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3 14:3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曹操出兵汉中时,命人抓住主簿杨修,手起刀落,砍掉了他的脑袋,并将头颅挂于军营门外。杨修被杀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鸡肋”,不过背后还有两个真正的原因。

杨修的罪名是“扰乱军心”。

曹操此次出兵是为了征讨刘备,可是却陷入了困境,主动攻打不能胜利,撤退又怕被人嘲笑。

这一日,夏侯惇来请示夜间军令口号。曹操正在吃鸡,随口说:“鸡肋!”

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

这个口号虽然让夏侯惇非常迷惑,但是他依然遵循军令,将口号通知到各位将领。

杨修听到后,立即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囊,准备撤退。

夏侯惇很惊讶,立即来请示杨修。

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明天一定会下令班师回朝。”

夏侯惇佩服得五体投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整个军中都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回家。

曹操得知后,大怒。以造谣生事,动乱军心为由,令刀斧手把杨修就地斩杀,并将其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杨修临死前,说:“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就是说我知道我已经死得太晚了,我早就该死了。

杨修之死,让许多人心中凛然。

司马懿更是窃喜中混杂着后怕,如果自己稍有行差踏错,死的就是自己。

他知道,曹操对他更为忌惮,曾经说过他有狼顾之相。

可是,曹操为什么没有杀司马懿,反而杀了杨修呢?

杨修到底做错了什么?

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

司马懿与杨修,曾经都得到过曹操的欢心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四处招贤纳士。

只要他认为是能人,都会想方设法,不惜软硬兼施,笼络到手下,为己所用。

司马懿就是曹操费尽心机招揽的人才。

最初司马懿嫌弃曹操名声不好,见他把汉室已经架空,必遭后世唾弃。

他不看好曹操,也不想跟着他被天下人辱骂,因此一直装病不去做官。

司马懿假称患了麻痹症,突然瘫痪,不能行动,生活无法自理。

多疑的曹操并不相信司马懿的说辞,派杀手假装刺杀司马懿,想让他露馅。

没想到司马懿的心理素质超常,面对就要刺到心口的刀尖,赌上性命,一动不动。

曹操无计可施,不得不相信司马懿是真的瘫了。

《晋书·宣帝纪》中记载: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就这样装病装了七年,司马懿还是拗不过曹操,被逼出山了。

由此可见,司马懿的隐忍功夫是相当的了得!

曹操花了七年多的功夫,才将司马懿请出山,对司马懿的才华是相当的欣赏。

司马懿心机深沉,既然不得不辅佐曹操,就摸准了曹操的脾气,掩盖起所有野心,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终于骗得了曹操的信任,对他委以大任,一路升级到宰相。

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

相比之下,杨修的出仕就相对平淡得多。

杨修出身汉魏名门弘农杨氏,父亲是太尉杨彪。

顺其自然,杨修21岁就被推举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曹操的主簿。

最初杨修的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欢心,曹操对他也很器重。

《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中这样记载:“谦恭才博。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杨修的职务相当于曹操身边的机要秘书,曹操将府内的大小事务一应交给杨修负责,可见曹操也曾经非常赏识他。

那么,同样有旷世奇才的两个人,为什么结局会如此不同?

杨修身死的两个原因

1】杨修恃才放旷,不断扯下曹操的遮羞布

杨修确实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只是他不揣摩上意,也不懂得收敛,屡次让曹操难堪,曹操对他积怨颇深。

曹操多疑善妒,喜欢保持神秘感,什么事情都只说一半,不愿意说得太透彻。

情商高的下属,往往懂得看破不说破,在上级面前藏拙,等着领导来解读。

可是杨修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屡次得罪曹操。

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

阔门:

曹操曾经叫人建造了一座花园,完工后曹操亲自验收,他没有提什么意见,只是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字“活”。

众人不解其意,杨修看了,说:“门内一个活字,是阔。”

于是,杨修没有请示曹操,私自命人将门改小了。

一合酥:

西凉刺史马腾进献曹操一盒酥,曹操提笔在上面写了“一合酥”三个字。

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都分着吃了。

众人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杨修回答道:“盒上写明‘一盒酥’,那意思分明就是‘一人一口酥’的意思,丞相的命令,我们怎敢违反?”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事,曹操虽然心里不喜,但还不至于动了杀心。

