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
爱心献给社区 真情温暖邻里
—— 走近新华区“最美志愿者”
□见习记者 毛 宇 本报记者 刘俊科
在宁安街道的社区中有两位为居民贴心服务的热心人,她们是社区居民心中的“最美志愿者”。她们是社区活动的宣传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环境卫生的监督员、帮助他人的热心人……她们是居民自己的代表,是乐于奉献的志愿者。
住在兴凯路社区105号院的霍敬之,年近七旬的她,在社区志愿服务已经十余年了。她是居民口中亲切的“霍大姐”,是社区工作人员眼中可靠的“霍阿姨”。
“我只是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9月19日,霍敬之见到记者后谦虚地说。居住在小区几十年来,她对社区做到人熟、地熟、情况熟,对社区内需要帮助的人总是积极伸出援手。有一天,霍敬之在出门准备买东西的时候,碰上心脏难受的张大姐,便立刻搀扶她到附近的药房,并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我老伴儿有心脏病,所以对心脏病有一定的了解。”霍敬之嘱咐药房的工作人员小李,要喊张大姐的名字,不让她睡着。之后,霍敬之赶紧跑到老人家中通知家属。面对张大姐及其家人的感谢,霍敬之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当社区有活动,霍敬之总是当仁不让。“每次见面,霍大姐脸上都挂满了热情灿烂的笑容。她为人麻利爽直,总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105号院的居民汪克玲夸赞道。在统计小区内行动不便老人的时候,霍敬之入户走访摸排;在发放眼药水的时候,她一个个联系好上门时间,确保送到每一位有需要的人手中;在更换电子社保卡的时候,她在院内积极宣传,走访到户提供帮助;遇到婆媳、兄弟不和等矛盾时,她会主动出面帮助协调,面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请教,她也会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她的热心与奉献得到了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
在北新街社区也有一位热心志愿服务,乐于奉献的社区志愿者。“帮助别人,尤其是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与祝福,我觉得自己很快乐。”李富珍这样评价她18年来在社区志愿服务的经历。今年59岁的她,一直热心社区的公益工作,关心辖区孤寡老人,协助解决社区内大小事情。
前不久去世的赵大爷,享年67岁,是北新街社区干休所小区的一位低保户。“他早年离婚,无儿无女。”李富珍说,赵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在62岁那年,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脚上大拇指溃烂,行动不便。因为家中无人照顾,李富珍在空闲时会上门帮助赵大爷打扫卫生,购买所需药品、生活用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小区内的薛阿姨是一位二级精神病患者,她独自一人长期在石家庄生活。当年办理二级残疾认定的时候,李富珍帮着薛阿姨去医院办理相关手续,去残疾人联合会填写表格,又去指定医院……奔波几天后,终于办好认定资格。这样,薛阿姨每月可以重新申请低保,保持正常的生活开支。之前,每年冬天,李富珍帮她免费从北国超市领取十斤白菜并送到家中。每当薛阿姨在小区内看到李富珍时,总是不住地表达感谢。
对李富珍来说,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社区居民与工作人员的眼中,她是可亲可敬的“李大姐”。
协调上下水道堵塞问题、带领社区志愿者清理小区内多年积存垃圾、动员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志愿队伍……“我老伴儿总是第一个响应我,‘三八’妇女节的时候,他带着自己的刺绣作品积极参加社区的活动。”李富珍笑着说。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这是她们简单朴素的心愿。退休后,她们投身到社区的志愿服务中,用她们的热情、担当、奉献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目前,霍敬之和李富珍两人被评为新华区2023年第二季度“最美志愿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