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武汉经开区实现“开门红”奋战“双过半”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4-05-23 11:3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一季度经济总量同比增长9%

武汉经开区实现“开门红”奋战“双过半”

武汉经开区实现“开门红”奋战“双过半”

武汉经开区一季度经济总量同比增长9%,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奋力实现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

武汉经开区实现“开门红”奋战“双过半”

上个月,采埃孚汽车被动安全零部件生产基地在武汉经开区投产,武汉研发中心同步启用。

武汉经开区实现“开门红”奋战“双过半”

长江车百链平台上线一个多月以来,已入驻23家整车企业及3166家零部件企业,单笔供需撮合对接金额达1亿元。

武汉经开区实现“开门红”奋战“双过半”

由1辆猛士、8辆岚图梦想家组成的“楚天好茶沿海行车队”途经国内17个城市,第一阶段活动收官。

武汉经开区实现“开门红”奋战“双过半”

以汉南机场为依托,武汉经开区加快推进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布局,对上下游企业释放“磁吸效应”。

武汉经开区实现“开门红”奋战“双过半”

3个月前,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受邀为高标准编制武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上个月末,武汉经开区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今年首季,根据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9.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较去年一季度提升6.7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二,实现“开门红”“开门稳”。

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武汉经开区今年以来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39.6%,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万户,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武汉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全力以赴稳增长、抓招商、促消费,坚持不懈推动“三个优势”在武汉经开区转化,奋力实现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

■ 忙招商

“中午到、晚上回”是常态

上周,武汉经开区经贸代表团启程出发,赴英国伦敦、比利时布鲁塞尔、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城市拜访“老朋友”,结交“新朋友”。

“产业转型,需要走出去扩大‘朋友圈’。”武汉经开区招商局负责人说。

今年一季度,武汉经开区招商引资产业项目签约额近800亿元,规模居全市第一;外资直接投资(FDI)达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近50%,金额居各区之首。

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武汉经开区的“一号工程”。今年一开年,武汉经开区启动“全员招商引资月”,27位区领导组建27个招商专班,分赴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瞄准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叩门招商”。

“为了跟企业面对面沟通,区领导带队去外地招商,中午到、晚上回是常态。”武汉经开区招商局投促二科科长胡邦透露。

“一把手”带头走出去,招商项目加快落地。今年1月,国内商业龙头杉杉集团奥特莱斯、央企中信海直子公司海直通航两大重点项目先后落户武汉经开区。其中,投资30亿元的杉杉商业集团奥特莱斯项目,从登门拜访到正式签约,历时51天,跑出武汉招商引资“加速度”。

同月,天猫养车汽车后市场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将布局华中区域总部、新能源汽车区域中心和汽车售后服务综合门店等,这是继盒马鲜生、菜鸟跨境电商项目之后,阿里巴巴集团与武汉经开区的第三次“握手”。

今年3月,在2024“投资武汉”全球招商暨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上,南斗六星数智化产品与服务产业基地等11个重大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涵盖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光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签约总金额达297亿元,居全市首位。

时下,武汉经开区正围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招引项目落地率、开工进度和投产效益。

两个月前,安波福连接器系统武汉工厂项目在军山新城启动,将生产新能源汽车充电产品(高压充电座);上个月,采埃孚汽车被动安全零部件生产基地在武汉经开区投产,是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亚太区最大的安全气囊工厂,武汉研发中心同步启用。

“将不断拓宽招商‘朋友圈’,强招引、促落地,确保‘双过半’。”武汉经开区招商局负责人说,力争全年引进100亿元和50亿元以上项目各5个,招商引资签约额达到2100亿元。

■ 建平台

“天网+地网”重塑产业链

一个月前,湖北长江车百链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经开区完成工商登记,打造供应链“天网”平台,立足湖北、辐射全国。

自平台上线以来,已入驻23家整车企业及3166家零部件企业,发布1574条产品信息,获取272条采购需求,其中,26条已成功对接,单笔供需撮合对接金额达1亿元。

“平台总点击量超过25万次,目前已与岚图汽车、开沃汽车、东风乘用车、猛士科技、路特斯科技等23家整车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长江车百链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力介绍。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武汉经开区当先锋、打头阵,利用毗邻长江黄金水道、地处京港澳高速、沪蓉高速“十字交叉点”等交通区位优势,推动供需匹配、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湖北国控、湖北楚象、长江汽车等三大供应链平台相继落户。

“供应链平台自落户以来,通堵点、链全球,‘由点及面’重塑产业链生态,交出亮眼成绩单。”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及港口物流园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三大供应链平台去年营收达到297亿元,超额完成进出口目标。

3个月前,“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武汉经开区作为表现突出的国家级开发区,分享了围绕供应链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取得良好成效的经验。

据介绍,湖北国控、湖北楚象利用物流优势,积极拓展汽车零部件国际国内供给渠道,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与100多家整车、重点零部件、专用车企业深度对接,协助路特斯、岚图等品牌加速出海,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