可是,杨修屡次揭露了曹操隐秘的内心,让曹操大为反感。

梦中杀人:

曹操怕有人暗杀他,因此吩咐侍卫说:“我梦中好杀人,我睡着的时候,不要靠近我。”

有一次曹操白天在睡觉,被子掉落到地上。侍卫紧忙将被子拾起来,盖在他身上。

曹操跳起来拔剑杀死了侍卫,然后继续睡觉。

后来他醒来的时候,假装吃惊地问:“谁杀了我的侍卫?”

大家以实相告,曹操痛哭,说自己梦中杀人,实际上自己并不知道。

大家都信以为真。只有杨修叹息说:“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你们在梦中!”

曹操听说后,感觉自己的小心思被拆穿,对杨修非常愤恨。

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

更让曹操憎恨的是,杨修做事没有分寸。往往将小聪明用于军国大事,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鸡肋”事件中,杨修如果只是将自己的猜测在周围两三人中炫耀一番,与以往的事件也差不多。

可是,他只根据一句“鸡肋”口令就让随行军士收拾行囊,从而影响了整个军队,架空了最高统帅。

如果此时有紧急军情发生,军心已经涣散,最高统帅该如何处理呢?

曹操用“扰乱军心”来治罪杨修,其实也并不为过。

不过,毕竟当时没有什么紧急军情,杨修的影响有限。如果没有以往的积怨和更深层次的而原因,曹操可能不至于将杨修处死。

面对曹操,司马懿的手段显然老辣圆滑得多。

三马食槽:

曹操晚年时,做过一个梦。

梦中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醒来后曹操觉得这个梦很奇怪,“槽”谐音曹。

他认为,三马食槽就暗示着三位与马有关的人要吞并曹魏政权。

于是,曹操先是找借口杀掉了马腾,随后,他又想到了司马懿。

面对曹操的威逼,司马懿做了三件事:

尽心竭力为曹操做事,态度谦卑。

更加卖力地讨好赏识自己的曹丕,让他去说服曹操,消除曹操的戒心。

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解除了关羽发动的樊城之战的危机。证明了自己是个能力超强的人才。

曹操既舍不得杀了司马懿,也碍于曹丕的面子,不能杀了司马懿,司马懿得以逃过一劫。

司马懿和杨修都是聪明人,一个能够认清自己的位置,降低姿态,讨好曹操。一个放浪形骸,随心所欲,惹曹操反感。

性格决定命运,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

2】更深层次的原因,杨修站错了队

杨修的才能曾经得到曹操的看重,也引起曹丕和曹植的拉拢。

最初杨修和两兄弟都维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后来他选择了投靠曹植。

按理说,以杨修这样聪慧的人,应该能够看出曹丕更有成为帝王的潜能,他为什么会选择曹植呢?

最主要的是,杨修恃才放旷,曹植狂放不羁,两人都是文人脾气,颇有些知己之感。

杨修愿意辅佐曹植,有些“士为知己者死”的意味。

曹植和曹丕各有优势,曹操在扶植曹丕还是曹植这个问题上纠结了许多年。

为了选拔满意的继承人,曹操喜欢出些问题来考兄弟俩。

刚开始,曹植的回到总是让曹操非常满意。

可是时间久了,曹操发现情况不对,曹植的回答太迅速了,好像事先做过准备一样。

经过一番追问,曹操才明白背后的猫腻。

原来是杨修利用自己对曹操的了解,揣度曹操的意图,准备了很多曹操可能会问的问题。事先准备好各种回复答辞,让曹植背好。

等到曹操来问话时,曹植就按照资料,做出相应的回答。

杨修还公然干涉曹操对两个儿子的选拔测试。

有一次,曹操叫两个儿子出城门,却命令守城人不要放人出外,看他们谁有急变和智谋。

杨修教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

曹植虽然成功出城,却不是因为自己的才智,而是依仗杨修的主意。

如此种种,杨修利用自己的聪慧,帮助曹植作弊。破坏了曹操选拔世子的游戏规则,让曹操的策略无法顺畅实行下去。

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

当曹操选择了曹丕作为继承人后,就无法容忍杨修了。

他认为,曹植对杨修言听计从,很容易让杨修左右。杨修一定会帮着曹植给曹丕制造麻烦,可能会引起政权动荡。

因此,杨修必死无疑。

而司马懿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一向以利益最大化作为人生准则。

以他察言观色的能力,不难看出曹操更心悦曹丕。

司马懿在曹丕面前,谦卑恭顺,又显示出卓越的能力,这样的人,谁能不喜欢呢?

