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未来武汉不只要“大”更要“强”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1-30 04:4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支撑武汉能级跃升

未来武汉不只要“大”更要“强”

未来武汉不只要“大”更要“强”

未来武汉不只要“大”更要“强”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研究部原副主任、教授王小广:

对武汉来说,2万亿是新起点。2万亿之后,城市比的是什么?我觉得在产业竞争以外,还有城市环境的竞争,其中不只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还包括社会经济环境。2万亿之后,城市竞争不只是GDP,不是房地产,不是投资量,不是自然消耗,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新维度。

未来武汉不只要“大”更要“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

未来,随着国家逐步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尤其对一些早就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大城市来说,自主创新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需要为科技创新多做一些努力,多投入资源,提供更好的环境,让创新能够持续进行下去。最好是有一些更具颠覆性的创新,这就需要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有比较大幅度的改革。

未来武汉不只要“大”更要“强”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

武汉依水而生,是一座有灵性的城市。无论是历史上的港口城市,还是长江经济带内核心城市,水是武汉拥有的特殊优势,是武汉崛起为中国现代工业城市、现代商业城市的重要条件。

未来武汉不只要“大”更要“强”

扫码看视频

□ 长江日报记者常少华 陈晓彤

2023年,武汉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台阶,实现发展能级新跃升。这对武汉来说,既是重要节点,也是新的起点。

2万亿元对城市意味着什么?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2万亿之后的路又该如何走?

1月28日,长江日报“云端会客厅”邀请到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研究部原副主任、教授王小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展开访谈。

■ 2万亿铸牢城市高质量发展基座

科技创新

是武汉市能级跃升的关键要素

长江日报:一座城市的GDP迈上2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曾刚:城市经济要关注两个指标,一是总量指标,一是人均指标。在人口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规模扩大,一定会带来人均GDP水平上升。

武汉作为超大城市,GDP达到2万亿元具有特别意义。2万亿元GDP可以被看成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座。有些城市人均水平很高,但没有雄厚的经济基座,就很难建立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很难对外部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服务能力。

此外,还要看到GDP背后的城市产业结构怎么样,城市主导产业是辐射能力强、影响力强的新兴产业,还是传统的钢铁、纺织等产业。

武汉作为我国中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它有望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发挥辐射极、引领者的作用。GDP规模超过2万亿元,为武汉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座,也彰显了武汉作为我国中部重要经济中心释放出的经济韧劲与活力。

苏剑:不可否认,2万亿是非常有意义的、里程碑式的台阶,意味着城市经济发展已经到达新高度。同时,它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数字,也是一个必然到达的阶段。

我们更要关注,跨越2万亿,城市的经济增长内涵是不是发生了质变,经济增长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发展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知识密集型产业,就是质的变化。

长江日报:4年来,武汉经济经受住多重挑战,一路顶压前行,直到迈上2万亿新台阶,这背后,哪些动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小广:从供给端来看,创新推动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方面。从需求端来看,消费作为市场的动力在不断扩大,这也是动能的重要体现。

曾刚:近几年,武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比如精密机械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等产业增长速度惊人。由此可见,武汉是基于产业升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支撑下实现的2万亿。换句话说,武汉的2万亿元GDP是基于健康、发展前景广阔的现代产业达到的。

这归功于武汉发展战略定位的正确引导。武汉的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钢铁、石化、造船等传统产业对武汉市GDP跃上2万亿元台阶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武汉加快建构“965”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支持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产业发展,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壮大。

此外,武汉致力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武汉是全球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科创资源和高端人才资源,为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总量跃升提供了重要条件。

不可忽视的原因还有国家宏观政策的溢出效应。武汉地处我国中部,国家“双循环”、统一大市场建设等多重战略部署,为武汉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 2万亿之后,坚持“五个友好”原则

优化城市整体环境

激发城市整体活力

长江日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在当前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如何看2万亿经济总量增长的意义?

王小广:中国经济转型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过渡期,未来是高质量发展的天下。未来能不能更快地达到3万亿甚至更高,在城市竞争中不掉队,那必须从质量上来提升。

对武汉来说,2万亿元是新起点。2万亿元之后,城市比的是什么?我觉得在产业竞争以外,还有城市环境的竞争,其中不只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还包括社会经济环境。2万亿元之后,城市竞争比的不只是GDP,不是房地产,不是投资量,不是自然消耗,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新维度。

苏剑:要实现我国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量的合理增长是基本前提。当然,保证高质量发展的“质”也很重要,就是保证实现一种长期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长江日报:2万亿元之后,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对城市发展提出哪些新要求?

苏剑:这是非常重要的心理门槛。对于提高市民对城市的认识、鼓舞城市士气非常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对政府来说,税收会增加,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好的公共服务,使人们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对个人来讲,城市规模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势必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投资机会、创业机会,更丰富的干事创业的平台。

王小广:城市GDP迈上两万亿元,从量的增长上升到质的突破。各种生产、生活要素不仅会继续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而且因集聚力、城市环境的差异会使城市间产生巨大的活力差异。

提升城市经济活力,要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上下功夫,着力增强城市中心与腹地的关联性,促进城市发展从粗放式的、逆城市空间布局规律的“极大模式”向集约化、符合城市空间布局规律的“极强模式”转换。未来既要继续强化集聚效率,更要使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

要着眼于优化城市整体环境,激发城市整体活力。坚持“五个友好”原则,即对市民友好、对创新友好、对市场友好、对生态友好和对开放友好。提升城市体验感,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使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根据新时代新目标重新认识“大武汉”

武汉不只要“大”,还要“强”

长江日报:跨越2万亿元之后,武汉下一步如何发力?

