候更不会认为他会造反,原因很简单:如果认为魏延在他死后会造反,那么诸葛亮一定会想法除掉或者废黜他,而不是弄得那么复杂让马岱去诛
2024-06-02 06:33:00
魏延为何被打成反贼?
...来,是为了堵住众人之口。※子午谷奇袭悬疑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持军政,魏延仍然得到重用。但他的行为作风并不让诸葛亮满意,比如他与杨仪势同水火的矛盾,比如他的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据
2023-01-30 17:44:00
蜀汉名将魏延:从被误解到重新评价
...来,是为了堵住众人之口。※子午谷奇袭悬疑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持军政,魏延仍然得到重用。但他的行为作风并不让诸葛亮满意,比如他与杨仪势同水火的矛盾,比如他的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据
2024-02-02 05:19:00
魏延之死:蜀汉中流砥柱的悲剧命运
...非常有影响力的谋反事件,那就是魏延反叛。在此之时,诸葛亮刚刚病逝,朝中由刘禅做主,而魏延是当时军界第一大将,蜀汉的中流砥柱,因与同僚杨仪水火不容,在诸葛亮病逝之后,就发生权力
2023-09-19 20:13:00
另一部史料中有答案:魏延确实没有反叛,那些人为什么还要杀他?
诸葛亮星陨五丈原,季汉军队回撤的时候发生了内讧,魏延不战而退逃入深山,最后被杨仪派马岱斩杀。“谁敢杀我”是罗贯中替魏延喊的,魏延谋反是陈寿说的。陈寿的《三国志》在同一篇传记中出现
2024-11-15 10:48:00
...被当做一方帅才的魏延,却是在最初加入刘备阵营时,被诸葛亮认为是个祸患,为何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呢?而这个所谓的“反骨”诸葛亮有时如何看出来的呢?对于这个“反骨”事实上有着两
2024-06-01 06:55:00
魏延死后他的后代怎么样了
...不惯太守的小人心思,拔剑把韩玄刺死,开城投降。当时诸葛亮以魏延叛主、杀主为由,将其问罪,魏延在众人的求情下暂时保命。这是小说的情节,其实魏延本人是刘备的部下,而且和刘备关系很
2022-12-28 15: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