“汽车制造企业采购钢材等原材料,通常需要提前30天全款支付,不仅账期长,而且价格波动大。通过供应链平台,只需支付保证金‘锁价’,实现‘预涨不涨、预跌反贴’。”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苏耀堂举例说,与东风商用车公司一级供应商合作,帮助企业降低了3%—5%的采购成本。

近期,武汉经开区供应链专班赴随州、襄阳、十堰,推广汽车产业供应链平台,与200家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面对面交流,促进供需对接,延链、补链、强链。

作为“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地,武汉经开区加快构建数字化“天网”与物流“地网”,以“用”为导向,推动汽车制造企业快速对接、整合利用产业资源,以供应链带动产业链、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中部地区更具韧性、安全可控的汽车供应链。

■ 促消费

“好茶+好车”跨界全国行

本周,由1辆猛士、8辆岚图梦想家组成的“楚天好茶沿海行车队”抵达杭州,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楚天茶”乘“车谷造”全国行活动第一阶段划上圆满句号。

据了解,该车队4月20日从武汉出发,途经广州、深圳、上海、厦门等17个沿海城市,历时33天,向全国消费者推介,通过融合两个品牌的文化、理念,带来“1+1>2”的协同效应。

“好车与好茶结缘,一起全国行。”东风公司产业协作办公室主任周中说。

茶产业是湖北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之一,茶企数量居全国第二。汽车产业连续9年成为武汉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岚图、猛士是“车谷造”新能源汽车的代表。“茶与车的融合,是一种创举。”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茶产业链首席专家刘仲华认为。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消费是2024年扩大内需最有空间和潜力的领域,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提振消费;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时隔1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再次启动。上个月,武汉市正式开展汽车和家电家居“以旧换新”,围绕汽车和家电家居两大板块,发放补贴消费券。武汉经开区立即跟进,东风汽车推出百亿置换补贴,掀起销售“小高潮”。

“5月1日—2日,每天都有20批到30批客户进店看车。”东风本田友芝友太子湖特约销售服务店展厅经理段斌放弃休假,在店里忙着接待客户,“以旧换新优惠力度大,客户比过去多了很多”。

5月3日一大早,市民潘先生开着风神A60来到东风风神武汉东峻旗舰店,一眼就相中了东风风神推出的新车皓瀚,通过补贴,不到十万元就可以开回家,他立即下了定金。

消费品以旧换新,从销售端带动生产端。今年前4个月,美的武汉两家工厂(暖通和制冷)累计生产420万台空调,同比增长了23%;格力武汉工厂自4月份以来持续增产上量,目前9个生产车间全部双班满负荷生产,今年目标产值100亿元。

“今年前4个月,产量同比提升36%。”武汉海尔电冰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介绍,全年产量有望冲刺145万台,在去年基础上增长10%。

一个月前,“车谷造”汽车品牌营销推广活动在甘肃省金昌市启幕,今年还将举办10场。“将持续做好促消费、稳增长工作,提振消费信心,为产业流通端、生产端注入强劲动能。”武汉经开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 添引擎

低空经济产业链布局释放“磁吸效应”

外卖“从天而降”,出行“扶摇直上”。两周前,在“武汉经开区低空经济开放日暨武创荟·低空经济场景展示专场”活动上,一个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呈现。

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方向。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发展低空经济,通用机场是关键载体。早在7年前,汉南机场投入运行,是全市唯一的通用航空机场,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机场,曾举办世界飞行者大会,武汉低空经济开始“发动引擎”。

依托汉南机场,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积极培育无人机及EVTOL等航空飞行器制造、研发测试维修,大力发展低空+应急、文旅、教育、运动、智慧城市、物流、客运、现代农业八大应用场景,加速推进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布局,对上下游企业释放“磁吸效应”。

4个月前,国内低空经济头部企业海直通航签约落户武汉经开区,将从事低空应急救援生产业务,现有超40架飞行器将全部入驻汉南机场。

2个月前,旭日蓝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这家高新技术企业手握多项发明专利,计划在武汉经开区打造餐饮配送、文旅、物流等多个低空经济场景,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的载物无人机企业。

“新厂房坐落于经开产投·低空经济产业园,一楼是体验式展示及生产区域,二楼是办公区,预计下个月投入生产。”旭日蓝天董事长王重霄说。

在武汉经开区低空经济开放日活动现场,楚天通航运营总部项目、墨行航空旅游项目、东鸿航空医疗救援项目、多飞航空运营基地项目等14个低空经济项目签约落户,总签约额超百亿元。

时下,低空经济正在武汉经开区快速“建群”,海直通航、宝利航空等中游服务运营企业接连安家,上新航天发动机维修、航空探矿、农林植保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双中心”也在园区内加速建设,计划年内启动,“低空经济+应急”应用场景快速成型。

“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产业项目、打造应用场景,力争到2030年低空飞行相关企业突破120家,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集聚区和示范区。”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有关负责人透露。

■ 找定位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两周前,武汉经开区召开高质量发展战略专题会议,率先在全省区县中开展战略规划工作,奋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第三次进行专题研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住建部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委员施海涛等专家学者受邀,为武汉经开区高质量转型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助力湖北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武汉经开区应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应当怎么干?

