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
记者毛以国李琳婕通讯员 王慧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专科水平达到国家级层面。”1月24日,市太和医院麻醉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贤裕高兴地告诉记者,该科2023年底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获批建设资金500万元。这是湖北省市州医院唯一获批的麻醉科,是该院第三个获批的科室。
市太和医院麻醉科成立于1973年,是集临床、教学、科研和培训于一体的二级临床科室,是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学科。50年磨砺,跻身“国家队”,麻醉科强在哪儿?
强在人才
丹心育得春满园
“科室每周一都会召开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大家共同学习国外顶级学术期刊最新研究成果,已坚持超过10年。”王贤裕拿出一份2023年度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目录告诉记者。在他自己办公桌上,也放着两本他最近正在学习的《心血管麻醉思考与实践》。
人才聚则事业兴。麻醉科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该科通过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全科业务学习、“三基”知识考核、青年医师临床技能比赛等,着力打造业务素质强、技术水平高、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培养出一批学历层次高、临床经验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的业务骨干人才。科室现有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38人,有两名青年博士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人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为科室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强在技术
攀高逐新竞一流
这是一位特殊的病例:患者82岁高龄,2021年因颈椎脊索瘤在湖北省内某大医院住院治疗,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而放弃手术。半年后患者病情加重、不能站立,慕名来到太和医院就医。医生术前访视发现患者高龄、心肺功能欠佳,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麻醉和手术难度非常大。经过与病源科室主任、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麻醉科制定详尽的麻醉预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半月患者即下床行走。
“只要临床有需求,麻醉科一定竭尽全力。随着老年人、新生儿、疑难复杂手术量持续增加,麻醉科面临的风险和困难也越来越大。”王贤裕介绍,近年来,该科熟练开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和动静脉穿刺技术、可视化技术在困难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低体重儿机器人手术麻醉等新技术新业务,为医院开展多种疑难手术或高难度手术提供高质量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措施。
强在科研
芳菲满眼果满园
2018年,市太和医院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课题研究。该项目总科研经费达1173万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牵头、全国13家部属医院和太和医院共同参与完成,太和医院到账研究经费近百万元。目前,课题进展顺利、接近尾声。《HDAC1/STAT3介导丙泊酚抑制妊娠期睡眠剥夺子代神经炎症的机制研究》获批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临床科研工作是推动太和医院麻醉科发展的强劲动力。
麻醉科始终秉承“科学研究是临床工作创新来源”理念,长期致力于临床与科研协调发展,形成以围术期器官保护、麻醉药作用机理研究和疼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为特色的研究方向。该科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省级项目20余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参与编制国家规划教材《麻醉生理学》,出版专著多部;近三年发表论文44篇,其中 SCI收录论文26篇。在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报告和五年总科技量值报告中,麻醉学分别居全国第78、87位。
“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荣誉、肯定,也是激励。”王贤裕表示,科室将不断发挥学科优势,强化学科建设,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水平提升,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7 12: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