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1-02 20:41:00 来源:VISTA看天下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图源文物保护题材影片《吾爱敦煌》预告

昨天的朋友圈照旧被各式各样的新年计划刷屏。

我们冲动努力地规划新一年,就像是在尽力冲淡旧年的影子。

计划表上有多少想拼命拥有的东西,就也提醒着,旧的一年里错过、失去了多少。

过去一年里,大家焦头烂额地忙于照顾自己、照顾家人,竭尽全力地守住一个个小世界。

大约许多人都来不及关注到,在大世界里,我们同样失去了许多无价之宝:

2022年1月,甘肃门源6.9级地震,震塌了当地650多年历史的明长城。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3月,武夷山市的千年古刹瑞岩寺失火,过火面积400平方米。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8月,900年历史的中国最长木拱廊桥万安桥失火被焚毁。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不只是国内,世界各地都陆续出现了不少文物古迹、又或是自然名胜出现损毁事故的报道。

它们从历史中穿梭而来,原本是人们心中长久不变的象征。

却不曾想,彻底失去时只在一瞬。

01

流转千年

却在2022忽然告别

天灾人祸,像是诅咒一般地缠上了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文物瑰宝。

位于甘肃山丹县内的明长城,它原本与平行延伸的汉长城一同,被誉为“长城的露天博物馆”、国内保存最好的土长城。

却因一场地震会让部分墙体坍塌受损。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被烧毁的万安桥,全长98.4米却未用到一根铆钉。

它在2012年本已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遗憾的是如今只剩断壁残垣。

失去了,就永不再有。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大火过后许多当地人难过地发贴纪念万安桥:

“它承载了我的童年,承载了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几代人的喜怒哀乐,从没想过会有一天化为灰烬。”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很多时候对普通人而言,这些古迹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它的悠久历史。

而更多地在于它们像是某种不朽、安定的象征,贯穿陪伴了几代人的人生。

2022年10月时,青岛的“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意外坍塌。

尽管“石老人”本身并非文物、而是千百年海浪拍打形成的海蚀柱景观。

可这并不妨碍青岛人为此伤心,他们听着“渔民的女儿被龙王抢走,渔民苦坐呼唤、直到两鬓全白”的传说长大,习惯了它的存在。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年初时,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发布了今年的世界古迹守护名单。

里面挑选出了25个亟待保护的濒危古迹,它们大多是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遗产地,但近年来或是处在恶劣环境当中,或是遭受了严重损坏。

比如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历史建筑。

2020年,贝鲁特的港口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巨大爆炸。

城市中的古建瑰宝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爆炸冲击。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中国福建的永泰庄寨建筑群也被纳入榜单当中。

2015年前后,这座始建于咸丰年间的古寨发生大面积坍塌漏水、木质结构腐烂。

当地人的保护意识被激发,“不能让祖宗遗产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近几年内,永泰县内开始成体系地对庄寨进行修缮维护。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世界古迹守护名单的颁布本义是为了唤醒人们对濒危古建处境的认知,改变现状。

只是天不遂人愿,一年来,受损或被毁的文物古迹不断增加、令人痛心。

人类居住历史超过2500年的也门萨那古城,今年遭遇了近一个月的暴雨,在此之前还因战争承受了空袭。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空袭的爆炸本就破坏了古城的稳定性、动摇了地基。

几十年一遇的暴雨,更是雪上加霜。

有的古建筑彻底倒塌,总计约500栋古建出现裂痕、不同程度的漏雨现象。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案例数不尽,时间如果再往前推移,或许很多人还会想起:

21年山西暴雨,1700多处古建受损乃至完全倾塌;

19年巴黎圣母院大火,塔楼标志性的尖顶拦腰折断;

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超过2000万件文物一时被火海吞噬。

……

站在理性角度大家都明白,意外难以预料、天灾无法抗拒,风吹日晒的老化也会让许多古迹慢慢消逝。

没有什么事物可以永远地矗立。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可站在人类族群的感性角度,哪怕知道这些文物古迹终有消逝的一天,但却不敢想象、也不愿意目睹它们在眼前消亡。

就像各地散落的万里长城,谁不知道它已经坚守了几千年、砖墙早已脆弱风化,突然倒下不算意外。

但出于情感与文化认同,没有中国人愿意看到“长城”这一屹立不倒的文化符号受到损伤。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02

救不了,但或许留得下

万安桥失火后,除了消防队,住在附近的村民也接力拎着桶、把水往桥上泼,只是无济于事。

由于廊桥为木质,火势蔓延的特别快,仅20分钟左右就已彻底烧毁。

村民们手里的一桶桶水对大火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但大家还是冲上前做了。

大约是因为在这样的时刻,努力想要留下些什么,是所有人的本能。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现实当中,“坏了就修、破了就补、出现问题及时抢救”的理想状况很难实现。