唐凯建议,武汉经开区要切实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持续提升城市综合能级。要高标准做好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规划,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底色。

施海涛认为,武汉经开区围绕安全韧性、新质发展、产城融合和区域协同四大战略路径,落实底线管控、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能级提升、空间优化、交通整合和区域协作八个策略,打造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湖北省科创与制造业基地、武汉都市圈西南辐射中心和武汉超大城市副中心。

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提出,要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以一域之为服务全省大局。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武汉经开区加快建设军山新城,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打造中国车谷。

当前,武汉经开区锚定“中国车谷”中心目标,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武汉经济重要增长极、湖北改革开放新高地、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聚集区、国家“双智”协同发展先行区、全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

武汉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武汉经开区推进二次创业的攻坚之年。要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奋力“追、转、超”,打造现代化武汉超大城市副中心,努力以一域发展为全局添彩。

“要坚持统筹规划、规划统筹,进一步借力借智,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建议,高位编制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规划,运用好规划编制成果,奋力谱写武汉经开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该负责人说。

■ 车谷新印象

经营主体

突破10万户

三年来,武汉经开区新增经营主体近5万户,实现跨跃式增长。其中,2021年新增经营主体1万户;2022年,新增经营主体1.5万户,同比增长50%,总量突破7.5万户;2023年,新增经营主体18484户,同比增长23.2%。今年4月8日,武汉经开区经营主体总量站上新台阶,达到10万户。

外资“朋友”

逾400家

截至目前,武汉经开区集聚法、德、美、日等外资企业逾400家。其中,本田、日产、永旺等日资企业82家,斯特兰蒂斯、法雷奥、佛吉亚等法资企业33家,通用、康明斯、李尔等美资企业23家,采埃孚、博世、马勒等德资企业15家。

无人驾驶商业运营

年均100万单

以武汉经开区为核心区域,无人驾驶测试运营范围触达人口1000万,是国内首个实现无人驾驶汽车跨越长江通行的城市,商业运营年均100万单,且为全收费,超越美国菲尼克斯、旧金山,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

生态控制区面积

200平方公里

72公里长江岸线、18座保护山体、15条河流、26个保护湖泊、16个小微水体,生态控制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武汉经开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撰文/邓志鹏 兰峰 孙亚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3 1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商务部赋予“车谷”重大使命,武汉经开区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根据《方案》,武汉经开区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的主要任务包括,建设新能源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加快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
2023-01-14 22:46:00
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成立
...软件大会暨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发布活动5日在武汉市经开区举行。记者从现场获悉,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于当日正式成立。图为9月5日,武汉智能汽车软件产业园在武汉经开区成立。武一力 摄
2023-09-05 18:17:00
科幻电影中的无人汽车走进现实,“聪明的车”驶向车谷“智慧的路”
... 姚岗7月31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示范区展厅,采访团成员了解武汉经开区跨越式发展历程、“二次创业”发展目标、“双智”协同发展
2023-08-04 11:57:00
中国车谷2025年汽车产量力争突破150万辆,将联动“城市圈”做强国家级汽车集群
到2025年,武汉经开区汽车整车产量力争突破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确保达到60万辆,力争超过100万辆。12月29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经开区新能源与智能网
2023-12-29 16:24:00
亚马逊云科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化赋能中心落户武汉经开区
...云科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化赋能中心落户武汉经开区5月19日,武汉经开区与亚马逊云科技签署合作协议,亚马逊云科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化赋能中心落户武汉经开区。这是亚马
2023-05-20 10:52:00
11个重大项目落户湖北武汉经开区
...片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等共11个重大项目落户湖北武汉经开区,涵盖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光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签约总金额达297亿元,居武汉市首位。其中,南斗六星数智化
2024-04-03 13:35:00
...报讯(记者王双双 通讯员黄雯希 吴焕)3月15日,武汉经开区与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下称“南斗六星”)签订投资协议。南斗六星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在武汉经开区建设南斗六星科技
2024-03-17 03:04:00
...穿梭于大街小巷,投入运营使用。在众多产业中,武汉经开区与汽车产业的关联无疑最为密切。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年产整车近百万辆,工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占全市的五分之一,实现了从“
2023-12-16 10:23:00
《瞭望》新闻周刊:“中国车谷”转型向未来
...00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孵化平台突破120家。”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地标建筑“春笋” 受访者供图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武汉经开区承载着武汉的“汽车梦”,建区30多年,实现了从
2023-05-04 13:08: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