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发布:《中国船用岸电行业市场深度监测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
船用岸电行业定义
船用岸电技术是指在船舶停靠码头阶段,替代传统的船上柴油发电机供电方式,转而利用陆地上的电力网络为船舶的电气系统提供能源。这一创新举措使得船舶能够在停泊时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据数据显示,与使用柴油发电机相比,采用岸电供电可实现高达95%的颗粒物、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减排效果,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噪音污染水平,从而对港口及周边环境产生积极的环境保护作用。
船用岸电行业分类
船用岸电(Shore Connection Electricity,简称SCE)是指船舶在港口停泊期间,通过连接岸上的电源供应系统,替代船舶自身辅助发动机发电的一种环保措施。低压岸电(Low Voltage Shore Connection,LVSC)是最常见的岸电形式,通常使用标准的岸电插座连接到船舶的电力系统,电压等级较低,一般为单相或三相交流电,适用于小型船舶或短时供电需求;中压岸电(Medium Voltage Shore Connection,MVSC)使用中压供电,通常在1kV至35kV之间,可以提供更高的功率和更长的供电距离,适用于大型船舶或需要长时间供电的场合;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是一种较新的技术,通过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将电能从岸上传输到船上,具有高效率和低损耗的特点,适合于长距离和大功率的供电需求;变频岸电(Frequency Converter Shore Connection)包括了变频设备,可以将岸上的固定频率电能转换为船舶电力系统所需的特定频率,适用于对频率有特殊要求的船舶;混合型岸电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结合上述不同类型的岸电系统,以满足特定的供电需求,例如同时使用低压和中压供电,或者结合直流和交流供电。
船用岸电行业发展历程
船用岸电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推动了对港口污染减少技术的需求。最初,岸电系统主要用于小型船舶和短时供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法规的加强,到了21世纪初,中压岸电解决方案开始出现,使得大型船舶也能在港口停泊时使用岸电。2000年代中期,随着变频技术的引入,船用岸电系统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供电方式,满足不同船舶的电气需求。进入2010年后,高压直流(HVDC)技术的兴起进一步提高了岸电系统的传输效率和距离,使得长距离供电成为可能。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加深,国际海事组织(IMO)等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促进了船用岸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船用岸电行业正在经历从初步探索到成熟应用的转变,预计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出现,以支持航运业的绿色转型。
船用岸电行业上中下游
船用岸电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电力供应、电气设备制造、工程设计与建设等领域。电力供应商提供必要的电力资源,电气设备制造商则负责生产包括变压器、变频器、连接装置等在内的关键组件和系统。此外,工程设计与建设公司参与岸电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造,确保岸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下游应用行业方面,船用岸电主要服务于航运业,尤其是集装箱船、邮轮、散货船和其他各类商用船舶。
我国船用岸电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在船舶停靠港口进行作业时,为满足船上的生活和生产用电需求,通常需要启动船载辅助发电机供电,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物质排放。据统计数据显示,停泊期间由船舶辅助发电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整个港口总排放量中占据了40%至70%的显著比例,这使得其成为直接影响港口及周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环节之一。
中国船用岸电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18至2020年这一期间,保持着稳定的两位数增长态势,具体表现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3.2%。根据行业预测,在未来趋势的驱动下,该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0年前攀升至大约3.6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6.7亿元。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中国政府对减污降碳目标的重视,其中包括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外,根据2019年的数据,中国沿海和内河港口的岸电使用次数约为6万次,总接电时间约为74万小时,总用电量约为4500万度,这些使用数据反映了岸电设施在中国港口的普及程度。以长江经济带为例,2022年运输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的次数、时长和电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具体来说,靠港使用岸电的船舶达到了78万余艘次,使用时间为871万余小时,使用的电量为7491万余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了57%、57%和14%。
中国海油与国家电网作为我国船用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领军企业,携手合作在渤海海域实施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应用示范项目。该项目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领域首次成功将岸电技术应用于海上油田群开发作业,这一创举不仅彰显了我国在绿色能源利用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在实现绿色发展、高效能开发以及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岸电系统包括岸基供电、岸电连接和船舶受电系统,以电压1KV为分界线,分为高压岸电系统和低压岸电系统。使用岸电可以有效减少船舶靠港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有助于实现港口的绿色发展。
船用岸电行业政策
政策层面的支持也是推动供需增长的重要因素。例如,长江航务管理局表示,将继续加快推进港口和船舶岸电设施的改造升级,并计划完成更多船舶受电设施的改造,以提高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的比例。此外,还有监管措施确保船舶在使用岸电方面符合规定,如通过“智汇江海”大数据管理平台等手段进行监管。为了确保岸电使用的规范化和科学管理,交通运输部已正式颁布《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其核心目标在于大幅度削减船舶在停靠码头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保障船舶安全、有序地接入岸电设施进行电力供应。这一系列政策及措施的严格执行,有力地驱动了行业内领军企业在岸电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船用岸电行业存在的问题
船用岸电行业尽管在环保减排、能源节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层面,由于船舶种类繁多,各国及地区电网标准不一,使得岸电系统与船舶电力系统的接口兼容性成为一大挑战,需要研发更为通用且灵活的连接方案。其次,建设投资成本高昂,包括岸电设备购置、码头改造以及配套电网升级等费用,导致部分港口和航运企业对岸电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积极性不高。此外,运营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难题。例如,岸电服务定价机制尚不完善,经济效益难以短期内显现;同时,船舶靠港时间不定,对岸电设施的调度管理提出较高要求。再者,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还需加强,以确保岸电设施的普及和有效利用。另外,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涉及到高压大电流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防止电气火灾或人员触电事故的发生。因此,标准化作业流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是保证岸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
船用岸电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船用岸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展现出积极乐观的趋势。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各国政府对减排目标的严格执行,船舶停靠期间使用岸电替代燃油发电机已成为大势所趋。未来,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创新,岸电系统的能效将进一步提高,成本也将逐步降低,这将大大增强港口和航运企业采用岸电技术的积极性。此外,智能电网技术和5G通信技术的应用,将使船用岸电实现更高效便捷的“即插即用”,并有助于优化电力资源调度,减少船舶等待时间,提升码头运营效率。同时,随着绿色金融政策的扶持以及市场对低碳、零排放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船用岸电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展望未来,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动,岸电系统将不仅是解决港口空气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更是助力全球海运业实现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船用岸电将成为全球各大港口的标准配置,为构建绿色港口和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体系提供强大支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4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