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突破5000万标准箱!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再创世界纪录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2-22 11:3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突破5000万标准箱!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再创世界纪录

今天(2024年12月22日)上午,在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现场,经由桥吊远程操作,一只身披红衣的集装箱从AGV(全自动无人导引车)上被稳稳抓起,精准吊装搬运到远洋班轮的甲板上。至此,2024年上海港第5000万标准箱(TEU)装卸成功完成,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最高纪录,并有望连续第15年居全球首位。这一“5000万箱级”超级体量的达成,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跃上新台阶、踏上新征程。

突破5000万标准箱!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再创世界纪录

突破5000万标准箱!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再创世界纪录

突破5000万标准箱!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再创世界纪录

突破5000万标准箱!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再创世界纪录

浦江奔涌天地宽,东方潮阔满目新。上海港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国际枢纽港地位日益凸显,集装箱吞吐量连攀新高,重大工程项目圆满竣工启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港口新质生产力积聚赋能……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最好”,成为港口“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排头兵和领军者。

胸怀大局,创世界一流

回顾上海港集装箱的发展历程,往昔外高桥阡陌纵横的田野荒郊,浩浩沧海深处的洋山幽隐小岛,如今已成为世界航运版图上的耀眼坐标。从1978年拉开集装箱运输大幕至今,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加速迈进,不断跃升。1978年“平乡城”轮在上海港鸣笛起航,当年仅实现集装箱吞吐量7951标准箱。199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准箱;1995年首次跃居全球集装箱港口前20强;2003年集装箱吞吐量一举突破1000万标准箱,实现历史性跨越。随后,在2006年、2011年、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连番跨越2000万、3000万、4000万历史雄关。而今,上海港再次奋力一跳,跃上5000万标准箱历史新峰,并有望自2010年起连续第15年居世界首位。

倘若将这5000万个标准箱依次层层叠放,其高度相当于14600余座珠穆朗玛峰。

面对当前全球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上海港如何承压前行,持续增长?

2024年,上港集团当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力军,着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级,落实“南联北融西拓”战略,深化与全球班轮公司合作,优化航线布局,提高中转效率,国际中转业务同比增长超2成,有望全年超700万标准箱。同时,在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沿海捎带、国际集拼和上海港“9610”跨境电商等全新业务的试点推广,也成为了集装箱增量的新引擎。

一手携船司,一手挽港口。上港集团持续深化区域合作,已同包括长三角16个港口在内的22个长江沿线省市港口进行深度合作,强化了母港与腹地港航物流资源的协同效应。

突破5000万标准箱!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再创世界纪录

同时,港口集疏运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提供强劲动能。“今年,上海港水水中转比例预计达60%,创历史新高。2019年推出的海铁联运服务已实现常态化。目前,10余条海铁联运天天班稳定开行,今年运量预计突破9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约40%,辐射腹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焱滨告诉记者。

“把上海港的‘出海口’搬到ICT服务港的‘家门口’”,这是上海港在打造综合运输服务格局中又一次全新探索。2020年起,上海港创新推出ICT(Inland Container Terminal,即:内陆集装箱码头)项目,实现了上海港服务能力向腹地货物集聚点的前置,结合客户需求“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公则公”量身定制,使物流运输更加畅通高效、经济便捷。目前,上海港ICT点位越织越密,业务拓展至部分内河码头,整合内河驳船运营商10余家,形成高密度、稳定的内河航运服务,进一步增强了上海港腹地货源的吸引力。

集装箱箱量的不断增长,彰显上海港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的地位。如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已连续5年稳居全球前三。目前,上海港拥有近350条国际航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港口连通度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不仅如此,上海港洋山港区已连续两年位列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榜首。

向“新”而行,踞创新之巅

置身上海港悠长的海岸线,港口科技成果星罗棋布,洋四、罗集等自动化码头24小时智慧运转,智能重卡在东海大桥上往来驰骋,F5G技术助力百公里外“隔空取箱”成为现实……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的上海港追求的从来不只是“量”的堆积、“数”的叠加,更是“质”的突破和枢纽能级的跃升。

突破5000万标准箱!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再创世界纪录

时间拨回2017年,那一年上海港不仅突破集装箱吞吐量4000万标准箱历史大关,也迎来了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傲然问世。洋山四期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级与重大变革。7年来,洋山四期生产效率屡创纪录,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3500万标准箱,同传统码头相比,人员减少70%的同时综合效率却提高30%,且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传统码头213%,成为中国绿色智慧“双五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标杆,项目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特等奖”。

桥吊林立、舟车穿梭。上海港洋山四期首席桥吊远程操作员黄华看着眼前繁忙的情景说:“洋山四期开港的第一箱是我起吊的,它对我而言就像自己的孩子,看着它出生、长大,如今羽翼丰满。今年,洋山四期有望冲破700万标准箱历史关口。”