其实以司马懿见风使舵的能力,万一曹操选择了曹植,他也一定会立即转而投靠曹植。

总之,司马懿是不会像杨修一样感情用事,他为自己选择的靠山一定更为稳妥。

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

写在最后

曹操聪明一世,却没有想到,曹丕早死,后来篡夺曹魏天下的,正是司马家族。

如果他当时选择曹植作为继承人,以杨修的性格和节操,应该不会做出抢夺曹魏政权之事。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纵使绞尽脑汁筹谋,终究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3 15: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司马篡魏时,曹氏与夏侯氏的人才去哪里了?
...的曹丕去世,239年36岁的曹睿去世,公元249年,四朝元老司马懿趁曹爽与魏帝曹芳出城祭拜高平陵的机会,发动兵变,控制了洛阳城,劝降曹爽,并将政敌一网打尽,从而控制了曹魏的政
2023-07-07 11:47:00
司马懿骂妻,儿子司马师更离谱,毒杀妻子夏侯徽并诛灭大舅哥三族
司马懿晚年十分宠爱妾室柏夫人,经常留宿其室,连正妻张春华都很少有机会能见到司马懿,有次司马懿因病不能起床,张春华出于关心前往探望,谁知司马懿却口出恶言,骂张春华是讨人厌的老东西。
2024-12-31 16:55:00
曹冲靠称象成名,世人都夸他聪明绝顶,司马懿:其实他是蠢到家
...。然而,传世佳话背后却流传着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司马懿却称他是蠢到家了。这种戏剧性的反差,让人不禁好奇,曹冲的智谋究竟是聪慧无双还是蠢到出奇?救官化险为夷,机敏过人公元二百
2024-02-27 07:35:00
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为何没有互争权力?
...对赶尽杀绝。但是这种兄弟情义也有例外的时候,那就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了,按道理来说司马懿死后曹魏的掌权人就成了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应该互争权利才对,但为什么他
2023-02-16 18:16:00
曹操生前留下三名猛将,为何都被曹丕处死了
...灾祸,因为若他们有一人健在,曹魏的江山都不会轻易被司马懿夺取。一、夏侯尚。夏侯尚是曹操的侄子,很早就加入了魏军,跟随曹操手下的将领四处征战,建立了不少功勋,再加上夏侯尚武功高
2023-04-22 16:08:00
曹丕为何不听曹操警告,坚持重用司马懿?
司马懿作为整部三国历史中最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角色,最终为其子孙后代奠定了一统江山的伟大基础,这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司马懿活跃的主要时期是在228-234年,也
2023-05-03 19:49:00
《三国演义》中曹睿为何选择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个机要秘书孙资、刘放的建议,改变了主意,改立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由此才导致10年后的高平陵政变,被司马懿控制了朝政。这里有两个问题:1、为何曹睿第一次选择辅政大臣时,选择了
2023-08-26 06:21:00
曹植夺嫡失败,是因为曹操没有考虑过他
...、相貌好才能过关,而曹丕的谋主更看重的实际,吴质与司马懿都不是书生,而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曹丕善于折节下士、团结了一批朝臣,而曹植为人孤傲,遇事不够冷静。太子是立国之本,曹操自
2023-05-21 10:41:00
曹操杀杨修留司马懿是怎么打算的呢
...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等罪名下令将杨修处死。杨修、司马懿是曹魏第二代谋士的两个代表人物,曹操杀杨修留司马懿是怎么打算的呢?曹操杀杨修的原因杨修到底是怎么死的?在许多人的印象里
2023-06-29 21: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