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失能老人家庭的艰辛与坚持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22 15: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北大教授感慨照顾失能母亲引共鸣

失能老人家庭的艰辛与坚持

近日,《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一文在网络刷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讲述了自己照护失能母亲的故事,引发许多人的共鸣。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照护失能老人也将是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记者日前走进西城区一个有着两位失能老人的普通家庭,探寻照护者的日常难题和心理困境。

❶ 出行难

“来了,快坐!”10点,记者走进西城广安门一栋老楼5层一间50多平方米的房子,66岁的武阿姨和她88岁的老母亲,热情地招呼着记者。“老太太一年多没下楼了,平常来的人也少,来个新人儿稀罕得不行。”看着“精神”起来的老母亲,武阿姨打趣儿地说。

2018年,母亲因为脑梗导致半身不遂,武阿姨也开启了全天候的陪护任务。母亲刚失能的那几年,武阿姨还总想着让老人出门“解解闷”,但住的老楼没有电梯。考察了一段时间后,武阿姨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一款“电动爬楼轮椅”。

但使用几次后,武阿姨发现一个人掌控一个约1.4米高、重量超过60千克的“大家伙”非常费劲。狭窄的楼梯空间、每一级陡峭的台阶也都在无形中增加着使用难度。武阿姨要一边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轮椅,一边还得看看轮椅上的母亲是否坐得安稳。5层楼梯下来,经常要花费半个多小时,即使是大冬天,也能热出一身汗。

最后一次使用“爬楼轮椅”时,武阿姨摔了。“都下到2楼了,就剩两级台阶了。我没控制好,轮椅向前冲了下去,我也一起摔下去了,磕得头破血流。”武阿姨说,好在母亲毫发无伤,但从那以后,她再不敢使用这个轮椅了。

❷ 雇人难

长期照护半身不遂的病人已经让武阿姨心力交瘁,更加不幸的是,去年8月,她的老伴儿突然脑出血,做了开颅手术后,也成了一位失能老人,需要24小时“被照护”。儿子还得上班,实在“分身乏术”的武阿姨只好急忙找护工。

“为了让他能渐渐恢复一些体能,需要有人每天把他从护理床上抱起来,绑在一个训练架上进行四肢训练。”武阿姨说,她自己曾尝试过抱起老伴儿,结果一个没扶稳,两人都摔在了地上。“他生病之后,身体发力也变了,有时候会‘反用力’。”

武阿姨说,都知道女护工照顾人更精细,但她家的情况,首选的是男护工,得有劲儿才行。“本身男护工就少,找到满意的就更难了。现在这位是这大半年里换的第3个了。失能老人难照顾,得特别细心,前两个没责任心,眼里也没活儿,有时候老头儿都大小便很久了,护工也没发现。”武阿姨无奈地说。

❸ 心境难

同时面对两位“失能老人”,原本乐观的武阿姨也难免叹气,对她来说,“心境”上的难题也要克服。

“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聊。下不了楼,也离不了人,连买菜都得等妹妹来看老人时,帮忙带一些。我就天天这么在家守着,说实话,特别煎熬。”

不被外界理解有时也会让武阿姨感到沮丧。“之前带母亲出门打车,结果很多司机看到是带着坐轮椅的老人都不停。”武阿姨说,好不容易打到一辆,她费了好大劲才把母亲弄上车,司机还非常不耐烦。

不过也有令她感到欣慰的事情。“社区最近专门给我老伴定制了一个专属坡道,解决了他出门就医难题。”武阿姨的老伴儿住在2楼,楼内虽然有电梯,但得经过5级台阶才能到达电梯口。“别看就这5级小台阶,如果不用轮椅推,男护工一个人也弄不下来。”武阿姨说,她找到所在的白纸坊街道和平原里北社区,社区知道她家有照顾两名失能老人的重担后特别上心,想方设法帮他们打造了一个专属坡道。