以最小的空间、最少的人员,发挥更大的效能,背后的关键词正是“智能化”。提及“智能化”,业内人士第一反应就是洋山四期的智能管控系统(ITOS),2017年一经问世就轰动业界,这也是我国首次打破国外港口软件技术垄断,推动我国自动化码头成功内嵌“中国芯”。历年来,这颗“中国芯”不断升级迭代,超越自我,助力洋山四期的装卸物流能力与效率均居全球自动化码头之首。目前,“洋山四期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已在国内外14个码头中得以复刻应用。

秘鲁钱凯港正是其中之一。上港集团哪吒科技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黄桁表示:“我们在洋山四期项目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运用到钱凯港,相信我们的智慧大脑ITOS通过优化升级提效,钱凯港一期项目的能级一定会超过原定远期150万标准箱的规划目标。”

实践证明,上港集团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不仅走对了,也走成功了。“洋山四期的成功并不是上海港在智慧化道路上探索的终点,恰恰相反,这只是起点。”黄桁说。

2024年8月,上海港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工程正式开港,这是上海港继洋山四期后向自动化码头领域的又一次全新探索。黄桁告诉记者:“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这次装上的是一颗基于国产数据库、国产操作系统和服务器,性能更好的‘中国芯’(NEO-TOS),而且可直接复制到传统码头上。”据悉,上海港的第三座自动化码头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未来,小洋山北作业区将新建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总设计能力1160万标准箱,预计2026年可形成初期产能150万标准箱。

“南有ITOS,北有NEO-TOS”,这已成为上港集团在探索建设智慧化港口道路上的生动写照。

在聚创新之力的同时,上港集团积极推进港口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口岸物流成本。由上海市交通委和上港集团共同打造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集运MaaS)在今年9月正式亮相,成功构建横跨9省40市的海铁联运物流信息网络,有效解决了以往需要登录不同系统或平台的麻烦,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实现“一门式查询”新服务。不仅如此,上海港生产智慧指挥中心、网上受理、集卡预约、电子设备交接单(EIR)、电子提货单(EDO)、江海联运、内陆集装箱码头(ICT)等多个业务平台也成为推动无纸化、零接触、透明可视化和便捷服务的有力载体。

积厚成势,谱绿色新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3年以来,上海港分别与洛杉矶港、汉堡港共建“绿色航运走廊”,为全球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

上海港罗泾集装箱港区的投产就是生动的体现。该港区曾是上海港煤炭和矿石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属于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码头,后来为响应长江大保护而停运,如今已腾笼换鸟,变成了上海港智慧、绿色码头的典型代表。其最具特色的是,在建设过程中巧妙利用原有废旧材料建造新码头,旧结构资源利用率达70%,而被拆除的30%建筑材料均被再次利用,成为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

除此,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已全面配备岸电设施,岸电使用率大幅提高,预计今年全年连船艘次和节电量增长将达250%和200%。同时,洋山港区打造成为全国首个高星级“绿色港区”,并逐步对码头大型装卸设备进行低碳化改造。

硬实力锻长板,软实力补短板。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上港集团聚焦“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近年来,抢占清洁燃料加注新赛道,在LNG和绿色甲醇业务上实现竞跑突围。目前,上海港已位列保税液化天然气(LNG)加注港全球前三位。

上港集团能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罗文斌介绍,截至目前,上海港已完成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125艘次,加注量73万立方米。同时,LNG加注服务呈常态化趋势,预计2024年上海港全年加注量将达45万立方米,增长超70%。在服务范围方面,近期有望实现从洋山港区向外高桥港区延伸拓展,实现上海港的全覆盖。

在LNG取得常态化发展的同时,上海港绿色甲醇加注业务也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今年4月,上海港成功完成对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业,这是我国历史性“第一单”。

“2025年,上海港将实现绿色甲醇常态化加注。我们正抓紧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储罐设施的改造和扩建等。目前上海港拥有两艘LNG加注船和一艘甲醇加注船,未来两种加注船都将各增加一艘。到2030年,我们希望实现LNG加注能力100万立方米,绿色甲醇加注能力100万吨的‘双百’目标。”罗文斌说。

下阶段,上港集团将不断加强相关港航产业链合作,加快提升高端航运服务能级、更好配置全球航运资源,打造上海港清洁能源加注中心,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集聚、能级放大。