苏剑:站上新台阶,武汉要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将越来越多,人口规模扩大,城市将面临挑战和机遇。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治理结构的调整,能为更多人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另一方面,过去我国科技创新的方式主要是模仿和学习。未来,随着国家逐步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尤其对一些早就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大城市来说,自主创新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需要为科技创新多做一些努力,多投入资源,提供更好的环境,让创新能够持续进行下去。最好是有一些更具颠覆性的创新,这就需要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有比较大幅度的改革。

王小广:武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阶段,要向发达国家的城市对标,有世界眼光,并以此为目标制定二十年、三十年的长期规划,以质的提升来提高城市竞争力。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宜居、宜业、宜创上做文章。宜居,就是生活宜居。宜业,就是市场很活跃,但如果产业很低端,市场活跃意义也不大。宜创,就是利用武汉人才资源这个特色,结合高校创新资源和交通优势,向先进地区学习。

未来,武汉要成为制造强国的中心。武汉有很多传统优势产业,像钢铁、汽车等,要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形成产业链的强大优势。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把握主动、抢占先机。

武汉还要发挥枢纽链接优势和市场优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消费中心,让人和物都聚集到这里。经济总量达到2万亿元,说明武汉本身的消费能力就很强,再加上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人群,未来可期。

曾刚:要根据新时代新目标重新认识“大武汉”,要对武汉现有的自然、文化、科创和产业资源价值进行重新评价,武汉不只要“大”,还要“强”。

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不仅拥有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而且激光、量子、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武汉科教资源丰富,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平台和科研力量。更可贵的是,武汉拥有包括山、水、林、湖、草在内的完整自然生态系统的先天优势,优良生态环境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容小觑,绿色势必推动创新,武汉在绿色创新发展上占有先机。

发挥武汉自然、文化、科教、产业综合优势,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扶持培养头部企业,建设产业集群的核心区,武汉完全可以成为有全国甚至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高质量发展还必须具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协同。不能自己关起门谋发展,而应该谋求合作共赢式发展,要与其他伙伴城市开展互动合作。跨越2万亿元后,武汉城市能级提升,要充分利用位于我国中部中心位置的优势,积极主动构建跨地域发展共同体,推动武汉与周边近邻城市以及武汉与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

比如开展科技联合攻关,支持科技成果异地转化应用,推动跨行政边界产学研一体化。比如,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家部署为牵引,密切武汉与其他城市合作关系,让武汉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功能潜力充分释放。

长江日报:您之前提到,水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最近,武汉提出,要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您如何解读?

曾刚:武汉是九州通衢,我从小在武汉长大,后来到国外、到上海生活,但心中一直以百湖之市武汉而自豪。

武汉依水而生,是一座有灵性的城市。无论是历史上的港口城市,还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水是武汉拥有的特殊优势,是武汉崛起为中国现代工业城市、现代商业城市的重要条件。

从全球来看,所有世界级创新高地都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水不仅是健康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活力、璀璨文化、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武汉应该做好“水文章”,与时俱进,重视水资源的生态景观价值以及在推动城市科技产业创新的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0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奋力打造“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武汉近期将举办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大会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6日讯(记者朱佳琦 通讯员武经宣)一手对接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服务资源,一手解决武汉市智慧城市、企业数字化生产和转型应用场景需求,实现供需
2023-02-26 19:31:00
聚焦实体经济 共筑经济稳发展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农行武汉分行:耕耘美丽武汉 共创美好生活(之一)聚焦实体经济 共筑经济稳发展农行武汉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跟武汉市经
2023-09-19 03:55:00
战略腹地站上发展前沿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战略腹地站上发展前沿武汉要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
2024-03-27 04:03:00
光谷打造“数智”新名片,助力武汉早日建成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济发展的新政策,加快“数字蝶变”。近日,国家高新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下称“东湖高新区”或“光谷”)发布《东湖高新区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下称“
2023-04-19 23:17:00
...地级市,但是两大省级战略在此聚集,担负着花湖机场和武汉新城的建设重任。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鄂州要奋力打造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吴王古都”有了
2023-10-08 10:09:00
武汉新城将成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心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武汉新城将成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心□ 长江日报记者吴曈受到广泛关注的武汉都市圈如何见势成效?武汉新城今年启动建设,又将如何全面发力?
2023-04-26 03:47:00
五彩2万亿•产业蓝|重塑新优势,一大批千亿级产业集群迅猛崛起
来源:极目新闻1月22日,武汉经开区与杭州天猫车站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猫养车汽车后市场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助力中国车谷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
2024-01-30 10:57:00
聚首江城,共创开源未来 | 2023 OpenHarmony城市推介会•武汉市圆满落幕
12月7日,在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指导下,“2023OpenAtomOpenHarmony(简称\"OpenHarmony\")城市推介会·武汉市”在武汉泛海费尔蒙酒店隆重举行
2023-12-08 10:21:00
携手共赴产业转型升级新赛道
...江日报携手共赴产业转型升级新赛道44个项目现场签约看武汉“强磁力”20日,2023杭州知名企业投资恳谈会上,企业家们专注聆听嘉宾发言。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彭年 摄□ 长江日报特
2023-06-21 03:46: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