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小老”助“老老” 相伴邻里情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11 13: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关爱服务将心比心,换来真金不换的信任

“小老”助“老老” 相伴邻里情

数据显示,北京市80岁以上的“老老人”85.5万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占95.3%,北京市将建立“老老人”常态化探访关爱服务机制。“老老人”平常生活怎么样,有什么需求?记者端午节跟随多个社区“热心肠”、街坊邻里、志愿队员探望独居老人。其中不少探访对象,已相互关照了十多年,在朴素的悉心探访和照料相处中,他们解难纾困、互助互商,沉淀出比黄金还贵重的信任。

“小老”助“老老” 相伴邻里情

邱小溪给罗阿姨做好晚饭盛馄饨

暖心

老友见面放松自在

“这会儿他多半已经睡过午觉了。”下午两点半,体育总局社区“幸福村”居民费连红,准备动身看望街坊老张。

穿过几条弯曲的平房巷,一个小门后,就是老张的家。十多年来,这段约300多米的路程,费连红已记不清走了多少遍。

2010年母亲离世后,老张就独居至今。71岁的费连红,天生一副热心肠,又是体育馆路街道金牌“小巷管家”,于是和老张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多年前,费连红一周至少去探访一次老张。三年前,老张突发神经系统疾病,一段时间内不自主地从家中“跑”出,探访便成了不定时的见面。

“老张,怎么样啊这几天?”听见费连红的声音,老张立即起身,治疗一年多之后,老张的精神状态和思维表达已好转很多。他告诉费连红,自己每天能够按时做饭、刷碗,只是夜里有时难眠,偶尔吃药不及时,也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幻觉。费连红叮嘱,要是有不舒服想上医院,她能随时跟社区和街道沟通。

“得嘞!”费连红起身走到桌前,拿起桌上的药瓶仔细查看。而后又走到厨房,低头查看电灶台和水管。“他一个人住,怕水和电出问题,影响生活。”费连红说,每次探访,询问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之外,水电以及家里的设备都是探访的重点。

而在柳芳南里社区,75岁的邱小溪正提着粽子和馄饨,准备上楼给94岁的独居老人罗昌遐送晚饭。25年前,罗阿姨的老伴儿离世。除了儿子平时回家探望之外,热心邻里邱小溪等人,几乎一日三餐践行着“小老人照顾老老人”。

“小溪来了啊。”听到开门声,正在床上休息的罗阿姨说道。“今天我给您带了粽子和馄饨,您尝尝味道怎么样。”邱小溪说,自己是社区金色阳光合唱团团长,多年前刚进入合唱团时,曾得到罗阿姨鼓励,“学生照顾老师是应该的,就是‘一日为师,终身为母’。”她说,如今合唱团中有6名成员每天义务轮班来探访照顾罗阿姨,帮助罗阿姨拖地、浇花、带饭、做饭、拾掇家里……“大家都是纯义务的,不计任何私心回报。”

“小老”助“老老” 相伴邻里情

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队员给周阿姨检查电视图像问题

悉心

日常疑难用心化解

暖心探访,除了“巡视”和拉家常,很多时候要解决独居老人面对的具体问题。

和费连红相处了十多年,老张对两件事感触尤深。两年前,老张正陷入疾病发作期,那段时间,他都无法坐在家中椅子上。“老觉得身后有人指着你骂你,窗外也有人对你破口大骂,抢你东西,你走哪儿他跟哪儿……”一天,眼见着老张状态越来越严重,费连红赶紧报告给社区,协调救护车将他送到医院。

更让老张感激的是,在体育馆路街道、社区和费连红地帮助下,他申领到了低保。“那段时间犯病,脑子是乱的。我拿着这笔钱,后来去一打听,才知道我有了低保。”老张说。这背后,是费连红前前后后多次帮着整理材料,跑腿帮办。

“老老人”的各类需求,也体现在生活细节中。端午前一天,雷雨急骤,八里庄街道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的四名队员,小心装好一袋粽子,冒雨前去八里庄东里社区探访82岁的周素华。一个小时前,独居老人周阿姨打电话说,电视机屏幕没有了图像,无法收看新闻,48岁的梁会兰敲开周阿姨家的门,她和队员们分头行动,有的检查电视机,有的帮助周阿姨测量血压和血糖。经过一番检查,电视机没图像的原因终于找到。

周阿姨说,从老伴儿离世后14年间,孝亲敬老服务队的成员每隔几天都会通过电话巡访、上门探访等形式关心照顾着自己。“谢谢你们。有你们来,我就踏实、放心!”