港航业人士表示,作为中国港口波澜壮阔发展历程的缩影和放大,上海港正向世界昭示一流强港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也向世人讲述着“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中国式现代化港口的“新奇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2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预计全球第四、首次突破3000万标箱!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
...,预计全球排名第四。而在上港集团早前给出数据显示,上海港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TEU(标准箱)大关,连续第十三年蝉联全球第一。上海航运交易所报告指出,上海出口集
2023-01-05 10:02:00
年运送5000万标准箱,上海港怎么做到连续14年世界第一?
...国港口刷新了全球吞吐量纪录。吞吐量14年连冠的同时,上海港也在谋求绿色、数字、智慧的转型文|《财经》记者 王静仪 实习生 吕宜函编辑|施智梁从2010年开始,上海港的集装箱吞
2024-12-23 20:37:00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3年排名全球第一
1月1日,记者从上港集团了解到,上海港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TEU(标准箱)大关,连续第十三年蝉联全球第一
2023-01-01 12:43:00
新元肇启 全国各地港口码头呈现繁忙景象
...船。洋山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上海港集装箱的吞吐量贡献率超过50%。近年来,港区始终保持24小时昼夜作业不停不乱。如今,这个更加智慧高效、绿色低碳的洋山港
2023-01-04 11:04:00
涨价失败?海运价格掉头就跌!年终奖52个月工资,船公司去年又“赚翻”
...多数远洋航线市场运价走低,拖累综合指数下跌。其中,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1414美元/FEU(40英尺高箱货柜)和2845美元/FEU
2023-01-09 10:18:00
畅通运输“大动脉” 物流加速“跑起来” 多项数据折射经济加速“升温”
...路已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的黄金大通道。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四年排名全球第一上海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标准箱大关,连续第十四年位居全球第一。上海
2024-01-04 09:50:00
专访汉堡港营销协会首席执行官Axel Mattern:风浪中稳健前行
...。此外,2024年,汉堡港新增包括MSC北欧至亚洲快航、与上海港共建的绿色航运走廊首条实践航线、中远海运集团的中欧陆海快线延伸服务、赫伯罗特北极圈航线在内的多条班轮航线,这些
2025-04-20 09:12:00
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道整治工程二期、临港集疏运中心(陆域)工程建成完工。上海港战略布局沿海沿江内河港口稳步推进。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准箱,连续13年全球第一,根据联合国
2023-09-12 16:16:00
...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6%,在上海港整体吞吐量中的占比攀升至51%,创下新的历史记录。
2024-01-03 18:2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开栏语:山,是世界的脊梁,也是连接彼此的纽带。11月11日,2025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中国贵州隆重开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片多彩的喀斯特王国
2025-11-13 13:35:00
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时期,“坚定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志气”是当前提振干部 “四气”、升腾发展气场的重要指引
2025-11-13 13:45:00
记者走基层|移动博物馆 别样大课堂
近日,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赴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服务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大家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七色宝莲吗
2025-11-13 07:55:00
画里有话|医保卡不能成了购物卡
图、文/曹 一用于就医购药的医保卡,却成了购买其他物品的购物卡。部分药店与生产企业合谋,将牙刷、面膜、防晒冰袖等普通日用品包装成“牙科用毛刷”“医用敷料”“医用隔离垫”等医疗器械
2025-11-13 07:56:00
百姓看日报|这个“双百”,给世界打个样!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王伟宏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戎晓杰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河北日报讯(记者曹智)11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2025-11-13 07:57:00
情绪价值,拉高文旅热度的流量密码
你向往怎样的旅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为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江西商务发展成绩亮眼
你是否注意到收发快递更快了?便利店离家门口更近了?能买到的进口商品种类更丰富了?其实,你的“购物车”装着江西商务的“十四五”成绩单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如何让居家上门服务更规范?11月11日,由省商务厅主办的江西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系列活动在南昌举行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罗玉珍、全媒体记者谢凌瑾)“永修县距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海昏侯博物馆)只有十多公里,建议开通城际公交
2025-11-13 06:45:00
今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440亿斤
11月的江西,多地进入晚稻集中收割期。赣鄱大地上金浪翻滚、机器轰鸣,处处呈现秋收的繁忙景象。记者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获悉
2025-11-13 06:46:00
11月12日从阳曲县获悉,今年阳曲农商银行已为该县东黄水镇27名小米种植农户授信286万元,助力小米从“小作物”蝶变为乡村振兴的“金穗子”
2025-11-13 07:09:0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在国家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浪潮中,建立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是我市深化数字经济发展
2025-11-13 07:09:00
并州安全行聚焦安全生产 守护美好家园11月11日,娄烦县公安局盖家庄派出所组织警力深入林区及周边村落,开展护林防火巡查与宣传防范行动
2025-11-13 07:09:00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以下简称“晋祠博物馆”)作为承载千年历史文脉的文化地标,不仅是展示古建艺术与三晋文明的重要窗口
2025-11-13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