“这处楼梯台阶不符合无障碍轮椅坡道设置的比例要求。如果直接改成永久坡道,不仅不安全,其他居民走起来也不方便。”负责改造的白纸坊街道城管科副科长孙宽说,后来大家集思广益,设计了一个可移动的分段式实木斜坡。有了这样“专属定制”的坡道,武阿姨的老伴儿下楼容易多了。“这种困难能被关注、解决的感觉真是太好了。”在武阿姨看来,在照护过程中还有许多短时间难以解决和克服的“困境”,但街道社区不遗余力的帮助让她特别感动。

●专家观点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国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8亿,其中失能老年人已有约4400万。

“失能老人的照护,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来减轻家庭照护的负担。”多年关注社区养老问题的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缪青认为,目前失能老人更多还是选择居家养老,这就要求从社区层面要担负起更多辅助失能老人照护的责任,“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该提供更多样化、专业化的高质量、多功能服务,让更多有专业知识的人及时介入对失能老人的日常照护。这有赖于体系化运作,不仅需要跨专业医疗团队服务,还需要大量半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的支持。”

“而多功能社区服务中长期照护的落地,也需要长期护理保险的支持。更大范围地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在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也会推动护理服务市场的发展。”缪青说。本报记者 徐英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2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帮办·说法 | 阿姨做B超时护工中途离开,老人摔成九级伤残该谁担责?
...病人要等着检查,只好由年纪大的丈夫协助。结果,两名老人因重心不稳摔倒,本就身体不好的舒阿姨在B超室里直接摔成九级伤残。无奈之下,舒阿姨只好将护工所在公司和做B超的医院诉至上海
2023-01-16 13:28:00
南京27路驾驶员帮助老人抬轮椅上车
...号6489车行驶到江宁装饰城站点时,看到一位推着轮椅的老人在站台上等待。裴庭春开着车辆进站停好后,打开后车门走下车来到老人身边。其实每次在站台乘坐27路时,驾驶员们都会主动帮
2023-02-23 20:58:00
老人上楼难 社区“搭把手”
“请问是居委会吗?我家老人刚出院,上不了楼。”近日,石景山区老山街道老山西里社区接到了这样一通求助电话。电话是居民吕阿姨的女儿打来的,吕阿姨此前因病住院,尽管已有所好转,但仍无法
2024-02-20 18:11:00
“小李,我家老人出门需要一辆轮椅,附近哪里可以租借到吗?”近日,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的张阿姨想带母亲出门逛逛,但年迈的母亲腿脚不便,家中又没有轮椅,她听说社区附近可以租借,便找到社
2024-06-07 09:21:00
...妇就来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翻看资料选择捐助人选时,老人犯了难,“他们都很优秀,学习刻苦,丢下哪个孩子都于心不忍”。因为手头资金有限,老人只能先选择资助9名汶川地震灾区困难大学
2023-08-20 05:54:00
...尽力满足他们的心愿。探访中,社区工作人员细致地了解老人近期的生活和身体情况,询问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当工作人员询问老人的“微心愿”时,高阿姨用含糊不清的话语向工作人员表达
2023-04-18 07:04:00
为辖区内的老人安全保驾护航 静安区这个街道织密社区关爱“网”
...智慧助老”行动,帮助高龄、独居、孤老、失能、失智的老人,解决生活困难,代购药品、代跑腿……为辖区内的老人安全保驾护航。“一天一巡”制度,每天关心慰问高龄独居老人共和新路街道各
2022-12-29 11:12:00
一键智慧呼救 18分钟内上门救援:北京石景山智慧养老应急服务年内实现全覆盖
...:人民网-北京频道人民网北京月5月4日电 (记者孟竹)老人家中遇险一键求援,救助队员18分钟内上门救援;老人需要紧急送医,救助队24小时待命……日前,记者从北京市石景山区民政
2023-05-04 10:57:00
如意湖社区:共享轮椅进社区 生活有“爱”无“碍”
...,并“手把手”指导如何使用以及注意事项。这一举动为老人走出家门带来了方便,同时也让老人和家属感受到了来自社区的暖心帮助,姚阿姨及其家属十分感激。“有了这个轮椅,我就可以推着母
2023-10-16 12:39: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