放心

贵重品托付给“小老”

探访独居老人,不是登门“看一圈”就好,更重要的是经年累月相处中的将心比心。而在将心比心中,“老老人”也把自己最看重的东西,托付给了“小老人”。

“她是南方人,不爱吃面食,就喜欢吃带馅儿的东西。”邱小溪往锅里一边下馄饨,一边略带“埋怨”地说,即使是最爱吃的东西,也不能一次给罗阿姨带太多,“因为她的生活习惯很节俭,有时候会一次分作两顿吃,吃不完就放坏了。”这样的体会,是邱小溪长时间登门探访观察的结论。

邱小溪和罗阿姨的儿子是微信好友。老人吃上馄饨和粽子后,她和往常一样,拍图、写一段文字发给罗阿姨的儿子。“我们一直是这样沟通的。”半个月前,邱小溪探访罗阿姨,敲门很长时间还没回应,当时她吓了一跳,立即向社区居干求助,拨打罗阿姨床边的固定电话,最终有些耳背的罗阿姨才开了门。从那以后,罗阿姨的儿子给邱小溪配了一把钥匙,方便她探访老人。“我说你要信任我的话……结果罗阿姨儿子说,我当然信任你了!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梁会兰和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的队员们,也在日积月累的志愿服务中,获得了老人的信任。周素华印象深刻的,是几年前梁会兰带着她和其他老人一起,第一次坐地铁去天安门广场游玩。“这么大的年纪,第一次坐地铁,登上天安门城楼。我们还带周阿姨第一次去看电影……”在年轻人生活中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在老人身上,投射出了别样的意义。

“多年前老伴儿摔倒送去医院,包括老伴儿离开后的后事,他们都忙前忙后帮我办理。有什么事儿,都找梁会兰。”周阿姨说。前不久自己在手机上看到有人说要“停发退休金”,独居的她很担心一下子失去生活来源。她前后反复几次给梁会兰和社区打电话询问真假,得到是假消息的答复后,才放下心来。

“信任很宝贵,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梁会兰说,自己多年照顾的另一位独居老人,一辈子未婚,也没有子女,出于对自己和团队的信任,把最贵重的东西交给了她保管。“银行卡密码、存折等,财产类的东西都托付给了我,让帮着保管。”梁会兰说,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她和团队会更加努力助老为老。本报记者 李松林 文并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1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68岁阿姨退休金8千:组团养老,吃喝不愁,朋友陪伴,享福了
...喝不愁,朋友陪伴,享福了!我是张玉莲,今年68岁,我的老伴儿比我大一岁。我和老伴儿是同一个村子里的。从小学到初中,我们一直是同班同学,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吧,他家住在村子的东头,
2023-05-11 12:48:00
...电话的那头是小区住户李继忠大爷,由于患病,李大爷的老伴儿杨阿姨离不开人照顾,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隔三差五便会敲敲门,问问老两口的情况。前不久,李大爷生病住院,杨阿姨成了独居老人
2023-12-23 00:26:00
...岁的志愿者霍玉杰,曾任东升里社区书记的她退休后,与老伴儿姚月清一起依然全心为社区居民服务,成为老年人身边的贴心人,邻里之间的热心人。节前忙碌“快过年了,孙大爷也不去亲戚家,我
2024-02-05 00:02:00
...便立刻搀扶她到附近的药房,并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我老伴儿有心脏病,所以对心脏病有一定的了解。”霍敬之嘱咐药房的工作人员小李,要喊张大姐的名字,不让她睡着。之后,霍敬之赶紧跑到
2023-09-21 05:50:00
便民服务新举措 暖心暖意解民忧
...了。”高新区新东佳苑社区的王阿姨向记者介绍:“我和老伴儿的年纪大了,腿脚没那么灵便了,有时候洗澡、吃饭都成了难题,现在这些问题社区都帮我们解决了!”为老年人提供助浴助洁助餐服
2023-02-20 11:36:00
暖在被上热在心上 社区开展助老关爱活动
...一床床晒过的棉被扛上楼,他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我和老伴儿住在7楼,平时自己下楼遛弯都得半路歇一歇,感谢你们贴心的服务。”小区里的年轻人见状,也纷纷向网格员们竖起大拇指。88岁
2023-06-15 00:54:00
...已经让武阿姨心力交瘁,更加不幸的是,去年8月,她的老伴儿突然脑出血,做了开颅手术后,也成了一位失能老人,需要24小时“被照护”。儿子还得上班,实在“分身乏术”的武阿姨只好急忙
2024-04-22 15:02:00
...的是自己遇到困难时邻居们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为她和老伴儿居家抗阳提供了满满安全感。原来,这位老人和老伴儿前几天因感染新冠身体不适,老伴儿突然发烧至38OC多,急需血氧仪,特别
2022-12-30 04:39:00
懂得换位思考,让老人手里有点钱,这样他们心里才有安全感
...边跟我唠闲嗑,我也慢慢了解她的情况。阿姨是60后,跟老伴儿也住在小区,每个月两人加起来有4500退休工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各自有自己的房子,都是按揭买的。她刚退休时,对晚
2023-07-14 20: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