一来意外发生无法预测,灾祸后的损毁情况也很可能远超出修复能力。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二来,哪怕是最普通的老化问题修缮起来依旧很棘手。

古迹的风化或损耗,不是发生在一朝一夕,而是长远的日积月累。

许多古迹本就地处偏远,文保机构人员有限,哪怕他们日夜加班也无法做到对文物进行时时监测。

同时,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景区开发带来的磨损,都在加速文物的老化进程。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

人类失去这些古迹及其文化的速度,比能实际保存它们的速度要快多了。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云冈石窟在不同年代的影像记录

不过无需太绝望的是,现如今,我们的修复技术、记录技术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团队机构、企业、有志之士,在奋力记录名胜古迹在21世纪的面容。

倘若能力有限、短期内救不了,那至少先留下它的模样。

过去,人们只是用普通的文字描述、影像照片来记录文物。

以国内的云冈石窟为例,尽管上世纪考古专家们就对石窟中的佛像进行过详细的考察测量,留下不少照片。

但仅仅是照片,难以为修复工作提供精确指导。

许多团队开始着手研究高精度的数据采集,梦想着能实现1:1的细节还原。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因此自2003年始,云冈石窟研究院就开始研究数字化采集。

用高精度测绘、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数字技术,记录下文物的数据信息。

研究人员以0.03mm的点间距、8k分辨率、95%以上的色彩还原精细程度,进行三维重建整合,给石窟留下高精度的数字档案。

到了2017年,云冈石窟研究院终究成功“打印”出云冈第3窟西后室。

一比一还原,甚至连千年风化的痕迹,大同午后四点阳光透进明窗照进窟内的效果都能感受到。

它意味着,石窟从此有了被重现的可能,“活起来”了。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数字化文保本身,是一项工作量、数据量都极为浩大的工程,需要难以想象的资金与人力投入。

像云冈石窟研究院为了复原洞窟,曾经在一个月时间内给洞窟拍摄50多万张照片。

不做到这种程度,难以实现影像数据的全覆盖。

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许多文保团队都选择与其他领域的机构进行合作、获取支持。

高校就是常见“帮手”之一:

第3窟西后室的3D“打印”,就是和浙江大学联合攻克难关。

而西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与学生们自2005年起,一直在对关中唐十八陵的大量石像进行数据采集、3D扫描。

十余年间团队往返400多次,行程近10万公里。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掌握相关领域技术的企业,也时常成为文保工作的合作对象,分担考古工作者任务与压力。

数字化复原不只是一项坐在计算机前的工作,它需要大量的实地考据采集。

2014年时,腾讯地图的技术测绘团队,尝试在中国西部省份采集制作了近900公里的360度高精度全景长城影像。

其中大量图像,是靠工程师步行乃至攀爬采集的。

2022年6月的时候,腾讯协同文物保护基金会等机构推出了“云游长城”项目。

人们可以通过“云游长城”微信小程序,“穿越”到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长城。

数字世界中,连同着长城周边的山峦走势、植被光影都一并被1:1还原。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2022“全球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分享会,征集了来自中国、英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份优秀案例。

最终评选出“卓越之星奖”10个。

奖项名单里,中国的“云游长城”项目排在了第二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一长城保护的项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形成了一定的可复制参照路径,代表了遗产教育中前沿学科数字技术应用的最新趋势。”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数字化文保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重视,不仅是为了留下高精度的线上模型、供后人欣赏怀念。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文物修复领域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证实。

乌干达曾经向本·凯萨拉,世界上第一个3D镭射扫描系统的研发者求助,希望他们能给予技术支持,采集遗迹卡苏比皇陵的数据。

采集工作很成功,数据都被归集收档。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两年后,卡苏比皇陵遭遇了意外纵火、毁于一旦。

但不幸中的万幸是,此前已经采集保存了它的全部数据,可以被用于重建修复当中。

这段故事,让人看了后忍不住眼前一热:

还好,我们虽然没能跑赢时间与意外,但至少留下了存续的希望。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03

让文物在数字世界永生

看过《三体》的朋友,或许会对临近结尾提及的“地球文明博物馆”还留有印象。

书里,人类在冥王星的地下建立了文明最后的博物馆。

以石刻的方式记录下人类的历史,地球上相当一部分珍贵文物被保存在这。

在整个太阳系被二维化之前,一些人赶往冥王星,把这些文物抢救了出来,让它们单独跌落到二维、以完整的形式保存下来。

以便日后,这些文物还有被完整恢复成三维图像的可能。

让人类的文化,不至于全部湮灭。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这段情节充斥着一种悲壮的浪漫。

如今人们致力于做的数字化文保与之相似,同样宏大、同样浪漫。

但不同的是我们的前景绝非悲凉,而是充满着希望。

2021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长城被评为了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

长城遗产保护项目取得的巨大成功,离不开文保专家、社会公益团体长久以来线下的努力修缮与保护,同样也不能忽视数字化技术及传播在其中的重要助推作用。

尽管长城人尽皆知,但大众熟悉的八达岭砖石长城形象,其实在中国的长城资源调查数据中只占到不到2%。

更多由夯土搭建、形制多样的长城几乎不为人知。

数不清有多少古长城如文章开篇介绍的明长城那般,在风吹日晒中缓慢消逝。

如何让年轻人看到这些99%的长城,是一个时代命题。

这也是腾讯作为一家“科技+文化”公司,从2014年起关注并参与,8年来不断探索通过互联网的连接以及技术力量,深入参与长城文保项目的原因。

而前文提及的云游长城,正是腾讯8年探索的全新阶段,被搬入数字世界的长城精细无比。

连长城砖块边的瓦砾都被保留了下来,十分还原,以至于使人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点开下面这则4k版宣传视频,你会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字长城的冲击。

那些在现实长城中可以看到的细节——风化的痕迹,塌陷的路面,参差的砖缝里面长出的植被……

都留在了数字长城当中。

腾讯技术团队在其中投入3A游戏的制作技术,用上虚幻引擎里最新的科技,一是Nanite,能够支撑长城多达10亿面数的资产处理。

面数越高,模型越精细,直至无限逼近真实。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二是动态光照Lumen技术以及腾讯自研的PCG自动化生成技术,这让他们得以真实还原地形与包含20万棵树木的植被。

呈现出的效果已达到业内天花板级别。

云游长城,成为了全球首次通过多种游戏技术,实现最大规模文化遗产毫米级高精度、沉浸交互式的数字还原范例。

被毁成这样,让人不敢认

其实游戏技术在数字还原上有两大核心优势:大量图形计算能力、用户交互运营能力。这让腾讯看到了数字化保护长城新的可能。

运用过去游戏领域积累的技术能力,如渲染、建模、自研的PCG生成、云游戏等技术,花费了6个月时间,将这段一公里的数字长城带到了大众面前。

凭借着互动性、趣味性,“云游长城”大大降低了人们了解和走近文化遗产的门槛,一上线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止目前小程序访问量已破3000万,且至今仍保持常态下日均4万的浏览量。

把游戏技术、技术公益化作文保连接器,承担起守护文化的社会责任。

当下的你,或许还无法对古长城立刻提起十分的热爱,但没关系。

数字化保护长城正在做的,是不论你何时何地爱上长城,都还有机会一睹其穿梭千年的浑厚风采。

在数字世界,造一方属于文物们的诺亚方舟。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2 2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云冈文化闪耀世界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博览会
...宙”的虚拟空间、现场讲解互动等方式,使观众深入了解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深刻体会云冈石窟的文化魅力和丰富内涵。特别是“数字云冈—元宇宙”板块,它以“文明、经济、生活”
2023-12-01 05:45:00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云冈石窟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洞窟,游客纷纷拿起手中相机手机,记录下这一绚烂古迹。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中国网12月11日讯(记者 马旷)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用
2023-12-11 10:15:00
...,山西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升,云冈石窟保护和云冈学建设、永乐宫壁画保护、平遥古城保护、文明探源工程、晋绥边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工作深入开展,正在书写从文物
2023-07-14 22:23:00
数字绘就乡村新画卷|文化遗产走上“云端”,数字化让千年石窟“青春永驻”
...火”让不少观众开始向往一场跟着悟空游山西的旅行。而云冈石窟,是必到之站。10月12日,记者随行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采风活动来到这座千年石窟,探究文化遗产保护缘何出现
2024-10-13 16:25:00
咋就从大同来了青岛?“阿弥陀佛”自己都得说神奇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一比一高清还原,世界首次3D打印云冈石窟造像背后故事多咋就从大同来了青岛?“阿弥陀佛”自己都得说神奇842块3D打印的材料经机械拼装、泡沫填充、拼缝处理等工艺形
2023-02-21 05:04:00
山东青岛借助数字科技让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活起来”
...群“复制窟整体长17.9米、宽13.6米、高10米,真正实现了云冈石窟第3窟西后室1:1还原,这也是世界上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如此大体量的文物复制……”记者22日来到位于
2023-02-22 20:53:00
人民日报看山西|在山西,有这样一群守护千年瑰宝的年轻人
...小楼。这里是2021年新成立的云冈研究院。作为专门负责云冈石窟保护、研究与管理的工作机构,云冈研究院承担着云冈石窟保护、研究、监测、展示,统筹云冈学建设发展和区域性石窟保护的
2024-03-31 10:07:00
云冈研究院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作职责和工作流程,有序地推进标准化建设。在充分考虑文物本体保护的情况下,建立了云冈研究院标准化体系,体系由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文物保护标准体
2023-01-06 06:00:00
...化研讨会,由云冈研究院、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大同市文物局、太原市文物局、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主办。在石窟寺保护利用中,数字化技术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2023-10-10 17:5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